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生之后差不多过了两年。 我的下半身变得比较有力,能一个人用双脚走路。 也慢慢开始会说这个世界的语言。 ★★★ 决定要认真过活后,我思考了首先该做什么。 生前有哪些该做的事? 读书、运动、技术。 不过婴儿能做到的事情很少,顶多只能趁着被抱住的时候把脸埋进女性的胸前。 对女仆做这个动作时,她露出明显的厌恶表情。 我想那个女仆肯定讨厌小孩。 认为运动应该可以稍微往后挪的我为了学会文字,开始阅读家里的书籍。 学习语言很重要。 日本人虽然对母国语的识字率将近百分之一百,但是有许多人不擅长英文,也有很多人一旦出国就感到退缩。「学会外国语言」甚至被视为一种技能。因此,我把学会这世界的文字当作第一项课题。 家里只有少少的五本书。 是因为这世界的书籍很贵吗?还是因为保罗和塞妮丝不喜欢看书呢? 大概两边都是原因吧,看在拥有数千本藏书的我眼里,这种水准真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 不过呢,其实我的书也全都是轻小说啦。 虽说只有五本,可是要用来识字已经足够。 由于这世界的语言和日文相似,我很快就记住了。 即使文字外型完全不同,但文法方面倒是顺利吸收。 只需记住词语实在太好了,之前有先学着听懂语言也是很有利的要素。 因为父亲曾经多次为我朗读书本的内容,现在才能顺利地记住词语。 或许也该归功于这身体记忆力很好。 一旦能读懂文字,就发现书籍的内容很有趣。 过去我还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事情,不过仔细想想,就跟记住网路游戏的情报差不多,当然会很有趣。 话说回来,我爸该不会认为还在喝奶的幼儿能理解书上的内容吧? 幸好是我,如果是普通的幼儿一定会满心反感放声大哭。 家里的书籍共有下述五本。 《行遍世界》 刊载世界各国名称和特征的导览书。 《菲托亚的魔物生态、弱点》 菲托亚这地域会出现的魔物之生态和对应方法。 《魔术教科书》 魔术师的教科书,记载了从初级到上级的攻击魔术。 《佩尔基乌斯的传说》 名叫佩尔基乌斯的召唤魔术师和伙伴一起对抗魔神拯救世界,止恶扬善的童话故事。 《三剑士与迷宫》 三名分属不同流派的天才剑士相遇,一起深入迷宫的冒险动作故事。 最后那两本战斗小说先姑且不论,其他三本倒是让我学了很多。 特别是魔术教科书很有趣。 由于来自没有魔术的世界,对我来说,关于魔术的叙违实在引人入胜。 阅读内容后,我得到了一些基本知识。 一:首先,魔术大致只分成三个种类。 「攻击魔术」——攻击对象。 「治愈魔术」——治疗对象。 「召唤魔术」——叫出某种东西。 以上三种,完全看字面就能知道意思。 感觉这些魔法似乎可以做更多事情,但教科书上记载魔术这种东西是在战斗中产生发展而成,所以似乎不常被运用在和战斗或狩猎无关的方面上。 二:要使用魔术,必须有魔力。 反过来说,只要有魔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魔术。 使用魔力的方法分为两种。 「使用自己体内的魔力」。 「使用从含有魔力的物质中抽取出的魔力」。 就是这两种方法。 虽然找不到适当的例子,不过前者大概是自己发电,而后者是使用电池的感觉吧? 很久以前要使用魔术时似乎只靠自己体内的魔力,但随着时代演变,在研究下魔术的难度提高,必须消耗的魔力似乎也随着爆发性增加。 拥有大量魔力的人还无所谓,麾力不多的人根本无法使用什么像样的魔术。 因此,以前的魔术师想出从自身以外的来源吸出魔力,藉此使用魔术的方法。 