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路-第290章 华国创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杰克急忙问道,“你们有技术方案解决我们的问题?”

    “是的,我们技术部研究过,可以做成分体式的,机房内只需要一个DVD大小设备,其余的放到外面就可以了!”刘刚说道。

    “这个,能行吗,那几个厂家都没说过这方案。”杰克迟疑说道。

    “没问题,要不,我让我们技术部给你们一个正式的文件?”刘刚说道。

    杰克点头,“那好吧,这样决定了,你们先给我们文件,我们觉得以,你们就试做一个,我们看看。”

    “好的!”刘刚又是激动了。

    似乎有戏。

    对方有这样的需求,自己有这样的解决方案,真的是,能力就是金钱啊。

    他现在也认识到了,技术储备的重要性了。

    当初公司研发那样多的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现在排上用场了。

    很快,解决方案放到了杰克和亨利面前。

    机器的外形,尺寸,效果等等,在一个机房内外的示意图,都出现了前面。

    “很漂亮!”亨利说道。

    杰克点头,“是的,总裁,我觉得他们的设备应该可以。”

    是的,他们不知道,这是华国的智慧。

    办法是人想的,人不能画地为牢,人家做的是那样的,自己就只能是那样的?

    这是华国创造。

    很快,一个实验基站建好了。

    在装运发货安装的时候,刘刚都全程指挥。

    当想象变成现实,机房内只有一个小型的设备,其余的东西都在外面了,又好看,又安全。

    效果也是非常好,工艺也好。

    杰克来看了。

    很满意,在场的公司的人都满意。

    他拿出电话给亨利电话,“总裁,没问题,很好,达到了效果。”

    “那好,我们签合同,就按照他们给的价格,当然,你可以再谈下,看能否再优惠!”亨利说道。

    “好的总裁!”杰克说道。

    他微笑面对刘刚。

    “总裁说了,希望你们价格上,再优惠一点,我们就可以签订合同。”杰克说道。

    刘刚微笑,“这个价格已经很优惠了,不过我可以给公司申请,再赠送一批配套的东西给你们,一切以公司的决定来。”

    杰克点头,“好的!”

    顺利达成协议,杰克的公司顺利度过难关,他们建成了自己的第三代网,而且,超过对手的覆盖。

    当对手看到杰克他们的公司这样,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这家缺钱的公司居然做出的网络比自己的公司建的网络还要好。

    他们认识到了陈功的华远,也和刘刚联系上,寒暄之后,大家都说以后会合作。

    是呀,运营商必须要低价建成高效,覆盖广的网络。

    华远既然有优势,必须要和他们接触。

    这个网络的建成,是在欧洲的一个突破口。

    从此华远公司在欧洲就站住脚了,真正的在高端设备上站住脚了。

    当然,有个不好的消息也传来。

    亨利的公司卖了,卖给一个外国的通讯公司。

    他也确实做累了,那家公司很快抛弃了华远的设备。

    这算是一个小挫折。

    但是,又一个机会来了。

    当时世界某大运营商,也就是大量购买华远数据卡的那家公司,遇到一个困难,它在一个欧洲国家的主网,竞争不过当地老大。

    这时,他们的总裁也想到了华远的分布式基站。

    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随着语音业务容量的增加和高速数据业务的开展,为了提供更大的语音容量和更高的数据带宽,大部分传统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着在已有2G网络上如何建设3G网络的问题。

    已有2G网络的基站设备一般不具备直接升级支持3G业务的能力,因此,建设3G网络需要额外增加新的基站设备。

    如何为这些增加的基站设备选择站址并找到合适的安装空间,就是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完全没有站址资源的新兴运营商而言,由于要进行全新的站址规划和选择,这个问题则更加突出。

    大部分运营商都面临着站址选择困难和机房空间紧张的问题。无论是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共站还是新建,在城市里符合要求的可用机房储备都非常有限。

    如何尽量节省安装空间,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的安装场景,是对3G基站设备提出的重要需求。

