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路-第460章 黄峰的修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可是,黄峰发觉,自己没写够。

    他觉得,既然能体现出国士之风,的有更多的乱世风云。

    他虽然把笔写到了广州,但是他觉得,东北风云还不够。

    他开始是不想涉及到一些后面的事情,因为这是敏感话题,但是,这样离开东北,确实,不够。

    他决定修改。

    他的稿纸还好,没发出去,他开始修改。

    故事按照一下的进行。

    其实,黄峰的书里更详细。

    李明在东北,做了很多的事情,他建立了工业基础。

    当然,更加出色的,他招募了很多的人才,很多人一起来建立这些基础。

    那些人对张大帅不是很了解,但李明用自己的人格,说服那些人。

    一些留学人员,一些国内的人才,李明一一请到。

    他去了京城,去了上海,去了很多地方挖掘人才。

    甚至也去了国外。

    他是先做好计划。

    比如,工业门类,能做那些,需要哪些人才等等。

    做交通的时候,他也罗列出计划要做哪些,需要哪些人才等等。

    做金融等等的时候,都是如此。

    他在京城的大学里,找到高参。

    很多教授对国内人才了如指掌,对国内人才在国外留学的,也了如指掌。

    哪些能请到,黄峰也都大致了解。

    他先是发信函,然后说明可以拜访。

    对方如果回复,他根据回复来确定如何行动。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他做好了这件事情,把东北工业做得非常出色。

    就是因为黄峰做的太好,张大帅有枪有军队。

    他悄悄扩充军队,准备大展宏图。

    这其实不是李明想看到的。

    他当然知道张大帅在扩军,他觉得无能为力。

    他知道,张的军队越强大,对国家进步不利。

    他开始把视线往南。

    以前他总是有心结,觉得既然自己穿越来的,知道了结局,不大好去做那些明显影响时代的东西。

    可当他发觉这时代,和历史不大一样。

    很多人名,很多事情不大一样,他开始想跃跃欲试了。

    南方,孙先生一直没停止战斗。

    当初袁要称帝,孙开始护国运动,虽然是蔡锷起兵,西南战争为主,但是,也是孙的影响之下的。

    然后袁死了,护国战争告一段落。

    但北洋依然强大。

    他们控制的京都依然控制全国大多数地方。

    孙在蛰伏一段时间,他发动了护法运动。

    因为张勋复辟时候,废除了民国的临时约法。

    很多议员失业了。

    他们都来到南方,成了非常国会,选举孙先生为非常大总统。

    于是,孙先生开始准备北伐。

    可是,孙的北伐遇到了南方军阀的抵制。

    他们请孙来,不过是希望占领更多地盘而已,不会真心北伐。

    孙要北伐,他们肯定要作梗的。

    孙被迫离开,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孙又蛰伏几年,然后,陈炯明在广东打败了那些军阀,又请了孙去。

