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之间的相互求助,无非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上的,另一个是物质上的。
一般来说,精神上的求助居多,也比物质上的求助更为珍贵,因为当一个人遇到苦恼和忧愁时,解除心理压力和对策的“钥匙”,往往是他认为最亲密、最可靠的人。而被求助的人,只要阅历丰富,待人诚恳,分析问题有理有度,也会将精神上的“食粮”无私地奉献给求助的人。
而物质上的求助在朋友间并不太多,一旦一方提出,却很容易给另一方造成进退两难。物质上的相助首先要取决于你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又往往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问题就在这里,当你很不容易攒下点钱的时候,朋友突然向你提出借钱,该怎么办呢?如果你自己的日子都“捉襟见肘”,那么慷慨解囊后的日子势必更加艰难。成全朋友的幸福,造成自己的痛苦,这种相助是否公正,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人们的说法是不一致的。
其实,朋友间的相助是有些“背景”的。例如,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他的帮助,令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走上了一条坦荡如意的新生活之路:或是在你遇到巨大磨难和困苦时,由于他的帮助,使你渡过了难关。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你欠了他的债,欠了他的人情。如果若干年后,他也遇到了像你当年一样的困境,那么作为朋友,无论你是穷是富,都应该尽力相助,尽力“还债”,这也是人的一种良心和道德的体现。
再就是如果朋友提出相助的原因是家中有人患了重病,实难独立解决医疗费用,或是遇到了始料不及的天灾人祸,那么作为朋友,即使对方不提出相助的请求,即使自己的日子甚为艰难,也应适当相助。
但如果不是这类原因,而是欲望无止境,买了彩电还想买电脑,住上了房子还要住更高档更宽敞的房子,而造成经费不足,求助于朋友,那么这样的求助和相助便显得不公正,也难以让人接受。所以有人建议,凡是这类的求助,被求助者应该狠下心来,勇敢地说声“不”。
在当前的社会里,人们的收入确实比以往多了许多,但人们也确实面临着大把大把掏钱的事实。你的孩子要自费上学,别人的孩子也要自费上学;你要买房,别人也要买房;你担心将来没钱看不了病,别人同样有这样的担心。
有一位在社会上颇有知名度的经商者,当朋友因买房向他借钱时,他狠了狠心,将1.5万元借给了朋友。朋友不够,又三番五次地去家中催借,他狠了狠心,又将1.5万元借给了朋友。可这位朋友3万元到手后,“黄鹤一去不复返”,再也没了音讯。这样的“朋友”就令人发指了,因为他不但让朋友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朋友的心灵造成严重损害。
所以奉劝人们,当有人向你求助时,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然后再决定“不”或“是”。
怎样说“不”才不会令对方难堪或不被人觉得无人情味呢?当你准备说“不”的时候,不妨采取下列策略:
(1)微笑。
在被一个问题难住而大伤脑筋时,微笑是说“不”的最好方式。
小华想约一个朋友去看电影,而朋友已经与别人有约。小华问朋友:“我想请你去看电影,可以吗?”朋友只是莞尔一笑。“你同意啦?”小华又问。朋友还是微笑着,装做欲言又止状。“你约会啦?”朋友微笑着点点头。“噢。真对不起!”小华笑着说。
小华朋友的拒绝方式值得鉴赏,不仅不会令人扫兴,而且会得到对方的理解。
(2)先恭维对方,然后婉言谢绝。
在说“不”之前,先对对方如此信任自己表示谢意,让人觉得你很有礼貌。然后娓娓道出你的不便,让对方感到你确实有难处。
王丽是某公司公关小姐,由于她的出色表现,很得公司器重。另外有一家公司也看中王丽的才华,而她却不愿“跳槽”。于是,王丽婉转地对另一家公司的来人说:“承蒙厚爱,我很高兴。我真的十分想去贵公司,但是我现在于得很好,暂时还不想离开,谢谢你的好意。”
(3)欲扬先抑,采取缓兵之计。
要回答说“不”时,可以采取回避的方式。给双方造成一个缓和的气氛。
李珊是某宾馆的餐厅经理,当下属人员向她提出某些建议时,她总是说:“谢谢你,谢谢你,这个建议非常好,但目前我们还不宜采用。”这种用肯定的态度表示否定,可以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而用“目前”、“一时”等字眼,则表示没有完全拒绝。
(4)答非所问,转移话题。
在说“不”时,还要学会转移的方式,使对方从你的新话题中得到暗示,从而达到目的。
张帆到朋友家去玩,发现朋友有一本书,便说:“这本书可以借给我看看吗”朋友答日:“真不凑巧,别人也想看。”
对以上任何一种方式应用得当,并且胸怀一种真诚的感情,那么,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得到更多收获。
当你决定要换一种活法时,给自己一个承诺,那就是减少对别人的承诺,包括朋友。如果有人要求你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你要断然地说“不”!谢谢你,但我就是不答应。
你可以说从礼拜一到礼拜五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工作上,除此之外,我还有许多杂事和家务要做。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是属于我的,这些时间是不可侵犯的,不能答应去做那些我不想做的事,尽量不让这些杂事干扰我的私人时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