三:发动魔术的方法共有两种。 「咏唱」。 「魔法阵」。 这应该不需要详细说明。就是分成靠嘴巴讲来发动魔术,或是靠画出魔法阵来发动魔术。 很久以前的主力方式似乎是魔法阵,但现在咏唱才是主流。 话虽如此,以前的咏唱光是最简单的内容似乎也要花上一到两分钟。 在战斗中根本派不上用场。 反而魔法阵只要画好一次就能够多次重复使用。 咏唱之所以可以成为主流,是因为某个魔术师成功让咏唱时间大幅缩短。 最简单的咏唱被缩短到大约只要五秒左右,之后攻击魔术就变得只使用咏唱方式。 不过当然,不追求立即生效而且还需要复杂术式的召唤魔术似乎还是以魔法阵为主流。 四:个人的魔力基本上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 如果是一般的RPG,MP会随着等级提升而逐渐增加。 然而在这个世界,魔力似乎不会增加。 而且据说几乎所有人的职业都是战士。不过因为是「几乎」,所以好像多少还是会有所变动…… 我算是哪一种呢? 魔术教科书上写着魔力量会受遗传影响。 基本上,看起来母亲能够使用治愈魔术,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抱着某种程度的期待呢? 真让人不安。就算双亲很优秀,总觉得我本身的基因不会好好发挥效果。 ★★★ 总而言之,我从最简单的魔术开始挑战。 基本上魔术教科书里有同时记载着魔法阵和咏唱这两种方式,不过既然咏唱似乎是主流,而且也没有能画出魔法阵的道具,因此我决定使用咏唱来练习。 魔术的规模愈太,咏唱时间就会愈长,到后来好像还得配合使用魔法阵,不过才刚开始大概没问题吧。 顺道一提,熟练的魔术师似乎不需要咏唱也能使用魔术。 就是所谓的无咏唱或是缩短咏唱之类的技巧吧。 不过,为什么熟练之后就可以不需要咏唱呢? 既然魔力的总量不会改变,表示即使等级提升,MP也不会增加。 反过来说,熟练度上升后,消耗的MP是不是会减少呢? 不对,就算假设消耗MP会减少,这也无法成为步骤简化的理由啊。 ……算了也罢,总之先试试看吧。 我左手拿着魔术教科书,右手向前伸出,开始读出文字: 「愿伟大的水之加护降临汝所求之处,清凉之浅流在此显现——『WaterBall』。」 有种血液向右手集中的感觉。 接着是血液被往外推的感觉,然后就看到右手前方出现一颗拳头大的水弹。 「喔喔!」 才刚觉得感动,下一瞬间水弹就唰地往下掉,最后打湿地板。 教科书上写着这是水形成的炮弹会往前飞出去的魔术,但是我制造出的水弹却在原地落下。 或许是因为不够专注导致魔术没能持续? 集中精神……集中精神…… 要让血液集中到右手上。就是这样……这种感觉……嗯。 我再度举起右手,边回想刚才的感觉,同时在脑中想像。 虽然不知道自己的魔力总量有多少,不过最好先假设无法使用很多次。 要抱着必须让每一次的练习都能成功的心态来好好集中精神。 首先要在脑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想像,然后再实际挑战, 万一失败,就再度想像那部分,直到在脑内能完美成功为止。 我生前练习格斗游戏的连段时就是用这种方式。 多亏这种方法,即使是在对战中使用连段,我也几乎不会失败。 所以这个练习方法没有错……希望如此啦。 「吸……呼……」 我做了个澡呼吸。 利用把血液从脚尖或从头顶送往右手的感觉来累积力量。 然后是从手掌把那些力量一口气送出去的感觉…… 我非常慎重再慎重,配合心跳一点一点地累积…… 水……水……水……水弹……水形成的炮弹……水形成的球……水球……球状圆点……圆点花纹的内裤…… 有邪念混入,再来一次。 先集中在一起,然后挤出去的水水水水…… 「破!」 