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地-第一百七十五章 阎锡山的报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吴昕最终留在了米脂。对于这个安排,她个人是很不情愿的。

    米脂县城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已经不输上海滩了。起码她的住宿环境比她在上海的家里还好。她家都没有抽水马桶,但是香格里拉大酒店有。

    吴昕现在的生活环境可以说一流。可是她毕竟年纪还小,想家。但是她的老师要求她留下,在米脂建设一家医院。

    舒曼女士告诉她,这是医生对患者的关爱,是你,一个医学院毕业生的神圣使命。你在米脂建设医院,做医生,是崇高的事业,你就是人类之光。

    “人类之光”这样大的帽子扣下来,吴昕根本就没法拒绝。她毕竟还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完全不懂得她老师的手段。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舒曼说的那样。在米脂建一家西式医院,是秦牧和舒曼达成的一揽子计划中的一项。

    吴昕,就这样成为了米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兼副院长。院长是林柔。

    这个医院的基础建设秦牧早就打好了。一座独立的建筑群。有一个主楼,两个副楼,单独的一个大院。

    对秦牧来说,基建是最容易的事,难的是人才。这么大一座建筑群,目前只有十几个医生。除了吴昕这样的专业人员,很多来米脂讨生活的中医也被秦牧给收编了。

    从一开始,米脂的医院就是中西医并存。

    不过医院的医生虽然稀少,可是药品却不缺少。秦牧给袁世凯建过一个中成药厂,现在他在米脂也搞起来一个。

    只是米脂地理位置偏僻,所以各种原材料不如京城丰富,药物种类暂时没有那么多。

    米脂有了新的医院,还有了一个新的部门:铁道部。

    王雪庄等人也留了下来。以他们为骨干,秦牧架设起了铁道部。

    第一条铁路,是包头到米脂的包米线。因为这个发音太像“苞米”,所以不知道的人都以为是苞米线。

    最先开建的一段,是米脂到榆林。

    王雪庄等人愿意留在米脂,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条即将开建的铁路。他们是天之骄子。

    这年头真正有点理工知识的毕业生很少。大部分大学,开设的课程九成都是文科。

    因此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也基本有九成都是文科生。你让他们去修铁路,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们会给铁路挑错。如果你的火车跑的快点,他们会说让你停下来,等等人民。

    这样的人在秦牧的体制内没有位置。

    王雪庄这样的理工科大学生,才能在米脂得到真正的发展。如果他们不留在米脂,他们就得不到独当一面的机会。毕竟他们才毕业,连实习的机会都少,谁敢让他们挑大梁建铁路呢。

    不过秦牧不管这些。他手下能用的人几乎没有,拉到一个就是菜。

    不会干不要紧,我教你啊。

    秦牧现在可以说除了生孩子,别的都会。甚至他有时候觉得再过一阵,没准连生孩子的活他都能干。

    那个木匠皇帝的小木头人,秦牧有时候还会研究研究。

    秦牧的世界,实际上是多个层面的世界。凡人的世界耗费了他九成的精力,剩下的一成,他分给了超凡世界,和未知世界。

    一条铁路的建设是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秦牧的存在,这条苞米线不知道要建多少年。

    但是有了秦牧就不同了。

    在后世,包头到米脂本来就有一条铁路,秦牧手里有全套的资料。

    这块地方的地形,和后世并没有太大差别,所以他只是照猫画虎把后世那条铁路线搬过来就可以了。这就节省了大量的前期勘探时间。

    而且他所拥有的技术,是远超本时期的。毕竟后世的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没有强大的建筑能力,怎么当得起这个称号。

    秦牧设计了一个完善的计划,人才,人力,物资,设备,等等,都在他的计划之内。

    目前这个阶段,主要是对铁道部这些新人的再教育。他们之前学到的一切知识,只是基础,对于秦牧要建的铁路来说,已经是过时的了。

    王雪庄进入铁道部之后,才对秦牧彻底拜服。

    秦县长看起来比自己还年轻,可是他对于修铁路的了解,比自己深刻高明的多。

    而且王雪庄发现秦牧讲的知识,就是他们的教授都不懂。

    对于这个问题,王雪庄百思不得其解。欧洲都没有的技术,怎么秦县长会有。关键是这些技术,显然不是现在的中国能提供设备支持的。

    到了真正开建的时候,秦县长能把他画在黑板上的各种机械设备拿出来吗?

