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代,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在《劝学》里写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说: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要是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他这里说的就是专注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对于事业,专注同样有效。
有两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甲喜欢自己所学的医学专业,但是因为他毕业的学校并不是名牌大学,他投到各大医院的简历都如石沉大海。后来,一个小县城的医院让他去面试,并且通过了,于是甲就在那家校医院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是给一个中年医生担任助手。但是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名医,所以边工作还边继续学习。
乙是甲的同学,他是在家人的建议下才学医的,但是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一行,所以大学期间乙并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毕业后,他听说北大出了个卖猪肉的,就向北大的才子看齐,也从社会的最底层做起,找了一份小区物业主管的工作,成天喝茶看报,工资也不是很高。做了一段时间他觉得没有意思,于是换了一份医药推销工作,但是时间一长他又觉得工作太累,工资也不高,于是又跳槽去了一家通讯器材公司做柜台销售……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乙跳来跳去的换工作不下二十次,而劳动所得刚好够养自己而已。
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甲和乙相见了,乙主动问甲混得怎么样,甲谦逊的回答道:“一般一般!”然而,听了甲说他自己的经历,乙却傻眼了。
当年在小县城里给医生当助手的甲,因为勤奋肯学,不久就被任为住院医生,不久之前又被评为主治医生,而他用这些年来的积蓄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了一套房子。
将甲和乙进行一番对比,我们就不难找到专注的好处:以不断学习为前提,它可以让一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那个领域里变得更加优秀。
为什么专注的人与不专注的人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你将一张纸放在夏日的太阳光下,晒一整天,你会发现除了显得有些脆,纸并没有发生别的任何变化;第二天,你再拿一个放大镜放在纸的上方,使放大镜下的那个最亮的光点落在纸上,不一会儿,你会发现光点处的纸开始冒烟,并且逐渐燃烧起来。将所有的能量聚集在一点上,就能够产生几倍于甚至是十几倍于平常的能量,而专注者之所以成功也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将有限的精力同时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就有可能一事无成,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所以,想成大事者不能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上,只能专注于其中之一。只有专注,他们才能将手头的工作做得更好。
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观察时候的专注在学术界是出了名的。有时候观察昆虫的习性,他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天,法布尔大清早就俯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在那儿站着。到黄昏收工时,她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这些村妇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功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真是疯了。”
这只是法布尔观察昆虫的众多场景之一,正是因为他如此专注,才在昆虫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著有《昆虫记》这样鸿篇巨著。
但是,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里依旧在思考别的问题,有一些流水一样的想法不断的流进流出,比如害怕、担心、各种消极的想法等,而没有把精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果你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这些意识流,及时地赶走这些让你无法集中精神的问题,那么不仅你的工作效率会下降,甚至还可能因为它们的打扰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而专注者正是很好的克服了这些意识流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想到怎样把工作做好,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成功。
董必武说:“精通一科,神须专注,行有余力,乃可他顾。”我们做每件事时,都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才能将每件事都做好,才更容易成功。
心理训练16:如何培养专注的能力
⑴清除杂念。
适当的将身体放松,然后花三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某个具体而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次开心的聚餐,去过的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或者某一次愉快的经历等,这样可以让你的头脑变得更加清晰,而且运转自如。
⑵即时休息。
当你感到头晕脑涨,不能很好的思考问题时,就应该立即停止工作,四处走走,或者与别人交谈几句,让大脑得到片刻的休息。
(3)减少信息干扰,不要对太多的无益的事情感兴趣,以免分心,降低注意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