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针对中国内部来说。这时候远没有到二战时候,现在的确大家动手的少,动嘴的多。
要到十几年二十年后,中国内部才真的杀到尸山血海。
这个时期,是文化人最风光的时候。要不怎么后世很多民国粉怀念这个时期呢。没别的,因为胡说八道没人管。
文人一支笔,不管黑白,只看立场。
现在不只是北京天津上海有文人,西安也有。
西安的报纸,如今大大小小不下百余份。
其实只从这个数量就能看出来民国这段时期的状态,谁都能说话,否则哪里来的这么多报纸。
当然,这些报纸在历史上大部分存在时间都很短,有今没明的。
现在西安城中,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新秦日报》。这份报纸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是新的陕西,一天一份。
报纸,自然操作在文人手里,《新秦日报》也不例外。
裴廷自己就是文人,他都不用别人代笔,刷刷刷的就写下了一篇“讨秦檄文”发表在《新秦日报上》,大骂秦牧。
这点读者不用怀疑,那时候的报纸就是如此。基本上报纸就是文人的战场。
有一位民国名人曾经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可是实际上一个人越强调什么其实自己越缺什么。这个名人的战斗,基本上全是“辱骂加恐吓”。
所以现在在报纸上写文章,辱骂和恐吓是常态,不用奇怪。
西安在陕西,裴廷也在陕西,所以西安的报纸可以率先对秦牧发难。
而后,利用先进的通讯科技——电报,裴廷告知了自己的朋友,现在兄弟我遇到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件事。
闻玄歌而知雅意,裴廷的朋友都是文人,还是名人,哪能不懂裴大人的意思。
于是不管了解不了解这件事的实际情况,北京,天津,上海,等等大城市的报纸闻风而动。
各种文章铺天盖地而来,其核心只有一个意思:“米脂县的县长秦牧,是个小人,是混蛋,是二百五,是黑社会。”等等等等。
这个形象,根据各篇文章作者的个人幻想而来。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秦牧是谁,只知道秦牧是裴廷的敌人。所以就自己杜撰出秦牧的各种样子。
秦牧,连带米脂县,一下就全国闻名了。
这让秦牧万万没想到。
米脂的广告词,怎么不是自己那句话呢。
这种状态让常主任几乎气的生理期都不调了。
现在常小玉发现认字也有很大的坏处。如果她不认字,就根本不知道报纸上写的是什么。可是现在她认字了,而且认识的字还很多,读书看报有富裕。
这样问题就来了,她等于是只能被骂,不能还嘴——常主任没有发表文字的渠道。再说,她只是认字,可不会写文章。
“县长,你也写文章,骂他们。”这是常主任唯一能想到的对策了。
秦牧摇摇头。他哪有时间跟这帮文人扯皮。反正你们随便写,就算写一千万字,让我掉一根汗毛算我输。
而且这样大写特写,不说别的,就说米脂县,起码是越来越出名。他正愁没人知道米脂呢,这下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尤其是一些读书识字的人,会知道米脂。如果这些人来米脂,也算是好事。
当然,现在的读书人,秦牧基本上全看不上。来了就要被改造,不接受就滚蛋。
裴大人暴风骤雨一般的文字批判,让秦牧顿时在全中国臭大街了。
而且关键在于秦牧从不写一个字反驳。其实他写了也没什么渠道发表。现在大部分报纸并不掌握在北洋政府手里。相反的,报纸的主人,基本全是袁世凯的敌人。
秦牧被裴廷划入袁世凯一系,自然报纸不会让他说话了。
可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这么多文字又能对秦牧如何呢?他还不是每天该吃就吃,该工作就工作。
米脂的石油产业,按部就班的在前进。
只不过他还是低估了裴廷的能力。
虽然裴廷肯定不知道这句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他懂得身体力行的去做。
武器的批判马上就来了。
高三是哥老会的坐堂老帽,榆林地区的哥老会,全是他的手下。
现在老大被抓了,这些人怎么能没反应呢。如果一点反应都没有,那他们还是哥老会吗?这不是顺毛驴了吗。
在裴廷的安排下,哥老会的人杀入了米脂县。
不过这一次他们没有一来就打打杀杀。这样太没策略,而且裴廷也不会再给秦牧口实。
要斗争的有技巧。搞乱米脂县,还不能让秦牧抓住把柄。
不得不说,裴大人还是有头脑的。
他让哥老会的人来到米脂县,啥事不做,就坐在饭馆里,一人一个桌子,不吃不喝也不离开。
如果本地人来吃饭,他们就轰走。道理很简单——我不接受拼桌。
这给米脂县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现在县城里面打工的人很多,实际上米脂县的酒楼饭馆,全变成了秦牧的大食堂。这原因很简单,因为粮食是秦牧提供的,酒楼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粮食做生意。
不仅如此,因为人多了,所以有的心眼活泛的人,也开起了小饭馆。这些小饭馆,就是小食堂。
所有的食堂都被哥老会的人占据了,百姓怎么吃饭?
现在的局面,这些百姓也都了解。他们知道县长正被全中国的人骂,这时候,这些百姓都有点无计可施了。
如果没有报纸的事,他们这么多人,再加上纵火案的刺激,这些人早就和哥老会展开群殴了。但是现在他们不能做,因为他们怕做了之后,让县长的处境更是为难。
怎么办?
