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路-第257章 大国重工的初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黄峰的投资经历里,他曾经投资过一支股票。

    那只股票是重工。

    当时,因为陈妙可的关系,黄峰认识了那个公司的老板。

    梁松。

    黄峰后来在他们的一次增发里,投资过他们的股票,因为信任和看好。

    在黄峰认识他的时候,周松的企业已经是走向国际的大公司了。

    只是,梁松的道路,也是非常的有特色和个性。

    在一个聚会里,他们见面了。

    在那个酒店的咖啡厅里,他们单独聊了很久。

    黄峰对周总的故事,还是很有兴趣。

    周总给他讲了很多故事。

    “在三十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我是学材料的,所以,对新东西还是很感兴趣。”

    周总说道。

    黄峰仿佛看到了一个青年人的身影。

    在那个时代里,跋涉着。

    辛苦,但是充满希望的样子。

    那时的周总,大学毕业来到了那个湖南山里的机械厂。

    那时候的国营企业很大,那个机械厂几千人,应该也是接近三线建设的一部分。

    当时国家为了防止某大国的突然的袭击,建立了大量的在山中的工厂,这些工厂都是有军工能力的。

    当然,进入和平时期后,也就是危险在慢慢减弱后,这些工厂很多也都在转型做民用产品。

    只是,这个青年人来到这里,他看到四面是山。

    都是山。

    从大学那个大城市来到这里的他,还是不大适应。

    但是,那个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是如此,分配到那些各处的偏僻的山中的国企。

    既来之则安之。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如此。

    周松天性乐观,他搬进了自己的寝室,那个单间的宿舍,那个时候在山里的工厂宿舍还是不缺乏的。

    他搬了进去,收拾好了房间,在厂里的食堂打饭回来,对着山吃完,就开始憧憬。

    接下来的生活是咋样的?

    大学时代里,憧憬的那种快节奏的生活?

    那还是前些年的苏式电影里的样子了。

    不过,不能浪费时间倒是真的。

    他在黄昏里,到处看了一圈。

    工厂,宿舍,同事。

    那些有些老的厂房,那些有些老的宿舍,那些依然乐观的工人技术员,领导,都在黄昏里,或者散步,或者说话。

    当很多年后,周松在一部国产电影看到那些三线时代的老厂房,觉得特别亲切。

    我们那会儿都是这样的过的,他在想,也给身边的人说道。

    大家似乎都能理解。

    沿着厂里的道路走了好几圈,算是熟悉了这里了。

    那时候,没多的想法,没沮丧,也没失望,努力融进入这个地方是他的想法。

    当晚他睡得很香,梦里,似乎梦到妈妈爸爸,在故乡,也是这样的山中的样子。

    起码,我是进厂了,不是在家乡务农。

    当然,理想的大城市的生活,不要想了。

    他在梦里都在说服自己。

    生活一天天继续,日子一天天过。

    来自大学,乐观,进取,让他获得很好的好评。

    正好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是很受重用的,很多地方都在到处找知识分子,提干,升职,因为当时的改革开放,需要大量的知识人才充当管理者。

    整体来说,大学生的身份,是让他受到重视的。

    可是,外面的改革大潮,也影响到了这里。

    很多人开始走了。

    他们都去创业了。

    工厂的效益本来就一般,在转型的过程里,本来就有些吃力。

    都是勉强在度日。

    周松也看到了,当时的很多国企都是如此的,特别是,不是央企和垄断行业的企业,都是如此。

    或者有几年好,或者突然就不好了。

    国有的身份和体制,面对市场竞争,经常是败下阵来。

    当然,垄断企业不一样。

    但是参与竞争的一般的企业,经常是还干不过一些民企的。

    周松似乎看到了这点。

    那时候,内地还没有很多的民企,但是,已经松动了,很多人已经开始创业。

    那个时候,在厂里已经干了几年的周松,熟悉了社会了,也熟悉了人事了,对改革的发展似乎有了领悟。

    他的身份已经是厂里某个带职务的小领导了。

    只是,他不会甘于这样的。

    这只是对他工作几年的承认,但是,他的理想在远方。

    每天,在食堂吃饭完,他都看着厂子对面的山,看着那些打篮球的青年,他都在想。

    这些青年,如果能组织好,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周松真的如此想。

    他在厂子的图书馆,认识了几个年轻人。

    他们都如饥似渴在读书。

    周松也看到,他们不但读技术书,也在读一些杂志,似乎,有些对未来充满渴望。

    这天,他们又在图书馆看到了。

    那三个青年彼此也都认识,今天,因为一个事件,他们都兴奋了。

    那是关于沿海的一个新闻。

    他们议论了起来。

    其实他们这里虽然是山里,比起更偏远的西部,还是好的,整体靠近沿海一些。

    很多做生意的都从花都进货回来卖。

    那里的消息,他们大致也都了解些。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出去创业。”一个青年说道。

