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路-第326章 共饮一江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救人,救人。

    黄峰带的工程车和在场的救援人员一起,拼命工作。

    他们能挖掘的地方先挖掘,不能挖了才换一个地方。

    机械依然不够,但是他们已经尽力。

    各方的的力量都在这里,都在努力。

    军人,自愿者,各路救援队,现场,各种悲欢离合,各种的感人的故事。

    黄峰几天没睡觉了。

    他只是闭目打坐片刻,又开始干活。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生命生存期里,尽量多的救人。

    自己不是神,只能和大多数人一起,能做啥做啥。

    奇迹没有,悲剧已经发生,只能用勇气,力量,尽量挽回更多生命。

    现场各种的怪味开始出来。

    温度一大,各种味散发,消毒水也加在一起,让人受不了。

    但是黄峰努力在忍。

    大家都是如此。

    一些外国救援队都能在这里努力工作,自己为何不能?

    各国救援队很专业,各地来的救援队也很专业。

    黄峰和他们一起,配合他们。

    能救出也一个是一个。

    黄峰记不得自己参与救出几个了。

    反正他记得他们获救时候的样子。

    各种的样子。

    有个孩子,被救出来,上了担架,还不忘记给大家一个队礼。

    有个孩子,被救出来,还给现场的军人一个军礼。

    有的人被救出来的时候,嚎啕大哭。

    有的人,痴痴呆呆。

    当生存期过了很久,黄峰才稍微歇息了下。

    有些人还在用生命探测器努力,但是大多数的救援开始转向下一个阶段。

    那就是失去一切的人们,如何生存下去。

    不管是废墟的城市外,还是乡村,人们都无家可归了。

    很多人帐篷都没有住的。

    各种的捐赠开始进来。各国政府的,富裕地区的,明星的,个人的。

    黄峰也集团包括很多投资的公司都在大力捐款,他们还买各种物资进来。

    很多都是紧缺的物资。

    每天都在忙碌。

    黄峰带着自己捐赠的一些物资,搭建了很多的帐篷房子。

    他亲自监督做好这件事情。

    这些都是紧急从国外调的货,空运过来的。

    很不容易。

    一切都争分夺秒。

    当最后的结果传来,让人悲伤。

    死亡人数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这让所有的华国人悲伤,让世界难过。

    看着这片山,这片水,黄峰心里无比的难受。

    天灾。

    人类如此的脆弱。

    在漫长的人类岁月里,多少灾难了?

    已经数不清了吧。

    可是只是自己经历的最大的灾难,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

    看来以前的数字不是假的,不是传说。

    他久久的发呆。

    一个人,再有能力,能阻止这一切吗?

    不能把。

    社会的灾难有时一个能者都无法阻拦,何况人呢。

    我们能做些啥?

    黄峰马上想到这里。

    地震需要预警?

    对,这方面的投入要增加。

    黄峰记下来这件事情。

    他要捐赠给地震预报的一些权威的研究者。

    希望能提早预警。

    还有啥,自己要带着陈妙可的公司参与灾后重建,严格按照地震等级修建当地的房屋。

    当然,自己能做的,是自己这部分,但是希望以严格的质量,做个样本。

    这也是自己能做的。

    还有呢?

    他努力在想。

    也许自己应该做一个基金了。

    这基金,能够给任何的灾难带来一个帮助。

    也许不是唯一的,但是,会成为一个洪流里的一员。

    因为他看到这次的救灾中,一些做得好的基金会的做法,也看到耳闻到一些不好的做法。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能善待生命。

    社会责任感,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黄峰记录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他需要休息了。

    他和刘依依一起,离开了现场。

    接下来,好好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就成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黄峰完成了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他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基金会,很多朋友捧场,这是一个慈善方面的基金会,也会倾向教育。

    黄峰开始做一些学校方面的建设,自己有建设能力,可以直接建设。

    在那些贫困的地区,他希望能真的做好一些学校。

    他自己选择地点,自己参与聘用人员。

    甚至学校的老师,他都会参与,他总是希望找到些当地在外读书的,希望能回来教书。

    很多当地的能教书的,他们在社会上总是不得志,如果能加以培训,让他们取得证书,回来长期教书多好。

    这是他的想法。

    他不光是资助学校建设,还想法资助一些老师的回归,这样才能长久。

    黄峰还亲自去了解自己的想法。

    他们的基金会在准备建立学校的当地让老百姓报名。

    希望找到扎根当地的老师。

    人们都很热情相应。

    黄峰去过一个很穷的村。

    村长高兴的接待了他。

    “我们的村子,出去的学生,很多我都认识,他们出去了,都不想回来,可是黄总这次愿意帮助我们建立这个小学,我们很高兴,我想,出去的孩子们,有些愿意回来的,在黄总资助的学校上课,多有面子啊。”村长抽着叶子烟说道。

