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代是没有这运河的,这运河联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如果古代有,郑和他们一定会到达地中海各国。
只是当时没这个运河,技术条件有限。
在苏伊士运河不远的港口,当时黄峰看着运河,看着这海船,想了很久。
这运河真的一个伟大的设想。
在埃及,黄峰回忆了以往的经历,当时也见了些老朋友,做了很多活动。
回程的时候,就没经过这里了,也没再去看苏伊士运河。
一样,船回程就没进入霍尔木兹海侠了。
当初来的时候就是经过了的。
他们来的时候,沿着运河曾经从那里到达海峡的尽头。
当初海上丝路,那些货物就很多从那里上岸到欧洲的。
当然,阿拉伯帝国本身也是有巨大需求的。
还有波斯。
回程也没过巴基斯坦,直接从从印度往马六甲海峡走。
其实黄峰很喜欢在巴基斯坦的感觉。
在巴基斯坦的港口,人们欢呼雀跃,是真的欢迎他们。
铁哥们!
黄峰真的感觉到了。
在当初走丝路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
这里的人们衷心希望华国好,希望华国繁荣。
这古老的船,在古代来过他们这里,以后会更多来这里。
华国已经准备在巴国这里帮助修建新的港口,如果那样的话,似乎很多货运可以不走东南亚路线了。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货物直接火车来到这里,然后从这里的港口上船,可以节省多少时间啊。
想想就激动。
看来,改变人类的行走路线,不是昨日才能有,随时都可以做到。
黄峰充满期待那天。
他们经过了斯里兰卡,没回孟加国了,他们来的时候,都去过的。
船全速回程,穿过马六甲海峡,看到这繁忙的海峡,黄峰他们有新的感悟。
“都说我们会打通缅甸运河,那时就快得多了,这里是太忙了!”沈飞说道。
黄峰点头。
当然,那个设想如果能实现,的确是太好了。
国际交往的发展,和工程密不可分,和交通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当初,不就是因为指南针的发明,才能走远方吗?
大航海时代不就是因为航海技术的进步,才有可能吗?
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这些技术工程,不是极大改变人类的活动吗。
来到马六甲海峡,看到繁忙的船队络绎不绝,黄峰在看资料。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的著名古城马六甲而得名。
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因此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
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
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历史远达两千多年。它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从外国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
由于海运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除了这些数据,还有一些历史。
“马六甲海峡(MalaccaStrait)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连接南海与安达曼海,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水道。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九百公里。北口宽,南口窄。峡底较平坦,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递减,一般为25-27米。
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
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
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近代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交通港埠,国际上习惯用它称呼该海峡。
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10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千米,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看着这里的资料,黄峰似乎明白了很多。
在繁华的新加坡,黄峰和沈飞谈论最多就是,新加坡地理位置好。
就是因为他地理位置好,才能有如此发展机会。
“国家的繁荣,不外乎几点,地理位置好,当然,这好也许是灾难,但是,某些时候就是好。比如,新加坡,地理位置好,在海上通道咽喉部位,现代经济需要石油,这里是东亚到石油产出区的必经之路,也是欧洲中东到东亚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得到大发展,新加坡。
还有就是资源好,比如中东的海湾石油,他们资源好很多国家发了大财,但是这些资源也带给他们灾难,很多国家在乱。所以,资源好有时也是麻烦,在古代,经常有灭国之虞,当然,利用好了资源,也许能保卫好国家,富强好国家,这个看自己了。
另外,就是努力工作,人民聪明勤奋,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东亚的我们,一直就是如此的,我们的人民创造了伟大的文化,我们不是靠位置和资源生存的,这样才长久。”沈飞说道。
“对,东瀛其实也是如此,没啥资源,位置也一般,但是就是靠能做,聪明,才有今日的发展。”黄峰说道。
“对的,如此看来,国民基本素质,传统文化如何,决定一切,当然,能提高的就是靠教育,所以,教育也是一个最基本的!东瀛就是教育很发达,明治维新来,教育花了很大力气,当初庚子赔款,他们拿到我们的钱,主要就是发展军备和投资国民教育!”沈飞说道。
黄峰点头。
位置,资源,资源政治的重要要素,因为这些位置,资源,其实战乱也就来了。
黄峰继续想这个问题。
当然,东南亚早就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曾经是殖民地,但是他们独立了。
他们之间也控制了领土纠纷,所以,他们能得到发展。
这说明了啥呢?
看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地方,还是能更理智一些?