    其余的几个看着他,也在点头。

    周松心里一动。

    这些年轻人,很有理想,也很有才干。

    “你们的呢,我看你们也经常在想,如果可以,我们可以一起做个事业啊!”一个叫做陈龙的小伙子说道。

    其余两个都点头。

    “我看行。”周松说道。

    他们三个看着周松。

    在他们眼里,周松要成熟些,既然周松说了,他们更是无拘束了。

    “只是,做些啥呢,如何做呢,大家可以一起想。”周松说道。

    “起码,我们几个可以先确定一个事情,我们大家一起创业!”陈龙说道。

    “好,那我们几个可以效法古人,结拜成兄弟如何。”一个青年说道。

    周松也是热血上来,“我看可以。”

    其余三个彼此对视,既然周松比较成熟都说可以,大家当然觉得可以。

    他们兴奋的开始商量细节。

    湖南人的血液里,天生就不怕苦不信邪。

    此刻,创业的想法一旦出现,他们就不会熄灭。

    他们决意干。

    当晚,在后山,他们几个早早的吃了饭后,就来到这里。

    他们去农民家里买了一只公鸡,用草绳子绑住脚,带到了这里。

    他们先是弄了个仪式,感觉是桃园三结义的样子。

    弄了个台子,还有几个碗,一瓶酒。

    他们先杀鸡。

    这个杀鸡,他们几个都不大会,你看我,我看你。

    可是,陈龙接过来,“没看过杀鸡吗,我看过。”

    他拿起刀,一把菜刀,提起鸡,把鸡头弄起来,左手不但抓住一对翅膀,还抓住鸡冠,这样,鸡脖子就突出了。

    陈龙一刀切下去。

    鸡在动,可是他死死抓住,继续切。

    血出来,他抓紧了鸡身子,反过来,把血倒进了那个碗里。

    然后,扔下了鸡。

    鸡在地上挣扎,然后不能动了。

    然后,周松来了。

    他把鸡血分在四个碗里,然后,倒上酒。

    “来吧,我们举碗!”周松说道。

    他们一起举碗。

    “好,我们就说同年同月同日生死之类话了,我们都是学机械的,材料的,我们要在这个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做一番事业,我们要努力为民族工业崛起奋斗,也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我们要成功,我们结拜成兄弟,以后一起努力,做一个大事业!”周松说道。

    大家一起点头。

    山中,有怪鸟在叫。

    但是,明月在升起。

    照着他们几个青年的脸,如此青春。

    很多年后,他们都记的这个时候。

    奋斗,努力!

    他们一口干了酒,满口是血,这体验,第一次,但是很开心。

    他们哈哈大笑。

    搞了半天,也累了。

    看着地上的鸡。

    “我们烧来吃。”他们乐了。

    大家开始干了。

    那边有山泉,他们一起,拿着刀过去,把鸡破开处理了。

    没热水,鸡毛很艰苦才弄来。

    他们也有办法,他们有人先烧火,然后弄稀泥把鸡包上,烧一会儿,一拔出来,鸡毛就出来了。

    然后洗干净鸡,把鸡用树枝架上烧。

    他们还带了调料,不断的撒上去。

    鸡好了。

    他们一人分了一块,对着那瓶酒,就开始吃。

    生活就是这样,要奋斗,也要有酒啊。

    他们有说不完的话,比如,重要的是,做啥。

    大家都在出主意。

    "我们肯定最后要做机械,材料当面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专业,不过我们得弄到本钱,我建议我们先做一些事情!赚到钱!”陈龙说道。

    “做服装,我看花都的衣服在这里很好卖,我们在城里去租个门面,买衣服,两个负责进货,两个负责卖如何?”有人说道。

    “太麻烦,那个也要本钱,我们能凑出多少钱?”周松说道。

    他们几个一合计,也就是一万多块钱。

    “如果要租门面,等等,费用不少,我们最好是用这些钱去做一些转手生意,不需要门面的,那样的话,就不需要分散了,你们想,门面现在租一个还要收人家的底货,就是上万了,还要交租金,然后一个店子需要几万块的衣服才能像样子,少了不像!”周松说道。

    大家觉得是啊。

    “我有个主意!”陈龙说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