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反书石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反书石刻

    收到几本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看见第一一八期中有卫聚贤先生的一篇《梁墓考序》,起首说:

    “南京为南朝的首都,是以南京附近六朝时古物甚多,其中最可注意的为墓前的几种石刻。”

    卫先生举出例来,第三种是石柱上的“反书文字”。随后再论其原因,说是“欲宣扬祖德,石柱刻为反书文字,使易拓为帖幅”,至于其影响,则“因反书文字拓之即成正文,为用木板印书的动机。”这里,我觉得有点儿可以商量的地方。

    十四五年前,我在乡间曾经跑到水乡的古庙里去拓过南朝的造像铭,又拓过些砖瓦文字,所以对于毡墨的勾当约略知道一二。平常拓字总是将微湿的纸蒙在石上,加以毡椎,使纸石密合,然后在纸上面敷墨,结果是拓出来的东西与原文一般无二,阴阳反正都是照旧,因为并不是用墨直接涂在石头上印出来的,所以反书文字不会变成正文,而与木板印书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至于为什么反书的原因,这个我也不能知道。古人碑碣的字似乎就在石上振笔直书,并不像近世那样先用黄纸写了再去贴在碑上的,那么他们之故意反书大约总有什么别的缘故罢。不过,这个我不知道,上面已经说过了。

    反书文字印出来即成正文,凡印玺都是如此,或者木板印书的动机还应该上求之于秦汉之际欤?

    * 刊一九三〇年七月七日《骆驼草》第九期,为“专斋随笔(一)”,署名岂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