    黄峰笑了。

    老村长真是个好人。

    老村长和黄峰拉着家常,说着很多话。

    黄峰觉得这个下午是很有意义的。

    他当时是和手下开了很久的山路,才来到这个村子的。

    这个村子的学校是在一个山顶上,半山是村子,他们上学是要爬过一道天梯才能到达。

    天梯很险峻,那些孩子不知道是如此上来的。

    几乎是垂直的路,回头都很害怕。

    据说还是发生过孩子掉下去的事,幸好只是被挂在树上,没大碍。

    真是艰难的求学。

    黄峰第一次来,走过这个天梯小学的时候,就想,如何改变这一切。

    因为半山没房子了。

    山顶有个破庙,以前的一个生病回来的有文化的人,在那里开始了这个学校。

    以来那个人死了,他的孩子,一个女生,接力了这个学校。

    那个女生如今都是五十了。

    她和她的爱人,一个当初她爸爸的学生,他们还在那个破庙,住在那里,每天给村里的几十个孩子上课。

    黄峰看到她的时候,很感动。

    他觉得这是民族的脊梁。

    所以他决定在这里修建一所小学。

    他选址在半山,村子本来都是一些吊脚楼。

    黄峰在那里选址,和工程人员一起,设计了一个很好的学校。

    他们的学校就要修建好了,那个女生就是校长。

    黄峰亲自资助教师的选拔。

    他组织了评选。

    老村长拉了一些曾经的学生回来。

    黄峰选择了几个,资助了他们一边读书,一边进修。

    黄峰希望他们能长期在村子学校扎根下去。

    他们会有不错的收入,虽然不是富豪,但是在当地,绝对是比较高的收入了。

    这都来自基金会。

    最后,村子小学开学了。

    孩子们开心的上学,不再去那个天梯的破庙了。

    老师们在学校也有宿舍,很漂亮。

    黄峰出席了开学的仪式。

    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

    慈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基金会会努力的选择一些项目来做。

    黄峰发现,自己现在做起这些来,似乎干劲更大一些。

    也许是赚钱赚久了,对于做公益这样的事情,更多的上心吧。

    接下来,他还做了一个事情。

    资助了一个团队。

    他当时在寻找地震方面的研究人员的时候,无意中,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人。

    那是一个在米国学习的科研人员,华国人。

    他研究的就是地震专业。

    黄峰看了他新发表的论文。

    感觉很好,这是一个有前途的项目,就是一种预警方法,然后这样的预警方法可以和电视网络,手机网络等相连,一旦有地震发生,就可以及时的传输出信号。

    据说可以提前几分钟。

    这是生命的几分钟!

    黄峰有些激动。

    他找了些业内的专家评估,对方都说这位专家可靠。

    黄峰决定做。

    他资助了蓉城某机构,然后请这位专家回来。

    他们一起联合各方力量,组建一个地震预报中心。

    这是一个新力量。

    他们的预报结果可以和电视以及通讯网络相连。

    希望能即使得到地震的预报。

    项目进展得可以,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黄峰这个投资是带个头,也是无偿的,他感觉很欣慰,因为最后政府认同了。

    这个中心会有前途的。

    当数年后,这个中心在西部的几次震级不大的地震里,发挥了作用,他们及时在电视上,手机上出现即将地震的消息。

    很多人还以为是故障。

    但是很多人信了。

    虽然那些地震没大的伤亡,但是,能提前出现,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如果更多人知道这个,伤亡率一定能降低的。

    这个投资,黄峰很满意。

    灾后重建的部分,黄峰让陈妙可的公司,他们低价中标了很多的工程。

    每个工程,他们都认真的做好。

    起码可以抗上次地震震级。

    设计也不错。

    这也是一种善举。

    当黄峰回到了地震的那些县城,在自己让陈妙可公司修建的那些房子前,黄峰感觉很满意。

    他们提前完成的,让那些灾民提前入住了的。

    这些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看到那江水,黄峰想起古老诗歌。

    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是呀,这就是缘分。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不管各自经历如何。

    只是黄峰在这次的灾难里,看到很多。

    看到了很多人救灾不力,看到很多人的畏惧,丑陋,发国难财,可是他更多看到的是凛然正气。

    整个国家的团结!

    这就是民族的未来。

    他对这个民族充满希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