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硝烟散去,原本庞大的机群已经缩水一大半。
“达令,我们损失惨重……”太太咬着牙向沐离汇报战损:“雄猫机群仅剩3个半中队,其中半数受损严重无法进入超音速飞行;超级大黄蜂中队还剩5个中队不到,三分之一受损严重。”
“如果蝙蝠军团再来一个波次的袭击,我们恐怕……”
沐离一把将航母舰娘抱在怀里:“不要放弃,就算深海还有对空导弹也不可能有很多,毕竟它们还负担着对舰任务不可能全部携带对空导弹。”
“嗯!”航母舰娘狠狠地点头:“深海机群已经进入了攻击射程……姐妹们,还击!”
航母舰娘们虽然一个个都怒气爆棚,但依然牢记着沐离事前的部署——每台战机携带了8枚对空导弹,按照枚十秒一发的频率用了80秒才将挂载的所有导弹打光。
面对第一波麻雀导弹的打击,深海蝙蝠军团抛洒出大量诱导弹就轻松脱身。
第二波还是诱导弹。
第三波,诱导弹数量不足以覆盖所有机群,四发麻雀导弹没有受到干扰,赶紧利落地击落目标。
第四波,蝙蝠军团能释放的诱导弹已经寥寥无几,面对大量麻雀导弹的来袭不得不分散阵型各自规避。
至于后面几波——F-117机动性不足的硬伤完全暴露出来,接二连三地被来袭的麻雀导弹命中、击落。
双方这一回合交手过去,舰娘们的机群损失六成,还有接近三成重伤而无法发挥出战斗力。而深海的蝙蝠军团的F-117几乎被打了个全灭,仅剩残兵败将四五只。
大概是知道剩余的兵力无法完成任务,仅剩的小半个中队的F-117立刻掉头撤离。而从未受过如此大损失的舰娘们知道无法达到音速的F-117完全没办法逃离自家战机的追杀,立刻让仅剩的三个中队不到的战机立刻将航速飚到极致,一路追杀过去。
随着双方距离接近,沐离透过战机视野看到了剩余的蝙蝠军团——5台不同程度损伤的F-117摇摇扭扭地飞行着,将另外三台体型巨大犹如巨大的三角形蝙蝠形状的B-2护卫在中间。
目前的情况是双方都没有对空导弹——没有了导弹深海蝙蝠军团就如同没了尖牙与利爪,而雄猫和超级大黄蜂却还有狗斗时使用的30毫米机炮。
接下来该怎么做压根不用沐离吩咐,航母舰娘们呐喊着操控着战机冲了过去。
面对上中下三个方向的火力打击,先是5台受伤的F-117先后被击落,另外三台B-2靠着自己的厚重装甲抗住了机炮的袭击到还没啥事儿。
这个时候三台B-2的周身泛起了深海特有的紫色耀眼光晕。通过战机视野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本能的感觉不对:“我可不知道B-2还有这种功能,为了以防万一,太太,让机群先……怎么回事?”
沐离的话还没说完,战机视野里面紫光一闪,然后连接断开,眼前的光幕投影一片漆黑。
“呜……”太太一脸痛苦地捂着头,脚下不稳几乎摔倒,被眼疾手快的沐离再次一把抱在怀里:“太太你怎么了?”
“深海……深海的轰炸机不知道用了什么武器……”太太痛苦地回答:“直接斩断了我和孩子们的心智联系……我的心智计算核心遭到严重的信息洪流反馈……达令,恐怕这一两天我没法再控制战机了……”
沐离还没来得及安慰自家太太,重庆再次传来坏消息:“长官哥哥,雷达扫描显示剩余的三个目标重新调整航向再次向舰队飞来!”
沐离双眼通红:“还能扫描到目标?重庆,能够直接锁定吗?”
重庆的回复无情地枪毙了沐离的意图:“不行……目标信号断断续续的,除了能够知道大体位置之外根本没法完成精确定位,更别说锁定了!”
“所有防驱……”沐离咬着牙下令:“根据重庆提供的数据,直接向该空域发射对空导弹!就算雷达没法锁定,只要有足够数量的导弹依然能够靠自制导击落目标!”
面对现在的状况,原本是保障舰队最外围对空防御圈的防空驱逐舰们变成了舰队的最后一道防御网——显然不可能指望其他战舰上搭载的近防导弹系统和普通的高射炮击落飞行于1.5万米高空的B-2。
沐离转头满带希冀地看着防驱们打出导弹雨飞向目标空域,可在5分钟之后得到地却是拉菲满带歉意的报告:“司令官……导弹在距离目标轰炸机20公里范围内就开始自行爆炸,没有任何一枚导弹能够突破入目标五公里范围之内!”
