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第六节领导者不能嫉贤妒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庸妒症”,是指一些才能平庸的领导者出于对别人成就的恐惧,以及怕别人才华超过自己而产生忧虑的一种思想情绪。在培养后备人才、选用接班人时,他们惧怕那些才华出众、才能超过自己的下属人员,只培养一些无胆无识、碌碌无为、才能比自己还要平庸的人,这样,才能在平庸者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平庸的后来者乖乖地听命于己、一呼百应,像驯服的工具、忠实的奴仆,丝毫也危及不到自己的仕途前程。同样,后来者居上的领导人由于才华平庸,也效仿前辈领导者的做法,拒绝给有能力的部下进修提高的机会,使他们不能脱颖而出,继续培养比自己能力还差且听命顺从、俯首贴耳、懦弱无能的庸碌之辈。实际上,“庸妒症”是一些领导者惧怕人才竞争的一种可怕的心理障碍,是一些领导者身上的病毒,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治疗,给予铲除,对国家的兴旺、企业的发展。都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唐朝奸臣李林甫,培植出来的后备官吏必须符合他的标准。后备梯队大多是既胆小怕事、迎合巴结、又没有主张的平庸之辈,像陈希烈就是李林甫培养出来的“后备”丞相。李林甫一死,这些治国乏术的昏庸之辈,致使唐玄宗晚年的朝政愈加昏暗不堪,“安史之乱”爆发之时,朝中竟无一人能拿出制敌之策。唐朝的衰败不能不说与”庸妒症”有关。

    南宋时期,秦桧当政,他培植的官员大多是唯命是从的懦弱小人。他培养后备属官的标准是:第一,在政治路线上一定要同他一致;第二,在个人能力上一定要比他差;第三,在品德上一定是软骨头,对他绝对服从。秦桧的一名副宰相孙近,就是他的得意门徒。孙近才华平庸,只知鹦鹉学舌,秦桧在朝廷上公开说:朝廷应该同敌人讲和,天子应当向敌方下拜。孙近就随声附和:应当下拜。当有人到政事堂向孙近征询国策时,这位执政大臣,被连问三次都答不出活来,最后只说已经让下面有关人员讨论去了。这种无才无能之人,能指望他抗敌治国吗!秦桧死后,由于孙近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自然也学秦桧那一套育人术,培植一些近乎窝囊的同僚执政,能力上比自己更差。这些大臣虽没有秦桧那样奸恶歹毒,但都没有治国之策、御敌之术,到头来,谁也不能挽救南宋的颓败局势。

    “庸妒症”既然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作为领导者,就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开阔自己胸怀,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部下。以企业、事业为重,敢于培养在才华方面超过自己的人,敢于提拔重用比自己强的人,这才是有作为的领导者。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的栽培,足可以显出他的育人气概。当21岁的苏轼进京应试时,适逢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欧阳修任主考官,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轨在仅600余字的文章中,初步阐明了他一生所遵循的从政治国的思想。由于科举文章不署名,欧阳修看后,虽深深为苏轼的才气所感动,准备以这篇文章推荐苏轼为第一名,但又怕自己的学生曾巩的文章超过苏轼。为避嫌疑,他把苏轼举为第二名。后来,欧阳修曾对别人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让他出人头地!”欧阳修明明看到苏轼将会超过自己,却大力褒奖,心甘情愿地“让他出人头地”。这种育人之气概,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培育后备人才方面,不妨学一学欧阳修,尽力消除自己身上的那种“庸妒症”病毒,以免让病毒传染给别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