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有所作为的领导人都深深地体会到尊重“小人物”的重要。唐代政治家魏征把君民关系比喻为船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泽乐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主人。维吾尔谚语说得好:“离并群众的人,就像落地的树叶。”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说:魏公子无忌为人仁厚,又能礼贤下士,凡是士人,不论才能高低,都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因为自己富贵就怠慢士人。因此,纵横几千里地方的士人,都争相前往归附他。他招徕的食客有三千人。在这期间,各个诸侯因为公子贤能,门客又多,轻易不敢侵犯魏国。
魏国有个隐.土名叫侯赢,七十多岁了,家境很穷,只好去做大梁夷门的守门人。魏公子听说后,就前去问候,要赠送他丰厚的财物。侯赢不肯接受,公子就摆设酒席,大请宾客。客人坐定之后,公子带着礼物,空着车子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侯先生。
侯先生整了整破旧的衣帽,登上了公子的车毫不谦让坐在上首,想借此来观察公子。公子握着缰绳,更加恭敬。侯赢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屠宰坊里,希望委屈你的车马,让我去访问他。”公子驾着车子来到市场,侯赢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故意久久地与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公子脸色更加温和。市场上的人都看着这个场面。这时候,魏国的将相、王族、宾客济济一堂,等候公子举杯祝酒。随从人员暗地里都骂侯赢。侯赢看到公子的脸色始终不变,才辞别朋友,登上了车子。来到公子家,公子领着侯赢坐在上首,并向他一一介绍宾客。客人们都吃惊不已。饮酒正酣时,公子起立,来到侯赢面前向他敬酒祝福。侯赢便对公子说:“我只是夷门的守门人,而公子却委屈车马,在大庭广众之中亲自去迎接我,本不应该去访问朋友,却委屈公子去了一趟。然而我侯赢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停在市场上,去访问朋友,借此观察公子,公子却更加恭敬。市民大多把我看作小人物,而认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啊!”此后,侯赢成了公子的上宾,并为公子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魏公子无忌之所以对许多别人看不上“小人物”如此屈尊拜访,就在于他认识到了“小人物”蕴藏的巨大潜能,自己可以借助这种力量去达到政治目的。
一个领导人树立“四两拨千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识,才能有所作为。要知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你应该尽力去了解你的下属中潜藏着哪些人物,他们各有哪些才能、特长,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他们的同学、朋友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的同学、朋友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不要忽视“小人物”,在他们身上不经意的投入,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也许,你只是因为一点家务事而心情不好,但却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了工作中,并且不加遏制地在下属中任意发泄,让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为“出气筒”、“受气包”,当然大多数下属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其中一些有个性且自尊心很强的人,会在某一天乘你不备,重创你一下。
也许,这些人有很不一般的家庭关系,其中就有人可以直接参与对你的提拔任免,你的行为正处于人家的监控之中,“授人以柄”,岂不因小失大?
也许,这些人颇有才华,几年以后,其中会有人处于和你平级、甚至高于你的位置,这样,等于给自己树立了未来的敌人,使你后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小人物”不会甘于永远充当“小角色”,或许有一天也会变成“大人物”,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或许,当你消息闭塞时,会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朋友,给你送来一则起死回生的消息,帮你力挽狂澜:当你仕途低迷时,会有人扶你一把;或者在你的单位进行民主评议的时候.你这个群众关系好的人所得的票数比别人多。
《战国策》记载了这样盼一个故事:中山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军士,有个大夫司马子期在座,只有他未分得羊羹。司马子期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被迫逃走,他发现.逃亡时有两个人拿着戈跟在他后面,寸步不离地保护他。中山君回头问这两个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快要饿死了,你把一碗饭给他吃,救活了他,我父亲临终时嘱咐我们:‘中山君如果有难,你们一定要尽死力报效他。’所以我们决心以死来保护你。”中山君感慨地仰天而叹:“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正当别人困难时;怨恨,不再于深浅,而在于恰恰损害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逃亡国外,也因一碗饭而得到两个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勇士。”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更是因为对待“小人物”态度的不同而影响大业。在官渡之战兵处劣势时,曹操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竟顾不得穿衣服,赤着脚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感其诚遂为曹操出谋划策,帮了他的大忙。礼贤下士的曹操借助这个“小人物”的力量成就了许多大事。
然而,曹操也吃过忽略“小人物”的亏,当他正一帆风顺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地图,他却态度傲慢,以至于给张松留下了“轻贤慢士”的坏印象,于是张松改变了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而献给了刘备。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是事业上的一大损失。可以想象,曹操对张松如果像当年对许攸那样尊重,西蜀的地盘说不定早就成了曹操的了。
作为领导,一定要记住:把鲜花送给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不要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不可能一个人赢得整场比赛。在经营管理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事业,有情义同时也会带来效益。俗话说:“不走的路走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说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某一天而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安然**,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然而,每个人都想被认为好,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就先煽动对方:“你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以低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你想把事做成,就得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在谈事时也就会放松自己的警惕性,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一个“傻瓜”了。当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来对待你,好像要让着你似的,也就不会与你一争长短了。
其实,你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与你合作。实际上越是表面谦虚的人,越是非常聪明、工作认真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已经完成了工作的很重要的一半。
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很默契,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把握了,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工作难以进行。因此,为了把事办成,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使别人感到安全时,你自己也是安全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