    王雪庄对于这个问题还真是多虑了。那些黑板上图纸上的各种机械设备,有一些正在机械厂制造,剩下的大量设备,是要在德国开建的。

    秦牧和德国人达成了深度合作。

    舒曼作为德国的情报官,有很高的科技素养。随着交流的深入,她对秦牧的了解越来越深。她发现秦牧几乎在所有方面,都领先于德国目前的科技水平。

    因此,她和秦牧不只是达成了简单的合作,而是进行了很深入的合作。如果不是周素馨一直在旁边,她都想和秦牧来一番灵与肉的交流了。

    秦牧现在把德国作为了一个机械制造大本营,他不能制造的设备,全拿出图纸交给德国人造。

    对于德国人的工业实力,秦牧是完全放心的。他不担心这些,他唯一担心的是时间和运输。

    建造设备需要时间,运输更需要时间。

    而且运输还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这里有很大的风险,是不可以视而不见的。

    现在正在打仗,德国对战争的诉求,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更好的出海通路。

    英国是现在的海上霸主,当然要遏制德国人在海上的野心。

    现在是1915年,德国人正被英国人在海面上弄的烦躁不堪。

    德国人要想出海,首先要面对的是著名的北海雷幕。北海上被英国布下了上万颗水雷,重重封锁。

    即使沿着海岸线走,避开北海雷幕,德国海军还要面对第二条水雷阻拦线——多佛尔海峡阻拦线。

    这是北海进入大西洋的咽喉要道,英国人一样在这里布下了重重雷幕。

    秦牧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货全被英国人给炸沉了。

    只是他能力有限,他还是一个“人”,不是“神仙”,实在管不到遥远的欧洲。秦牧只能把自己能抓住的东西做好。

    就眼前来说,秦牧要做的事太多了,多的他恨不得分身无数个自己。

    两万难民要安置,这里有的人直接就想加入近卫军,打日本,为家人报仇。

    有的人想种地,有的人想做工。这都需要秦牧一一安置。

    最终有一万五千人加入了近卫军,加上原本留在米脂的近卫军本部,现在整支近卫军接近两万人。

    人数是有了质的飞跃,可是战斗力却直线下降。不经过训练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军队。现在虽然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可是军队的训练必须马上开始。

    之前宋老年等人就是个团长,带着一千多人。现在突然给他和常升一人带一万人,俩人压力都是山一样大。

    宋老年还勉强能胜任,可是常升真费劲了。他以前就是个种地的农民,短短两年升级到师长这个级别,这比坐火箭还快。

    加速度太大,他几乎承受不住。常升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是个糊涂蛋。

    秦牧很清楚这些情况,所以他在给铁道部那帮学生上课完毕,还要给近卫军的高级军官上课。

    每天不是教这些,就是教那些。秦牧真觉得自己就是个教员。

    日子就在这样几乎无休无止的操劳中度过。

    周素馨,宋老年这些米脂的高层人物,一直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

    近卫军痛打了晋绥军,阎锡山被直接消灭了一个团。这对于一个军阀来说,可以说是刻骨的疼痛。

    周素馨等人很担心阎锡山派兵来报复。甚至他们还担心陆建章杀过来。秦牧和他们仔细讲述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他们都明白袁世凯对秦牧,对米脂,对陕北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陆建章是随时可能带着大兵杀来的。现在近卫军连子弹都没多少,宋老年都准备和敌人拼刺刀了。

    只是等了这么久,阎锡山和陆建章都没有任何动静。甚至在广播电台中,也没有关于这件事的半点消息。

    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还有一段时间的平稳建设时间。袁世凯要称帝。”

    当秦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周素馨等人都惊呆了。

    称帝!他是不是疯了。刚把满清皇帝赶下台,全天下人民都要共和,你还要复辟。这是开历史的倒车啊。

    不过他们很快就得到了确切消息。袁世凯的确要称帝。

    他成立了“筹安会”。

    杨度在袁的示意下串联了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和严复,以“研究共和政治得失”为名,于1915年8月14日联合发起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活动。

    正是因为这件事事关天下,所有势力全被这件事吸引住眼光,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阎锡山不敢动,陆建章也不敢动。

    秦牧正是因为知道这段历史,所以才果断的干掉了阎锡山的一个团,而不担心被很快的报复回去。

    阎锡山暂时只能吃个哑巴亏。

    不过作为主政一方的大员,他怎么能甘心咽下这口气,军事报复暂时不能发动,别的地方总可以吧。

    阎锡山的报复非常直接。他掐断了上海到米脂的商路。

    从上海到米脂,要经过山西。阎锡山直接把秦牧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一条经济命脉给掐断了。