沐离重重一拳头砸在指挥席上:“该死……我早该想到的……定向阻拦系统。”
在蓝星位面2010年前后一种能够主动远程拦截一系列反装甲武器(特别是RPG,也包括绝大多数的反坦克导弹)的系统问世,至今还没有正式命名。而这种技术的理论并不复杂,再加之能够达到制造进度的国家世界上大把的是,很快便成为各国的主要研究和攻关对象。
目前人们含糊的将其称之为定向阻拦系统,一般来说有该系统有两种工作形态:
其一为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计算弹道并控制反应器发射动能弹来破坏其战斗部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这种方式的灵感来源于最初级的反制导手段——对着飞弹来袭方向抛洒大量的锡箔,通过反射制导雷达的信号使飞弹偏离或者命中错误的目标。
但随着其他更高级的制导方式出现,如红外制导、热源制导等——利用大量锡箔的防御方法就此告破,一度被人们所遗忘。
但随着武器的快速更新换代,相对于进攻的矛头而言防御的盾在研究进度之上严重滞后——最好的例子就是现代化的大型军舰超级航母。在毁伤力越来越大的导弹面前,人类放弃了继续增加甲板厚度的方式转而通过优化船只的各种舱室而增强整艘战舰的抗沉能力。
虽说最终同样达到了能够脸接多枚导弹不沉的效果,但从矛盾双方的重视程度上来看老旧的盾牌已经无法抵挡通过各种黑科技武装之后的矛头。
既然防不住,那么就想办法别被打到吧——不同于往日的被动防御,人们将解决问题的思路转换到如何主动击毁来袭飞弹上面。一度被人们束之高阁几乎遗忘的锡箔理论再次被翻了出来加以改进,加之反应式爆炸装甲的相关理论,人们研制出了最初的主动拦截系统。
简单的说,这玩意儿就是一超大号霰弹枪(或者叫霰弹炮),对着来袭飞弹一轮大面积的糊脸——各种细小的金属碎片很好的起到了拦截弹头的作用,很容易将来袭飞弹的弹头打坏或者直接打爆。
后来人们对其进行继续改进,在先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计算弹道等条件逐一实现之后,最终出现了这种以发射动能武器为主的阻拦系统。
其二就是利用激光照射导弹的战斗部直接通过骤然升高的温度直接在远距离上烧毁导弹或者触发导弹的起爆引信而让导弹自行炸裂。
简单提一下激光——其科学名称为受激辐射光放大,最终解释为原子受激辐射的光。
激光的使用范畴在现代的蓝星已经非常普遍,办公室里的扫描仪就是激光的,医院里头为各种四眼田鸡矫正视力的仪器也是激光的,自家电脑里头的光碟还是激光的(虽说现在需要用到光碟的时候已经越来越少)。
在军事方面,激光已经从战术装备,如激光测距、激光雷达等升级到另一种新式的武器——由于激光中饱含的能量极大,同时也非常集中,只要能够保证大功率激光的持续照射,理论上只要照射时间足够,可以烧毁任何物质。
另外由于光的特性,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完全不用在乎任何提前量——你能在一秒钟之内移动30万公里么?
激光武器如此好使,但是也有其缺陷——同样基于光的特性,激光在各种粉尘弥漫的环境下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如同沙尘暴、大雾。按照这个理论来推测,现世蓝星的华夏各大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气是防御激光武器的最好屏障。
在海战之中激光武器的表现也不咋地。海面之上的空气中富含大量的水分子,起阻拦效果虽然比不上沙尘暴那么有效,但也足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分散光源,导致激光的射程非常拙计,通常有效距离不会超过10公里——在动辄导弹打几百公里的现实面前,目前的激光武器还难负重任。
在蓝星位面这种技术刚刚问世,不管是白头鹰还是华夏都还在对其可靠性进行测试。
这玩意儿是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标配,虽说大伙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都装了这玩意儿,但只有白头鹰的M1A2SEP经历过战火的考验——结果嘛,崭新的激光阻拦系统最开始工作状态良好,随着拦截导弹或者RPG的数量增多(不超过10 枚),这系统的工作效率就会越低直到整个烧毁再无法发射出一丝激光。
至90年代海湾战争结束以来,人类就在没有过大量坦克在平原上进行会战。鹰酱家的M1A2SEP多半是在应对各种巷战——在这种条件之下激光拦截系统显得更为苍白无力,各种死角或者反方向打来的RPG几乎不会留给激光主动防御系统多少反应时间。
综上所述,能够让导弹在距离目标范围外20公里就自行爆炸,肯定不会是动能武器(除非是电磁武器或者更高级的玩意儿),那只能是激光定向阻拦系统。毕竟1.5万米的高空中粉尘基本没有,空气稀薄水分子也少的可以忽略不计,正是激光武器最好的使用条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