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哲学主题,并不是揭示人的行为或是解析人的心理,而是通过确立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的最本质的东西来阐明存在这个概念,而这,无疑是哲学的真正任务。
海德格尔生平
1889年9月26日,马丁・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的一个天主教家庭。
1903~1906年在康斯坦茨人文中学读书。17岁时,进入弗莱堡人文中学就读。一次,他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意义》一书,从此他对“存在”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1909年,刚满20岁的海德格尔中学毕业,进入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一年后学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1913年,在施奈德、李凯尔特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16年,海德格尔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与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的胡塞尔首次见面。1919年,担任胡塞尔讨论班助教。1922年,担任马堡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29年,应马克斯・舍勒之邀在科隆康德协会上作题为《此在与真在》的演讲。
1927年,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期上首次发表《存在与时间》。1928年,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接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次年7月24日在弗莱堡大学礼堂作题为《形而上学是什么》教授就职讲座。同年12月,出版了《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一书。
1933年,出任弗莱堡大学校长一职。一年后,海德格尔辞去了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
1935年,在弗莱堡艺术科学协会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演讲。次年,在罗马作题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的演讲。
1943年,创作《追忆》,载于克卢克霍恩编缉的《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中。同年,《真理的本质》一书出版。次年,出版《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1945年,海德格尔被占领军当局禁止授课。自此一禁就是6年,这6年的时间里海德格尔没有踏上过讲台。
1946年,为纪念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创作了《诗人何为》。第二年创作了《田间小路》、《从思的经验而来》,并出版了《柏拉图的真理学说》。
1950年出版了《林中路》一书。1951年10月在比勒欧作题为《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
1953年,海德格尔出版了《形而上学导论》。次年,相继出版了《演讲与论文集》和《什么召唤思》。1956年,出版了《走向存在问题》。
1957年,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5次演讲。12月和次年2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3次演讲。
1958年,3月在法国埃克斯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5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的演讲。次年1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
1960年7月,作题为《语言和家乡》的演讲。次年出版了《尼采》两卷本。1962年4月,前往希腊旅行。同年出版了《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和《技术和转向》。
1967年4月,在雅典科学和艺术学院作题为《艺术的起源和思的使命》的演讲。不久出版了他的新作《路标》。两年后,出版了《面向思的事情》。1970年,出版了《现象学和神学》。1975年,出版了《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76年,出版了《逻辑学――真理问题》。
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尔逝世,5月28日葬于其家乡梅斯基尔希。
海德格尔著作
海德格尔的著作有:
《存在与时间》(1927)
《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成,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对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着”的意指提出诘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
要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需要对海德格尔的思想渊源有一定的了解。从海德格尔的思想渊源来看,其《存在与时间》中的方法是来自于胡塞尔和狄尔泰的“解释学的现象学”,而《存在与时间》的实质内容就是来自于克尔恺郭尔的“生存主义”。
《林中路》(1950)
《林中路》是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必读之作。它汇集了作者20世纪30~40年代创作的几篇重要文章,几乎包含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这些文章初看起来是很难以统一的。而这也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正如本书书名所标明的:《林中路》,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
《走向语言之途》(1958)
这里译出的《走向语言之途》系海德格尔全集之第12卷,是海氏后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所收录的共6篇文章,都是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做的演讲报告,集中地呈现了他后期的语言思想。这本书是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一个演讲集。
《尼采》(1961)
尼采是19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思想内涵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从20世纪初期起,尼采就对中国新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王国维到鲁迅都曾为他的学说所倾倒。
上帝死了吗?传统的道德只是“一种有用的错误”?是“权力意志”造成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吗?科学知识有哪些局限性?人类的进化是已经完成了还是刚刚开始?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尼采的哲学提出来的。尼采对于我们现今的时代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他对人类的心理、道德、宗教及权力均颇有洞察力:他预见了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符号论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都清晰地写在他的文章里。
本书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在上卷中,作者按哲学门类探讨了尼采的主要思想;在下卷中,作者探讨了尼采的形而上学与欧洲的虚无主义。
《路标》(1967)
本书是海德格尔晚年自编的论文集,汇集了海德格尔自1919年至1961年间所出版的重要文章14篇,特别可以呈现海德格尔在近半个世纪的思路历程。在此书中,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到海德格尔本人的存在思想之进程和海氏对西方“存在历史”的独特的清理、批判。本书书名亦已明示,它包含了海德格尔在“存在”问题之追问的道路上的各个标记――“路标”。
《面向思的事情》(1969)
《面向思的事情》一书,内容包括海德格尔晚年的3篇演讲稿和一次讨论班的记录稿。篇幅虽小,但属于海德格尔的最重要著作之一。本书的书名体现了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渊源。“面向思的事情”显然是承接胡塞尔“面向事情本身”而提出的。海德格尔一生以“存在”为“思的事情”;而在本书中提出的“本有”之思,可视为海德格尔存在之思的一个深化。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75)
本书是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一切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