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自七国以来,代代都修筑。现在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抵山海关。说到秦朝,那就自临洮县起,往北经过贺兰山、热河、东抵鸭绿江。秦朝在河南、湖北这一带征发的青年,多半往西边去,那就是修筑西北的长城了。筑长城为什么文里上加一个“修”字?因为那个时候,赵国同燕国都有长城,秦朝灭了六国,就把各处长城,不连接的地方,连接放大起来,所以加上一个“修”字。
这里一百多名被征的人,当时别了家乡,顺着去咸阳大道朝西方走。喜良挑着担子,二三十斤重,起头还不觉得重,挑了有大半天,就觉有点累人了。又过了两天,更觉有点挑不起。因为这里有一个军官监督着,每天至少要走八十里路,谁要跟不上队伍,就用马鞭子在身边直抽将来,所以这担子,压在肩上,没有好好地一点儿休息。但是,他挑不起也得挑,决计不把这担子累人,硬要练得不觉累。不然,这一点东西,是后来活命的宝贝,把它抛弃了,不但可惜,还许有钱无处买呢。
提到这些人的吃饭,秦始皇起初是不管的,因之这一百多人,就全要自己吃自己。这个军官,对这一百多人,定了办法:天亮起来,吃早饭;走了四十里,太阳大概当顶,赶快寻找民家,找到了,把柴在炉灶里生火,把吃的东西煮熟了,这就吃中饭;晚上一餐,没有一定的时候,有时走四十里,有时走五十里,找到了民家,方才作晚饭吃。万喜良跟着队伍走,这一天就够累的,简直没有气力来作晚饭吃,所以路上遇到卖吃食的,就多买一点,吃了一顿,又留起一顿,也好第二天再吃。而且钱要留着慢慢地用,买吃的也要少花钱。
同路有两个庄稼人遇到了在一处,一个叫万柏青,是长发的儿子;一个叫万明仁,是经久的儿子。这两个庄稼人都是很老实的。一日,大队已经到了桃林塞,停了下来,找了七八家门户,又找到了各家厨房,这就忙着作饭。可是喜良不作饭,只找了一家大门边上,就地上找块石头坐了歇着,顺便看看野景。这时太阳还有丈把高。树木是很多的。他遥望着山林,正是一碧万顷,而太阳所照的地方,树木又带些黄色。黄河到这里刚刚一曲,可以听见那水声潺潺。喜良看这暮景,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这时,万柏青由门前过来。这门左右,散站着八个全身武装的兵士。喜良一个坐在门边,将两膝并拢,右手托着头,把眼睛看着那山林。柏青走到他面前,问道:“喜良你在想什么?”喜良道:“不想什么,看看这山林。”柏青道:“你该去作饭吃了。”喜良道:“我昨天买了几个馍,不作饭了。”柏青道:“冰冷的,怎样好吃?吃了也像糠渣子似的。拿来,我给你蒸一蒸。”喜良道:“我已经吃过了。”柏青对喜良看了一看,把灰色衣服卷起衫袖,露出很粗的手臂,轻轻地叹气道:“你看我的身体多么结实。我看你,担子好像挑得很吃力,分两件衣服放在我担子上,好不好?”喜良道:“多谢。这担子开头两天,我挑得是很吃力,现在力气熬出来了,不用了。”
柏青回头看看,见兵士站得很远,就低声道:“像你这样的诸生,还要你卖力气,这是……”喜良将手对他乱摇,大声道:“好在都是一路,多托付老兄吧。在路上,诸事请老兄照应一点就够了。”柏青看他这番动作。知道他怕这些话让兵士听见,有好些不便,因道:“自己兄弟,路上要有事找我和明仁,只管,我们就会来照应你。千万不要客气。”喜良道:“那敢情好。我这里谢谢你了。”说着,站起来作了个揖。
柏青见他,像有困难又不敢说,当下也不好再说什么,心想:回头见了明仁,商量好了再说吧。于是别了喜良,私下找着明仁,把喜良的话悄悄对他说了。明仁的性子更为直率,听了柏青的话,坐在地上,就往上一爬,将手一伸道:“这一点儿事,有什么说得!今日晚上,我们两人就把他的担子拆开,一人分挑上个五六斤重,那不算什么。喜良虽然不肯说挑不动,我们真正分挑了,他也不好说什么客气话了。”柏青想着也对,就答应了。过了一会,大家已吃过饭,在地上铺了稻草,喜良正打算睡觉。
