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明白中国的落后,也无时无刻不在受欺负,可是欺负自己的人是谁,到底是谁让中国人活不下去?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甚至还有一些中国人,都似乎很坏,可是没人能条理清晰的把敌人指出来。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学生点名的那几个,似乎就是大坏蛋了。可是除此之外的别人呢?就不坏了吗?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在秦牧被剥夺了一切北洋政府给的名头之后,秦牧也彻底不再韬光养晦了。
实际上也是因为他体量太大实在藏不住了——都把日本人给打崩了。
那干脆就打出旗号,彻底成为一个全新的势力。这个势力首要任务,就是推翻中国的敌人。谁是中国的敌人,就是那三座大山。
有了三座大山的分类,全体国人可以很方便的把他们的敌人分门别类。你不是帝国主义,就是封建主义,或者是官僚买办资本。这样清楚的分类,不但给国人指明了目标,也让近卫军彻底理解了他们的责任。
他们是中国近卫军,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翻压在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眼前的日本人,就是帝国主义。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了这一次战役的政治口号。
与此同时,参谋部也给出了针对“红中”问题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打击敌人。
打到敌人来不及纠缠就崩溃,这样才能更多的解救一些中国人质。
“还是要杀啊。这个韩起。”秦牧摇摇头。实际上面对这个问题,秦牧也没更好的办法。一群红豆绿豆混在一起,如何快速的分为两堆?谁能有好办法。
“参谋长,你的解决方案,可以作为备选。我现在提两条意见,供大家参考。”秦牧说着话,在地图上苏家屯的地方点了一点。
“苏家屯,是南满铁路到抚顺的中转点。我们原本的计划是迅速打下苏家屯,把抚顺的日军和旅大的日军截为两段,然后分头吃下。当时的作战计划是要快。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苏家屯,达成战役的初期目标。现在因为‘人质’事件,我建议减弱对苏家屯的攻势。由速战速决变成拉锯战。”
“元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不懂就问,一直是近卫军的优良传统。高级将领更是如此。他们的成长太迅速,底子并不牢靠。
“中国人和日本兵在抚顺掺杂在一起,就好像一群红豆和绿豆混在一起。我们怎么能分开?你们谁有办法?”
大家全都摇摇头。
“如果红豆和绿豆固定不动混在一起,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分开。但是如果能让这一群豆子动起来,那就有一些办法了。或者靠流水,利用不同豆子的不同浮力来分割,或者用筛子,利用豆子的不同大小来区别。总之,转机就出现在运动中。所以我们必须让抚顺的日军动起来。”
众人这时候恍然大悟。
“如果苏家屯被我军迅速占据,这样抚顺的日军有两个可能,或者固守,或者试图进攻,来夺回苏家屯。我们不知道敌人到底选择哪一个可能来执行。可是当苏家屯被我军屡攻不下的时候,日军必然要派兵来增援。抚顺紧挨着苏家屯,日军先动的必然是抚顺的这部分。”
“这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韩起兴奋起来。
“对,敌人在运动中,势必不可能带着大量的人质。这样日本人没法行军,自己就拖垮自己了。这就是我军的机会。我们要让苏家屯成为一个劫材,让敌人反复的添油加醋,不断消耗在这里。”
“同时,我还有一个办法。我们手里现在有一些日本高官和他们的家属。我准备用这些日本人去做交换。”
听到这个办法,韩起皱起了眉头。近卫军的高级将领都不是白给的。到了这个层次,他们都对政治很敏感。
孙桂芝的黑水公司是干什么的,大家都门清。
秦牧派孙桂芝去奉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了奉天城里面的所有日本人。这招虽然不合规矩,却完全是为了战争。
这等于是断了张学良首鼠两端的可能。在他老窝,日本人全被抓了。他这样还怎么投靠日本人。
毕竟东北军也有二十多万的军队散布在东北大地,光奉天就有最精锐的二十七师。如果张学良到时候摇摆不定,那对战役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秦牧决不允许在战场上有不确定的因子存在,所以通过孙桂芝,彻底斩断了东北军反水的可能性。
可是这件事——抓捕日本人,甚至包括日本领事,的确是不合军队身份,更是不符合秦牧的身份。秦牧是政治领袖,他不能做土匪的事。
因此这件事近卫军根本不出面,秦牧也不出面,出面的是黑水公司。
韩起等人对此心知肚明。但是秦牧现在的提议,用这些日本人去换那些中国人质,就会把那一层伪装给撕破。你怎么能拿到这些日本人呢?还不是因为黑水公司是你的人?
