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颜稳住天下-第 86 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二日一早, 顾元白从睡梦中醒来,就察觉到自己的火气了。

    他躺在床上缓了一会儿,自己懒得摸, 休憩一刻钟之后, 火气总算是下去了。

    “身子不行, 想的还挺多。”顾元白喃喃一句,拉了拉床边的摇铃。

    用完了早膳,顾元白前往宣政殿处理政务。片刻, 工部尚书连同侍郎二人和孔奕林一起前来觐见。

    他们三人上报了棉花已成熟之事。

    顾元白大喜,亲自赶往棉花田地中一观,入眼就是如雪一片的棉花田地, 被孔奕林叫做白棉花的东西, 果然和棉花一般无二!

    孔奕林上前摘下一掌心棉花, 送到顾元白跟前,“圣上,您摸摸, 这东西正是臣所说的白棉花, 中有丝絮,柔软轻便。”

    顾元白拿在手中揉了揉, 面上满是笑意, 容光大盛, “好东西!吴卿, 你们可有算了亩产?”

    工部尚书也是面色红润,喜上眉梢,“臣前两日便派人算了亩产, 因着这半年多来的小心照料, 亩产足有三百五十斤!”

    大恒的斤数比现代的斤数要小, 三百五十斤的产量,按现代的计数方式也不过是二百五十斤左右。顾元白没种过棉花,但他对这个数已经很满意了,非常满意。

    他毫不吝啬地赞扬了工部的官员,更是将孔奕林的功劳说得天上地下仅有,在场的众位官员被夸赞得神清气爽,即便是硬要压制着笑,嘴角也压制不下去。

    稍后,圣上将种植棉花的农户也叫过来赞赏有加,赐下赏钱之后,当即下旨,“吴卿,立即派人将所有的白棉花采摘下来,召集人手加快速度为北疆众战士和灾民赶制冬衣,不得有分毫延误!”

    工部尚书立即应了是,又顾虑道:“圣上,恐怕布庄之中的人没有这么多啊。”

    顾元白思索一番,突然道:“孔卿如何看?”

    “为战士和灾民赶制的衣服,并不需要出众的绣法和缜密的针脚,只需平整无误,使棉絮不露出即可,”孔奕林道,“百姓现如今已忙完农活,家中女子都晓得一手制衣的活计,不如每日给些工钱,让百姓家的女子前来为北疆战士和灾民赶制冬衣。”

    顾元白又问:“那每日工钱该如何算?”

    “不若以成衣数为准,”孔奕林不急不缓,“做好了一件衣服那便是一份的钱,手巧的自然多,手慢的也不花冤枉钱。待她们交上成衣以后,便让专人前去检查针脚,确定不露棉絮崭新平整之后,再给工钱。”

    顾元白轻轻颔首,“就由孔卿之言去做吧。”

    *

    如今都已十月了,秋风也开始转寒,要想要在年底寒冬最冷时将新一批冬衣运送到北部,那就需要在十一月初,就要将全部冬衣装车运走了。

    这是一个大数量,北部的士兵不论兵种,少说也有三万人,再加上大批的灾民。一套成人棉衣要用掉一斤的重量,即便棉花够,制作冬衣的时间也十分紧迫。

    孔奕林将棉花当做进身之阶,他自然不会将棉花种子五粒十粒的献上去。孔奕林知晓白棉花此物,只有够多才能彰显其价值。他的性子让他即便在没有确定是否能考中进士当官之前,就已动用了全部的钱财,去购买了足足可以种百亩地的种子。

    而这些种植成功的耗费了孔奕林无数心血的白棉花,就在太康十年十月,走进了京城百姓和文武百官的眼中。

    这一日一大早,已经养成习惯了的农汉三三两两往官府门前走去,到了官府门前时,人头已经围了好几层。百姓们等了没过一会儿,官府中平日里给他们读《大恒国报》的官差就准时走了出来。

    但在读报之前,官差清清嗓子,大声道:“咱们朝廷要为北部的士兵和灾民赶制冬衣,京中的布庄人手不够,若是谁家的女眷有心想要赚些工钱,尽管来官府记名,等明日一同前往布庄去赶制衣物。”

    此话一出,百姓群中轰然,不时有人追问“是朝廷给钱吗?”“工钱怎么算?”“若我婆娘去,她自个儿能行吗?”

    “大人,我婆娘的手艺好,女儿的手艺不行,你们是需要带花儿带鸟儿的衣服吗?”

    官差一一解释,最后道:“诸位不必担心,进出布庄的全是咱们宫中的女官,她们会负责你们家中女眷的膳食和安危,外头还有咱们的官兵守着,每日太阳落山之前必定会回到家中。这一块儿,大家伙安心罢。”

    说完后,官差又解释了良多。

    许老汉就站在其中,他听得仔仔细细,听完之后,回家的路上也一直在想着这事。思来想去,他觉得这是圣上和朝廷想帮他们过冬,才给他们一个能在农闲时候挣工钱的活计。

    许老汉回到家中就将这件事同家里的人说了,家里女眷一听,都是面上一喜,“就我们这手艺,也能去挣朝廷的工钱吗?”

