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百年前的社会环境套用现在是错误的。以一百年后的来套用一样错误。
现在这个时期,是个很特殊的时期。在互联网普及的二十一世纪,地球另一边发生个交通事故,地球这一边山沟里的人都可能知道。
这个时候不同,别说外国的事没人知道,就是中国自己的事,绝大部分人也不知道。
这个时期,上层和底层,是割裂的。
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在2千到2万之间。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
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中国的有志之士能不义愤填膺,痛恨当时的清政府吗?
但是他们又不在旅顺,怎么得到的这个消息?自然只有报纸。
可是百姓是不认字的,再加上清朝几百年的愚民政策,百姓即使听说过这件事,可是旅顺在哪?和我不沾边啊。他们很少能为了这件事,产生激动,进而觉醒。
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说是很悲哀。可是凡事有两面,在秦牧看来,现在的人民正处在一个无序的状态,他们并没有被北洋政府或者同盟会带着跑。这就给自己增加了优势,降低了难度。
这两大集团,并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影响深入真正的基层。
北洋追求的是权力和军队,同盟会要的是名气和武装,百姓,不过是一个名词,在他们心中并没有份量。
不论是北洋也好,还是同盟会也好。他们要救中国,让中国走上全新的道路。但是这个中国,是侠义的,是他们这个圈子的人,这就是他们的中国。
全新的道路,如果有,那也是他们臆想出来的道路。北洋认为军政府就不错,而后袁世凯还再进一步,直接复辟当皇帝了。
同盟会认为西方的政体不错,咱们当了权,拿来就可以了。
百姓,在他们心中,并没有占据一席之地。
肯尼迪就职演说时候有一句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那是站在他的位置,基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所说。
这句话反过来一样有意义。国家的领导者,要问问自己为百姓能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回头审视民国这段历史,实际上不论北洋还是同盟会,他们都没有基于底层百姓的思维,说白了,就是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没有为百姓切实做事。
你没有为百姓着想,百姓自然也不会跟着你跑。百姓要的是实利。
现在的米脂县百姓,包括秦牧整个根据地的百姓,他们得到了实利。
足够多的田地,三成的税收,还有新房新农具。他们平生第一次不但吃饱,还能吃好,而且还有新房子住,没有地主来上门催债,日子过得和天堂一样。
正因为他们得到了实利,所以他们愿意为守护这一切,献出生命。他们不是为了别人的理想而战斗,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战斗。
百姓的这种想法,在根据地是不用宣传的。他们自发的参军,自发的服从秦牧的领导,因为他们明白这一切都是为自己好。
不过根据地太小了,人口也太少了。这点人口,完全不能实现秦牧的理想。靠这点人他连陕西都打不下来,所以只能暂时向北边,向着没人争的地方开拓。
人口增加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自然繁衍——显然这个时间太久秦牧等不了。第二就是靠吸引全国各地的百姓进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秦牧必须要抓好宣传。
周素馨领导的易俗社,明面上是改变当前戏曲界的旧有面貌,以适应新时代,实际上秦牧打算利用这些人,为自己的宣传服务。
一个人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一个群体也有固有的时代烙印。
这个时候的戏曲界,除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你让他们能加入什么新元素呢?
比如来个超人,来个哈利波特,这完全是打死他们也想不出来的。
如果按照历史原有轨迹,只靠易俗社本身自我改良,那改到猴年马月也达不到秦牧的要求。
所以秦牧直接操刀,给易俗社设计新剧本。
当然,对外来说,这就是大美女周素馨的才气表现了。秦牧把一切光环全堆积到了周素馨的头上,周娘娘自然乐不得如此。
她知道林柔是秦牧建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虽然她不知道林柔的神奇,可是她知道秦牧倚重林柔。
自己不能比林柔弱了,所以她也积极寻求提高。
现在秦牧一下子写出两部新剧,作者还都是署名周素馨,大美女太高兴了。
她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名气,钱财,权力,以及先进的设备,都是本时空独一无二的。
周素馨整合了易俗社,亲自招兵买马,带着一群戏曲界的人士来到了米脂县。
这里是她的根基,不能长时间离开。而且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秦牧随时的指导。没有秦牧,周素馨可没信心排练好这两部新剧。
这是全新的两出戏。第一部:智取威虎山!
威虎山在哪?周素馨知道,就在神木县高家堡旁边。秦牧直接把那个西山给改名了,威虎山就在你这!
秦牧完全照搬了后世的剧情。
这个故事讲的是近卫军一支小分队,在队长杨子荣的带领下,深入陕北的深山老林,智斗土匪座山雕,最终剿灭了土匪的一次精彩军事行动。
实际上陕北没有深山老林,那个西山,也一点不高。陕北不是东北,这里没有大兴安岭。陕西有秦岭,但是秦岭不在陕北,真正的高山要到陕南才有。
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看戏的观众根本不在意这些。舞台上,兵发云南不也就是走几步路的事吗!
只要这出戏够精彩,就能吸引人。
而这出戏是绝对的精彩!在这出戏之前,戏曲界根本就没有相同类型的剧本存在。
这就好像后世刚开放时候,第一部美国大片的引进,立刻引起了全国的轰动。
智取威虎山,比那个盛况还要“盛”的多。因为百姓没有别的娱乐,看戏是最大的娱乐。
这一出新戏又是如此的全新风格,而且唱段以及扮相,绝对的划时代。这怎么能不让观众疯狂呢?
尤其是戏词如此燃情,而且秦牧加入了后世的流行唱法,更加让人热血沸腾。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秦牧不知道这出戏用秦腔怎么唱,他也不会这个。他只听过京剧以及流行歌曲化的唱法,所以秦牧直接放弃了秦腔,改用京剧表演模式。
三秦大地,是始皇统一四海的发源地。实际上秦腔是京剧的前身——至少有一部分前身。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目动听,称为“京调”。
这些西安的戏班子,改口唱京剧一点不难。现在京剧地位远高于秦腔——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北京,秦腔艺人也会学唱京剧。
智取威虎山一出,就好像一道狂风,横扫整个陕西。
陕西的各大剧院,各个班子,都放下原来的剧目,改学新戏:智取威虎山。
有能力的——就是有钱有路费的,来西安进戏院看,跟易俗社学。没钱的草台班子,可以跟着收音机学。
秦牧自然不会浪费广播的力量。这一出戏,整本全被秦牧录制了下来,在电台里面固定时间播放。
一出戏,能捧红一群人。
借着智取威虎山的东风,杨子荣的扮演者童润身一炮而红。
他原来在西安是个不大不小的角儿,真论地位,比不上几个老前辈。但是他年轻,年轻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周素馨统领易俗社,那是因为她名气大,有钱,人还漂亮。可是易俗社不是她一个人,而且她也不是唱戏的出身,原来的名角并不会把权力都交给一个女人——还是个外行。
可是周素馨绝对不会放弃领导权。不但不会放弃,而且她要求绝对的领导权。这样人家怎么会服她,所以周素馨根本指使不动那些成名演员。
童润身这时候主动靠了过来,完全接受周大美人的领导,而且他本身功底不凡外加年轻,改唱京剧更是出色——老演员都定型了不好改,这一次歪打正着,童润身一跃成为西安,甚至整个陕西戏曲界的一哥。
是绝对的一哥,连能比肩的都没有。
秦牧很清楚这种状态。一首歌曲,一段唱词,原唱总是深入人心,后面除非有明显超越原唱的翻唱,否则听众总觉得原唱才是正宗。
童润身借助杨子荣这个角色,一下成为了天下女人的梦中情人。同时,近卫军这支神秘的军队,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