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功者都有着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毫不奇怪,因为这正是成功的规律所在,简单的理解方式:一起一落,让很多人心灰意冷,黯然退出:二起二落,更让人心寒,对成功产生了恐惧,彻底败下阵来;三起三落,最后大浪淘金,剩下的绝对是意志坚强却寥寥无几的人杰。一个杰出人物的诞生,必定源自一个伟大信念的确立。这会让我们想到:***、华盛顿、林肯以及秦始皇、孙中山等等。他们都是三起三落才跌打出来的人类精英。因为世界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以只有经得住反复锤炼的人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因为他们持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信念,所以,他们才有惊人的耐心坚持到成功的到来。***一生几次被打倒,几次爬起来。但无论什么样的“雷打火烧”,他发展中国经济的伟大信念至死不变。第三次出山,他已70高龄,但他还是完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业。华盛顿领导美国获得独立并建立民主制,林肯废除奴隶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孙中山废除君主制……一个人的伟大完全在于他的信念的伟大,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在于他对信念的坚持。140年前,英国有个不甘寂寞的富翁,70岁时突发异想,“妄图”创造一个人间奇迹。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他要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如果这个妙想实现了,其商业价值无法估量,但这个工程的浩大也是可想而知的。他,这个名叫希拉斯·菲尔德的老人,想尽各种办法,终于说动了掌权者,从英国**那里获得了资金。然而,这笔资金来得实在不容易,因为在英国议会的投票表决中,仅以一票通过。看来,菲尔德这个项目在起步时就注定多灾多难。果然,当菲尔德开始电缆铺设时,铺设路程不到五英里,电缆就断了。不得已,菲尔德又进行了第二次铺设。当电缆达到二百英里长的时候,电线上的电流消失了,这证明电缆又断了。他又重新购买了七百英里的电缆,并且请了最优秀的专家,买了最先进的机器来从事他的事业。遗憾地是,当七百英里长的电缆快要铺完时,电缆再次断了。菲尔德的员工彻底泄气了,媒介和大众纷纷嘲笑菲尔德异想天开,那些投资者也没了信心,不愿继续向大西洋中扔钱了。唯独菲尔德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口才说服了投资人,这项工作又得以开工。这次还算一切顺利,电缆铺设完了,并且电源正常。然而,就要峻工的时候,电缆上的电流还是突然中断了。此时,除了菲尔德和两个朋友外,几乎没人不感到绝望的。但菲尔德和两个朋友始终抱有信心,正是由于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最终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一次的尝试。他们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一路把电缆铺设了下去。一切很顺利,但在最后铺设横越纽芬兰六百英里电缆线路时,电缆突然又折断了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就停了下来,一停就是一年。一年之后,他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来继续他的工作。1866年7月13日,这项壮举终于完成了。菲尔德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9点达到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菲尔德和他的同仁们铺设的电缆至今仍然被人们使用着。潜能之所以为潜能,是因为信则有不信则无非常的人生和非常的成功,要求你必须具备非常的意志与能力。这就是改变世界的能量,你相信它是存在的,它就存在,如果你不相信它的存在,那它就从来没有存在过。有的人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别人做不到的事,他偏偏能做到,别人所不具备的超强意志和非凡能力,他却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是神,却可以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这就是因为他比平常人多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堪称人的第二生命力的潜能。