    同时,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电磁辐射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寻找天面的工作也越来越困难。

    因此,如何降低机房和天面要求,减少配套投资将是网络建设中各界关注的焦点。

    分布式基站结构的核心概念就是把传统宏基站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处理单元(RRU)分离,二者通过光纤相连。

    在网络部署时,将基带处理单元与核心网、无线网络控制设备集中在机房内,通过光纤与规划站点上部署的射频拉远单元进行连接,完成网络覆盖,从而降低建设维护成本、提高效率。

    “陈总,你们的分布式基站技术,到底多成熟?”这家公司的总裁直接电话陈功了。

    “你放心,非常成熟!”陈功说道。

    “好吧,我们需要在欧洲某国建立更多的网络,你们来吧,价格,我会让他们和你们谈判的!”这位总裁说道。

    “没问题,我会派个小组和他们谈判的!”陈功微笑。

    电话里,大家谈得很好。

    细节,谈判组开始谈,然后敲定了,开始组网。

    华远的团队又一次上演完美的工作,他们的产品按照合同生产了出来,测试合格,发货,然后技术安装团队远赴那个目的地,最后成功组网。

    没增加过多的机房,就这样,合作伙伴取得优势。

    对方的总裁很满意。

    华远这一战做得很好,采用华远分布式基站,合作方各项指标上超过了他们的对手。

    此后,刘刚不断出击,让华远再次进入欧洲客户的认知,在欧洲市场真正的打开局面。

    只是,技术依然在不断的研讨。

    这家运营商公司规模很大,他们全球市场第一,他们开始很认真和陈功的公司合作,他们的专家向华为提出,希望在900MHz频段上建设一张网络,初期支持GSM、后期能软件升级到UMTS,从而达到节省大量投资和运营成本的效果。

    这时,陈功就面临一个选择,是花大力气,去做革命性的第四代基站,还是亦步亦趋的继续做追随者?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一旦达不到市场预期,可能几年都翻不了身。

    很多人反对,希望去追随就可以了,成熟的东西拿来借鉴就行了。

    自己弄一个新的东西,如果市场不接受,那就麻烦了,投入那样大,关键是,如果市场不接受,又无法快速拿出另外一个东西,错过市场,错过时间段,客户不选择公司,公司会有灭顶之灾等等。

    陈功当时就拍板:“必须做,不做就永远超不过我们的对手。”

    他是想过的,也是让手下部门调研过的,这是一个大赌局。

    就是必须弯道超车才行,不然真的没机会。

    然后就是组织开发。

    整个过程,如一场战斗。

    他们是有经验的,他们看到,全世界的运营商都面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多制式共平台,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

    新的来了,旧的还在,机房等有限,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他们整个无线产品线倾尽全力投入研发,先后攻克了一系列难关,最终他们做出世界上第一台2G、3G、WiMax、CDMA、GSM等多制式共平台的基站,他们的第四代基站,并以此为核心推出了SingleRAN解决方案。

    他们在德国O2项目中成功交付了全球第一张GSM和UMTS融合的SingleRAN网络。

    由于抓住并解决了“痛点”问题,SingleRAN解决方案,他们的第四代基站随即成为欧洲以及全球一些领先运营商的宠儿,迅速掀起了一股席卷全球的部署热潮,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建网标准为其他厂商所效仿。

    胜利了,华远的声誉真的上去了。

    全球热销,他们拿到的订单,让他们开足马力前进。

    当然,他们没懈怠,制度改革后,他们更加顺畅。

    在等了多年后,华国3G市场的启动,再次成为支撑陈功公司无线成长的强劲动力。

    这轮投资里,国内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完成3G网络建设直接投资一千多亿元,完成3G基站建设32.5万个。

