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路-第196章 文明对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路回程,全力以赴。

    黄峰更多的时间和大家交流。

    他和自己的团队开始座谈,大家畅所欲言。

    黄峰明白,人才是有无穷力量的。

    要把人才用好,才能发挥作用。

    只是,黄峰也知道,领头的作用也很重要。

    连续很多天,他都组织和自己公司人的座谈,深有感悟。

    对神灯千寻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对于一些新的产品开发,有更有数了。

    虽然是熊胜负责一线,可是黄峰从没放弃过对公司的思考。

    宋倩那里,黄峰对她工作也很满意,基本上上市的问题确定,能在一开始就有个好价格,也是无疑的。

    这样的话,神灯将是一个非常市值巨大的公司。

    这也是大家辛苦的收获。

    因为很多员工都持有公司的股票。

    黄峰和神鸟卫视的员工也有很多的交流,他看着他们工作,看着他们努力。

    虽然行业不同,但是自己也从事过新闻,知道他们很专业,他们管理得也很好。

    在静下来的时候,他还和一些文化人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比如,写出那本文化旅行的高人。

    华夏的文化学者,散文家。

    沈飞。

    黄峰和他在午后的顶楼观景台,有过对话。

    他们坐在那里,喝着咖啡,聊着文化。

    “沈先生,你说说,海洋文化,是不是我们的文化的一部分?”黄峰问道。

    “当然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学者有人喜欢说我们是黄土文明,但是,这不全是,在很早的年代,我们的齐国,我们的吴越国,都是有强大的海洋文化的,他们都是和海密不可分的,后来我们的三国时代的吴国,也是如此,他们的海船去了很远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的文化。”沈飞说道。

    "是呀,更不用说郑和了,他的船队走了那样远。其实从古到今,我们的故人都在海上远征,一直到海禁的出现。我们从唐宋开始,就有强大的船队出征,海上丝路如此兴盛。海的文化如此昌盛。但是在古代的文化里,典籍里,就是说大家日常看到的那些文字里,却不大出海海洋文化,这是为啥呢?”黄峰问道。

    “这是有原因的,我们国家长期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下,我们是农耕为本,就是说,治国者讲究的是重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农耕,他们是觉得,必须要保证农耕,才有人种田,有人桑麻,才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当然,吃饱穿暖后,百姓生产出很好的瓷器茶叶丝绸,要做贸易,在很多年来,都不会被禁止,甚至有些朝代还很提倡,就就是丝路。丝路是一条华国通往世界的路,不管是路上,还是海上。

    当然,后来因为战乱,因为一些陆地丝路上国家的兴起,阻隔了丝路,但是海上丝路更发达了,那就是我们海洋文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那是我们古老的海洋文化的传承和我们农耕文化的桑麻文化的结合,我们的丝绸茶叶瓷器,就能远行万里。

    这都是我们的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因为当政者不能提倡海洋文化,因为害怕伤了农耕的根本,所以我们看到的文字,有海洋文明,但是不多,这是一个刻意的处理过的文化现象。”沈飞说道。

    “就像是唐人传奇里,也有很多的出海的事情,他们和阿拉伯人,和各种外国人交流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部分。”黄峰说道。

    “是的,那是我们国家最昌盛,最开放的年代。当然,我们国家的文化,有巅峰,也有下坡,其实我们从唐宋后,是走下坡路的,封建社会走向下坡,异族从草原来,他们曾经憧憬我们的文明,他们有人希望重建那样的状态,但是他们不够开放。所以就弄成了海禁状态,我们被锁起来了,所以我们就失去了交流。后面,大家看到了,我们落后了,挨打,等等。”沈飞说道。

    “是呀,海禁后就锁国,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我们失去了交流。”黄峰说道。

    “那些统治者以为巩固农耕就好了,就可以建立盛世,但是,那个盛世在全世界的进步面前,落后了,即使重建当年农耕盛世,也是落后的,世界早就进步到蒸汽机时代了,有火车轮船洋枪洋炮,世界变了,结果是国力下降,衰落了!