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说的。
秦牧这样做,就给了敌人以口实。
“元首,”韩起忍不住反对道:“我认为不必交换人质。这些日本人在东北做尽了坏事,杀他们一千遍都不过分。留下一个活口,都是对东北人民的犯罪。”
韩起话说的漂亮,可实际意思大家全明白。那就是杀人灭口。这些人留不得。
至于被当人质的中国人,那实在是无可奈何了。为了这些人的性命,元首已经更改了作战计划。
要知道近卫军已经是一支全新的军队,他们的作战计划是经过大量的准备,精心制定出来的。近卫军的战士,还没有遇到过这样临战改计划的情况。
这样就意味着战前的很多准备要做改变。这对一支马上就要投入大战的队伍极端不利。
可是即便如此,秦牧也下决心做了改变。他虽然说自己的计划供大家参考,但是谁敢只参考不执行呢?
近卫军的参谋部觉得,我们已经为那些人质做出了如此的牺牲,就很对得起他们了。再用日本人去做交换,这等于是给元首的形象抹黑,这点他们是绝不答应的。
实际上现在日本驻奉天的驻华人员大部分都死了,剩下的就是一群女人和老弱。
他们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不过因为日本军队抓了中国人做人质,所以暂时他们逃脱了被孙桂芝屠杀的命运。
不过好运并不总是伴随着日本人。驻扎苏家屯的日军,就没这个好运气了。或者说,他们也沾了点好运气。
本来近卫军准备以雷霆打击迅速拿下苏家屯,截断抚顺和旅大之间的通路。苏家屯日军将面临的是世界末日一般的炮火覆盖。
现在这些炮火就减弱了许多。
这让苏家屯的日军得到了反击的机会。他们虽然损失惨重,却没有丢失阵地。而且还有几门火炮没被近卫军打掉,依然还能开火。
这样的战况完全出乎秋山好古的意料。
苏家屯的位置很重要。苏家屯向南,就是一路到旅顺大连。这是旅大日军增援抚顺日军的通路,也是抚顺日军撤退的通路。
理论上来说,日军在奉天一共有四个师团,十几万人,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他们应该追着近卫军打。
可是实际上,近卫军是战斗力远远占有优势的一方,日军根本不敢离开阵地和近卫军寻求野战。他们只能固守阵地。这样他们就变成了被动防御的一方。
秋山好古判断,秦牧会打下苏家屯,切断日军对抚顺的增援,然后在抚顺和日军展开决战。
又或者他会不顾抚顺的日军,顺着铁路下来,直接攻打旅顺大连。
这两种战争走势,他都有相应的对策。可是万万没想到,近卫军在小小的苏家屯打成了胶着战。
这到底特么的是怎么回事?是近卫军战斗力突然减弱了,还是苏家屯守军战斗力爆表?
苏家屯可不是虎头要塞,那个地方只是延缓近卫军攻势的存在。是消耗品,不是决战的军队。
秋山好古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有了胜利的机会。
一个苏家屯,就牵扯住了近卫军的主力,这时候如果增兵上去,会不会直接就在苏家屯展开决战,彻底打败近卫军呢?
秋山好古在犹豫,这时候他的手下就不再犹豫了。
驻守在抚顺的,有日本第一师团。也就是“玉师团”。玉师团的师团长河合操,收到苏家屯的战报,本能的认为只是一个机会。
敌人在苏家屯胶着不前,难道自己还能稳坐钓鱼台,就看着友邻去送死?友邻送死无所谓,那本来就是之前的满洲驻屯军,不是精锐,更不是他河合操的朋友。
可是问题在于,曾经的满洲驻屯军,这种次等师团都可以挡住近卫军,难道自己这样的甲种师团,精锐中的精锐,眼看着立功的机会溜走吗?
河合操不等秋山好古下命令,他直接带着自己的玉师团离开了阵地,向着苏家屯前进。
抚顺,就留下130师团独自守护。
事情就如秦牧预计的一样,这样的行军是不可能带着人质的。
玉师团以战斗队形行军。他们知道近卫军的厉害,所以行军很谨慎。河合操作为师团长,自然也不是蠢才。
他也加着十二万分的小心。一旦情况不妙,立刻掉头回抚顺,躲在阵地里面再说。
可是这一路上他们连近卫军的空中轰炸都没遇到。
河合操未免有点狐疑。这难道是苏家屯的驻屯军太厉害,那么点人牵制住了绝大部分近卫军主力,他们连空军都分不出来了吗?
