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必懂的人脉学.-14.感情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都是有感情的,甚至有的动物也有像人一样的感情。可见.感情这种东西是值得投资的。毕竟,这个社会懂感情、重感情、知恩图报的人还是占主流的,否则,连舆论都会把对方谴责得抬不起头。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一样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种方式来回报你,否则他心里就感到歉疚。为此,平时可以选中对象进行感情投资。

    人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钱不认人”,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人既然能够为情而死,那么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么不可?这是叁之常情。

    所以,在平时人际交往中也需“感情投资”。

    就拿做生意来说,适当地进行“感情投资”,说简单点,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顺利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生意不成人情在”。

    这种情况往往有多种表现。一种是自然形成的。你在生意场上遇到了相互比较投缘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缘”的人。有缘自然有情,关系好的时候,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话下。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和持续这种关系,继续爱护它、增进它,使其天长地久。

    其实,就算是有“缘”,彼此能够一拍即合,要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互相关照的关系也不那么容易,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感情投资”。

    在商场上,各自都为各自的利益,彼此都觉得商人多诈多奸,人与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结果“缘”就会由合作转为对立,人情变成了敌意。情场上,最爱的人常常会变成最恨的人,这在商场上也屡见不鲜。相互最仇视的对手,往往原先是最亲密的伙伴。反目为仇的原因,恐怕谁也说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责和怨恨。

    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往往是忽略了“感情投资”的结果。

    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一旦关系好了,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了,往往会忽略双方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形成难以化解的问题。

    而更不好的是人们关系亲密之后,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但是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关系。

    可见“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无,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而且要从小处细处着眼,事事落在实处。

    怎样进行感情投资呢?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实你的人情账户

    人与人之间没有彼此信任,则没有互助互利;没有较深的感情,则没有彼此的信任。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中重视情感因素,不断增加感情的储蓄,就是聚积信任度,保持和加强亲密互惠的关系。你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信任,你即便犯有什么过错,也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你即便没把话说清楚,有点小脾气,对方也能理解。所以,我们强调请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应该自信主动、坦诚大方地提出,尽管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

    如果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诀窍的话,那么这是惟一的和可靠的诀窍。

    反之,不肯增加储蓄而只想大笔支取的人是无人理会的,这样的银行账户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无储蓄,到需要用钱时,也就必然无钱可用,只有欠债了。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到头来还是要储蓄。这就是社会与人生的天平上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砝码。

    你请某人来帮助粉刷装修住房,说好干半天,他可能干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走掉了;你拜托某人为你办理开办什么公司的手续,他也许只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具体的手续还要你自己去四处奔波……遇到这类情况,千万不可埋怨,不可责怪对方说话不算数。因为事实上人家已经帮了一点忙,这就值得你表示肯定和感谢。你感谢对方帮忙一小时,下回,他可能会帮忙两小时;你感谢人家为你办手续探明了路线,下回,他也许会一帮到底。

    自己乐于助人,多主动帮助剐人,会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求人与被人求,就是一笔人情账。尽管是人情账,无法精确地计算,但是也应当心中有数。

    在求对方办事时,对方并不情愿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帮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办事之前,你得先为他办成。如果你了解对方这种心理,主动满足他的欲望,他就会很痛快的帮助你。

    有时对方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此时你要让对方精神上得到满足,表现出对对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断地夸奖对方的能力。

    如果你与对方关系很密切,求他帮忙时,他会提出条件来,那你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尽量多为对方解决一些困难。不论关系多密切,你总求人家,而没有回报,时间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求别人帮助的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那么对方也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对方什么都得不到,而你却名利双收,对方就会在心理上失衡。现在的人对口头许诺不感兴趣,所以,你最好要提前满足对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约,以后再求对方就难了。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情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这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所以,为人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为人帮忙时高高兴兴的,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为人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很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是不自然的表现。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种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二、必要的物质交流

    人的感情具有物化性,仅用话语来表达你对朋友的关心和友谊不太实际。仅凭一张嘴是无法建立友好关系的,还要有点物质上的交流。这就需要你运用一些小礼品来沟通与朋友的关系。但人往往又是很矛盾的,想要却又不好意思,所以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样子来。

    现在人们爱用礼品的轻重来衡量友情浅深,认为礼轻情亦浅,礼重情才深。所以我们再谈礼轻情意重时,似乎有点不合时尚。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礼轻情义重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当你送给对方很重的礼物时你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你或许有事相求.或许希望得到某种更贵重的东西。而对方也不会无缘无故接受你重礼。他会猜想,你是否有事求他。在接受你的礼品时他会很慎重。甚至会拒绝你。

    我们所说的礼轻情义重,是说在无求于对方时给对方送礼品,而且也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仅仅是为了与对方相互了解,加深感情,促进友谊。当对方有喜事时前去恭贺与对方同喜:当对方在困难时给对方送去温暖,帮助解决;当对方生病时前去安慰表示关心……这种情况下你送的礼品虽然很小,对方也会非常高兴的。

    当然,“礼轻”也要看情况而言,要看对方与你的亲密程度。随着双方感情越来越深,礼品可以适当地加重一些。但无论你送多重的礼品,都只是为了表示感激对方与你的密切合作,不要有其他想法。

    送礼品最忌讳的是临时抱佛脚。尤其是你刚与对方认识就带了许多礼品给对方,然后就提出你要办的事,很明显你是在用这些东西来换取他的帮助。一般情况下他会拒绝你的礼品,就是收下了也不会马上帮你办事。

    好朋友也是一样,关系好平时多走走,有事时不用送礼对方也会帮你。如果平时不来往,有事则抱着礼品来求情,对方虽不好意思说你,但同样不会买你的账。

    串门时,孩子看到一件东西说:“这是我们家的。”主人说:“对呀,这是你妈妈送给我们的。”孩子说:“这是我妈妈最喜欢的东西。”主人听了会感动的。

    感情有它无私的优点也有它自私的缺点。他希望你只喜欢他一个人,只想他一个人得到你的礼物。如果别人也得到了同样的礼物,他就觉得不满足,就会对你有意见,也就不太珍惜你的礼物了。

    所以送礼物,要分着送,一个人一个样,那样才会有好效果。

    送礼要选择对方在家时送。因为,把礼物交给邻居转送,是不大礼貌的。有时,受礼人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收了礼品。

    切忌当着外人面送礼。送礼最好在私下进行,人多眼杂时应当回避,尤其是给领导送礼,更应该注意。一来领导怕背个受贿罪名,送礼者也不想落个巴结印象;二来社会之大,无奇不有,红眼者、造谣生事者无处不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