当我忍不住模仿寺庙出身的那个人发出喊声的那瞬间,水弹出现了。(注:「寺庙出身的那个人」是指日本网路上一连串灵异体验文中出现的人物「寺庙出身的T先生」,他总是潇洒出现然后大喊一声「破!」就解决事件) 「呃……咦……?」 哗啦。 在吓一跳的同时,水弹毫无抵抗力地往下掉落。 「……啊……」 咦……我刚刚没有咏唱吧? 为什么……? 讲到我做了什么,只不过是按照先前使用魔术时的感觉再来一遍而已啊。 难道只要能成功重现魔力流动,就算不咏唱也没有关系吗? 无咏唱这么简单就能办到? 一般来说应该是高级技巧吧? 「既然这么简单就可以省掉咏唱,那么这行为有什么意义?」 就算是我这种初学者,都可以不靠咏唱来发动魔术。 把身体的魔力集中到手掌前方,然后在脑中决定形状。 就只是这样。 那么,咏唱这动作本身根本没有必要吧?大家都照我那样做就可以了。 (……唔。) 或许,所谓的咏唱其实是魔术的自动化吗? 不需要每一次都集中精神去想像血液从全身聚集的感觉,只要讲出台词就会帮忙自动完成。 咏唱的意义会不会只是这样呢? 类似车子的手排和自排,其实开自排车时也是可以手动换档——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只要咏唱,就能自动使用魔术」。 这有很大的好处。 第一,方便传授。 无论是站在教导的立场遝是必须学习的人,与其讲解「让血液沿着体内血管集中的感觉」这类理论,只需咏唱咒语就能让所有人都一口气成功使出魔术的方式显然都比较轻松。 大概就是随着这样传授的期间,让「咏唱是不可或缺的过程」逐渐成为定论吧。 第二,方便使用。 不用说,攻击魔术会在战斗中被拿来使用。 比起在战斗中闭上眼睛嗯嗯唔唔地集中精神,迅速把咒语讲完显然比较省事快速。 举例来说,前者就像是边全力奔跑边绘制精细图画,后者则是边全力奔跑边快速讲话,到底哪种方式会比较轻松呢? 「或许也有人会觉得前者比较轻松啦……」 我大略翻过魔术教科书,没有找到关于无咏唱的内容。 真奇怪,根据我自己实际尝试的感觉,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虽然或许是我特别有才能,不过不可能是其他人完仝办不到吧? 这种推论如何呢? 正常情况下,从初学到熟练为止,大部分的魔术师都持续利用咏唱来使用魔术。 使用几千次几万次之后,身体已经彻底习惯咏唱这个动作。 所以一旦要尝试无咏唱,反而会不知道该怎么做。 因此这种方式被视为不一般的做法,才会没有记载于教科书上。 「喔喔!这样就说得通了!」 换句话说,现在的我也不算普通喽? 不觉得这样很厉害吗? 有种巧妙用出秘技的感觉。 举例来说就像是…… 「怎么可能,在毋须〈赞来歌〉的情况下使用后罪触媒?」 「我只是很平常地使用这个触媒,让名咏门开启罢了。」(注:出自轻小说《黄昏色的咏使》) 这样吧? 呜哈!我兴奋起来了! 唔,这样不行。我得冷静,要保持COOL。 生前的我就是被这种感觉骗倒才会落到那种下场。 就是因为比一般人更擅长电脑而产生优越意识,才会得意忘形,最后失败。 还是自重吧,要自重。最重要的是不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我只不过是初学者,初学者罢了。 就像保龄球初学者运气好丢出全倒而已。 毕竟初学者总是特别好运,不要误以为自己很有才能,该专注努力练习才对。 好,一开始先靠咏唱使用魔术,接下来再模仿那种感觉专心练习无咏唱。 就照这种步骤进行吧。 「那么再来一次。」 我把右手往前伸,却觉得莫名疲累。 感觉就像是肩膀附近被什么重物压住。 这是疲劳感。 是因为刚刚一直在集中精神吗? 