于焉的父亲于老师在县城老家中学任教,当天下午四点,下课后于老师刚回到教研室,就接到了于焉的班主任打来的电话。班主任和于老师有过一两次电话联系,他知道于焉父亲也是当老师的,班主任说:“于老师,出大事了。”
不知为什么,于焉父亲心里立即就闪过“于焉自杀了”这几个字,而且他已经快速做好了心理准备。
“你女儿于焉投江自杀了!”这句话略迟于他的判断,所以他心里几乎波澜不惊,一时说不出话,只是没话找话地问:“什么原因?”
班主任答:“据目击者说,是一男一女一同跳下去的,前后相隔大概五秒钟,于焉已经捞上来了,男子的尸体还没找到,现场只留下了半包烟一个火机,没办法证明他的身份。是不是我校学生,还不好说。你们呢?于焉和谁在谈恋爱?家长应该知道的。”
于老师说:“我们不知道,真不知道。”
班主任好像在叹息,于老师问:“是从大桥上跳下去的?”
班主任说:“是呀,从八一桥跳下去的,该死的自杀大桥!”
以前于老师并没听说,南昌八一大桥有“自杀大桥”的美誉。于焉的高考成绩下来后,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决定,去南昌读大学。不想离家太近,也不想离家太远,南昌离赣州不远也不近,南昌可选择的大学也比较多。
最关键的是,于老师的妹妹于红在南昌生活已有很多年,于老师老婆认为,有于红照看,她心里放心。
于焉入学时于老师亲自把她送到了学校。他们提前三天到了南昌,应于红邀请,他们就住在于红家。
于红单身多年,有一个刚上初中的愣头儿子,母子俩住着一套三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她家离大桥不远,走过去只需要半小时。次日晚饭后,于红打发她儿子淘淘带他们去欣赏夜色中的赣江和大桥,她自己在家打扫卫生。
一上桥,淘淘就说:“舅舅,南昌八一大桥现在也成为了自杀大桥,投江自杀的人,每年都在增加。”
于老师不知道于焉当时有何感受。反正,他心里立即发出一个声音:糟了!身为父亲,他了解自己的女儿,他知道于焉是一个喜欢招惹死的女孩,从小到大,不乏例证。
小学三年级她曾在语文书的某一页上写过一句话:“我想死,没有原因,就是想。”当于老师偶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她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她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考试得九十五分都会连续哭上三天。所有的人都认为,于焉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于老师也这么认为,所以,“我想死”这样的话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相信那是闹着玩的,是在模仿大人的口气说话,甚至很有可能,那话是从别处抄来的。
上初中后于焉的成绩依然拔尖,还是当之无愧的好学生。但是,有一次,她的一个同学悄悄向于老师告密:“叔叔,你家于焉想自杀!”
于老师追问详情,那个同学说,于焉把她叫到操场边,对她说:“其实我早就想死,之所以一直没死,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解决一个难题,死了之后还能替自己的死辩白。我一死,大家肯定会猜测我的死因,肯定是鸡一嘴鸭一嘴什么屁话都有,难道死不能没原因吗?就是想啊,这不算原因吗?”
此时于老师才意识到,于焉在小学三年级时写下的那句话并不偶然,这孩子,真的有一颗敏感的心,真的有一些常人没法理解的怪心思。不过,当时他仍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去重视的问题。他仍然相信,孩子们会夸大他们心里刚刚萌生的一切想法。
于焉以高分考入高中的那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于老师母亲突然去世。祖母曾经带过于焉两年,两人关系十分密切,每逢假期,于焉都要急着回老家去。
祖母是因为急性胰腺炎一夜之间快速死去的,从发病到离开,是一眨眼的事情。一个亲人,一个大活人,说没就没了,这事一定不是一个孩子能轻易接受的,这事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一定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总之,于焉突然变成另一个人了,她不是她本人,而是她的替身。
最明显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对父母亲的态度突然变得十分冷淡,好像父母是凶手,父母亲杀人如麻,父母亲不仅害死了奶奶,而且还预备害死她;二是,她原本清澈单纯的眼神里开始蒙上了一层雾蒙蒙的东西,就像刚刚降生的羊羔,全身上下,包括眼神,罩在半透明的黏液里。
什么是迷惘?于老师相信,于焉当时的眼神就是所谓迷惘了,清晰而具体,如一幅画,可以拿过来,转赠他人。
于老师试着与她交流,问她:“你的视力是不是下降了?”她说:“没有呀。”于老师问:“那你最近看东西为什么总是要眯着眼睛?”她眯了眯眼睛,想了想,说:“我不想看清这个世界,有时我甚至想变成一个瞎子。”
于老师问:“为什么?”她说:“这个世界好虚假,不值得看清楚。”于老师故意笑出声来,问:“你自己也是虚假的吗?坐在你对面的这个人也是虚假的?”她看了父亲一眼,又特意眯眯眼睛,说:“是的,你和我都是虚假的。”
于老师问:“你为什么要眯眼睛?”她说:“眯上眼睛的时候,真假的界限就模糊了,真的也是假的,假的也是真的。”
于老师说:“我很高兴,你在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但我要提醒你,过马路可不是哲学,要小心!”她说:“你还别说,有时我真的想钻车轱辘!”
于老师拍拍她脑门,说:“乖乖,别开玩笑!”她说:“我是丑话说在前头,免得哪天真的出了状况……”
接下来倒是没出什么状况,不过她的学习成绩渐渐滑下来了,她是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高中的,如今她似乎瞧不起好成绩了,上课会趴在桌上睡觉,有时甚至会逃课。
她曾经失踪过几天,后来才知道她只身坐火车回老家了,直接找到祖母的坟地,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坟地里坐了一整天。
于老师要求弟弟强行把她送回来后,她说:“我是打算去死在奶奶坟头的,之所以没死,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我突然发现,我一死,我对奶奶的美好记忆也就跟着死了,有些记忆只有我有,别人没有!”这个说法令于老师窃喜,让他的担忧大大减轻。
三个月后,半年后,一年后,于焉同样习惯了奶奶的死,同样有些得过且过了。她会为此陷入自责,说:“这多可怕,我竟然习惯了奶奶的死。”
于老师不作声,选择与时间成为同谋,等待于焉完全淡忘奶奶之死的那一天。没错,时间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于焉在变,首先变了的,是她的眼神。先前的迷惘还在,但不再是单纯的迷惘,迷惘里多了些浑浊,那浑浊是由势利、故意、矛盾、撕裂共同构成的。
一句话,她在向大人们学习,学得像大人一样对世间的变化见惯不惊,习焉不察。说得更明白一点,她的眼神里有了自我鞭策的痕迹,有装成熟、装长大、装镇定的味道。
但是,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天晚上,她躲在自己房间里用水果刀切开了手腕。于焉母亲是妇产科医生,她熟悉血的味道。当时他们正在看一部电视剧,她突然闻到了浓浓的血腥味,沿着地面从于焉房间里飘过来。她跑去敲于焉的门,敲不开,她大喊大叫,里面一无声息。
于老师跑过去和老婆一同用力,把门撞开。他们看见穿着白色丝绸睡衣的于焉静卧在床下,血从身体右侧秘密地流出来,冒着热气,顺着白色瓷砖的正方形缝隙,曲折地延伸。
“我的死,是因为我不能饶恕自己,我竟然一点点认可了奶奶的死,和奶奶的一伙宝贝儿女们一样没心没肺。”很明显,她的遗书,一半写给她自己一半写给他们,她对自己的惩罚就是对他们和他们兄弟姐妹的惩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