    许老汉一板一眼道:“那你们可不得好好练练,咱们不求快,不求钱多,就求个稳当。这可是给将士们穿的衣服,没准你们做出来的衣服还能被咱们大恒的将军穿上!这事可不能着急,知足常乐,贪财得贫,你们得比在家里时更认真,要是你们一个个都为了工钱,那还不如不去。”

    许老汉的婆娘嗔怒道:“我们还不知道这事吗?!给士兵穿的衣服当然要认认真真的了!就你,天天出去听《大恒国报》,瞧瞧,现在说话都一股子读书人的味道了。”

    许老汉嘿嘿一笑,颇有几分自得:“不一样喽!不一样喽!”

    婆娘瞪了他几眼,也忍不住笑了,跟儿媳道:“还别说,他听人家个念报听得多了,懂的事儿也多了。有时候和我一说话,把我说得一愣一愣的,真跟读书人一样了。”

    饭桌上的一家人都笑了,大儿子琢磨这个事,跟几个兄弟商量一下道:“娘,要不你就别去了,就让云娘她们几人去就好。”

    “是啊,”大儿媳妇道,“娘,您就在家好好歇息吧,咱们几个妯娌,必定将这事给干得好好的!”

    几个女人的脸上带着喜悦和紧张的神色,她们可从没有自己去挣过一份工钱,男人们不在,她们是有些忐忑和不安,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

    许氏立刻瞪大了眼,想也没想就拒绝道:“不行不行,我一定要去。你们都不用拦着,家里就我的针线活最厉害,我去了,几个媳妇儿也有个主心骨。”

    几个儿子劝了许久也未曾劝动,只好点头同意。

    第二日一大早,许氏就带着儿媳们出了门,她们心有忐忑,但在路上一看,家家户户都走出来了人,无一例外都是女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都安定了下来,三三两两一同往着官府而去。

    记上姓名夫家之后,众人低声交谈着,没有多久,宫中就来了人,客客气气又温和地将人带到了布庄当中忙碌。

    等天大亮之后,众多汉子前去听《大恒国报》的时候,也在说着这件事。家中的婆娘都走了,说不担心是假的,许老汉自己听完大恒国报后就在家中等着,几个儿子也坐不住,等到晚上天色都暗了,家人开始着急的时候,许氏带着媳妇儿红光满面,笑得见牙不见眼地大步朝着家里走了过来。

    许老汉和儿子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是出什么好事了,今天就拿到工钱了?”

    许氏和媳妇们坐到位子上,笑着道:“哪里能这么快?这一套冬衣赶制出来,就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手快的也得需要两三天。”

    许老汉纳闷:“那你们这是?”

    “我们开心着呢,”许氏让儿媳将东西拿了出来,“朝廷给我们准备了午饭,那米香喷喷的,包管你吃饱,还不止是好米,还有好几样的菜。说起来你们都不信,我们今个儿中午可是吃到肉了,味儿都现在还没散呢!”

    儿媳小心翼翼将油纸包着的糕点拿了出来,许氏:“瞧瞧,这是照顾咱们的女官给我的糕点,女官说了,这是因为我做得又快又好才赏下来的。这糕点可是皇宫里皇上吃的糕点,可不便宜!”

    许老汉一惊,跳起来道:“圣上吃的糕点你还在计较便不便宜!这哪里能吃,快供起来!”

    许氏一把夺过了糕点,白了许老汉一眼,“布庄里头的女官可是说了的,这糕点拿回家就是留着吃的,你供起来还白瞎了这些糕点,要供你供你的那份去,我们还得吃呢!”

    许老汉哑口无言。

    家中的小儿跑了过来,见着奶奶手中的糕点就扑了过来,抓着就往嘴中塞去,囫囵吞枣咽下之后,就眼睛一亮,“奶,真好吃!”

    小儿还要再抓,但却被家中长辈抓住了手,长辈气得脸色涨红,“慢点吃,细点吃!你尝尝味啊,你怎么能这么的吃?”

    小儿懵懂,长辈们叹了口气,也跟着小心翼翼地抬手捏了一块糕点,放进了嘴里。

    又甜又香,原来宫里头的糕点是这个味啊。

    许老汉尝了又尝,品了又品,等最后一点味儿也没了,他才停下咂嘴。再让他吃,他不舍得吃了。家里的长辈们把糕点让给了小儿,小儿被看得紧张,也学着长辈的模样,一板一眼的珍惜。

    当天晚上,许老汉和许氏躺在床上,琢磨这一天的味儿。

    “没想到还有能见着宫中女官的一天。”

    “没想到还能吃到皇宫里的糕点。”

    “那些士兵们冬天冷,没衣服穿,我得快儿点,别把他们给冻坏了。”

    “是要快,但也别急,”许老汉道,“等朝廷发了工钱啊,你们做主,一人一身新衣裳。”

    深夜渐晚,鼾声渐起。京城之中陷入安宁,空中明月悬空。

    ※※※※※※※※※※※※※※※※※※※※

    来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