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路-第265章 伟大的时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过,印度人当然知道,那个龙门吊,也是华一的牌子。

    他们没办法了。

    无奈了。

    想不用华一的牌子都没法,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不生产这东西了。

    不过他们最后还是得到这东西,而且,不需要华国人插手维修啥的。

    不知道他们在担心啥,也许是担心绝密的军事项目,被华国知道了吧。

    或者,被华国的产品吊装过也有问题,但是顾不得了。

    同样,很多年后,当米国的最先进的军舰生产现场,那些模块化的部分被华一的龙门吊吊上去安装,很多米国人看到了,也郁闷不已。

    这不能用米国本国产的吗?

    他们觉得,这是面子问题。

    可是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早就不生产这个东西了,如果要完成这个军舰的制造,就只能用这样的设备,我们别无选择。”

    在爱国而不用华一还是为了爱国让自己的军舰下水两者比较,多数米国人不说了,选择后者。

    华国制造,就是这样牛。

    当然,还有个更标志性的东西。

    当米国的海岸一个著名的城市要修建一个新大桥的时候。

    这桥是钢构的。

    他们全球招标,经过多轮竞争,华一中标了钢构系统。

    他们得到了胜利。

    可是这下米国人也哗然了,这样重要的桥,为何让华国人做?

    可是,米国不推崇自由竞争吗?

    何况不是国防项目,似乎法律不禁止。

    所以,华一的产品做上去了。

    当华一的钢构做上去,大家看到,近乎完美的质量。

    这给华一做了一个绝好的广告。

    再次证明华一的实力。

    这可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单塔悬索自锚悬索大桥啊。

    后来,米国工会加入抗议,米国人派出严格的监理复查,一毫米毫米查,结果,华一的焊接无可挑剔。

    他们不但好,快,还提前了六个月完成,按照协议,他们得到了七千万米金的额外的奖金。

    这就是质量,水平。

    他们不断开拓,发展技术。

    除了简单的机械技术过硬,他们知道,智能化是整体的未来趋势,港口也是如此。

    无人化,智能化是必然的,在港口行业里。

    他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智能化这块。

    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们开发出来的自动化技术,可以让集装箱精确定位,他们的全自动设备,可以把集装箱从卸船到吊装,一直到指定位置,全部智能化操作,位置离指定位置只差十来个毫米。

    德国的某港口负责人不信。

    “我们签好合同,做好了你们再付钱。”刘华大气的说道。

    对方同意。

    合同签好,智能化改造对方一个港口。

    当华一做好了他们的设备,现场演示给德国人看,看到华一的港机自动完成整个的卸船和吊放到指定位置,全部智能化完成,定位如此精确,他们的负责人赞叹了。

    华一得到这个港口更多合同。

    这样的智能化的港口,越来越多,所以,当华国的一些港口,都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后,港口不但好看了,吞吐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那些曾经世界排名里,比这些港口还前的港口,落后了,他们来到这里考察,看到了华一的智能化的吊装设备,看到了这个港口的智能化管理,他们都叹息不已。

    这就是华国速度。

    日新月异。

    华一在全球的市场上,几乎无敌,曾经的对手,东瀛的某公司,现在是看到华一出现,几乎不想做胜利的打算。

    这就是实力。

    所向披靡。

    当多年后,黄峰和刘华坐在一起,黄峰很尊重这位老人。

    创造奇迹的人,都让黄峰佩服。

    他们是在一个企业家高峰论坛见到的。

    黄峰和老人闲聊了一会儿。

    “我觉得,你们的技术能那样好,能在这个繁华的,浮躁的世界里,从追赶到保持到第一,真难得。”黄峰问道。

    “最难耐的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刘华对黄峰说道。

    黄峰点头。

    “我们很看重技术,也看重培训,我们的员工培训的钱我们从来都是舍得的。没技术,我们如何能后来居上呢?”刘华说道。

    “所以你们在全球技术领先。”黄峰说道。

    “我们其实是技术密集产业,也是劳动力密集产业,我们的成功,其实更多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刘华说道。

    黄峰静静的听。

    “是呀,我们的国家让无数的奇迹产生。”黄峰说道。

    “对呀,我们在最大的港口不远,我们不在内陆,世界很多厂家都是内陆,无法运出那样大型的设备来,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刘华说道。

    “我们在内地有紧密的,完备的工业系统,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配件,我们也是全国的力量结合的产物,所以我们能做出那样的东西来。”刘华补充道。

    “当然,我们在国内如今有优良的基础设施,确保了运输到我们厂里,我们在组成大型设备。这都是我们的优势。”刘华说。

    刘华看着远处的风景,说道。

    这是一个海边,在一个大型论坛上。

    黄峰也看着远方。

    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他每年的薪酬才几十万华币,比他助手拿的都少。

    可是他有理想。

    想想他的创业之路。

    “我很尊敬您,我在想,您当时创业的时候,一定不是为了钱。”黄峰笑道。

    “我们都是有理想的,当年读书时候,也是要为国家崛起读书的。可是,没自己个人发挥的机会,似乎在体制里,耗了很多年,突然发觉,可以去奋斗一把了,机会来了,那个时候,就如少年狂啊。”刘华回忆说道。

    黄峰在听。

    "真的如少年啊,我就想如当年,重回年轻,拼一把。拼出一个华国制造的辉煌来。所以,干了那些事,现在想起来,也只是我们华国崛起的一部分,整个国家的崛起,让我们崛起,这样多的年轻人,这样多的全国各地的优秀的人,一起,才能做好这个事情,所以我很感激,很感恩,我不觉得是我个人的功劳,我一个人没这样大能耐。”刘华说道。

    黄峰看着他,是他,说的太好了。

    立功,不居功,真是一个让人尊重的老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黄峰说道。

    他们一起看着远处的海。

    对面就是太平洋的彼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