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天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秦牧的宣传手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战争相对秦牧来说,是简单的事。真正有难度的,在于建设。

    东北的日本人和俄国人,已经被秦牧彻底的清除干净。可是没有外国人的东北,并不会凭空变出来一个现代化的东北。

    秦牧这次去上海,没有带周素馨,正是因为他留下了一套庞大的发展规划。周素馨必须坐镇东北,主持这项计划。

    虽然周素馨不是科技人员,但是她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精明能干的领导者——在陕北锻炼出来了。

    有她坐镇,即使秦牧不在,他留下的计划也可以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

    在东北,秦牧不是要简单复制一个包头——那没有意义。

    东北的工业,和包头的工业比起来,是再次的提升,同时也要有互补性。

    包头的重工业,集中在陆军和空军装备上,东北,秦牧要打造海军的军事工业体系。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日本人的好话。因为日本人一直把东北作为自己的殖民地来打造,所以东北有着全中国都稀少的大量理工人才。

    说起知识分子,这个时空的知识分子,几乎特指文人。这样的知识分子,以北京上海最多。

    只可惜这样的知识分子对秦牧来说毫无用处——他们连做个表格都不会,更别说工业制图了。

    秦牧首先拿下东北,也正是因为这里的人才储备多。

    赶走了日本人,这些人才自然就落在了秦牧手里。

    如今的东北,可以说百废待兴——过去的已经是过去,新生的还没来临。

    东北大地上,一座座全新的工厂正开始打下地基。

    以近卫军的工程兵为骨干,再加上周素馨带来的根据地人才,以及东北本地的人才,秦牧在奉天省建立了全新的工业体系。

    鞍山钢铁厂,就这样成立了。辽宁鞍山,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发展钢铁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日本人早早就在这里建立了鞍山制铁所,现在当然不客气的被秦牧全盘接收了下来,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鞍山钢铁厂。

    历史上的鞍山钢铁厂,直到后世七八十年代,依然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由此可见鞍钢的发展前景。

    秦牧准备把鞍钢发展为海军的钢铁后盾——先造船用钢。

    同时秦牧也全盘接收了日本在大连的造船企业。

    大连造船厂,也就是后世的大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其前身就是这时候的大连造船厂——被日本人占据着。

    这个船厂最早是俄国人建立的,后来被日本人拿下,现在全归了秦牧了。

    造船厂不是简单的一个船厂,实际上这是一系列的工厂,包括柴油机厂,阀门厂,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小而全的造船中心。

    在秦牧的手里,它将焕发全新的生命。

    现在马上就要入冬了。冬天,不是作战的好时候,这是秦牧计划中的建设时间。

    一切都是迫在眉睫,一切都是欣欣向荣。这时候的秦牧,是核心中的核心,到处都需要他做指导。可是偏偏这时候秦牧没有时间分心在这些工业建设上。

    他在做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事情:拍电影。

    作为一个来自历史下游的穿越者,同时作为一个有着丰富革命经验的老资格穿越者,秦牧不会如历史上一般按部就班的发展。

    他对中国的改造是全方面的。

    如今的中国,虽然有着一支强大的近卫军,可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依然没有什么提升。

    中国,还是东亚病夫,还是落后和愚昧的代言人。

    如果秦牧有着几十年的时间,他可以不在乎这些,而是埋头搞建设。但是恰恰他没那么久的时间。他要想让中国尽快摆脱落后的形象,就必须抄捷径,走尽可能短的路,这样就不得不启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宣传,这个时候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

    因为秦牧的出现,以及秦牧带来的各种黑科技,这时候有声电影提前十几年被发明了出来。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这就是历史上有声电影出现的时间。现在却意外的提前了。

    秦牧抓住机会,马上开拍自己的电影。

    在电影界,秦牧要爆一颗原子弹。

    任何事物,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的。电影也是如此。有声电影初期的电影,和秦牧看过的那些大片相比,就好像芝麻对比西瓜。

    不论是剧情还是拍摄手法,以及要表达的内涵,相差太远了。

    秦牧要一步到位,把中国的形象提升几十年。

    他选择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内容拍摄。拍战争。

    这时候的电影还以风花雪月为主,战争,轮不到呢。

    而且秦牧拍的战争,还不是传统战争,他上来就拍全世界都没有的空战。不是一战木头飞机的空战,是二战金属战斗机的空战。

    片名他都想好了,就叫《壮志凌云》。

    《壮志凌云》这个片子,是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于1986年5月16日在美国上映。

    这个片子,其实是美帝的征兵片。美帝的宣传手段,在二战时候,以及二战后,可以说独步天下——比希特勒都厉害。

    正如秦牧一贯的做事风格一般,他希望通过这个片子,达到多重目的。

    第一,就是把中国人全新的形象宣传出去。我们玩的金属飞机,你们见都没见过。这样任谁看到这个电影,都会感到中国人的强大,和西方人的落后。

    第二,在建立民族自信心的同时,秦牧可以借助这个片子吸引到大量的优秀青年,加入近卫军。

    第三,秦牧还要诱导各国走上错误的道路。发展空军当然没错,但是秦牧改动了《壮志凌云》的基本背景。壮志凌云实际上拍的是海军舰载机,秦牧全改为陆基飞机。这里面绝口不提航母。

