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生平
约公元前369年,庄子出生在宋国蒙城。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
关于庄子的一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仅仅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跋》、《月去箧》以诋言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不过,从相关记载庄子的书籍中,我们仍然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庄子的记述。
庄子一生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据载,他居处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甘愿闲居独处。
庄子虽然贫穷,但其无视富贵,傲视王侯。据《史记》记载,庄子曾做过蒙城的小官(漆园吏),楚威王听说了他的贤能,派人以重金礼聘,许以相位,但庄子并未接受,而“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可以说,庄子一生洁身自爱始终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是惊世骇俗的哲学大家,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奇葩。
庄子爱讲故事,他讲的故事有汪洋恣肆的想象,缜密精微的哲理,生动细腻,挥洒自如。庄子亦生活在故事中,对此《庄子》有详细的记载:
安知鱼乐(《庄子・秋水》)
一天,庄子和惠施外出散步,走到濠水的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你看,鱼多么快乐!”惠施回答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庄子解释说:“让我们把道理详细地谈一谈吧。刚才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是晓得鱼的快乐的。你既知道我,我自然知道鱼。”
腐鼠之喻(《庄子・秋水》))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雏,您可听说过?这�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周梦蝶(《庄子・蝶梦》)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鼓盆而歌(《庄子・至乐》)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见庄子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施于是责问庄子:“你与人家夫妻一场,她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仙逝,你不但不忧伤反而还鼓盆而歌,简直是太过分了!”庄子说:“她刚去世之时,我也很是悲伤。可是我后来一想,她的生命本就起于无形;不仅无行,而本无气!而是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这不正象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吗?如今她虽然死了,却是回归了生命的原本。死生犹如昼夜交错,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那么忧伤呢?我应该为她归于生命的原本而高兴啊!否则我就是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了!”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喜欢鱼之乐、视权贵如腐鼠、率性任真、崇尚自由。他自从拒绝楚王后,就辞去了漆园吏,退隐江湖,终身不仕,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约公元286年,庄子逝世。庄子著作
庄子是《庄子》一书的主要作者。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等诸方面。书中行文汪洋恣肆,语言幽默,多采用寓言故事,思想奔放新奇,充满机智和智慧。
《庄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其言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说他利用各种言论论证自己的观点,当时的统治者不能用他为自己服务。他的书在汉代已经流行,但影响还不大,因此,《史记》将他附在老子传后,只写了二百三十三字。
《庄子》在魏晋时代就开始盛行起来,被玄学家尊为经典“三玄”之一。许多人都研究、注释它,扩大了它在学术思想界的影响。
唐代道教盛行,与《老子》并称“老庄”的《庄子》也是身价百倍,被尊为《南华真经》。受到许多著名的思想家、艺术家,特别是画家的欣赏和崇拜。
历史上如唐代的李白、东晋末的陶渊明、宋代苏东坡、清代曹雪芹都深受庄子的影响,近现代的一些思想家都对《庄子》有很高的评价。
鲁迅说:《庄子》一书,“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晚周指春秋战国时代,晚周诸子,就是现在常说的“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的。
顾颉刚说:“在战国时代里,《庄子》是最高的哲学表现,《楚辞》是最高的文学表现。”
闻一多阅读《庄子》以后,特别崇拜庄子。他说:“读《庄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层的愉快。你正在惊异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踌躇的当儿,忽然又发觉一件事,你问那精微奥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样凑巧的,曲达圆妙的辞句来表现它,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那是思想那是文字了,也许甚么也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于是你尤其惊异。这应接不暇的惊异,便使你加倍的愉快,乐不可支。这境界,无论如何,在庄子以前,绝对找不到,以后,遇着的机会确实也不多。”
总之,《庄子》十余万言,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庄子》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