潜能人人都有,但人与人的区别,往往就在于他人有的,你却迟迟找不到它的存在。更可悲的是,人家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心应手,而一些懦弱的人却至死不肯相信人还有什么潜能力。潜能不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就是因为,它是万能的上帝,而不是呵护你、伺奉你的奴仆。要想引发潜能的出现并为己所用,你就必须了解它的特性。潜能就像一只万能的睡魔,它是极其懒惰的,是很难苏醒过来的。它经常是随着生命沉睡几十年,一次未醒便又随死亡而去。人生最大的浪费,就是未能对自己的潜能做出应有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潜能堪称人的第二生命力或储备能量。它像空气、像阳光、像地心磁力,无形,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你根本不必去怀疑它是有限的,应予以节约使用。只要你相信它是无限的,它就会变得无限:它会在你合理调动使用下,愈加变得威力强大且源源不断。人类对于潜能的发现并不算晚,但是却一直没能真正认识和完全接受它。相反的,我们的常识与习惯却是处处小心,提防这只魔鬼的出现,并且,为此设置许多咒语:异想天开、匪夷所思、痴心妄想以及白日梦、蛇吞象、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等。人类的脆弱往往还会表现出对自我强大的恐惧——害怕成功。一句“量力而行”,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潜能意识,让你变得比别人更稀松平常。因为你无法做到比别人干得更多一点,想得比别人更丰富一些。当然,我们强调潜能的威力,并不是让你去拼命,而是利用信念的力量调动潜能的发挥。借以达到看似不寻常的成功。总而言之,对于一个有志成功的人来讲,潜能是一种可贵的力量,对于某些胸无大志,懒惰成性的人而言,潜能是一个笑话,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有志者事竟成。不可思议式的惊人成功,必定存在它不可思议的超常之处。比尔·盖茨一个人的身家资产,远远超过许多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国库储备。这正是他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了他的潜能的结果。如果他没有异想天开的远大志向,没有匪夷所思的超常创想,没有蛇吞象的野心,他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呢!他明白量力而行,是弱者的信条,而一个强者,必须选择那些他人敬而远之的“不自量”的大事来做,因为大家都做得来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目前的科学知识解释不了的奇异现象多得很,而这种奇异现象决不会等到有了合适的解释才会面世,它们自古便有之。一个叫曼格图的人,他一生吃过12辆自行车,18台电视机,瓷盘子,轮胎等无所不吃。这看上去就像特异功能。当看到他坐在草地上,口中嚼着锋利的瓷盘碎块,并时不时拈过一只钢钉放在嘴中“调调口味”,对着电视镜头吹牛时,你一定会目瞪口呆。但曼格图这样说:“其实这没什么,只要你想吃就可以吃掉它,并能消化它!”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从这些事例中了解到潜能的存在,并且认识到它是威力无穷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地开发利用它。美国一个心理研究组织曾做过一项实验:安排几个志愿人员,先测量每个人的握力平均是101磅,然后将这些人催眠,并暗示他们现在是软弱无力,浑身没劲。经过这种催眠暗示之后,再重新测量他们的握力,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握力居然只有60磅左右了。但是,在同样被催眠的情况下,如果给予他们一种完全相反暗示,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大力士,强壮无比。如此一来,其平均握力竟可以达到140磅。换句话说,他们的平均握力在瞬间增加了40%。量力而行的人只知道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显示出的能力有多大,他只相信这种表面现象,那些不自量力的成功者则是透过表面看到潜能的力量,并懂得怎样借助它们为自己出力。