不不,我也算是网游专家(自称)的一分子,而且还是那种如果有必要,能够不眠不休持续狩猎六天的男子汉。 我的专注力应该不可能光是这样就耗尽。 「意思是……MP用光了吗……?」 怎么会这样……如果魔力总量是天生注定,就代表我的魔力只能射出两次水弹。 再怎么说这也太少了吧?还是因为这是我策一次使用魔法,所以白白损耗了一些魔力,是这样子吗? 不,不可能有这种蠢事吧。 为了保险起见,我决定再射出一次水弹,下场是失去意识。 ★★★ 「真是的,鲁迪,想睡觉时记得要先乖乖先去上厕所,然后再上床才行喔。」 等我起来时,已经被当成是看书看到一半睡着而且还尿床。 可恶,居然这年纪还被当成睡觉偷尿尿…… 可恶……可恶……啊,我才两岁嘛,睡觉尿床还算是可以原谅的小事吧。 倒是我的魔力也未免太少了吧。 唉……真让人丧气……算了,就算只能使出两次水弹,重点也是要看如何利用。 我还是先好好练习,起码要练到可以一瞬间用出的程度…… 唉…… ★★★ 隔天,就算制造出四颗水弹也没问题。 但是在第五颗时感到疲劳。 「怪了……?」 根据昨天的经验,我明白下一次就会让自己晕倒,因此决定停手。 接着,我开始思考。 最多六颗,这是昨天的两倍。 我边看着五颗水弹在桶子里积起的水,同时努力思考。 思考才过一天,次数就变成两倍的理由。 是不是因为昨天打从一开始就比较累?或者是因为第一次使用魔术所以消耗较多MP? 不过因为令天全都是用无咏唱来练习,所以应该不是「有没有咏唱」所造成的影响。 搞不懂。 或许到了明天又会增加。 ★★★ 翌日。 能做出水弹的次数增加了。 是十一颗。 总觉得好像是用掉多少就增加多少。 如果真是那样,明天应该会变成二十一颗。 再过一天。 为了保险起见,我只用掉五颗就收手。 然后一天又过去。 变成二十六颗。 果然是用掉多少就增加多少。 (居然骗我……!) 说什么人的魔力总量是天生注定! 居然擅自决定「才能」这种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大人怎么可以独断判定小孩子的才能! 「算了,这件事告诉我不该全盘接受书本的内容。」 或许这本书的内容是在表示「人的幸福总有上限」那一类的意思。 也有可能是指锻链后的结果。 或是指就算努力锻链,魔力总量还是有上限值吗? 不对等等,现在下结论还太早,还有建立假设的空间。 例如……对了,例如可能是「魔力会随着成长而增加」。 或是「只要在幼儿期使用魔力,就能让最大值飞跃性成长」。 啊,还有「这是我独有的特殊体质」也是难以舍弃的选项。 ……不对,就说了别自以为与众不同。 即便在原本的世界,也有一种理论认为在成长期运动可以促成能力飞跃性进步。 反而在过了成长期之后,即使再怎么努力成长率也很差。 这世界也一样,就算说是魔力,但人体的构造应该还是相同。 所以基本也是一致。 那么,我该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就是在成长期结束之前,要尽可能锻链自己。 ★★★ 从隔天开始,我决定每天都要把魔力耗到极限。 同时,还要增加能使用的魔术。 只要记住感觉,以无咏唱方式来重现魔术并不是难事。 总之,我想在短期内彻底精通所有系统的初级魔术。 所谓初级魔术正如其名,在攻击魔术中属于最低层级。 而水弹和火弹即使在初级魔术中,也被定位为最入门的魔术。 魔术的难易度分为七个阶段。 「初级、中级、上级、圣级、王级、帝级、神级」。 受过一般教育的魔术师对于自己擅长的系统似乎可以使用到上级,不过其他系统的魔术就只能使用到初级至中级。 据说只要能使用比上级还高等的魔术,就会因应系统被称为火圣级或水圣级之类,还能获得另眼看待。 圣级。 让人有点神往。 