    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开始了。

    非常大总统再次就职。

    陈这个人,参加过广州起事,也是孙的老部下了,可是,现在掌握了粤军权力,基本上是实力派了。

    他是孙成立的临时政府的陆军部长,掌握粤军。

    按照历史来看,李明知道会发生啥事。

    但是孙不知道。

    这些时候,北方也热闹,北方的北洋,实力人物都在那里争权夺利。

    张也冲动,决定乘乱出兵。

    出兵前,张故意派李明出使京城。

    故意办了一个活动,那就是介绍东北建设成果。

    这也是李明的意思。

    李明知道张想争夺权力,想打到京华去,既然当了张多年的谋士,希望张能顺利做到也成。

    历史的车轮,不知道是不是按照当年的走,但是李明希望试试。

    如果张能成功进入京城,那就不会死那样多人。

    最后即使北伐军打来,张败退,起码自己也帮了那些无辜的士兵。

    要进京城,就得征服那些名流和国内舆论。

    所以李明给张建议做这个展览。

    “张大帅,要夺取全国政令,就得让全国服您,要让全国服您,就得让他们看看您不但会打仗,还会建设,所以我们搞这个建设展,让全国乡亲看看,您是最适合的!”李明说道。

    “太好了,你来办!”张大喜。

    李召集各路人才,办了这个展览。

    在京华,他们找到了京北大学的展览馆,他们弄了很多的相片,文字资料,做了这个展览会。

    这和后世比起来,差很多,可是在当时,很新鲜了。

    李明请了很多名流来参观,大学的,研究所的,各界人士。

    北洋的那几个实力人士当然看出来张的用意,他们想破坏,可是他们毕竟不是那种卑鄙无耻下流的人,他们只能用文明方式来干这事。

    于是,每天就有些人来挑刺。

    报纸上,也有很多挑刺的。

    但是李明都带人从容应对,他们那些实力派无法了。

    终于,机会来了。

    展览办完了,效果很好,李明为了答谢各方人士,决定在大酒楼宴请各方人士,那些政府实力人士也会出场。

    他们在著名的全聚德酒楼举行,当日,全聚德的上百桌都被包了。

    李明觉得不是那样顺利,但是,今天各方名流太多,也不会有很多下三滥,他是知道。

    但是他知道,那几个实力派不会善罢甘休的,让张出够风头,他们还有机会吗。

    的确如此。

    展览时候,京城和全国很多地方的报纸,对张的成就都赞不绝口。

    甚至说了,张虽然文化不够,但是尊重文化人,尊重科学和建设,能把建设做的这样好,他要是管理国家,国家会更加发达。

    宴会开始,李明先是替张感谢各界,然后,敬酒。

    各界也是赞美一片。

    “张大帅在白山黑水,建设国家,可喜可贺,国之栋梁啊!”

    “是呀,李先生真是人才,帮助张大帅获得如此成功,真是佩服啊!”

    此刻,赞扬声不断,李明似乎忘记了那个叫做张浩的少年。

    荷花没出席,因为担心被人认出。

    李明其实略带化妆,他也不想被认出自己是当年的张浩,那个张浩是很孙先生关系密切的,这里是北洋的中心。

    自己不能被猜疑的。

    可他没想到,这次宴会还是被人认出,而且,被人用反间计,告诉了张,甚至告诉张,这个李明,就是张浩,也许是孙的卧底,造成他和张的不信任。

    此刻,李明一杯杯喝着,很开心。

    虽然现实很多不如意,可是,见到这样多名流,后代书里写到的,还在恭维自己,实在是开心啊。

    其中,文化界的人也不少。

    只是,有人发难了,这当然是北洋实力派安排的。

    “张大帅是不错,只是书读的少了点,如果他掌握大权,会不会焚琴煮鹤,焚书坑儒啊,很难说啊!”有人站起来说道。

    此人是著名的国学专家,就是有些思想不转弯。

    “您是黄先生吧,听说先生的国学不错!”李明笑了。

    “那是虚名,虚名!”黄先生摸了下胡子,很自得的样子。

    “听说先生喜欢对对子,在下不才,愿意出个上对,请先生对下对,如何?”李明说道。

    黄先生摸了下胡子,很得意的样子,“李先生是张大帅的谋士,应该才华盖世,看李先生应该可以看出大帅的水平,请出吧!”

    李明咳咳一声,“那在下就来了啊!上联,四面青山谁做主,下联要求用四川话,加入俚语,对出下联!”

    黄先生愣了。

    全场开始都是一阵的鼓噪,此刻,都鸦雀无声,很多人在偷笑,特别是很黄不大和谐的人,都在乐。

    黄先生此人一向清高,得罪不少人。

    此刻,黄先生愣了,“这和学问无关吧,我是国学大事,这四川话,不是我的学问范围!”

    李明咳咳一声笑道,“这四川话,也是国学啊,都是我华夏的学问,先生既然是国学大师,一定行,请!”

    黄先生无奈了,他想说啥,可是周围有人在鼓噪了。

    “老黄,对您来说,甲骨文都不在话下,这四川话,小菜一叠啊!”

    “对呀,语言都是通的,四川话,小意思了啊!”

    老黄的脸都涨红了,想说啥,说不出。

    他也想试着用知道的四川话对出来,可是,似乎卡壳了。

    “这不是正宗国学!你既然出这个,你来对!”他抛出这一句。

    李明咳咳,“我也没对过,只是偶尔觉得,这古诗如果配这四川话,很有意思,好吧,我勉强试下。”

    李明假装想了下,“我对出来了!我也不是四川人,只是去过四川而已,我对了啊,四面青山谁做主,一头雾水不知宗!”

    其余人开始想不到,可是突然,有人喊好!

    好!

    是很好!

