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败家子闯天下-第86章 华佗收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那让天下诸侯使者等待的谈判还是没有到来,尤其是曹操的边境上,驻扎着南阳袁家的大批军队,三天两头的在对面演习一遍,曹操的全部兵力都随时准备在边境上面,境内的匪患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曹操兖州的民生问题,而在函谷关,高顺并没有撤走,而且还把兵线前推了一部分,现在推到了萧关的前面,牵扯了李傕郭汜对西凉马腾和韩遂的用兵。

    这段时间过得也不好过,他们买不到那些从蜀中出来的盐巴,也买不到从巴蜀出来的钢铁,这个冀州的跟周边的商业交换已经停顿了。

    就在各方诸侯的使者都着急的时候,那颍川书院的招生活动开始了,颍川除了荀家和陈家这两个大家族在书院中开堂授课之外,还有两个家族,他们四家:

    颍川长社钟氏,颍川颍阴荀氏、颍川许陈氏、颍川舞阳韩氏组成了颍川书院的整个教师体系,在颍川乃至是在天下九州,都受到了众人的追捧。

    不过心细的人,这一年就会发现今天出现在这书院招生的除了这四大家族之外,还有一个招生的地方,在一个小小的角落,哪个小小的角落里面却在上面高高挂着一块的靓丽的蜀锦,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医”字,后面还写着“朝廷五品御史大夫亲授!”

    但是即使打出了这么高的招牌,仍然没有多少人来到这里来报名参加这里的学习问题,那些从天下九州来的学生,每一个都在颍川四大家族的堂门前苦苦的跟着老师们表述这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够就如到其中学习。

    他们这些从天下九州来的人,当然不是那些世家子弟,他们都是那些富农或者小地主家的孩子,在村子里面读过两三本书的样子,背篓大的字也算是识过几箩筐,当然其中最厉害的一个学子,今年才十三岁,但是已经能够背得下来半部论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个时候荀家当然是立刻站了出来,收下了这个变态的学子,他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好苗子,便当众当着个年轻的人叩头拜了荀棐为师,还写下了卖身契,发下毒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而从太阳是一个刚刚睡醒的小孩子,到了现在已经午时,还是没有一个人来到了华佗的门面前面,让坐在里面的华佗默默地就要流泪。

    突然之间,只听得外面锣鼓喧天,人头涌动,好一大帮子人都是从刚刚荀家的大堂那边过来,缓缓的走到了华佗的医学堂外面,四十多个人齐齐跪在了地上,对着里面的医学堂里面吼道:“学生前来拜师,请师傅收下弟子,给弟子一碗饭吃……”

    话还没有说完,华佗已经从里面跑了出来,看到了地上跪着的四十多个人,心里面高兴的好像捡到了狗头金,不过嘻嘻看过之后,发现这些人全部都是……

    第152章试探

    “不准!”宫秋怒瞪,“不然我就告诉父亲让他解雇你!”

    闻声的风朗当即正经起来,恭敬道:“大小姐。”

    宫秋得意的哼了一声,转身离去,并道:“不准跟着我知道吗?”

    “明白,大小姐。”

    她的身影渐渐远去,风朗收起神色,摩挲着下巴,“你说她刚才是听到了什么才会露出那种表情?”

    蓬莱:“找到刚才那个人不就好了吗。”

    风烬兰恍然,立即去转身去找还未走出多远的那人。

    被叫住的中年人一开始还很疑惑,待听了他解释以后便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风烬兰今日处决?”他挑起眉头,眼中满是兴味,“大叔,你真的没听错吗?”

