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路-第240章 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几个同志仔细地看了他们的东西,都点头。

    这时候,还有一些国外采购商来了,他们眼睛也亮了,特别是听到价格。

    “这性价比,很高啊!”他们私下咕哝,他们的德语,韦工能听懂。

    他露出微笑,很礼貌但是装作听不懂。

    然后对方用英语说道,“你们的产量多少,能满足我们需求吗?”

    “你们的需求多少?”杨健英文回复道。

    “可以,没问题!”听到他们的数字,杨健一口答应。

    对方满意了。

    这是一个德国的品牌制造商,他们对于韦工带来的产品很感兴趣。

    想试试,他们会先试用,再采购,所以先得知道产量。

    “好的,我们先签订试用合同,然后小批量采购,再大批量采购!”对方说道。

    杨健微笑,“没问题!”

    在一旁的那几位同志都看到了,他们也露出笑容。

    这是他们很少看到过的,华国的信息技术产品能在这里取得订单,还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

    “还是那句话,同志们,相信市场经济啊!”领头那个同志说道。

    “是啊,现在更知道我们总设计师的厉害之处了!”另外一个同志说道。

    他们都点头。

    一行人离开了,走前,一个同志给了杨健一个电话,地址,让杨健回国后去找他。

    杨健一看,哇,果然是主管部门。

    那就意味着,只想得到的生产微机的批文,那可以了!

    自己可以不在香港生产了,可以把那里当做一个信息来源和采购基地,外销基地。

    可以解放小黄了。

    小黄可以不管香港那个小厂房的生产了,那里可以做其他用,比如检测大量采购的一些配件,以后国内一起生产了,这里也可以组装供应本地,或者,国内生产的东西,在这里以香港公司名义出口,等等等等。

    这个时候的杨健,感觉到在飞翔了。

    他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展会结束了,他们一起在附近走了下。

    风景如画,

    看着那些红红白白的房子,如童话的世界。

    “这乡村的颜色很漂亮!”小黄他们赞叹。

    风景点当然很美,这是一个古堡,很多的大草坪。

    “我们也会这样漂亮的!”杨健说道。

    他虽然三十了,但是,他依然觉得自己还是二十几,充满希望。

    在京城的灰蒙蒙的冬天折磨下,依然有理想。

    “是的,建设才有美好的国家!”韦工说道,他是米国博士,当然看得更多,他回国就是为了建设。

    “应该不远了,那一天!”小黄说道。

    这次展会大获成功,当然,杨健心里还是记挂主管部门的事情。

    在飞机上,他都没心思多看下面的风景。

    当然,他也无法想到,在很多年后,他在世界各地穿梭的时候,他的企业会做得那样大。

    回国第二天,上班时间,他直接去了主管部门。

    那个电话地址,正是主管部门的一位部门负责人。

    以前杨健来的时候,是另外一个部门接待的,这次,是更高一个层级的让他去。

    杨健到了,负责人看到了,就是那天的来的一个人。

    他们都是一个大部门的,也许有其他小部门负责人。

    那人看到了杨健,微笑示意他等会儿。

    来办事的人不少,杨健在外面等了一会,轮到他了。

    杨健进去。

    “你们的东西我看过了,也做了了解,你们能自己做出产品,在市场上还闯出来。”他微笑着。

    杨健有些开心,有些小局促。

    “以前我们是有些教训但是我们看到你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几个同志回来都说,一定要支持你们,希望你们为国家争气!”对方说道。

    杨健一愣,好事来了。

    “那我们可以拿到微机的生产批文不?”杨健说道。

    “你们写申请来,我们会支持的!”对方笑道。

    杨健似乎真的飞起来了。

    他张开嘴,笑了。

    似乎,一个美好的未来,真的来到了!

    对方也笑了,似乎也看到了一个希望。

    大家都在希望!

    民族腾飞,科技强盛!摆脱依赖,自力更生!

    “我们争取做出我们华国人自己的微机!”杨健记得自己当时的话。

    有些保守,其实当时他的理想更大,但是,想到有些事情,所以保守。

    这一行,核心技术都在人家手里,自己这里虽然有了一点技术,但是,如果能真的实现华国人自己的全部或大部分技术,任重道远。

    多年后,他们收购了曾经的一座山之后,他们以为可以掌握了核心技术。

    可是他们发觉,身份认同又是一个问题了。

    那是后话!

    那个时候,杨健遇到了一个人。

    那个人叫做黄峰,他们一个中式的茶楼里见面。

    这里很不错,环境很好,书架上有华国的古籍。

    他们面前是最好的明前龙井。

    他们在说当年。

    “杨董事长,当初您走出那一步,是不是觉得一切都打开了,如那个阿拉伯的故事的开门语!”黄峰说道。

    “那之后啊,还有很多的事,很艰辛。”杨健似乎回到了那个年代。

    “我们开始生产微机,因为我们的主板技术,我们的微机有了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也有民族品牌的优势,我们市场很好,奠定了我们华国PC企业的优势!”杨健说道。

    “然后你们后来推出的盘古系列的微机,成功的实现华国第一,牢不可破。”黄峰说道。

    那个时候,黄峰已经很成功,他也在想当初在家里的爸爸给他买的第一台电脑,就是盘古。

    “是的,那个时候,华国百姓也支持我们,我们一直是第一的。所以我们后来能收购米国的著名品牌,当然,他们当时也做不下去了,他们觉得PC利润太低,他们当时准许我们用他们品牌五年,但是我们两年多就不用他们牌子了。”杨健说道。