    因为秦牧要达到如此多的效果,所以他不得不从日常事务中抽身出来,组建了一个摄影团队,专门拍电影。

    电影的拍摄,对于秦牧来说没有难度——剧本现成的,他稍加改动就可以使用。拍摄技巧,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熟练了。他本来就是玩摄影的。

    可是秦牧还是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这时期的中国人,没有会演电影的。

    女演员还好说,女主角秦牧直接点了常小玉的名字。作为米脂婆姨,常小玉天生丽质。再加上这几年跟在秦牧身边,她已经进化成一朵艳丽的山丹丹。

    她又有着从军的经历,所以全身散发着军中女性的干练和泼辣,正好完美的符合了原作女一号的形象。

    但是男一号,也就是阿汤哥扮演的那个角色,在选角上困难重重。

    秦牧考察过许多人,包括特意从陕北叫来的易俗社演员,就是演《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那个演员童润身,结果试镜效果非常不理想。

    童润身这样的人,一直在戏台上表演。他一举一动都有舞台腔,完全演不了电影。

    让他勉强演男一号,会让这部电影完全变了味道。这里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舞台腔,更是因为秦牧对这部电影的严格要求。

    他要通过这部电影,表达出一种观点,那就是中国人,是处在人类时尚的顶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男主角不只是要帅,他还要“酷”。

    本时空的中国人,包括近卫军以及根据地的人口,他们之前连饭都吃不饱,哪懂得什么叫“酷”。这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

    别说全中国了,就是全世界,在这个时候也没人懂得什么叫酷。欧美潮人,目前顶多会犯二。

    “二”和“酷”是两个概念。这就好像阿汤哥演的壮志凌云,就是“酷”,如果你让金凯利演这角色,那就是“二”。

    时间不等人,最终秦牧决定自己上场。

    其实娜塔莉亚一直要演女一号。论长相,论气质,常小玉远远和娜塔莉亚比不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秦牧果断拒绝了娜塔莉亚。

    她不是中国人呀。乌克兰美女,怎么能代表中国呢。这其实是一部中国人的宣传片,这里怎么可能把风头让给外国女人。

    确定男女主角之后,电影的进度就一日千里。

    现在不是讲究那么多的时候,拍电影,也和打仗一样,秦牧安排下计划,就要按时执行。

    整个电影前后拍摄时间不过十五天,就杀青了。

    相比现在刚萌芽的电影界,秦牧一出手当然就是成熟的一套。在电影开营之前,周陵就已经在上海挂出了大幅海报。

    这时候,周陵才明白秦牧到底要干什么。实际上周陵在电影出现之前,就建立了几家电影院。当时没有电影,这些电影院全都空着。

    可是当西方电影进来之后,周陵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他再次站在了时尚的最前端,紧紧把握住最赚钱的行业。

    之后虽然有人再开了几家电影院,可是远远比不了周陵旗下的电影院线。

    如今自家的电影院要放秦牧拍的电影,周陵更是下足了力气宣传。

    他太需要宣传秦牧,宣传近卫军,宣传以陕北为代表的新中国了。

    壮志凌云还未上映,光是海报就让人充满了期待。

    秦牧也照抄了原片的海报。

    碧蓝的天空下,是常小玉抱着秦牧肩膀的特写。男的英俊,女的漂亮,再加上作为点题的一架野马战斗机。

    这幅海报一出,甚至周陵日夜都得派人看守——有许多人想把海报偷家里去。

    到了首映日,上海滩真是万人空巷。黑市上,一张黄牛票已经被炒作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

    谁都想第一时间看到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

    同时,周陵的广播电台,也开始为电影预热。电影里面的经典歌曲,不断有片段流传出来。

    这一次,秦牧在电影中荟萃了很多中外著名歌曲。

    当然,作为主题曲的《Take My Breath Away 》,秦牧原封不动照抄了。虽然是英文歌,但是这首歌非常经典。经典,就别动了。

    而且这部电影本来就有针对外国人宣传的目的,没有一两首英文歌也不应景。

    除了这首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秦牧还把近卫军的战歌放进了电影里面。

    比如《英雄赞歌》。

    当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期盼到达顶点时候,就是在1919年的十一月第一个周末,《壮志凌云》在周陵的各个影院同时上映。

    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以及剪辑技巧,完全是领先世界太多太多年的。

    这就相当于,让这时候的中国人,连拖拉机都没坐过,直接就上了法拉利。

    这种影响,是划时代的影响。因为秦牧的拍摄手法,一时半会西方人根本猜不到。他们几年之内,都不可能拍出一部哪怕技术上接近的电影。

    这一下秦牧的招牌顿时被彻底擦亮了。

    如果木仁再敢说他是吃人魔,那些电影观众非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

    有这么帅的吃人魔吗!

    就是他真的吃人,我也愿意被他吃掉——当然,这就是女粉丝的狂热心理了。

    一时之间,民间的底层,都学会了“烽烟滚滚唱英雄。”

    而一些自认为的高层上流人物,无不以会唱“Take my breath away”为荣。

    秦牧对这样的情况鼓掌欢迎。不论你唱中文,还是唱英文,都是在歌颂近卫军,歌颂中国人。

    这部电影的拷贝,在最快时间漂洋过海,传遍了世界各地。

    不过在世界各地看到这部电影之前,伊丽莎白抢先找上门来。

    她堵住了正在上海的秦牧:“嗨,秦公子,你什么时候给我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