    李明当然知道。

    这是民国后来一个喜欢四川话对对子的家伙对的,当然,这个时候,这些人都不知道。

    于是,一阵赞誉。

    “哎呀,张大帅居然有这样文化高的谋士啊,看来这焚琴煮鹤,不可能的啊!”

    “是呀!”

    一阵赞许。

    有人站了起来,“这对子不错,可是,现在文学的发展,已经不是对子这样简单了。”

    李明一看,这个先生也来了。

    德教授,京北大学的名教授。

    他居然也授意来对付自己了。

    李明一笑。

    “德教授好,教授开了新文学的先河,那个两个蝴蝶儿飞,实在写得好,正好,我也写了一个现代诗,请前辈指教。”

    “好说,好说,这一般人写新文学很困难,那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于新思潮,接受起来有个过程,我愿意教导后生的。”德教授说道。

    李明咳咳一声,开始了。

    “这是在下前年在海边写的,请指教。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从现在起,我要当一个快乐的旅行者

    我要在大海停留下来

    我要面对大海,抒发理想

    看人生如此漫漫,时世迷乱

    战争如火车去来

    从今天起,我啥都不想挂怀

    我只要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我要做个快乐的旅人

    只想在大海之滨

    研究古老的千年的书卷

    寻找我们古国的复兴的起点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我渴望纵横四海,流连忘返

    只是当我看到列强的军舰

    忧伤依然满怀!”

    当李明念完,全场静默三分钟。

    然后,一阵掌声。

    这德先生虽然德高望重,可是还有很多人不服。

    很多人说他的诗歌就是太简单,还没家国情怀。

    现在,反对德先生的人听到李明的诗歌,顿时有之音之感。

    “好,好啊!”一位赛先生站起来。

    他也是京北大学的名教授,他更多忧虑国事一些,当然,他也提倡新文化运动。

    “这诗歌,和我们以往的新文化诗歌不同,我们的那个,太简单,字太少,想我华夏,有花木兰这样的诗歌,有从军行这样的旧题,有行路难这样的旧题,有三吏三别,都是现实和理想结合得很好的诗歌,可是,我们的新诗歌初创,只能写一些简单的蝶儿飞这样的,我们需要进步!李先生这诗歌,就是新的创新,好啊,好啊,把对景色的欣赏融入家国情怀里,真是好诗,水乳交融!”赛教授说道。

    全场很多人不懂新诗,可是赛先生一说,大家纷纷喊好。

    这德先生站在那里,他一言不发。

    其实他也觉得好。

    可是,他是有任务的,不能喊好。

    他只能点头,“后生可谓!”

    然后坐下,不发一言。

    此刻,还有几位先生,都没办法。

    他们心里都是臭骂让自己来的人。

    奶奶的,都说对付一个草包子,东北来的土匪,哪想到,遇到个高手了。

    这几个教授相互看着,终于,一个人站了起来。

    “这首诗歌好,只是太含蓄,我也觉得诗歌得加入现实主义,只是太多含蓄,在我们当下,也不是很和适合,我们面对帝国主义侵略久矣,我们文学,必须要直截了当,让民众感受到我们面临的局面,这才是现实主义,如果不写现实,那始终是吟风弄月的诗歌,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文学!”

    这人其实内心不是现实主义者,只是他也偷听过很多忧国忧民的教授的理论,他本来只是投机,现在面对李明,他觉得用这个,可以为难住李明。

    一看李明的诗歌,就是讲究含蓄的,哈哈,你会现实?我不信。

    其余几个想为难李明的一下子乐了,心里想,这家伙真高,现实主义,哈哈。

    真为难这家伙了,抄袭了人家那些左派教授那样多的话。

    李明看着这教授,觉得他当然言不由衷。

    但是,他也胸有成竹。

    这诗歌嘛,还不是随手拈来。

    “是呀,国家局面忧患不停,我也常常叹息,也做了一些现实主义,我写了一个七子之歌,念给大家其中一首,是写给澳门的,我们的国家,遭受侵略几十年,我们的国土,至今没收回很多,所以我在东北努力,就是希望我们国富民强,打败敌人,重塑汉唐雄风!”

    大家纷纷鼓掌。

    “七子之歌之一,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虽然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我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那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唤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

    当李明饱含深情念出来,全场静默。

    然后,突然一阵掌声。

    很多人充满了泪水。

    一个教授站起来,“真好,情景交融,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交融!真好!”