地上点了一盏油灯,照得屋里有些昏黄的亮。喜良屋中,有二三十个人,都躺在稻草堆上,略为休息。这时两个人来了。柏青是个结实的小伙子,明仁又是一个大个儿,一个人正好比喜良两个人。喜良看到他两个人来了,连忙起身让坐。明仁道:“我们不必讲什么客气话。你的担子,看你挑着吃力得很。我两个人和你分个几斤挑挑吧。我们不过分几斤重,这太不算什么。你不要推辞。”喜良道:“这太不敢当。”柏青把手一拦道:“叫你不要推辞,就不要推辞。”这屋子住着的人,也看到他挑担子很是吃力,都劝他不必推辞。柏青更是不等他说什么,就从他的担子里寻出几件丝棉衣服。往稻草堆上一放。
喜良在旁边看见,便道:“二位这样帮忙,真是让我感激。可是二位也不必太带多了。”明仁道:“我们既然愿意帮忙,一二斤重又何必这样费事?现在稻草堆上的东西,也不过十二三斤。我们二人分了。在你减少了十二三斤,去了担子上一小半,在我们两人,那就太无所谓了。你过一过目,看是些什么东西。”喜良道:“难得二位兄长,替我分挑了十几斤!这不过是几件平常衣服,我还过什么目!这真要过目,我万喜良太不知道好歹了。”喜良虽然如此说着,但是柏青仍旧在稻草堆上点清,分作两堆,同明仁分开夹着。明仁笑道:“明天,喜良要好好地走一天路了。”两人才笑着走去。
到了次日,又继续西走。这里,是秦朝的京城所在,来往的人分外加多。行到骊邑(就是现在的临潼县)。那人数更多。这些人,全是犯罪的人,是被分在这里造阿房宫的。这些犯人大概有好几十万,所以这田野上,人简直像街上一样。这一百多个人,到这里就显得渺小得很了。因之军官又下一道命令:自己这一支队伍,因为咸阳的路上人数太多,从此以后改向右手的大路上走。这道命令一下,他们丢了上咸阳的正路,由偏路上进行。虽说是偏路,可是做工的人还是接连不断。上前方修筑长城的人,这里尤其增多,百十个人一队、五六十个人一队,从各处源源而来。队伍里有病倒的人,有死了的人,那就随意丢在路边上。喜良走着路轻轻地道:“人多,这命就太不值钱了!”
八 沙漠
走了七八天,路上的人就慢慢少了起来。又走了六七天,从这路上来的人,半天才碰上一两个;可是去的人,倒是有一批两批,这可尽是修筑长城的。当时,有人就问这些兵士道:“我们修筑长城的地方,大概也快到了吧?请问一声,到底修的是什么地方呢?”兵士答道:“你问我吗?我也不知道。”兵士全不知道,那只有官长一人知道了。至于官长,是没有那大的胆量敢问他的,因之又糊里糊涂往前面走。
这道路越往西北方面走,越是人稀,既是人稀,自然没有人家。有时走半天的路,还遇不到一个人。所以这队伍遇到吃中饭的时节,就把自带的锅勺拿出,在地上挖一个坑,拨点野草烧着,自己来煮。到了晚上,依旧不能找到人家,那就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把衣服多穿一点,在草地一坐,蹲睡一宿。这时候不是五月正中吗?应该不冷啦,可是在这西北地方,就不是这样。人在中午,穿得住夹衣;到了晚上要睡觉的话,就盖得上被条。这样吃一餐,饿一餐,睡一宿,熬一宿,当然人有病的了。若是小病,还是得跟着队伍走;若是大病,就被扔在路边,死活就没人管了。
喜良看看这情形,只有晚上多穿件衣服,宁可热一点,可别冻着。这样小心,算是没有病。可是走一点又走一点,慢慢地看见沙漠了。这沙漠地带,一望几十里路,没有树,而且没有青草,就一直是沙子。有时候有道干涸的洼地,洼地里是无尽的鹅卵石。有的沙漠地里,也长了骆驼草。这草是一种细叶子的植物,像柏枝一样,但是叶子不密,而且几步才长一株,顶长的只有二尺高。沙漠是淡黄的颜色。这骆驼草长了几株,也不能遮盖。
这里修筑长城的人,前后聚合十五队,大概有一千二三百人。这些队伍延长到五里路,一队和一队相离不到半里路程,遇有什么事,前后好合并,那力量自然大得多。因为这地方与胡人相近,说不定胡人会从哪里钻出来哩。这里同内地相隔一千多里,因之就不必防止修长城的人会偷跑,所以对于队伍,放松得多,但是这里没有人家,吃住两字就很麻烦了。什么地方可以挖灶放下锅来煮东西,那就吃一餐。这沙漠里面,还十分缺乏水。一千多人吃饭,找水就得费很大的事。至于睡觉,那更是不问什么地方,只要地下平坦,就可以睡。什么大树,什么土坎,一概也不想了。