就目前条件而论,人类潜能的表现与发挥,大多属于在被动情况下的意外爆发,或者不知不觉间在工作、运动中的流露。以下几个小例子,不但可以让你认识到潜能的神奇,也可了解到几分引发它出现的理由:1.求生的欲望。人一旦被置于绝地,面临死亡的威胁,求生的动物本能性即刻被唤醒。这时候的人,包括其它大小动物都会拼力最后一搏,甚至宁可舍弃某一肢体,也要逃离死亡。在这种巨大恐惧的压迫下,人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一位动物学家在研究生活于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两岸的羚羊大不一样,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能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2.潜能的迸发。陷入困境的人,往往大脑形如空白,平日里的犹豫、恐惧,面子以及各种世俗的束缚,统统一股脑地不见了。剩下的只一个意念:活下去!在“活下去”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原始意念支配下,所有生命极限都将被突破——奇迹往往是在这种时刻诞生的。一位法国飞行员,在清洗战机时,突然一只硕大的狗熊出现在他背后,举起两只前爪向他扑来。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用尽全身力气纵身一跃,跳上了机翼,得以逃生。机翼离地面的距离至少在2.5米以上。这是个人类跳高运动的极限高度。他创造了2.5米的纪录后,在人们的鼓励下,他曾尝试向体育极限挑战,遗憾的是,他再也没有跳上机翼,他明智地放弃了这种努力,重新回到他的飞行机上去干他的老本行。3.彻底的醒悟。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而思想往往会令人置于顽固之中,不可自拔。无论什么样的劝告,来自于什么人的批评,都无法感化他的顽固和执迷不悟。直到他有一天坠入了走投无路的绝望境地,他才会自我醒悟。而这种刻骨铭心的自我醒悟,比他读十本书、听半年的训导课作用大得多。而奋起自救的潜能也会不由自主地油然而生。这些特殊的例子,只是向你证实一下潜能的存在和它不可小觑的威力。为的是,请你相信并在今后充分地发挥利用它。能力有限是大家都将自己的潜能力排除在外的一句口头禅,只要懂得了调动潜能,相信它的神奇,你即可做到能力无限。无法想象一个顽固不化的糊涂虫怎么可以在艰难复杂的创业之路上获得成功。每一位成功者,无论他具备什么样令人难以忍受的个性,他必定是一个头脑清醒,异常理智的人。置于绝地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的,没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走投无路。然而,现实就是那么的残酷无情,它留给成功者的地盘实在是太小了!更多的余地却在成功的圈外。相扑游戏者的成功只限于那小小的圈内,跌出圈子即算输,而且圈子里还有一个小山般肥硕的大家伙拼命地往外挤你。相扑运动之所以是日本人的最爱,其中与日本民族坚忍不拔,喜欢残酷竞争的心理素质有关。成功的地盘越小,对于一个赢家来讲才更值得骄傲。如果说凡是地球上生存的人都是成功者,成功便失去了意义。成功的意义即在于,你的与众不同,你的出类拔萃和你是站在顶峰上的少数优秀的人。所以,成功才有价值,才令人敬仰和钦佩。困境是人生必须多次面临的现实。聪明者都一次又一次地从中获取财富。绝地是创造奇迹的难得机遇,把握住它,你就会再现人生的辉煌。因为我不要平凡,所以比别人的苦难更多如果你是个有凌云之志的人,你想要有一天成龙,你就要从一般人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他们对龙崇敬和向往,但是他们又坚信龙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根本没有龙。如果你根本就不相信龙的存在,你又怎么会变成龙呢?同样,如果你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你只能平凡地过一生。对于平凡的认同,注定无法达到卓越。龙的志向,龙的品质,龙的自信和龙的耐性,只有具备了所有这些龙的素质,你才可能成龙。总而言之,与众不同才为龙。庄子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叫《任公子钓大鱼》:任国的公子做了一个很大的钓鱼钩,用很粗的黑丝强系上去,用50头犍牛做钓饵。他蹲在会嵇山顶上,把钓竿子上的饵投到东海,每天都这样垂钓,整整一年过去了,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一些专爱说长道短的人开始议论纷纷的嘲笑他,但他毫不理会。