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之提督物语-第273章 问题一大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作为蓝星位面最先进的航空母舰,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代表着人类在船舶制造业的最顶尖水准。

    由于各种原因(敌在国会山),最初代的企业号(CV-6)未能够保存下来一直是USN心中的一根刺,最终以CVN-65继承前辈之名的形式将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企业号,以继承前辈的精神。

    一晃眼半个世纪过去,CVN-65也到了该退役的时候。人们再次提出保留企业号的舰体作为博物馆舰,但现实总是那么不尽人意——核动力舰艇退役时必须拆除其核动力反应堆以免发生意外,而要拆除核反应堆就必须切开大部分舰体才能办到,也就是说CVN-65依然没有办法保留下来。

    所以企业号之名再次被最新的航母继承,这便是CVN-80被命名为企业号的原因。

    福特级航母的标准排水量10.16万吨,满载排水量达到11.2万吨。舰体总长度337米,宽度33米(水线)77米(飞行甲板),设计航速33节。

    在设计福特级舰体的时候,白头鹰家的船舶设计师脑洞大开搞出接近200种设计方案,从传统到科幻应有尽有。最终USN还是决定以稳为主,使得福特级的整个舰体设计延续尼米兹级的经典布局,从外观上看大同小异,变化不是太大。

    外观上的大同小异并不意味着内部结构组成也大同小异。福特级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电推航母,优秀的航电系统是整艘战舰的基本——动力系统是电动的,弹射系统是电磁的,连处理舰上每天产生的垃圾都是电离式的。

    由于两个位面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沐离不可能照搬蓝星位面的建造图纸直接开工,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做进一步的修改与优化。

    比如说福特级设计搭载4600余名船员(其中航空人员600名),光是这些船员的生活空间就不是个小数目。而在舰娘位面可不需要这个,舰娘们只需要准备一间提督寝室便可,其余空间自然可以留做他用。

    另外福特级设计战机总搭载量是75台,包括预警机、直升机、电子战战机和主力战机。将舰体的空间按照舰娘位面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之后可以使战机搭载量进一步提升,达到90台以上。

    动力系统方面,福特级由两座一体式A1B核动力反应堆作为动力核心,单座反应堆可以提供15万马力的功率,是福特级航母能够跑出33节高速的基本保障。

    在这里科普一下USN核动力反应堆的命名规则,以A1B反应堆为例:

    开头字母表示舰种,即A代表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S代表潜艇(Submarine),C代表巡洋舰(Cruiser),D代表驱逐(Destroyer)。如果有战列舰版的话,那么代表字母即为B(Battleship)。

    中间的数字代表是为该舰种制造的反应堆具体型号,最后的字母代表该反应堆的生产商。

    所以A1B的完全表述为:贝蒂斯核子动力实验室(Bettis)出品航母用第一型号核动力反应堆。

    CVN-65使用的A2W则为: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出品航母用第二型号核动力反应堆。

    言归正传,沐离认为在有足够舰体空间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核动力反应堆增加至三座甚至座(由于单座反应堆功率的问题,CVN-65可是搭载了八座反应堆)。倒不是说他打算让企业号飚出50节的超高航速,而是为了考虑在舰体上搭载更多的电磁武器或装备。

    如此一来两座反应堆作为动力的核心,另外两座反应堆为其他装备提供充足的电力——反正在沐离这儿不存在什么造价昂贵的问题,要搞就直接搞到位。

    一份建造原图让沐离和咪咕趴在工作台上研究了好几个小时,沐离突然反应过来——这只是舰体的原图而已,作为航母最重要的武器:战机的信息一点儿都没。

    难道让自家大E继续搭载雄猫和超级大黄蜂?虽说沐离是个深度雄猫控,但原版的福特级再怎么说也是搭载的第五代战机F-35C。继续用四代战机倒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沐离怎么想都觉得对不住自家大E的身份。

    沐离再次将搁在一边的科技原图拽到自己身前,一张张的仔细翻看,很快便找到第五代战机的建造许可文件。

    顺手将科技图纸的附件喂给咪咕填肚子,然后沐离在咪咕的解释中了解到自己的妖精工坊可以建造那些五代战机。

    咪咕给出的解释让沐离吓了一跳:“你说啥?任何五代机都能造出来?我要的可是舰载机啊,F-22、J-20和SU-57都是没有舰载版的!”

