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峰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他是希望写一个群体,其实张浩就是一个群体。
他其实不是一个人,是一些智慧的人的代表。
当然,他们是民族精英的缩影,也是全民的缩影。
我们这个不屈的民族,是睿智的,勇敢的。
黄峰写着这个人物,心里很开心。
青城的岁月,绵长又充实。
他白天上午在山里散步,然后处理公司的事情。
下午就写作。
晚上他就锻炼身体和读书,然后就是修行。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的状态是不是完美。
生意现在很大的,而且,不断在滚雪球般前进。
职业经理人很拼,他们都在不断完成业绩。
投资的业务也都很不错。
黄峰不时也出去和新的投资谈。
只是小说受到欢迎,黄峰还是很得意的。
他在写作里得到乐趣。
这部小说让他回到那个时代,烽火连天。
张浩在战争里,到处行走,施展才华。
当时的形势也在快速发展。
红方在北方发展很好。
他们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都有根据地。
然后他们在抗战不久就扩大了很多人,他们为了打消敌人的气焰,发动了百团大战。
也就是他们控制的团,在广袤的原野上,对鬼子的交通线,运输线进行打击。
敌人受到很大的损失。
只是,红方也被敌人重视,他们开始对红方的区域进行大扫荡。
对于张浩来说,关注他们,是必须的。
他还能做的,就是想法弄一些物资,资助红方的抗战。
他当然认识很多人,他可以穿针引线。
在重庆,他再次见到了他尊重的先生,他们一直单线联系的。
张浩依然告诉他,自己会一直帮助红方下去。
他们握紧了手。
正面战场,张浩出没各个战场。
只要重要的,他都会去。
在东瀛军队袭击珍珠港之后,米国对东瀛宣战,世界反***战线形成。
米国的援助大量到来。
华国不再孤单抗击东瀛。
国军占据着内地广袤的土地,还有漫长的战线。
红方在北方敌后,控制的区域也在逐步增大。
东瀛人也露出疲软。
他们经过最初的战争,现在也只能守住目前占据的地盘。
双方不时在拉锯。
所谓的相持阶段开始形成。
只是,为了让华国屈服,东瀛必须切断华国的生命线。
历史书是如此记载的。
武汉会战结束后,东瀛被迫在中国战场停止战略攻势,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东瀛对外扩张战略重点逐步由大陆政策向海洋政策转变,既由北进改为南进。
东瀛希望夺取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切断米国英国等国援华国际通道,威胁华国正面抗战场的中心西南大后方,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摆脱华国战场困境。夺取南洋地区丰厚的自然资源,建立自给自足的战争经济体系,增强同米、英争霸实力。
夺取米、英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占据有利战略位置,迫使米、英等国屈服,进而瓜分世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瀛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1942年东瀛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超过了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1
942年初,东瀛军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
1月30日,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间,东瀛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张浩接到这个消息,眉头紧锁。
他当然知道这个危险。
当时他在策划大后方的布局,交通是重要的一环。
当时随着战争一步步由东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张浩就提议开始修筑险峻的滇缅公路。
他知道,这将是抗战的生命线。
在我国全面抗战中,云南是与反***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所在地,为防御日军从中南半岛北犯中国战场西南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1
940年6月,东瀛乘英国在欧洲战场身处困境之机,胁迫英国关闭了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滇缅公路,英国被迫妥协,与东瀛签订了封路协定,企图以牺牲我国为代价,阻止东瀛攫取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
1940年9月23日,东瀛军从陆路和海陆路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完全切断了华越国际通道。
华越华缅国家通道被切断,进一步增加了我国抗战的困难。
这就是被掐了脖子。
没有这些国际路线,我们的军事援助收不到,对抗战影响很大。
1941年,东瀛陆相东条为了彻底扼杀我国对外运输,纠集了相当于10个师团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迄雷州半岛,发动了一连串的海上封锁作战。
2月4日切断香港到韶关的运输线,3月3日攻占雷州半岛,3月底占领并破坏汕头、潮州一带港埠,4月中强行登陆福州附近的马尾地区,4月19日占领浙江诸暨,封锁了从宁波到温州最后的缝隙,中国海上通道被完全封锁。
我国为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缅甸等地为我国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钳制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东瀛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张浩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张多次和蒋协商,让蒋深知重要性,他也抓紧用各种关系催办此事。
因为缅甸那条公路,我们的抗战,会很麻烦的,外援物资进不来,这仗打起来很苦难。
终于,1941年12月23日,华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订立军事同盟,决定我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东瀛作战。
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先头部队戴将军部200师驻保山。期间,英方在观望东瀛军情况,未同意我国远征军入缅。
但是张浩知道,最后东瀛的进攻是一定会展开的,英国人会让我们进去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