后来有一条大鱼吞了他的鱼饵,一会儿牵着大钩沉没水底,一会儿张鳍摆脊愤怒地窜出水面。只见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叫声如鬼哭神嚎,千里闻之都会心惊肉跳。任国的公子终于钓到了这条大鱼。他把它开肠破肚,切成许多块,然后加工制成鱼干。自浙江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所有的人都饱餐了这条大鱼。这件事情过去以后,那些才疏学浅专爱说长道短的人,都惊奇地相互传说着这件事。由此看来,拿着普通的钓具,成天在小沟小河旁边打转,眼睛只看见鲇鱼、鲫鱼一类小鱼的人们,要想钓到大鱼实在是太难了!那些发表肤浅的议论却希望博得高名美誉的人,他们离深明大义、洞彻世事的思想境界,也相差很远啊!任公子和那些说长道短的人之间的不同,就是卓越与普通的区别。与众不同绝非易事,你必须做到:吃得了常人所不能的苦,受得了常人所不能的罪,忍得了常人所不能忍的辱……由人变龙,必须要经历几场痛苦的蜕变,而由行走到飞天则更需要一番脱胎换骨。如果你没有龙的素质又何谈上青天呢!很多的名人志士,很多了不起的成功者,当他们面临困境,在受苦受难时,都会想起那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而,这段话却不是一句万能的魔咒,任何人在遇到挫折时念上几遍就会起死回生。它的功效因人而异,作用不大相同。首先,你必须明白自己是个人才,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它才能够帮助你战胜逆境。我们都知道战国时苏秦发奋读书,以钢锥刺股的故事。他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才干,将来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战略家,之所以目前尚未成功完全是因为学业未精,因此,必须做到别人无法做到的努力,必须经过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痛苦煎熬。才干,志向和不懈的努力是苏秦获取成功的三大因素。对成功而言,这三种因素缺一不可。苏秦从自己的成功中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定律,反过来他亦要求别人必须做到,特别是他看重的那些有志向并具有才干的人。苏秦与张仪是同学,好朋友,曾同时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术。苏秦出道较早,成功大大早于张仪,而张仪初出道时很不顺利,怀才不遇,郁郁而不得志,看到苏秦已成大事,张仪便想投其门下,想找到一条晋升的捷径。于是,他投到苏秦的门下,期望求取晋见的机会。苏秦的属下安排他住下来,过了好几天张仪才得以见到这位发达的老友。可惜,苏秦没有热情地款待他,吃饭的时候,不但没有让他同坐,还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着仆役们才吃的粗饭。接着苏秦又用话语去羞辱他,说“以阁下的才干,怎么会潦倒到如此境地呢?我实在没有法子帮你,你还是靠自己的运气罢!祝你好运了。”远道而来的张仪,满以为见到老朋友之后,一定会得到热情的招待和帮忙的,没想到反而招来一番羞辱。于是,他愤怒地离开了苏秦的住处,希望凭着自己的才能,与苏秦一争高下。当张仪走了以后,苏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钱接济他,支持他进行游说秦国的工作,苏秦的门人们很奇怪,纷纷问苏秦是怎么回事,苏秦说:“张仪的才干,在我之上,我怕他为了贪图一时的眼前小利,过分安于现状而丧失了斗志。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激起他的上进心。成大事者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练才行啊!”事实证明,苏秦是正确的。张仪因遭到一个成功的老朋友的羞辱与驱逐,忿恨之余,也大大激发了他的上进心——我张仪才能不在你之下,干嘛非要投奔在你的门下,仰人鼻息,摇尾乞怜!大丈夫行事,只有完全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地来,才会让人看得起,才能出人头地。张仪凭着这样一种激情,四处奔走、游说,充分展示出自己政治与外交的才干,最终成为与苏秦齐名的“合纵连横”的领袖人物。试想一下这个问题:如苏秦当时很热情地收留了张仪,并给予他很好的待遇,那么,在人屋檐下的他还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就吗?绝对不会的,因为他的才能只能是在苏秦允许的范围内施展,而且必须打苏式拳。如此一来,他不得不做一辈子苏秦麾下的一名走卒。