喜良这天过了沙漠,天上的落日还有两丈高。这里是一个大黄土坝,长了几十株白杨树。军官下令,就在这里歇下。吃过了黑馍,晚上没有了事,喜良抬头看看,正是初九初十的日子,新月恰好是半轮,有几点星星配着,照见这土坝以外,渺无人家,只有昏昏沌沌的光,远达天边。他想着:“家中二老这时是怎样地想我?可怜的孟姜女坐在月下,又怎样地排遣啊!”他立在白杨边上,摘了几片树叶搓碎,忽然听着一片清吟之声。
喜良被这声音惊动了,把树叶抛掉,仔细听去,觉得时而轻细,时而宏大,非常的好听,这就慢慢地寻声而往。后来寻到了,原来那边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坐着一位青年,两手捧着一排竹管编起的洞萧,在那里细吹,周围二十几人坐着站着听。喜良刚刚到了那里,那青年把洞萧放下,站了起来道:“来个知音者了。刚才吹得怎样?”说着,还把洞萧对他招了几招。
喜良道:“知音我是不敢说。足下吹得很好听,那是在这里听萧的人,都知道的。足下贵姓?”那人道:“鄙人姓杨,叫不凡。我没有什么嗜好,就只有这管萧,喜欢吹吹。我听说,我们已到长城边上,同时上有月色,下有白杨,觉得家……”说到这里,他省悟过来,这想家乡的话是说不得的,便改口道:“这风景别有趣味,就吹上一段。”喜良道:“仁兄好像是个斯文人。”不凡道:“我知道足下叫万喜良,是个诸生。至于我,还不是同足下一样?我在第三队,足下有什么事,只管找我。”喜良道:“好极了。月色很好,我们不谈别的,烦兄再吹一段。咳!不说了,你吹吧。”
不凡笑了一笑,便坐到石头上,又抱着洞萧吹了起来。这一回吹,不比先前,吹得呜哩呜哩,有一种凄凉悲切的味道。次完了,不凡一看,听众里有不少人,把衫袖不住地拭着眼睛。他故意笑道:“这时候,已不早了。各位若觉得这洞萧还好,大概我们在修长城的边上,总还聚在一处吧,我还会再吹的。”说完了,他对喜良和大家拱拱手就告别了。有知道不凡的,都说听他所吹的萧,末后一段,就是他的自诉。喜良听了,也就为他三叹。
喜良这又得了一个朋友。白天各段归各段,也许不能会面;到了晚半天,就各段找个地方安歇,找个熟人,会会朋友,也就在所不禁。喜良在沙漠地带走了四天,这就到了修长城的地点。这一带,恰是没有城墙的所在。朝前一望,全是沙漠,眼睛所看不到的地方,有点白色的云。左方有点山地,那山上也看不到树木,山色是墨绿的。修城的地方,倒是土地,就像划了界一样:长城依着界线筑起,长城以内是土地,以外是沙漠。这一路共有十五个队,都聚在一处。喜良这时正遇着不凡,便道:“你看,这里是平地,要凭我们两只手、一双脚,筑起城墙来,高有五丈,厚有二丈,是人的力量大,还是天公的力量大?”不凡道:“这样看起来,还是人的力量大。”喜良细声道:“人的力量虽大,可惜叫这些人来修长城。这不是叫人来修筑长城,是把我们当牛马来用啊!”不凡也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原来喜良到的所在,是贺兰山以东的地方。长城在这里是要新筑的。这地方左手一里多地,有二千人在此修筑。向右也是一里地,这里人多些,有三千人。这是喜良这班人的近邻。再要说远些,就是三里以至十里,喜良的远邻,也有不少人。这以外,修长城的人,那就更多了。这守边大将,发起筑长城的人,是蒙恬。蒙恬自己所统率的士兵,共总为三十万,征发的青年有五十多万。这么多的人,分段修筑,这长城边上哪里不是人哩。
长城西北角,是贺兰山边,地方最苦。因为这里没有人住,吃的住的都接济不上。他们只好挖地洞,三五个人住在一处。挖洞的法子,也很简单:有坎的地方,掏一个门,里面掏出三五人可睡的地方,也就行了。若是遇到平地,就先挖一道既深又宽的干沟,两边就是土壁,在深些的地方掏个洞门,那也很容易。至于下雨,那一带很少,偶然下点雨,土洞里也可以躲避。说到吃,蒸一屉子黑馍,是好东西,也不容易吃到。他们平常吃的,就是炒粉。这种粉,是用荞麦、豆子、大麦等谷类磨成的,然后一炒,用袋子盛起来。肚子饿了,把碗盛了就吃,没有火烧,也没有小菜、油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