这种情况到底是好还是坏?正在河合操犹豫的时候,苏家屯的求救电话电报雨点般的打过来。
这里有真正的日军求救,也有秦牧模拟的日军求救——这点在目前世界来说,还真只有秦牧一个人能玩的到这么高层次。
秦牧的电报电话,夸大了日军的武功,贬低了近卫军的实力。这把河合操最后一点担心也打消掉了。
“前进!目标,苏家屯,我们玉师团,要为天皇和大日本帝国,创下不世伟业!”
师团长发动了总攻命令,玉师团立刻全速行军。
就在他们远离了抚顺,堪堪靠近苏家屯的时候,近卫军的空军突然出现在了天空中。
高志勤的鱼雷轰炸机首先压低了坡度,迎着玉师团的先头部队就飞了过来。
航弹好像天上下饺子一样,洒落在日本人的头上。
第一波轰炸打断了日军前进的势头。
面对近卫军的攻势,日本人并不慌乱。玉师团是日本第一师团,是真正的精锐。而且之前他们受过针对性的训练。
当敌机出现的时候,立刻有轻重机枪汇聚在一起,三人一组让枪口朝天,一起开火,在天空中撒下一片弹幕。
同时大部队立刻散开寻找掩体,挖掘战壕。日本人就在弹雨下展开了土木作业,同时组织犀利的反击。
高志勤的飞机就在这一波弹幕中被击穿了翅膀和发动机舱。
飞机拖着浓浓的烟雾,开始摇晃起来。
高志勤用尽全力,拼命的拽着操纵杆,让飞机摆脱坠向地面的命运。
他此时完全没能力顾及后座的投弹手,和再后面的机枪手。实际上他的两个战友此时已经牺牲了。
高志勤终于勉强的又控制住飞机。飞机艰难的掉转了方向,向着近卫军的战线飞了回去。
这是近卫军第一架带伤的飞机。
不过在战场上,其余的飞行员完全没有胆怯的心态。他们自从当上飞行员的那一刻起,就有牺牲的觉悟。
他们都清楚,自己这些人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在茫茫大海上,是针对敌人战舰作战。在海上作战,受伤就意味着死亡。没有面对死亡的勇气,根本当不了近卫军的飞行员。
近卫军的飞行员有着无畏的精神。此时的日本鬼子也不可小觑。
尤其第一师团,是日本的标杆师团,号称“玉”师团。“玉”在日本是非常受尊重的物件。由此来命名第一师团,可见第一师团的地位。
第一师团的士兵都是最狂热的日本士兵,也是训练最刻苦的士兵。
他们依照战前的训练,挖掩体,建壕沟,抛下反坦克锥,展开炮兵阵地。这一切就在近卫军的空袭中展开。
这让在空中观战的娜塔莉亚都咂舌不已。小日本,真特么的不要命啊。
不过娜塔莉亚也是心头大喜。果然日本人不够聪明,上了牧牧的当。
这一次他们不但没有带人质随行,还把自己放在了极为不利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秦牧精心挑选的会战地点。在这个地方,玉师团和苏家屯可以遥遥相望。这就给了玉师团和苏家屯的驻屯军极大的希望。
他们都认为有援军。
苏家屯驻屯军看到来了主力师团支援自己,而玉师团可以幻想苏家屯有优良的阵地可以保命。
实际上,这就是一块挂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只是秦牧设下的诱饵。他们都可以看到这块胡萝卜,也会拼命想吃下这块胡萝卜,因此就会用错了力。
没有决死的信心,想着有援兵或者阵地,那是根本对付不了武装到牙齿的近卫军的。
虽然玉师团按部就班的修建阵地,可是他们的心,却有了一丝多余的想法。他们想着逃进苏家屯。那里至少还有依托,而不是纯野外。
人有了多余的心思,就少了决死的气概。
这一点就连河合操都没有意识到。
整个第一师团的战斗力,无形中打了折扣。
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秦牧之前的计划是干脆利落的隔绝日军两个方向,把抚顺和旅大切割开。
他制定计划的前提,是以我为主。如果他开始就以苏家屯做诱饵,那么他这个计划的基础就错了。那样就是断定日本人会向苏家屯添油。
这在秦牧看来是不可以接受的。打仗,必须以我为主。
可是随着战争的进行,战局起了变化。因为河合操的独断专行,打乱了秋山好古的整体作战计划,苏家屯反倒成了决战之地。
在这里决战,近卫军占尽了便宜。
第一师团临时修建的工事远远比不上抚顺精心构筑多时的要塞。而且日本人犯了分兵添油的大忌。
近卫军第一第二装甲师,目标是抚顺的两个师团。他们有信心以两个装甲师,吃掉日本人的两个师团。现在对手变成了一个师团,这让近卫军打起来轻松了一半。
