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认为,一切权利应该属于人民,而**和官吏是由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卢梭生平
1712年6月28日,卢梭生于日内瓦。他的父亲是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10天后去世。卢梭自幼由姑母苏珊・卢梭抚养。
1722年,卢梭的父亲离开日内瓦,正式定居尼翁。卢梭和表兄寄养在离日内瓦不远的傅塞城朗贝西埃牧师家。
1724年,卢梭回日内瓦住在舅舅家,跟随一名文书当学徒。卢梭的父亲在1726年再婚,第三年卢梭去了昂西,由一名神父介绍他去见德・华伦夫人。夫人派他去都灵新教士教育院,在那里卢梭宣誓放弃新教信仰。他在都灵时曾在德・韦塞利夫人家当了三个月仆人,后来又侍候德・古封伯爵。
1729年,卢梭回到昂西住在德・华伦夫人家,然后在拉萨尔派神学院过了数月,成了大教堂唱诗班见习生。其间又去弗里堡、洛桑,在纳沙特尔教音乐课。
1736年,卢梭和德・华伦夫人首次住进秀美园。
1737年,根据日内瓦法律,卢梭成年,去日内瓦接受母亲的遗产。他动辄得病,健康状况日益不安。
1738年,卢梭回秀美园遭到德・华伦夫人的冷遇,他一人发奋自学。
1742年,卢梭到了巴黎。卢梭经人推荐向法兰西科学院宣读他的《音乐新符号建议书》,为此获得一份证书。
1743年,卢梭当德・蒙泰古伯爵的秘书,伯爵到威尼斯当大使,他随同前往,不到一年即与德・蒙泰古闹翻。回到巴黎,在一家公寓居住时,遇到洗衣妇泰蕾兹・勃・瓦瑟。
1745年3月,卢梭与泰蕾兹同居。这一年他完成歌剧《风流诗神》。结识了狄德罗和孔蒂亚克。他还把伏尔泰和拉莫合作的《拉米尔的节日》编为歌剧。
1746年,卢梭做了杜平夫人的秘书。在杜平的乡间住宅中,卢梭写了一出诗剧:《西尔维的幽径》。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被他送入孤儿院。
1747年,卢梭的父亲故世。他又写出喜剧《冒失的订约》。
1749年,应达朗贝尔之约,撰写《百科全书》中的音乐条目。他计划参加第戎学院组织的论文竞赛。
1750年,第戎学院向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一文授奖。
1752年10月,卢梭的喜歌剧《乡村先知》在枫丹白露宫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驾前演出,获极大成功。国王要召见他,他却没有前往。
1754年,卢梭由泰蕾兹陪同前往日内瓦,重新皈依加尔文教派,恢复日内瓦公民身份。同年10月,卢梭完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撰写。
1756年,卢梭和泰蕾兹住进德比内夫人家的隐庐,开始写《新爱洛依丝》。
1757年,卢梭与狄德罗争吵,后又和解。又与德比内夫人不和,12月迁出隐庐。卢梭感到幻想失落的悲哀。他精神颓废,放弃许多写作计划。无奈中接受了德・卢森堡元帅的好意,住进蒙莫朗西的蒙路易花园。
1761年,卢梭的《朱丽》(或名《新爱洛依丝》)在巴黎出版,获巨大成功。
1762年,卢梭发表《致德・马勒泽尔布先生的信》(2月)、《社会契约论》(4月)、《爱弥儿》(5月)。不久,《爱弥儿》一书被警察没收,在巴黎(索尔邦)大学受到批评,遭国会查禁。卢梭风闻当局下令逮捕他,立刻逃往瑞士,到达伊弗东,匿身在沃德山村。这时日内瓦也查封《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并也下令逮捕卢梭。卢梭只得再次逃亡,躲在属普鲁士的纳沙特尔公国内的莫蒂埃。
1764年,卢梭写《山中书简》。12月日内瓦出版匿名小册子《公民的感情》,影射卢梭遗弃自己的五个孩子,把他们送进孤儿院,促使卢梭决定写《忏悔录》。
1765年,卢梭被逐出莫蒂埃,去比安湖中的圣彼得岛,隐居两月后逃至斯特拉斯堡,又去巴黎,后接受英国哲学家休谟邀请前往英国。没过几个月卢梭与休谟发生争吵,写小册子相互指责,伦敦与巴黎的舆论界对这场争吵非常关注。
1767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同意给卢梭每年100英镑年金。卢梭离开英国伍顿,自后行踪不定。
1768年,卢梭带了图书和在岛上采集的植物标本前往里昂,到格勒诺布尔,经过尚贝里,在布古万住下,8月与泰蕾兹正式完婚。
1770年,卢梭去里昂参加伏尔泰塑像揭幕典礼。回巴黎住下,这时《忏悔录》手稿开始在密友中间传阅。
1774年,卢梭跟德国音乐家格鲁克来往,为《乡村先知》重谱乐曲。
1776年,《对话录:让・雅克评论卢梭》完稿,又写《孤独散步者的遐想》第一卷。他身体衰老,生活困难,泰蕾兹也生病多时。
1778年7月2日,卢梭病逝,葬于杨树岛。
1794年,法国大革命五年后,卢梭遗骸迁葬于巴黎先贤祠。
卢梭著作
卢梭的主要著作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4)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鲜明思想。在阐发政治思想性质这一问题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在本书中,卢梭沿袭其他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认为人类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两个不同的阶段,因此本书也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述了自然状态以及在自然状态中发展起来的、导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堕落的发展。
《爱弥儿》(1757)
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社会契约论》(1762)
《社会契约论》共分为四卷四十八章,分别对“人类是怎样由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的,以及公约的根本条件是什么”、“立法”、“政治法,即**的形式”和“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讨论,其核心目的是论述政治权利的基本原理,因此该书又名《政治权利的原理》。
本书作为西方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君权神授”理论、争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是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在本书中,卢梭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处在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都曾把它当作福音,并在革命胜利之后参照其理论确立本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忏悔录》(1767)
《忏悔录》是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写于卢梭悲惨的晚年时期。当时卢梭被当局和教会通辑、逮捕,被当作疯子和“野蛮人”而受到紧追不舍的迫害,以致其贫困潦倒。《忏悔录》就是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这样一部在残酷迫害下写成的自传,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全书都充满一种逼人的悲愤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奠定了卢梭长久地受人景仰的崇高文学地位。
卢梭在《忏悔录》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他大胆地把自己不能见人的隐私公之于众,他甚至承认自己在这种或那种情况下产生过一些卑劣的念头,甚至有过下流的行径。《忏悔录》的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这使它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