    “他们当时重点放在了智慧世界,现在看起来,那是他们的远见,我们在这块是落后他们的。”黄峰说道。

    “是的,我们当时也成了智慧城市类似的部门,但是,总的来说,他们做的更好在全国,但是我们能跟上的。”杨健说道。

    黄峰点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追赶,需要时间,如果人家早就布局了呢。

    “如同当年的电器,东瀛的很多厂家看似一败涂地,但是他们很多看到未来的,都有更赚钱的新新部门,比如,医疗,比如游戏,比如,信息产业,等等就,所以,我们很多家电厂家似乎红极一时,但是终究大多数都会失去竞争力!”黄峰说道。

    “是的,世界因为竞争而发展。未来,永远有新的东西出来领先。”杨健说道。

    那个时候,似乎,更有竞争力的东西占据了市场的前列。

    但是,杨健的公司依然做的很不错。

    当然,他们也曾经遇到巨亏,杨健刚刚出山,收拾了残局。

    “做这样的一家巨型制造企业,很困难吧。”黄峰问道。

    “是的,很困难,我们当时犯了些错误,我们太看重外国人了,以为他的经验都是好的,其实,不见得,我们太强调国际化了,这个给了我们的华国企业以后收购外国企业一些经验和教训,那就是,还是得按照我们原来的管理方法来,我们的方法,不是错的,是实用的,丢弃了,我们就会输掉。”杨健说道。

    黄峰看着他,似乎领悟了很多。

    “当时的老外的首席执行官很理想化,对于低成本,他们是没慨念的,他们就习惯了那种正规的做法,我们的也不是不正规,只是我们更看重成本,那是我们的法宝。我最近看了很多东瀛的书,管理大师啊,他们走出去的时间比我们早,所以我们可以学更多。”杨健说道。

    黄峰在听,在思索。

    “去年一亿米金以上,亏损,是多了些,今年没这样多了,明年应该可以扭亏,我们关闭了很多不赚钱的市场开拓触角,很多国家的业务收缩,然后,我们还会重点回归华国市场,至于成本,我们会更加的压缩,外国人的工资本来就很高,当初的那个公司就是无法承担高成本,才甩出来的。我们已经削减了很多部门,我们觉得必要的部门和人手,力争减亏。”杨健说道。

    外国的执行官已经离职,高管里,大量的提拔华国人,用华国的经验来做。

    这是杨健的主要在干的事情。

    黄峰觉得会成功的。

    “您的接班人很不错!”黄峰说道。

    “是的,他很不错,他现在做回了执行官,很好,他目前适合这位置,等过两年,稳定了,我还是让他做董事长,我休息,那时候,也会选出一个华国人当执行官。”杨健说道。

    黄峰点头,似乎有所悟。

    人才交接,很重要。

    承载华国企业,科技企业崛起的理想的,除了企业,掌管企业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你们在手机业务上走了弯路。”黄峰说道。

    “是的,我们可能低估了这块。”杨健说道。

    黄峰看着他,似乎想起了啥。

    想起了科技革命,总是别人革自己的命,无法自己革自己的命。

    一代领先者,总是被人家赶超。

    他自己就有感触,虽然自己还没老。

    “当初上市的时候,最美好,感觉一切都会很顺利,对于手机业务,我们开始想做好,可是,我们按照老思路做,不大适合,我们产品不是最潮的,最酷的,也不是质量最好的,也不是最便宜又好用的,所以,没占领市场,丢了市场。”杨建说道。

    “那个时候,还没进入智能领域。”黄峰说道。

    “是的,我们那个时候就是按照老思路在做,没做好。所以后来我们卖了我们的手机业务,可是,当我们看到智能手机的兴起,有替代PC的趋势,我们觉得我们错了,错了就要改正,不然就落后了。”杨健看着远方。

    许久又说,“还是他厉害,随时能看到未来。”

    黄峰知道他说的是谁。

    那个人是一个传奇,米国人。

    他和朋友弄出了一体微机,然后成立了一个非常好的电脑公司,然后被放逐,然后,又去搞动画电影,成功上市。

    然后成功的回到了自己的原来的公司。

    然后,在新时代,做了音乐播放器,非常好的一款音乐播放器。

    然后,做了一个人家都没想到的手机。

    非常智能的手机,改变了手机,也改变了世界。

    人们用那个手机,淘汰了相机,淘汰了很多。

    关键是,智能设备,手持设备,这样的手机,让Pc销量下滑。

    趋势明显。

    人们用它不光打电话,还看电影,读书,摄影摄像,等等。

    如果不占领这个手机市场,起码有一席之地,作为传统的一个Pc企业,是不是会消亡。

    “所以,我们必须要赢回手机市场。”杨健说道。

    “你们自己做,可能有些问题,也许可以收购一家做的好的,或者投资,控股!”黄峰说道。

    杨健看着他,似乎有所感悟。

    黄峰有自己的思路。

    他们对视一笑。

    “我真的老了,这是你们的世界了!”杨健说道。

    “没有,你们的经验永远有用,只是,新东西,我们琢磨得多些!”黄峰说道。

    “有道理,我们会赶上的,我们的年轻人也多,要让他们去做。”杨健似乎更加坚定这个信念。

    “以后估计智能化是趋势,很多的应用,当然,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不能区分开,物联网会带动更大的升级。”杨健说道。

    黄峰说道。

    其实大多数人都想掌控未来,但是,最后发现,我们只能努力去发现未来,然后,顺应潮流适应未来。

    想领先未来的,或者粉身碎骨,或者成为先知者成功。

    但是,粉身碎骨者多,成为先知者少。

    很多的例子,特别是做企业。

    想到那个在英国烧钱无数的做通讯的李先生。

    “他每天都在亏损,但是他的地产很成功,他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很成功!”杨健和黄峰聊到了投资。

    “嗯,他的路值得我们都学习。”黄峰说道。

    那个时候,他在投资的路上,已经努力在做了。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