    这条路对秦牧,对米脂来说,极为重要。

    因为现在是民国,不是清朝明朝宋朝,这时候工业社会已经形成——在欧洲美洲和日本,所以秦牧不准备把米脂建设成小而全。

    秦牧的计划是把米脂建设成高科技中心,配套的一些东西,可以从外部输入。这个外部,关键就是上海。所以米脂到上海这条商路,可以说是生命线。

    这条生命线被掐断,对于米脂的百姓来说,影响几乎没有。他们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生活用品,还需要什么呢?他们想不到更多。

    但是对于秦牧的发展计划来说,确实致命的。

    不说别的,首先武器弹药就没了。甚至现在新兵连服装都没有。近卫军的服装供应大头在上海。

    这问题如此严重,以至于周陵不得不再次来到了米脂。

    不过这次来米脂,他就不那么费劲了。周陵是坐飞机来的。

    如今周陵是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他在乡下买了一块地,根据秦牧的指示,建立了一个机场。

    林柔开飞机把他接了过来。

    这也是周陵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往日千辛万苦的旅程,突然就变得轻松无比。

    科技改变生活,秦牧说过的这句话,这一次让周陵切身感受到了。

    “千里江陵一日还”,真的是一天都不到,上海到米脂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在天上,真是可以飞直线。

    周陵在上海吃完早餐,午餐就在秦牧的餐厅用了。

    “功业,这个飞机,真是好东西。太好了。要不你在上海也放一架吧,有事我能直接来。”

    “好。”秦牧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架飞机当然是没法给周陵的。这飞机过几天就消失不见了,到时候还不吓死周陵。

    秦牧准备造一架新的飞机给周陵。他现在多少有了点这个底气,因为秦牧-舒曼合作白皮书里面有一条,德国人要派一定数量的专家和技术工人来米脂工作。

    现在这些人已经在路上了。

    有了这些人,秦牧有信心“造”一架真正的飞机,而不是“变”一架。

    “功业,大总统要称帝,这事咱们怎么办?”确定了飞机的事,周陵开始谈正事。

    虽然他这次来主要是谈商路的问题,不过他更关心时局。这件事和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袁世凯要称帝,不是他一个人说我当皇帝了,就当的上。

    这事必须要争取舆论的支持。“筹安会”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成立的。他需要全社会各个阶层表态,支持他当皇帝。

    周陵这样的上海著名富豪,是袁世凯争取的对象。也正是因为有周陵的存在,袁世凯不能轻易对秦牧动手。

    秦牧不出名,可是周陵太出名了。

    上海滩新贵,财富无数。洋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样的人物,袁世凯必须争取他点头支持自己。

    “这是一出闹剧。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牧给这件事定下基调:“江水浩荡,但是都要东流入海。这就是大势,谁也不能阻挡,也无力阻挡。称帝,不过是水中翻起的小浪花,旋起旋灭。你随便拖延一下,很快这事就会过去。”

    “功业,你是说他最终放弃称帝?”

    “不是。”秦牧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给周陵一个定心丸:“称帝还是会称,不过他德不配位,坐不住这个位子。勉强坐上去之后,只有一个下场。”

    “什么下场?”

    “吃多了,撑死。”

    “……”

    周陵这样的聪明人,立刻听懂了秦牧的话。

    这意思是袁世凯很快就会死啊!

    周陵不禁额头冒汗。这事,秦牧怎么能如此确定呢?大总统现在可身体健康的很。

    莫不是秦牧要对他下手吧?周陵是知道秦牧本事的。那一夜上海滩的日本人损失惨重,虽然秦牧事后没多说什么,但是周陵猜得到,这一切都是秦牧干的。

    难道他准备再干一次?

    “这事和我无关。”秦牧看出来了周陵的想法:“你别胡思乱想。我没时间搭理这样的小事,大事还忙不过来呢。”

    “好好好。”周陵这才放下心来。既然秦牧说不动,那就肯定是不会动的。他本能的感觉到如果秦牧插手这件事,会带来巨大的危险。

    现在秦牧不碰,那就再好不过了。

    “功业,山西的商路断了,我看短时间也恢复不了,我有个提议,咱们不走山西,走河南。绕过这段路。”

    “可以。这件事就拜托翔升了。”秦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上海到陕北,不走山西,只能走河南,总不能绕到地球另一边兜一个大圈子。

    说着话,秦牧拿出了一份资料,摆在周陵面前:“其实这次来,我要和你谈一件更重要的事。你先看看。”

    周陵打开资料,刚看了一阵,突然一拍桌子,直接蹦了起来。

    “天才呀!功业,你是想靠这个统一天下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