    中年人不满:“怎么可能听错,我可是漆黑之堡的内部人员,你别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其实里面的骑士长还是我的亲戚我跟你说……”

    眼前人絮絮叨叨的开始讲述自己家中情况,风朗挠了挠耳朵,“好了好了,我知道了,那么谢谢你了,大叔。”

    说罢不等中年人反应过来便率先离去。

    他身影迅速,一晃眼便从中年人眼中消失,见此的中年人搓了搓眼睛,嘟嚷:“原来是法师啊……那我刚才说的话岂不是都被当成笑话了……”

    到达漆黑之堡的风朗立即停下脚步,他整理了一下着装,带着一脸笑意走上前。

    门口两门骑士拦住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呐,我可是不是无关人员啊。”风朗指着自己鼻尖,笑的一脸无辜,“刚才我就听说风烬兰要被处决,所以我打算在她死前见她一面的说。”

    两名骑士对视一眼,其中一名道:“那也不行,除非骑士长大人同意,谁也不能见她。”

    “她家人也不行吗?”风朗歪头。

    “不行。”

    风朗失落,他耸肩,“好吧。”

    紧接着便打算离去。

    但一转身便看到一人正看着自己,他不动声色,心思却是活络起来。

    骑士长走了过来,眼神阴桀:“你认识风烬兰?”

    全部都是残疾人,要不就是失去了胳膊,要不就是失去了推,华佗刚刚高兴的脸瞬间黑了下来。

    “元化,他们这四十六个人,他们都读的诗书,写的书信,还望元化能够收下他们!”袁耀看到了华佗的眉头黑了,便从人群中慢慢的走了出来,对着华佗说道:“他们都是我们南阳的好男儿,他们在这一次保卫我们南阳的战争中受伤了,但是他们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现在重新站了起来,希望元化先生能够教他们,给他们一个吃饭的本事,他们还都年轻,大的也就是三十岁,小的才十八岁!”

    袁耀慷锵有力的声音在人群中响了起来。那些人才知道这些人都是为了他们南阳的安慰付出过鲜血的人,那些围观的人嘲笑的声音已经小了很多。

    “将军见谅,不是我不收下他们,但是就他们现在的状况,不可能跟着我到深山中品尝百草,也不能跟着我为天下的病人行医去病。”

    “元化,为什么你要到处跑呢?你为什么不这么想?要是每一个县城,甚至每一个镇子里面都有一个能够为他们看病的大夫,那些病人是不是就不用东奔西跑的到处求医,你也不需要走南闯北的靠运气给那些病人去除病患,而那些你遇不到的病人,还不是在疾病的折磨中慢慢的死去……”

    袁耀抬头看着他的这番话,已经让很多的人停下来认真的思考,觉得目的达到了,加大了声音对着人群说道:“他们这些人,只需要掌握能够治理好一般的疾病,为那些贫苦的老百姓解决他们的头痛感冒,解决他们冬天的冻疮,夏天的中暑,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给乡间的来百姓带来一些普普通通的帮助,至于大病难病,完全可以由他们推荐到咱们颍川,到元化先生的医学院来救治,各行各业,各司其职,才能够让天下安康太平,同样的,各行各业,也需要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分工只要做好他们分内的事情,是不是这个行业也会欣欣向荣?”

    震撼,十足的震撼,不管是华佗,还是华佗身边跟随这的几个徒弟,他们全部都震撼了,这些人平时都讲的是天下的如何学的更好,怎么给那些疑难杂症下方子,没有想到袁耀今天的这句话完全颠覆了他们的思维。

    “所以元化大夫,我给您三年的时间,给这些人教成能够在乡间镇里解决老百姓的一般性疾病的本事,三年之后,我会把他们送到乡间的医馆,凡事我袁家的治下,以后在乡间会有乡医馆,县城会有县医馆,郡里会有郡医馆,至于他们中间的考核问题,我希望元化先生能够在您的弟子中找出那种懂药理而又喜欢管理的人才,去完善这种制度。”

    袁耀的话,让华佗身边的那些徒弟看到了出路,也将会改变真个天下医者的一种心态,在以后将不再是仅仅的只有游医,而是袁耀想要把这医馆让他们成为天底下的一种常态,把他们管辖起来,实施调控。

    华佗听了袁耀的话,颤抖的接下了袁耀带来的这四十几个缺胳膊少腿的人,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坚强,给华佗和华佗的徒弟行完礼之后,便站在了一列,哪怕是那些断了腿的人,他们也没有要任何的板凳什么的,拄着一个拐杖端端正正的站着。

    这个时候有出现了将近一百名的十一二岁左右的童,他们稚嫩的脸庞上面流出了坚毅的目光,来到了华佗门前跪下来,齐声道:“学生拜见老师!”