近卫军是装甲师,装甲师的行军速度远远快于当前的各国军队。
他们是机械化的军队。所以近卫军可以快速的调动部队,赶到苏家屯合围日本第一师团。
战争打的极为激烈。
苏家屯的驻屯军和第一师团,一直没有能汇聚到一起。
可是这一支日本军队的确是日本的精锐。面对近卫军堪比二战时候的火力输出,他们就凭借野战工事,还顽强的防守了下来。
秦牧看着前方发来的战报,不禁暗暗点头。
果然到处都有聪明人。玉师团有点模仿了后世的志愿军战术——深挖洞。
面对敌人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疯狂的火力输出,日本人也没更好办法,那就一直挖洞,挖的深点,起码能保命。
这就是秋山好古总结了虎头要塞战斗得出的经验。
虽然这场战斗是在近卫军的精心策划下进行,日本人吃了个暗亏,但是他们因为总结了之前失败的教训,所以这次反倒暂时顶住了近卫军的攻势。
更宽更深的反坦克壕沟,反斜面工事的构筑,以及火炮开一炮就跑的战术,都让这支玉师团能苟延残喘下去。
不过这时候的河合操早没了之前的美梦。他算是切实领略到了近卫军的强大。
铺天盖地的炮火下,河合操觉得哪里都不安全。即使躲在一个山包的反斜面挖掘出的深深坑洞里,他还是被150重炮震得心慌。
“发报,发报,请求支援!”
电报雪片一样落在秋山好古案前,差点把秋山好古给气死。
他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生错了国家,怎么这个国家的军队,完全不听上级号令呢。
明明自己没有下令第一师团出击,可是河合操这混蛋偏偏自作主张的跑出了阵地。这不是找死吗。
秋山好古自己都没想好怎么应对,结果却不得不应对。
第一师团战损已经过半了。他们目前还能坚持下去的原因,一个在于日本人这时候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心里优势。
向中国人投降,那不如自杀。
他们不肯投降,宁可战死。
再一个,就是抚顺离这里并不远。现在他们已经和近卫军打成了胶着,如果抚顺的130师团开上来,无疑他们有着很大的赢面。
而且130师团加入战团之后,就给战争争取了时间,这时候旅大的日军也可以迅速赶来增援。
这对于日本人来说,算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机会。
同时,河合操认为自己离苏家屯只有一步之遥。哪怕旅大的友军不来,只要130师团加入进来,他们就可以冲破苏家屯和自己之间的近卫军阵地,杀进苏家屯。
到了苏家屯,日军就可以向后大踏步的撤退了。
秋山好古就面临着河合操狂妄的逼宫。救,可能是个陷阱,不知道还有多少日本兵要死在那里。不救,那就干看着玉师团全体玉碎。
这时候的秋山好古,非常想跟河合操说一句话:“操,你不会冲进苏家屯撤回来吗!”
河合操当然有这个打算,这可以说是他唯一的生路。但是在日军阵地和苏家屯之间,是近卫军第二师第一步兵团的阵地——黑山。
这块地方并不开阔,摆不下太多人马。而且坦克是进攻武器,不能当作固定炮台来使用,所以赵禹只能在这里摆放步兵,同时以炮兵支援。
近卫军在人数上的劣势在这个时刻终于暴露了出来。他们没有太多人手打防御战。但是战争要求他们必须守住这条通路,切断日本第一师团逃亡的路线,给大部队创造全歼日军的机会。
第一步兵团打到现在,已经减员了一半。
他们多次打败了数倍,十几倍敌人的疯狂进攻。
团长张贵头上缠着绷带,对团参谋大声问道:“弹药还有多少?”
“炮兵弹药打完了,步兵弹药不到一个基数。”
“他娘的,小日本真不是玩意。”张贵浑不在意眼前的困局。
他和他的兵已经杀的够本了。张贵就是山东难民出身,第二师的兵,很多都是那一波山东难民出来的。他们最恨日本人,所以作战也最勇猛——都是身负血海深仇。
“坚守阵地,不用担心,上级一定不会忘记我们的。”
张贵有这个信心。他是在全新的军队中成长起来的军人,对近卫军有着深刻的了解。
不过河合操却不清楚这些。他看到对面的近卫军火力弱了,顿时精神大振。
“杀给给!”这是日语的冲锋。
随着河合操的命令,日军上了刺刀,纷纷大叫这“板载”,也就是天皇万岁,发起了万岁冲锋。
这一次,河合操动用了几乎全部的机动部队,务必要一举攻克黑山。
黑山阻击战,进入最严酷的阶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