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底的那只熊并没有沉睡,不时地咆哮着咬伤他身边的亲人,也咬伤他自己。 ――佚名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从童年长大的我们,天真浪漫的笑脸、星光、摇车、妈妈的脸、父亲的肩头、暗夜中母亲伸过来的双手。恰如一笔不竭的财富,成为我们一生中的力量与智慧的源泉。然而童年的一些伤害却如一粒粒带有毒药的种子,虽然表面上会随着时间而淡化,但它们却会隐藏进人的潜意识里,并慢慢渗透到性格形成之中。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部分自我控制力不强的人遇到一些问题,就有可能激活那些原本就存在的内在心理问题,导致疾病。 小A出生不久,父母因为她是个女孩便将她送到姨母家寄养,姨母、姨父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她,这使得幼年时的小A很孤独,几次跑回家里,都被父母打骂回去,没有一点亲情可言,小A渐渐习惯了贴着墙一个人行走,一个人玩,饿了自己找吃的,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多希望妈妈能抱她一下,看到同龄的孩子偎在母亲怀里撒娇,小A就会默默地流泪。她在孤独与失落中渐渐长大。求学过程中的小A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占有欲,和她要好的同学若稍露出对他人的好感,她的反应就特别强烈,甚至会打击报复。时间长了,朋友们都开始疏远她。成年后小A交了男友,两个人感情日笃,即使这样小A仍然经常检察男友手机短信,跟踪男友,查看他的聊天记录,白天上班时规定男友必须定时给她电话,有一点疏忽她就以为是男友不爱她了悒郁难当,哭闹好几天。男友被她捆绑得几欲窒息,最终闷然离去。其实这就是小A心里沉睡的熊在做怪。潜意识中的孤独感不时地侵扰着她,让她表现出一种对他人的强烈占有欲,总想拥有一件真正属于她的事物来填补心灵的那一处苍白。然而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你的,除了你自己,建议小A面临空虚不安时,不妨问一下自己:“我对这种失落起反应时,内在的感觉是几岁?” 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倾向于躲避痛苦。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压力之中的我们常常会因为自身防御功能而向早年退化,深层潜意识里希望自己能回到童年,像孩子一样生活。童年期间的幸福程度、被关爱程度常常影响成年后的行为和思维。 某男6岁时父亲去逝,母亲改嫁后继父长期对他进行虐待,母亲性情懦弱,逆来顺受。成年后的他性格孤僻、爱恐慌、易激惹,常在噩梦中醒来。心理治疗中有一种疗法可以尝试。 试着跳出自己来看自己的过去,可以用两个木偶做道具,帮助你回到以前的记忆,一个是那个欺负你多年的继父,另一个则是那个忍气吞声的被欺负的小孩,重回当年给你造成伤害的情境,与你的“继父”形成互动。那个继父做错了,你批评他,指责他,有什么样的愤怒都对他说出来,如果可以,就告诉他,你原谅他了,如果你感觉不能原谅,还可以再试几次。然后换个角度,扮演六七岁的小孩,被欺负了,要坚强,试着坚强,怎么做才能不被欺负,努力着不去怕他,你可以跟这个孩子对话(一人分饰两角)现在的你可以扮演这个孩子的监护人,帮他想办法走出困境,然后再回到小时候的角色,试着去坚强。 这是个有泪水和决断的心理历程,最好是有个心理医生在旁边帮你。 儿童时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佳时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美好未来。不要再带着童年的框框“行走江湖”了,试着看清你心里沉睡的熊,了解它,不再恐惧它,接受它,如果你尝试去做了,它就会慢慢从你记忆中淡化直至消失。 心灵感悟 如果在你的心里也有一只沉睡的熊,那么千万不要让它不时地,叫嚣着主宰你的生活,给你制造灾难,试着与它和解,接受它,也许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它只是你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而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