他们回程经过吉隆坡,新加坡,没去雅加达了,来的时候都去过的。
当初他们在这些地方,都仔细寻找了郑和的遗迹的。
这些城市都很现代和繁华。
特别是新加坡,因为华人很多,所以他们感觉很亲切,这个花园之国,让人感觉到别有风情。
不过黄峰和沈飞研究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组成,还是得出结论,位置好。
和当初的想法一样。
他们回程时间充裕,在新加坡多停了一天,他们上岸购物,休闲。
黄峰带着张雪和刘依依上岸享受了美食,购物,他难得的陪她们逛街。
她们两个很是开心。
黄峰也开心。
“你不去研究你的文化苦旅了,不去研究你的经济了?”张雪问道。
“这个,偶尔关注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一路上,虽然也陪依依画画,陪张雪你做节目,但是,陪你们逛街少,这是个机会啊!。”黄峰说道。
“哈哈,在孟买,你去找高僧了是吧,这里没高僧,真好,看来你是想看看华人在异乡建国的心里状态。”张雪说道。
黄峰苦笑,好像她说对了。
既然一路是研究,那就研究到底。
其实黄峰也在写散文,也在发表在F社的副刊。
国内的文章得沈飞发,自己不能抢他的风头,黄峰心里这样想的,还呵呵过。
一路走来,除了思索,还有一些羁旅的心情,当然也需要抒发。
和姑娘们逛街,倒是很轻松。
累了找个地方喝喝咖啡,看着那些人,似乎觉得就是在国内。
但是,那些高大的超级树,又提醒,这是他乡。
黄峰他们还来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见到了一个人。
来的时候,这位人士也来出席了,当时事情多,没细聊,这次黄峰是招人约了的。
反正刘依依和张雪见也可以,他们就逛街结束后,下午就去了那里。
官邸把守很严,经过确认,黄峰他们进入了官邸,见到了那位。
那是一位老人,是这里的执政者。
风霜在他脸上,无比睿智。
黄峰理解他在大国夹缝下的某些做法,也对他的睿智感到敬佩。
比如,他是亲米国的,认为只有米国才能保卫他的国家,他的国家是好不容易才从现在邻国独立出来的。
他在全球发表很多看法,深受器重。
基辛格博士的书里,也对他赞赏有加。
小国里的大人物,是基辛格以及很多人们对他的评价。
当然,他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
他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领导方式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那套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1990年,他辞去执政者职务,但是留任内阁资政,黄峰最想见他的是,首次披露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董事会,这位老人其实辞去执政者职务后就一直担任着该公司的董事长职务,该公司负责管理新加坡的政府外汇储备,是该国最神秘的公司。
黄峰见到这位老人,老人在书房等他。
这次不是安排张雪的访问,她们两个都是作为客人一起参与闲聊。
在聊天里,黄峰问得最多,张雪偶尔问下,刘依依一直在听,她征求老人的意见后,还在一旁画像,画这次的相见。
这是一次闲聊。
“非常高兴见到您,我们上次来的时候,时间很紧,就没来您这里拜访,这里终于补上了!”黄峰说道。
“我非常高兴见到你,黄董事长,你的成功是你的奋斗得来的,我曾经也奋斗过,我的过去也可以写成一部书了,只是我现在还有狠毒事情,我依然在忙碌!”老人笑道。
“好,我就是想随便和你聊聊,您的故事是一个传奇,我和您比,还是很小,很想知道您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远大理想,还有就是,您的战斗经历里,是不是充满了挫折和成功交织,您如何面对,还有就是,您成功建立这个国家了,您面临过哪些挑战,您如何度过的,还有就是,您功成身退了,您现在执掌的这个投资公司,您有哪些心得,您知道的,我也创建了一个公司,我觉得会成功的,但是我也希望以后的岁月,做投资,或者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世界各国投资,但是我希望是能有社会效益的,也就是说,比如,我投资非洲,我能大幅度提高当地生活状态的,您知道,我不是政客,不是军人,我只是商人,我想做到的事情用商业做,当然如何做到让步华国恢复汉唐的雄风,这些,都希望得到您的教诲!”黄峰说道。
“哈哈,你们年轻真好,我也年轻过,我也梦想过,那个时候,和现在,大不一样,如果你有梦想,希望你一定去做,做了,才能实现。我起码觉得,我是实现了。”老人笑了。
黄峰他们也笑了。
“我小时候,有理想,渴望改变。我是华人,我在这里,这里是西方殖民地,我们很多华人虽然是商人出身,有钱,但是没地位,我们即使读到名校,和英国人一样,我们上名牌英国的大学,可是我们始终不是英国人,不是白种人,那种感觉,始终是存在的,很多时候,是屈辱的,没有人愿意去承受那种屈辱!”
老人似乎在回忆。
黄峰在听。
“我的少年时代,还是抗战,东瀛占据,那个时候,面对国家的命运,我们当然有想法。”老人似乎在回忆起了他的光辉岁月。
黄峰努力在听,似乎在找到自己的勇气。
智者无敌。
黄峰崇拜的看着老人,听着他的故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