常主任也没办法。她只能找秦牧诉苦。
“我来解决。”秦牧说着话,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没过两分钟,宋老年来到了秦牧的办公室。
秦牧对宋老年吩咐了一番,宋老年连连点头。
过不了多久,米脂的大小食堂,宋老年就带着一群手下闯了进来。
进来之后,他们也坐在桌子上。哥老会自然不干,他们哪能让人吃饭呢。
可是宋老年这群人不是别的,是他手下曾经的那群土匪。那些土匪有的种地,有的就留在县城进工厂当了工人。今天来的就是这群工人。
这伙人走南闯北,不是普通百姓,他们根本就不怕哥老会。再说宋老年是按照县长的吩咐办事,于是这群人更加理直气壮。
那就打。
也不知是谁动的手,两边噼里啪啦就打成一团。
刚开打没几分钟,常升带着近卫团杀进来了。
近卫团来了就出手,再加上县城百姓的协助,很快所有的哥老会人马全被五花大绑给拿下,关进了监狱里面。
“很好。”秦牧接到宋老年的汇报,吩咐道:“按照斗殴去审吧。”
论起斗争的经验,裴廷显然不如秦牧多。
他以为这种文斗能难住秦牧,谁成想秦牧马上把文斗转化为武斗。而且就地解决。这个地,就是米脂监狱。
到了监狱里面,哥老会的人还能落到好吗。
他们发现和自己打架的那伙人,现在摇身一边,换了一身制服,成了审问自己的人。
这特么你们又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太缺德了。
宋老年哪管这些,他现在是米脂县的警察局长。监狱,和公共治安,都归他管。这是秦牧新设立的官位,第一任就让宋老年做了。
这个前河南悍匪此时意气风发。自己总算是走上正道了。
他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监狱,是他绝对掌控的地方。哥老会进了他的监狱,就跟进了阎王爷的地狱一样。
宋老年各种手段使出来,除了没让这些人当时就死,但是半条命也都没了。
哥老会的前锋,全军覆没。
米脂县迅速恢复了生产和生活的正常。
裴廷收到这个消息,大感意外。这是他想不到的。文人的思维限制了他的想象能力。
他觉得我们的人没动手,你怎么能抓我们呢。我们只是坐那吃饭,这也犯法了?
可是实际结果是混战,混战,哪有没动手的。
裴廷明白,现在去找秦牧一点用没有。他完全可以推脱说,所有打架的人都被抓起来了。可是都被抓是不假,但是受罪的只有一方——只有哥老会。
哥老会这一次真是损失惨重。派去米脂的,都是榆林哥老会的骨干力量。现在被一锅端了。
这时候二把手真的有点慌了。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首先要有人。人都没了,还有哥老会吗。
这些人,得救。
裴廷在思考着对策,井岳秀和陆建章都在观望。这件事从头到尾俩人都极端关注,可是他们都不好出面。
这时候的他们,以及和他们身份类似的人,说军阀也好,说地头蛇草头王也好,有个通病,就是特别爱惜名声。
谁都怕被骂。这不是他们品质有多高,而是这个时候的社会形势就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名声太坏,北洋政府真不敢让他当官。全天下的报纸都骂这个人,袁世凯也兜不住。
所以俩人都不插手,不露面,只看着。
就让秦牧一个人挨骂吧。
这也不是俩人不讲义气。虽然义气基本上都是假的,大家讲的是利益,但是他们清楚,秦牧和自己是不同的。
首先这个人年轻,位子低——只是个县长。县长在现在的中国排不上号。
这样的人,就算全中国的报纸在骂他,读者都不知道骂的是谁。
秦牧不像井岳秀和陆建章,这俩人是全国知名的。提起来一个榆林王一个陕西王,大名鼎鼎。
其次呢,秦牧和袁世凯关系非同一般。再怎么被骂,袁世凯也不会动他。这点不像自己,如果他们俩被骂的狠了,袁世凯真的只能撤了他们,缓和局面,等以后再寻找转机。
这俩人按兵不动。
秦牧就跟不认字一样,每天该干嘛干嘛。
裴廷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变成了小丑。他这里可劲的骂,还发动自己的朋友圈,一起骂。但是被骂的人好像不看报纸。他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被骂。
那我裴大人成了什么?
裴廷再次想起了秦牧的鞋底。
自己不在人家的眼里,只在人家的鞋底啊!
那种无声的蔑视感,再一次降临到裴大人的身上。他即使此刻身在裴家大院,仿佛眼前也出现了秦牧的鞋底。
怒火从裴廷的墨镜后面几乎喷出来。
不能让这个局面继续,自己必须要破局。
怎么做?
这天清晨,井岳秀刚从床上爬起来——床还是秦牧送的,他的副官就给他送上了报纸。
榆林离西安有一段距离,报纸是昨天的。
他一看标题,脑袋一晕,差点就跌回床上。
《忠臣还是奸贼——伊克昭盟事件的真相》
这篇文章把伊克昭盟稳定的功劳,全按在了日本人身上,而井岳秀反倒成了背后卖国的那一个。
这一刻,井岳秀恨不得马上见到秦牧。不为别的,他想着秦牧那一支突击步枪。
那支枪好,能连发。他要把裴廷打成筛子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