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原文】    昔之得一[1]者:天得一以清[2];地得一以宁[3];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4];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5];谷无以盈,将恐竭[6];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7]。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8]孤、寡、不谷[9]。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10]。是故不欲琭琭[11]如玉,珞珞[12]如石。    【注释】    [1]得一:即得道。    [2]清:气之清轻。    [3]宁:气之浊重。    [4]裂:分裂。    [5]歇:消失、绝灭、停止运作。    [6]竭:干涸、枯竭,资源用尽。    [7]蹶:跌倒、失败、挫折,倒地不起。一本作“贞”。    [8]自称:一本作“自谓”。    [9]孤、寡、不谷: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人”、“不谷”。不谷即不善的意思。    [10]致数誉无誉:追求过多的荣誉就得不到荣誉。    [11]琭:同碌,形容玉美的样子。    [12]珞:同落。形容石坚的样子。    【译文】    自古以来深刻体悟得道的作用的事物有:天体悟了道的作用,成为清澈的天;地体悟了道的作用,成为安宁的地;神体悟了道的作用,有了灵性;河谷体悟了道的作用,才可以水满;万物体悟了道的作用,不断繁衍增多;侯王体悟了道的作用,成为吉庆祥和的天下。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道发挥了作用。如果天不清澈,那么天恐怕就裂了;如果地不安宁,那么地恐怕就要震动;如果神没有了灵性,那么神恐怕就消失了;如果河谷没有了水,那么河谷恐怕就枯竭了;如果万物不能繁衍,那么万物恐怕就绝种了;如果侯王不能把天下治理得吉庆祥和,那么他的高贵地位恐怕就会垮台了。因此,尊贵以低贱为其根本,高物以其底层为基础。由于这个道理,所以侯王谦称自己为孤家,为寡人,为不谷,这不就是表示以低贱作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以追求过多的荣誉结果就得不到。为人不要追求像玉那样明亮夺目,而应像顽石那样坚硬有声威。    【解析】    这一章讲“道”的普遍意义。正道而行,依道而用,侯王不能加我以贵,天下不能鄙我为贱,名利不有,荣辱不至,生死不渝。    理之始谓一,数之元谓一,一者乃大道之本体。天地之象,得一而成;天地之体,得一而尽;天地之变,得一而变;天地之化,得一而化。    人能得此“一”,处静恬淡,不偏不倚,进入“道即我身,我身即道”的境界,往往不见有为之迹,用之却无往而不利也。    总而言之,本章开头就是讲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