    这一次华佗变聪明了,没有等待袁耀开口,直接对着那些孩子们问道:“孩儿们,你们的父亲是不是刚刚在战争中走了?”

    华佗的话刚刚落下,那些孩子们的眼睛中间已经流出了滚烫的泪水,但是他们仍然静静的跪着,这个时候袁耀没有再出来装逼了,而是郭嘉出来对着华佗说道:“大人,他们的父亲都是我们南阳的好儿郎,但是在军队中,没有合格的大夫,很多的人只是受了小伤,他们却在最后失去了生命,所以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他们都想着学习医术,将来再战场上面能够拯救跟他们父亲一样英雄的人,他们这些孩子不识字,但是将军已经让他们摆在了颍川四大家族的门下,他们上午读书习字,下午在大人这里学习医术,还望大人能够妥善安排,至于学习的经费,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是免费提供。”

    郭嘉顿了顿,接着说道:“将军还说了,要是等在大人这里学成之后,想要在南阳地上面的各个医馆中行医的,在这里学习的三年,一律提供学习经费并且每天管吃管住,从学习阶段起,一年还发放三百个铜大钱。”

    郭嘉的话刚刚说完,人群中已经有些议论,不就之后就沸腾了,尤其是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他们这些看热闹的孩子,在片刻之后,就涌上来问郭嘉,他们的孩子行不行?

    本来养活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很大地负担,现在还遇到了这样的好事情,每天管吃管住,一年还能拿到三百个铜大钱,这些精明的父母那里还能够忍得住呢?

    面对众人的提问,郭嘉早就把跟袁耀商量好的话拿出来跟这这些乡亲们说道:“可以,但是要是他们的孩子要是在每个月的考核中不过关,连续三次的话,就辞退他们。”

    就这简简单单的要求,一下子让天下颍川不知道多少的最最最低层的人把他们的孩子不再卖给大家族一辈子当奴隶,而是送来了华佗的医馆。

    华佗也是把自己这些的十几个徒弟全部都找回来,而且袁耀这边还给华佗找了七八个刀笔吏,来帮助华佗管理这些琐事。

    仅仅三天的招生时间,就让华佗招了五百多十二岁左右的孩子,在这里给华佗当学生,当然这五百多名的孩子,还都要颍川的大家族给这些孩子教会读书写字,所以他们拜了两个师门,但是他们没有在颍川的四大家族只拜师,没有卖身和发誓,算得上是外门弟子。

    这些外门弟子中,还有一大批人,他们都是这一次战争中表现优异的人,现在被从各个地方征集而来,汇聚到了颍川书院。

    这这一批人,有一百四十九人,他们全部是袁耀亲自到了荀爽的面前,当着荀爽的面逼着他手下这一百四十九个人当外门弟子。

    同时袁耀下了死命令,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要荀爽教会他们读书写字,不求能够熟读四书五经,但是一定要能够写信读报。

    为此荀爽差点跟袁耀打了起来,荀爽这个老头子的倔脾气上来了,他冲着袁耀吼道:“叫人识字,一点要先从品德开始,认为一定要学习孔孟之道,从诗书礼仪开始。”

    “不学礼,怎成仁?”

    袁耀最后也是没办法,只好静下心来慢慢的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了荀爽,说了他们些人都有军规束缚着,是做不出什么失礼的事情来得,后面关于“礼”的学习,袁耀认为可以慢慢的放在最后,两个人拉着手,话里长话里段,袁耀说了这些不识字的将士们是如何难带,反正最后磨得老爷子荀爽答应了袁耀的请求。

    他们不知道,他们这一次的做法,让天下的诸侯和世家大族是如何的反感,甚至还形成了有一种集体抱团的趋势,这一次受害的还有颍川的这两个九州大族和两个中小型家族,他们实在时在袁耀多方面的攻势之下,已经没有了能力去向那么多的后果和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