天才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矿石天才,另一种是经过苦难的熔炉冶炼成金的天才。矿石天才这世上多的很。很多人生来便具有一个聪明过人的头脑,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显得卓越不凡。然而,一旦踏入社会实践之后,他便从此消失,一个看似不错的工作岗位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个天才。知道自己是个天才,并敢于将自己投入苦难的熔炉中冶炼的人,才会最终由矿石变成黄金。但是,没有几个人甘愿这样折磨自己,很多人是被各种外界因素推进火炉的。就像苏秦推张仪那么一把一样。所以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人,很多天才是被逼出来的。想要变得不平凡,就要比平凡人经历更多的苦难。每天都要向自己:你竭尽全力了么?成功不是你敢喊一句“芝麻开门”,它就会陡现于你面前的。成功可以创造神话,但神话却不能创造成功。“死撞南墙不回头”者,永远是大家嘲讽的对象。因为这种人太傻,是疯子,鬼迷心窍。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们为什么要执著的死撞南墙不回头,即使他们头破血流,也会倒地之后再爬起……因为成功就在“南墙”内!一墙之隔,成败之分。没有撞倒南墙的恒心与勇气,成功不会砸到你的头上来。马克西·法勒36岁时参加了加利福尼亚律师资格的考试,他没有通过。所以,他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又试了一次,还是失败了。他在洛杉矶、圣地亚哥、旧金山和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地方都参加过律师资格考试。在他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现在到了他这个年龄的许多人都考虑退休了,可是他还在参加律师资格考试。25年之后他终于通过了考试。在此期间,他一共花费了5万美元的考试经费,参加了无数次的复习课程学习,在考场里花费了144天,他一共参加了48次考试,最后终于通过了。而他也61岁了。“因为我不可能放弃,”他解释说,“我不会放弃,我的出发点是——我是可以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只要我不放弃,我肯定能通过考试。”不管尝试了多少次,马克西·法勒都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法律和审判对黑人来说是不公平的。马克西·法勒认识到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决定要成为一名律师,一定要为黑人伸张正义。一些坚持正义的律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从那时起他就确定了要用法律来改变这个社会的目标。这么多年来,马克西·法勒在参加考试复习班中的成绩一直都在前10名,而且人们对他的法律知识非常钦佩。可他常常感觉,他在第三次参加考试时懂得的法律知识和在第48次参加考试时懂得的法律知识一样多。问题出在哪儿呢?很明显,马克西·法勒在考试中考得不好。加利福尼亚的律师资格考试号称失败率最高的考试,而且基本上是笔试。但是,就像马克西·法勒的独生子指出的那样,马克西·法勒的句子构造不是律师需要的那种风格。马克西·法勒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他宁愿做更多的练习,也不去学习学术法律。当其他落榜者转向其他行业之后,他的家庭和朋友就一直支持他坚持下去。每一次失败后,他妻子都给他递上另一份申请表,并鼓励他说,“你知道,马克西,这一次你已经很接近了,再试一次,我相信下次你会通过的。”这使得马克西·法勒想起了以前上学时班上的几个懒惰的学生,其中几个现在正从事法律方面的职业。“我为什么要放弃呢?”马克西·法勒反问自己。他说:“每次考试时我都持‘我是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态度,这样对消除我的顾虑很有效。”他还坚持自己肯定会通过这次考试,这种坚定的信念对他很有帮助。“这样一想,我就感觉我通过了每次考试,只是它们不通过我,我也没办法。”第48次尝试后,马克西·法勒的一个儿子接到了那个装着通知书的信封,马克西·法勒接过信封就将它扔在了壁炉架上,就像他对待25年来接到其他信件一样,而那个信封就呆在家中最好的瓷器上面,好几个小时,没有人打开它。马克西·法勒的儿子最终打开了它,随着一声欢呼,他跳到父亲身边,开始亲吻他。马克西·法勒用了40分钟才相信从儿子嘴里发出的声音:“祝贺你,马克西·法勒先生……”在马克西·法勒的就职仪式上,数千名同事到场向他表示敬意,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具有如此乐观精神和坚韧毅力的人。