    在这些基站中,有近1/3的是陈功他们提供的。

    陈功的华远公司,在全年基站出货量和销售收入和以前的巨头几乎差不多。

    他们在逐步追上,很快就会是反超这些对手,他们信心满满。

    这个时候,他们又引发一轮争议。

    这是来自内部的管理。

    曾经发生过的企业希望员工集体辞职,又重演。

    也许是信心太足,也许是为了保持狼团队的必须,陈功做出这个决定。

    那是他内心的危机意识。

    他时常在一觉醒来,梦到自己的公司被打垮。

    似乎,没有战斗力了。

    这一切,来自现状。

    他看到很多人满足,很多人松懈,很多人固步自封。

    所以,必须做。

    下岗,再上岗,为此,多付出违约金都可以。

    陈功决定了。

    然后,他和管理层一商量,大家也同意了。

    过去都经历过,每次这样的经历,都让公司更强大,大家不介意再次试一次。

    陈功在做这个事之前,曾在公司内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天道酬勤》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写道:“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企业,是难以长久生存的。而我们现在有些干部、员工,沾染了娇骄二气,开始乐道于享受生活,放松了自我要求,怕苦怕累,对工作不再兢兢业业,对待遇斤斤计较,这些现象大家必须防微杜渐。不能改正的干部,可以开个欢送会。”

    这个文章,就来自他内心的害怕,害怕团队变得没效率,懒惰,招致灭亡。

    无数的历史教训证明这不是无用的担心。

    这篇文章后来被称为这场“集体辞职事件”的前奏。

    他越来越喜欢发表文章,给手下说自己的想法。

    因为公司很大了,员工很多了,不是每个都能亲自看到自己说话,发表文章是最好的方式。

    于是几千多名工作满8年的员工,以个人名义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

    按照N+1方案,这批员工“自愿辞职”后,公司将支付高达十几亿元的赔偿金。

    与此同时,公司将有选择性地与“自愿辞职”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薪酬略有上升。

    外界的人曾猜测公司是为了规避《劳动合同法》,避免与工作满10年的员工签订永久性劳动合同而为。

    然而,让外界疑惑的是,10亿元的赔偿远远超过了新劳动法标准。

    “是呀,我们支付了十个亿的违约金,我们不是为了省钱!”陈功大气的说道。

    一切,都是为了狼团队的梦想。

    只是,外界传言很多,也必须解释,他们向外界发布声明称:员工辞职完全自愿,没有公司强迫行为。

    在声明中表示:近十年来,公司快速发展,员工人数已达到近7万人,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母公司、子公司、合资公司、派遣公司交叉使用、聘用主体关系混乱,不利于业务运作,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要求需要重新规范。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新的要求,我们也需要重新梳理。

    只是,全国总工会知道了,派出省总工会约见了华远的高级副总裁等人,并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达成共识。

    于是他们终止部分员工辞职再竞岗工作,陈功答应,尽快筹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原已制定的直接涉及员工利益的暂行规定,提交职代会审议。

    只是,这次事件,也让团队的精神真的再次得到改善,似乎,狼团队又回来了。

    在那之后,他依然怀着警觉,看公司的内部状态。

    公司越大,他越是担心。

    也许这是一种天生的。

    这一年,他看了一部风靡全球的灾难大片《2012》,世界末日的场面在他脑海长久不散。

    我们会面临末日吗?

    我们如何生存?

    我们必须在末日前,不断前进,把末日甩到身后。

    他召开高管开会,讲了他的想法。

    特别是研发部门。

    于是世界末日的危机预言和概念被引入到华为研发中,陈功决定将企业原有的研发体系加以整合,设立了“2012实验室”。

    2012实验室”下面划分了:中央研究院、中央软件工程院、中央硬件工程院和半导体四个主要二级机构,在这四个机构下面,又包含了世界之舟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未来实验室等总共26个重要分支实验室,遍布全球各地。

    几年后,据欧洲专利局公布的统计,陈功的华远公司以2398件专利申请量居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首位,远远超过很多大的国际通讯技术公司。

    而他们内部的官方数据显示,当年他们在国内的专利申请量达到近七万件,海外达到近六万件,获得授权的专利为近八万件,其中90%为发明专利。

    这是他们的技术的厚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