    他擦了下眼镜,刚才有泪水了。

    那个教授低头,“要是能唱就好了,这样好的诗歌,古人的诗歌很多能唱的!”

    李明一笑,“我正好写了曲子,唱给大家听!”

    说完,大家掌声,李明直接把澳门回归的主题歌唱了起来。

    就像那个澳门小姑娘。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

    ”

    唱完,全场更加掌声一片。

    “李先生真了不起,我们理解了,难怪你在东北那样努力,你们大帅有你真幸运!”那个教授激动说。

    其实李明听到这话,有些苦笑。

    矛盾着呢,自己给张大帅增了光,可是,马上的事情,实在不好整啊。

    自己无法阻止他做不该做的事情,到时候,自己也会名誉受损啊。

    只是眼前,他的事还没完。

    还有挑战。

    一个声音传来,是一个长衫戴眼镜的人,似乎是一个北洋的参谋之类的高官。

    “这是北洋著名的参谋,陆军参谋部的高人!”有人在议论。

    “此人学富五车,很厉害的!”

    “你是张大帅的参谋?如果张大帅总是用文人当高参,这国家如果面对战争,一定没戏,孙子兵法懂不?太公韬略懂不?这些兵法,估计你不懂。”那个谋士说道。

    “这个,您说的那些书,我是很惭愧,我只能顺着背,不能倒背,所以不能说倒背如流,唉,我师父总是臭骂我!”李明似乎郁闷的说道。

    “你能背?好吧,你背,先孙子兵法第十二篇,然后背太公韬略第五部分!”那个谋士说道。

    李明咳咳,一声。

    那些来宾都看着他,有人想帮他打圆场,可是,也许他真能背呢。

    李明开始背了。

    似乎不需要背多久,就背完了。

    那个参谋瞪大眼睛。

    全场一阵掌声。

    这时候,那个参谋也不可能再说啥了。

    “真是人才,难怪能做到高级参谋,不简单啊!”开始那些已经信服了李明的人说道。

    李明谦逊的一笑。

    “不错,背书是不错!”那个参谋说完,坐下。

    他的言下之意,是李明不能实战。

    果然这时候,一个汉子站了起来。

    似乎是一个将军。

    “这是吴大帅手下最会打仗的将军,很厉害的!”有人说道。

    大家都看着李明,似乎感觉到他要出丑了。

    “这背书,是秀才的事,哪怕是兵书,现在战争不一样了,你们张大帅太落后了,用这样的文人当参谋!”那个将军摇头,就要坐下。

    全场都在想,这是杠上来。

    然后李明哈哈一笑。

    “现在战争有现代战争的要求,比如,现在战争,比的国家实力,比的是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比的是信息流畅,这些都对国家科技工业水平,整体经济水平有高要求,所以,打仗就就是打经济,打钱,打后勤,当然,如果是国运之战,还要比国家动员能力,国民意志,军队士气国际形势等等,取决的因素太多了,所谓孙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依然如此。我们做谋士的,能根据最关键的东西,做到一些简易,就不错了,至于具体开战,其实战争之前就决定了一切!”李明说道。

    “你觉得你们做好准备没有,如果你们张大帅和我们吴大帅打,会赢不?”将军说道。

    李明咳咳。

    “这不好说啊,首先,我不支持内战,大家好商量,我支持国家统一,最好军队国有,第二,你们如何是想和张大帅开战,看在哪里打,啥时候打,哈哈!”李明说道。

    此话很有冲击力,大家看热闹的一下子更有兴趣了。

    “哈哈,那好,我们就来模拟一场战争,就在长城,你说,你们张大帅带兵而来,如何打?”那个将军说道。

    “首先,战争看谁首先开战,如果是你们大帅先挑起,对不起,我支持大帅出兵,我们虽然是远来,但是我们可以强攻,我们的军队武器装备比你们的好,我们士气会很足,我们必胜,如果是我们大帅无端挑起战争,国内舆论不会支持我们的大帅,我们大帅估计赢不了,这内战,比的不全是武器装备,士兵的士气很重要。”李明说道。

    此话一说,很多人都点头。

    觉得李明很客观,也不全是盲目帮张。

    李明本来就是如此想的。

    “好吧,就算是我们吴大帅要远征东北,我们在长城遇到,我们占据长城,你们如何打?”那个将军不依不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