不过魔术教科书上只记载了火、水、风、土系统到上级为止的魔术。 圣级以上要去哪里才能学到呢…… 算了,不要想太多吧。 就算是玩RPG制○大师,要是从最强的怪物开始着手,也有很高的机率会半途受挫。 首先要从最前面的史莱姆开始。 不过当然,我就算是从史莱姆开始制作,也从来不曾完成整个作品。 ★★★ 那么,教科书上记载的水系统初级魔术共有以下这些: 水弹:射出水球,WaterBall。 水盾:从地面喷出水形成屏障,WaterShield。 水箭:射出约二十公分的水箭,WaterArrow。 冰击:用冰块砸向对手,IceSmash。 冰刃:制作出冰剑,IceBlade。 我全都试了一遍。 虽然统称为初级,但使用的魔力却各不相同。 如果把水弹设定为一,那么大概是二到二十左右。 基本上我都练习水系。 因为万一火系引起火灾那可就危险了。 讲到火灾,消耗魔力似乎和温度有关,越往上级,感觉冰相关的魔术就越多。 然而无论是水弹还是水箭,明明书上写着会射出,但是我施展魔术后却没有移动。 为什么呢?是我哪里弄错了什么吗…… 唔~搞不懂。 魔术教科书上也有写到关于魔术大小和速度的内容。 该不会是要在制造出水弹后,继续利用魔力进行操作吧? 我来试试看。 「哦?」 水弹变大了。 「哦哦!」 哗啦! 「哎呀……」 可是,果然还是会直接坠地。 之后,我尝试各种做法让水弹变大或变小。 还同时制作出两颗水弹。 试着改变它们各自的大小。 虽然有新的发现,但依旧完全没有要移动的迹象。 由于火和风不受重力影响,所以能浮在空中,然而最后在过了一定时间之后还是会消失。 我还试着用风推动悬空的火球,不过总觉得哪里不对。 唔…… ★★★ 两个月后。 经过多番从错误中求取经验后,我总算成功射出水弹。 而这成为契机,让我得以大致理解咏唱的原理。 咏唱其实有某种固定的步骤。 产生+设定大小+设定射出速度+发动。 在这过程中,必须先由施法者本身设定好大小和设定速度后,术式才会完成。 换句话说,咏唱之后…… 一、首先会自动创造出想使用魔术的形状。 二、之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追加魔力,调整大小。 三、调整完大小后,同样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追加魔力,调整射出速度。 四、准备时间结束后,魔术就会离开施法者的手,自动发射出去。 也就是会进行这样的流程。 我想……大概没错吧。 诀窍就是要在咏唱后分两次追加魔力。 如果没有调整大小,就无法进行调节射出速度的步骤。 难怪无论我怎么尝试要把水弹射出去,都只会变大而不会发生其他事情。 顺道一提,如果使用无咏唱方式来施展魔术,必须靠自己完成所有步骤。 虽然听起来很麻烦,但这样做可以缩短设定大小与射出远度时必须等待的时间。 也就是实际射出的时间能够比咏唱时快上许多。 此外,无咏唱时连「产生」这部分也能够进行调整。 例如虽然教科书上没有写,但可以让水弹结冻变成冰弹。 只要继续练习,大概可以使出皇者不死鸟(一脸得意)吧?(注:漫画《勇者斗恶龙达伊的大冒险》中大魔王巴恩的必杀技) 也就是根据构想,要怎么应用都行。 这下有趣了! ……不过,基础依然很重要。 等魔力总量更增加之后,再来进行各式实验吧。 「要提升魔力总量」。 「用无咏唱方式使用魔术时要如呼吸般自然」。 接下来的课题就是这两项。 因为突然订下太大的目标会很容易遭受挫折。 必须从小地方着手,脚踏实地往前进。 好~我要加油! 就这样,我过着每天都持续练习初级魔术直到快昏倒才停手的日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