法勒的成功,是永恒信念的结果。而且,他这种执著的追求决不是为挽回面子什么的,他就是要成为一名为黑人伸张正义的律师。所以,61岁通过资格考试之后,他马上开办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他对自己的顾客说:“我能为你们的案子争取到最好的结果。”他们相信,没人怀疑他的话,因为他早证明给大家看了。法勒的成功是双赢式的成功——48次考试的失败,等于一直在向人们宣扬他的坚强信念,他若给自己做广告,只要一句话“我是马克西·法勒”就足够了。因为他48次“撞南墙”的经历已经使他成为名人。所谓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这个道理。同马克西·法勒相比,中国古代有个同样的“撞南墙”的人,他竟然给自己立起了一道“铁墙”,并发誓一定要“撞穿”它。五代时人桑维翰,他很有才华,一心想考中进士。他第一次应考时,遇到了一个很迂腐的主考官。这个主考官在评考卷时,看到桑维翰的名字,觉得“桑”字与“丧”字同音,很不吉利,就说:“这个生员怎么姓桑呢?他的文章也不用看了,就是写得再好,也不能录取他。”发榜以后,桑维翰见自己没有考中,就去打听原因。当他得知竟然是因为自己的姓与“丧”字同音就使自己落榜时,非常愤怒,决定要写一篇文章来破除这种迷信。桑维翰的文章叫《日出扶桑赋》,扶桑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桑维翰在文章中说,太阳升起的地方都叫扶桑,说明这个“桑”字并没有什么不吉利,自己为什么会因为姓“桑”而落榜呢?说自己姓“桑”不吉利,这不是毫无道理的事情吗?当时,有人就劝他,说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达到做官的目的,不一定非要去考进士。桑维翰却铁了心,说:“我的志向已经定下来了,非考进士不可!”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桑维翰特意请铁匠铸了一块铁砚,他拿着铁砚对大家说:“除非这块铁砚磨穿了,否则,我决不放弃!”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失败,最终还是考中了进士。一个坚定信念的确立,就像你重金聘请了一位魔鬼训练营中冷酷无情的教官,他口中衔着哨子,手中握着鞭子,一双冷漠的眼睛死死盯住你不放,他不允许你多休息一分钟,不允许你放下工作去享受,甚至也不准你在妻儿身边呆更久。他的命令是不可违的,即使在你精疲力竭时,他要求你爬也要爬到终点,而且会不停地鞭打你。他的常用语是:“坚持,再坚持!”“继续,不许放手,绝对不可以!”“如果承认失败,我就杀了你!”任何一个在事业上获得真正成功的人,无疑都是这种“训练营”**出来的高材生。成功的过程是残酷的,更多的时候还很无聊。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而创造它的时间却很漫长。别人做到了,你做不到即是失败;别人作不到,你做到了即是成功。娜拉小时候学芭蕾舞时,父亲对她严格得近乎残酷。每当她想停下来休息时,父亲总是问:“你竭尽全力了吗?”娜拉便咬牙继续练,直到筋疲力尽无法站立时,才瘫坐在地上休息。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练功生活使娜拉觉得学芭蕾舞根本不是想象中得那么美妙,简直是一种痛苦,她开始厌烦练功,并对父亲说,打算放弃芭蕾。父亲听了她的打算后问:“当初是谁决定让你学芭蕾舞的?”娜拉惭愧地说:“是我。”父亲说:“你今天放弃了芭蕾,明天还会放弃别的,因为你干任何事情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艰难。如果你决定去做什么事,你就要用尽全力去做,否则你会一事无成。”娜拉委屈地说:“可我天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练功。”父亲说:“任何一个学芭蕾舞的人都是这样,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除非你承认自己是弱者。”娜拉不承认自己是弱者,她觉得那么多人都能做到,我也一定能做到。她经常用父亲的话问自己:“你竭尽全力了吗?”。练功累了就用海棉擦洗一下四肢,借以恢复体力。最后她的舞步练得灵巧超群,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每一天你都要这样问自己几次:“你竭尽全力了吗?”你还要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别人能做到,我也一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