    蓝星位面真正服役的第五代舰载战机只有F-35C这一型号,J-31虽然也有上舰的可能性,但始终没有官方消息。

    除了这两款战机之外,蓝星位面能够确认服役的五代战机也就白头鹰的F-22,种花家的J-20和北极熊的SU-57三种。这三种战机都属于重型战机,要改成舰载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重型战机由于体型庞大,会降低航母的总搭载数量。

    作为舰载战机,其结构强度要高于陆基战机,不然无法承受着舰过程中尾钩和阻拦索钩挂时产生的强大反作用力。

    另外舰载机必须要能够折叠机翼以便缩小战机的占用空间,光是设计折叠机翼倒不是问题,问题是既要保证机翼在能折叠时的结构强度,又要保证第五代战机的隐身能力不打折扣——这工程量不比重新设计一台战机来的少。

    最后就是战机上的各种电子元件必须经过特殊处理以便能够适应海上的潮湿环境。第五代战机要是没有了信息化功能,战斗力和第四代战机比起来也没啥差距。

    以上这些就是为啥舰载机的综合能力比不过陆基战机,但造价又普遍高于陆基战机的原因。

    对于咪咕拍着胸口的保证沐离依然持怀疑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战亦是检验武器的唯一手段。反正过两天也要回帝都,沐离干脆将这些图纸一并打包带回中科院,让牛魔王们帮忙参考评估。

    本次解锁的科技图纸依然有一大半属于完全不知所云的玩意儿,至少沐离现在用不上。但细心的沐离还是发现了好几种目前用得上的技术。

    电磁抑制力场就是其中之一。这系统的工作原理即是自行调整与目标之间的磁阻系数,可以非常迅速而平稳地将目标的速度降低至零。

    这项科技如果运用到航母上的话,舰载战机也就不需要再考虑尾钩和结构强度什么的了,电磁抑制力场能够在五十米的距离内将战机的航速降低到没有,而且不会有任何颠簸或者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难道咪咕信誓旦旦的保证就是因为这个?不管了一并打包走先做个可行性评估再说。”

    还有一项科技沐离非常在意,那就是镜面装甲。

    这玩意儿在蓝星位面就没个靠谱的实际产物,大多数只存在于各种科幻作品或者游戏中。但不管怎么说,镜面装甲有一个特性是一致的,就是反射或者折射光源,特别是激光的光源。

    根据图纸的说明,这种装甲在制造出来的实体就是有一定韧性可以自由弯曲的镜子。

    众所周知玻璃其实是很硬的,但由于缺乏韧性导致玻璃非常脆。对于面攻击玻璃的防御力还算凑合,但对于点攻击来说玻璃就没啥防御能力。

    这种镜面装甲属于外挂式附加装甲,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挂在战舰的主装甲带外面。只不过沐离对其能增加的物理防御力持绝对怀疑态度——激光这玩意儿是最不适合在海上使用的武器。

    鉴于北美洲仅存的深海舰队到底拥有什么样的黑科技沐离心中没谱,基于多一种对能量武器有效防御手段的考量,沐离还是决定仔细研究这项科技。

    最后一项黑科技则是电磁炮装药炮弹的制造技术。

    电磁炮是沐离已经决定取代传统化学能火炮的新式武器,但由于电磁炮的工作原理,只有在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才会最有效率。

    由于传统的舰炮炮弹各个组成部分的成分不同,会导致炮弹在电磁场中受到的电磁斥力分布不均,会极大影响炮弹的飞行稳定性,甚至会让炮弹在飞行中出现翻滚现象。

    或许在出膛的时候炮弹的弹头正对敌舰,但命中敌舰的时候搞不好就是炮弹的其他部分。

    如果炮弹是实心的话就没那么多幺蛾子——但话又说回来,实心炮弹就算是把敌舰打个对穿又怎么样?

    风帆战舰时代人们就已经用实战证明:实心炮弹对于舰体的杀伤力过于集中,造成的过穿效应反而是对舰体伤害最小的,论总体的毁伤能力甚至还不如专门打船帆或者桅杆用的铰链弹或者葡萄弹(霰弹)。

    现代战舰更不在乎实心炮弹,哪怕水线以上部分被实心炮弹砸成马蜂窝,船只依然不会沉没。就算实心炮弹能够打穿主装甲带并且穿透数层乃至十数层舱壁准确命中轮机等重要设备,舰船也只是失去动力或者部分功能而已。

    至于击穿水下舰体?先不说海水会产生极大的阻力降低炮弹的飞行速度,真要追求水中弹效果干嘛放着九一式穿甲弹不用?

    这也是为什么在蓝星位面的电磁炮只能发射实体的钢球、钢锥等纯物理杀伤炮弹,至于空间轨道炮之类的黑科技武器却不是主力舰能够搭载的。

    现在沐离手中的这项科技完美的解决电磁炮的炮弹问题——除了核动力反应堆之外,这就是最重要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