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天书-第107章 寻麻制衣得稻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了这些工具,造房子的进度快了很多,几天后,村子的墙基全部落成了,站在山坡上往下看,宋骁指点着说,这是四个四合院,这是大厅,这是礼堂,那边是晒场,营房,再那边是柴房与养猪羊牛鸡的地方。好家伙,这布局,不要说三十人,三百人也一点不挤。

    “现在是三十人,将来会有三百人,三千人,三万人的。”宋骁的话豪气十足可又透着一重浓浓的悲壮,自古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他已感觉到大晋的灭亡已是不可逆转,这里可以作收罗败兵以图将来的基地?

    已是秋天,台风季就要到了,礁石下的临时房间可能会被台风侵蚀,造船的事可以略晚些,“我们的房屋多少可以完工?”山和尔担心地问,“不慌,三十人挤一挤,先盖十五间就足够了,明天上梁,三天后盖瓦,八天可封顶。”宋骁答复。

    “我们的衣服穿了三个月没换。”司马文玉指着自个的身子说,“有什么好办法吗?”女生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

    海岛的风都是咸的,汗也是咸的,盐对衣服有腐蚀作用,这么久了,衣服已经变脆,衣服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每天都在吃烤兔子,皮毛都留着晒干了,可以临时性地缝几件衣服,可是针线呢?山和尔回头笑了笑,调侃说,“我的大郡主,全体就你一个女人,女红的事该别人问你才对。”

    司马文玉又泪花满框了,山和尔连忙陪罪说,“我这就给你拿铁棒磨针去。”郡主破涕为笑,三人商量了一下,台风季来了,接着是冬天,当务之急是建好房子与炉子,寻得制衣服的材料,总是吃肉也不行,还得寻找可种植的食物,最后是造船。

    房屋是悬山顶结构,一条正脊(房梁),四条垂脊,传统习俗中,上梁是值得庆祝的喜日,得贴红纸放鞭炮庆祝,岛上无纸,宋骁用炭粉制成墨,在兽皮上写上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挂在梁正中,一帮人又由木匠全部改行成铁匠,叮叮当当的响了两天,房顶椽木全部钉好,盖上重重的双层瓦,房顶处,又用石灰加固并压上石块。

    搭炉造床做家具粉刷等等是个慢活,借着这个练练手对造船也很有好处,这让侍卫们忙碌去吧,山和尔虽然常年户外,驴友圈里讨论的常常是怎么生存,寻找食物与药物,可怎么做衣却从没关注过,山和尔仔细地回忆了一下,记忆中能就地取材的制衣原料只有麻与葛,问了下侍卫后与司马文玉带着三个认识这两种植物的侍卫开始寻找制衣的材料。

    麻是生长在易渗水的沙质土地上的,队伍沿河岸前进,太阳还没上山,路还没有开辟出来,要在其中行走并非易事,走了没几分钟,山和尔发现一个马蜂窝,马蜂还没开始工作,这下有口福了,山和尔脱下外衣包起马蜂窝,生火烟熏了会儿,马峰全部死去了,五人津津有味地享受了一回蜂蜜,蜂蜡可以做蜡烛,夜里照明的事也解决了。

    麻是南方较常见的植物,没一个时辰,就在河边找到一大片,大家砍了一担,打算挑回家去,等等,等等,山和尔注视着一块湿地,双眼放光,发现什么了?大家顺着他的眼睛看去,一小片稻子,野生的稻子,黄灿灿的正成熟。稻子的原产地就在南方,这没什么奇怪的,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农耕时代熟识的生活方式回来了,家的感觉回来了。“先不要告诉大家,晚上煮成稀饭后一人一碗。”司马文玉低声地吩咐,好象他们就在傍边偷听似的。采下这片稻谷,用木棍滚压脱壳,嘴吹去米糠,半天后得到了三四斤大米。

    晚上的篝火边,大家准备入睡时,三个侍卫扛出一个罐子,里面还嘟嘟嘟嘟地冒着泡,一股特熟识的味道飘了出来,什么味?大家都竖起鼻子嗅着,“稀饭来啰。”山和尔,郡主与三侍卫高喊,“稀饭来啰,稀饭来啰,狂喜的喊声响彻营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