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年间的杰出军事家、民族英雄俞大猷对部属既教习武艺,又教读兵书,以诚团结人,以义教育人。当部属发生过失时,他既能严肃批评教育,又能主动承担领导责任。因而他的部属对他倍加尊重和信赖,作战时均拼死效力。
公元1565年,时任广东总兵的俞大猷率军在广东沿海扫荡倭寇,屡获胜利。但有一次部将汤克宽追击贼首吴平不力,致使吴平乘渔船逃走。
朝廷因此要追究汤克宽责任。俞大猷勇于揽过,上奏说:“克宽忠勇惯战,请保住,不效甘同罪。”在汤克宽被撤职后,他还以自己的财物接济汤克宽的妻室,而他自己却因此被免职。
汤克宽经俞大猷的保护,不仅免于一死,而且后来成为名将,当上了广东总兵。明朝名将卢象升领兵作战10多年一向以宽容态度对待有过失的部下,史书称他一生“未杀过一偏将”,甚得全军的敬佩和朝野的赞赏。
公元1636年,卢家升率部在湖北南漳、谷城一带作战。由于担任两路进攻的总兵祖宽部厌战情绪浓,大批士兵哗变,致使作战失利。兵部尚书杨嗣昌为此大发雷霆,除指责卢象升指挥不力外,还责令其将祖宽罢官投狱。卢象升深知祖宽有勇有谋,曾为明王朝屡建战功,不能因一次作战未胜,就置人于死地。如果这次严惩祖宽,势必引起其他将领的惶恐不安,于今后带兵打仗十分不利。
卢象升因此上书朝廷,据理力争,为祖宽说情求免,他说:“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才,保以展布。”据此,朝廷最后收回成命,同意调祖宽率部去陕西镇守。祖宽得悉后,感激涕零地说:“主将之恩,吾毕生难忘。今生随他征战,万死不辞!”
上司为部下揽过,意在保护部下,令其改过,反省思过,将帅关心部属,不但表现在一般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在部属有过失时宽厚待人。
包容下属的短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认为是人才,就不应该有过错,那可是糊涂得够分数了。如果认为是人才有过错就不能用,那更是再糊涂不过了。我们常说的知人善用,知在什么地方?知其长处与短处,知其每个人的特点。善在什么地方?善在正确对待其过错,善在能够运用其长处。把握不住这一点,知人善用也就无从谈起。三国时期的张飞,是个人人都熟悉的一代名将。但其自身的短处却随处可见。其脾气暴躁,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士兵,恶待下属,有时甚至乱杀无辜,酗酒闹事,惹是生非,搞的人人不得安宁。但刘备能用其大节,抑其小节,最终谁也不能否认张飞不是一代名将。当今社会,人才辈出,无论是多么精明强干的人才,都有其自身的弱点和错误,都有其自身的弱项。宽容人才一些非原则性错误,给他们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能收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
汉高祖刘邦在用人问题上,可谓是再精明不过了。当年他启用陈平时,就是用其所长,忘其所短。陈平是当时出了名的游手好闲之人,乡里四邻都不认为他是个好人,所以连老婆都找不到,在家里还干出了和嫂子通奸的勾当。当时正逢乱世,他先是投奔魏王。得不到重用后,又去投奔项羽。项羽对他也不信任,最后又投奔于刘邦。刘邦手下的大臣魏无知便向刘邦推荐陈平。刘邦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陈平颇有心计,便委以重任,任命陈平为都尉兼参乘。刘邦手下的将军们见陈平初来乍到便委此重任,都以为颇有来历,不少人就去给陈平送礼行贿。陈平是来者不拒,照收不误。时间一长,惹起了众怒,大臣联合起来将陈平的劣迹一一奏明给刘邦。刘邦听后即把推荐陈平的魏无知找来,责问到:“陈平三易其主,不讲信义;在家与嫂子通奸,不讲道德;来此后又利用手中权利,收取贿赂,品行极为不端。你为什么把这种人推荐给我?”魏无知坦然地答道:“我推荐的是他的才能,大王责备的是他的道德与品行。现在楚汉相争,大王需要的是奇妙的计策。道德品行虽然很重要,但一个单纯只讲信义、只讲道德的人,能帮助你打败楚王吗?如果陈平没有才能,不能辅佐你夺取江山,那我甘愿受罚。”刘邦听后觉得颇有道理,但心里仍不踏实,就又找到陈平问道:“你三易其主来我这里又借权收贿,是什么原因?”陈平不慌不忙地答道:“同是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是不一样的。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所以我离开他去帮助霸王。但霸王又不信任我,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就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招致天下豪杰于麾下,所以不远千里而来。我光身来到这里,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人家的礼物,这样才能生活。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能用我,我收下的礼物原封不动地退回,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带着一把骨头回家去。”陈平一番话,使刘邦疑虑顿消,并提升陈平为护军中尉,监护所有的将军,同时给予了陈平极大的信任和权利。刘邦的善于用人,使陈平心说诚服,发誓要死心塌地的效忠刘邦。在此后的楚汉战争中,陈平为刘邦“六出奇计,世莫能闻也”,其中有两次救了刘邦的命。此后不论刘邦处于何种艰难困境,陈平都坚定不移地跟随着刘邦,为刘邦后来的称王称帝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上述可以看出,陈平绝对不是一个完美之人,他的所作所为,甚至是常人难以容忍的。可是如果当时刘邦不能容忍陈平的种种劣迹,刘邦不但不能成为楚汉战争的胜者,称王称帝于天下,反而早就命丧黄泉了。陈平也正是因为遇到了刘邦这样善于包容人才短处的明主,才使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得以青史留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