    西方对于我们丝绸茶叶瓷器的需求依然巨大,他们的船往来,所以我们赚了银子,人家不高兴了,可是我们的皇帝不愿意进口他们的东西来冲击我们的农耕社会,小农经济,小生产经济,他们生气了,为了利益,就会弄鸦片这样的东西来赚我们的黄金。我们当然反对,然后,战争就发生了。”沈飞说道。

    “是呀,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重建文明,重建文化。我们的海洋文明一直存在,我们就是大海的儿子,我们是大海的民族,不光是黄土的民族。”黄峰说道。

    “是呀,海上依然是我们的祖先的梦想,祖先的汗水和生命的所在。我们要欧歌海洋文明,那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沈飞说道。

    “华夏文明会在农耕和海洋里,我们的未来,会在不断的进取里!”黄峰说道。

    "讲诉思考,那是我们的事情,可是,面对未来的努力,那是你们的事情了!这次我还是写了很多散文,我在回程在整理,等我回去,在我山中的小屋子,我会整理完,发表后,可能会叫做海阔风平,希望能让读者喜欢。”沈飞说道。

    “您前几本书获得巨大的成功,希望这本也是!”黄峰说道。

    “哈哈,听说黄董事长曾经当过记者,还用英语在欧洲大社副刊发表过游历散文,我曾经去找来看看,写得非常不错。”沈飞说道。

    “咳咳,不好意思,有点模仿沈先生的味道。”黄峰不好意思。

    “不,那是你自己的东西,只是借了一点点的壳的味道,哈哈!”沈飞说道。

    黄峰也哈哈大笑。

    “这次,我确实很很多国家文化人对话,收获很大,他们都希望看到强大的华国,恢复当年的样子,当然,如果回来,已经不是当年了,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不可能跨入一条河流,人如此,国家也如此。希望你们能努力,建立一个新的华国未来,和唐宋一样强大,可是,不是当年的复制。”沈飞说道。

    “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起才能做好,我看到了,我只能在商业上做一点事情了,文化,我也没法去写您那样的书,政军,更是无法去了,实现这个目标,政治军事的强大也很重要,当然,商业成功,提供经济支撑也是强军必然,强军了,政治外交就强大。”黄峰说道。

    “对,所以富国强兵,先让国家富了,就有强大的武备,就能做到很多事情,所以你的工作很有意义,当初民国初,有人说道实业救国,就是这个意思,很多有才华的人,都做实业,不容易啊!”

    沈飞说道。

    黄峰也点头。

    “的确如此!我看到很多民国的文化人,他们做实业,在地方都很出名的。”黄峰说道。

    “是呀,一代代的努力我们的国家才能重生,才会进步!”沈飞说道。

    “是呀!当然,最主要还是靠我们的党!没他们,我们也不会完成国家的重组,完不成这样多事情。”黄峰看到外面的风景,想起很多。

    “是呀,这是大时代啊,那些伟人,和历史上曾经的伟人一样,都是华民族的伟大人物,他们会被载入史册,受到万年敬仰。”

    “前几天,看到黄董事长说,以后从神灯退休,要来做更多的类似善事一样的事情?”沈飞说道。

    “嗯,我能做的善事,就是一些生意,很艰苦的生意,但是能让当地过得更好!”黄峰说道。

    “这些国家缺少经验,资金,黄董事长完全可以做到,调集资金,以获取收益为形式,来做这个事情,当然,那个收益会很慢,也许会亏钱,政治上也许会更加冒险,但是,做了,是一件功德。”沈飞说道。

    “是呀,也许我会做这个事情,我计划十年后退休,那时候,神灯会很大,也许华国会更好,我多余的精力,也许只能拿来做这些慈善了,这也是帮助华国,华国的企业家会得到我的帮助的,我做那些事情后,华国的商人会在那些地方做得更好!”黄峰说道。

    “是呀,希望如此,我相信如此,那个时候,我再来走遍那些地方,看看新气象,希望能有新的感悟!”沈飞哈哈大笑。

    黄峰也在笑,十年之后,会是如何呢?

    十年之后,自己的神灯,应该很巨大了吧,庞大,就如华国那些无数的城市,无数的农村城市的商铺的总和。

    整个华国在上面买东西。

    那是多大的生意啊。

    想想就激动。

    然后就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在上面做生意,那也是多大的事业啊。

    然后,自己就来做那些艰苦的事情。

    黄峰陷入了思索。

    外面,海风和畅,大海在阳光里波光粼粼。

    船在加速前进。

    大家的心,早就飞回了华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