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第八节巧妙对待下属的过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约米尼曾经说过:“身为统帅的人,就应该认清楚这一点,凡是部下的光荣,实际都是他个人的光荣,愈是能够有容忍的大度,那么成功也就愈大。”凡是开明、有作为的将帅,都能大度待人,不但能够容下才干高于自己的人,而且对那些反对自己,或犯有过错的部属性僚,都能宽宏相信,团结任用。

    东汉末年,出现了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混战。关西势力失败后,关东势力间的最大决战,是在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和割据势力相互争斗中,以曹氏、夏侯氏豪族及其佃客、部曲为骨干,又招纳其他豪强武装、收编部分义军,组成了他的“青州兵”,逐渐成为一个较有实力的军事集团。曹操是当时地主阶级中较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不断总结经验,很快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顺应潮流的政策。他善于用人,先后吸收了一大批名人贤士,并根据他们的建议,将汉献帝迎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还在许都一带屯田,保证了军需供应。所以,他抢先占据了富有战略意义的充、豫二州,成为中原惟一能与袁绍抗衡的力量。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的大族,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占据着冀、青、幽、并四州,号称”谋士如云,战将如雨”,精兵十几万,是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袁绍和曹操之间,最初实力悬殊极大。曹操手下的不少将佐士卒、文人谋士都与袁绍一方有秘密书信往来,以备万一曹操被袁绍兼并,能有个退身之地。对此情况,曹操心中明白,只不过迫于时局而不便挑明。不久,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曹操利用奇计,首先突袭白马袁军,斩袁绍大将颜良。继而大败袁军于延津,随后偷袭乌巢,烧毁袁绍军粮,又一举在官渡全歼袁军,取得了彻底胜利。之后,曹军在清理战利品时,从袁军大营缴获一大筐书信,都是官渡之战以前曹操的部下写给袁绍的密件。有的人在信中吹捧袁绍,贬低曹操,说自己身在曹营心在袁军;有的表示随时可以叛曹降袁。曹操的心腹们认为事关重大,即将书信交给了曹操。那些写了信的人见秘密败露,一个个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正当人人紧张万分之际,曹操却接过信件,看也没看,就下令把它即刻全部烧掉,并笑着对众人说:这些信都是过去的东西。那时候袁军占的地盘比我们大,军队比我们强,粮草比我们多。我们和他争战,确如以卵击石,连我自己也曾考虑过败后的退路。我的属下们这么做,也迫于无奈。这本属常理,不足为怪!那些提心吊胆的人见丞相如此态度,又目睹那一大筐书信在烈火中化为灰烬,如释重负,感到空前的轻松,同时,也都流下了无限感激的热泪。

    此事迅速传遍了曹军大营,一度惊恐不安的军心,顿时稳定下来。尤其是那些写过“效忠信”的人,为报答丞相的大恩大德,在此后的一系列战役中,争相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为曹操的争雄做出了很大贡献!唐高祖李渊既往不咎,两次赦免李靖,提出用将“使功不如使过”的论断。李渊和李靖,原先均是隋朝官员,李渊曾封为唐公,镇守太原。李靖任马邑郡丞吟山西朔县)。李靖在马邑觉察到太原留守李渊正在密谋起兵反隋,于是他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准备向正在那里巡视的隋炀帝告发。不料走到长安,道路阻塞不通,只好滞留长安。大业三十年(公元617年),李渊终于在太原起兵反隋,并乘势很快攻占了长安。这样,李靖在长安被李渊部所俘。李渊将李靖处斩时,李靖高呼:“唐公起兵陈暴安良,欲成大事,为何用私怨杀贤士!”

    李渊一听,知道李靖不是寻常人物,加上李世民站出来请求李渊免去死刑,李靖才免一死,并归附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参加统一全国的战争。李靖在东征王世充时立了战功,获授开府(也称督抚)之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渊出兵讨伐肖铣,令李靖到四川奉节参加征讨。在进军途中,李靖用计救卢江王李援部获成功。由于李靖在死罪获释之后,连连取胜,一帆风顺,有些不够谨慎,在参加对四川奉节进攻肖铣部时,由于战役计划不周密,不详细,使进军不利,战况欠佳,并屯兵峡州不前。幸亏峡州刺史许绍两次率部相救,才使李靖部能在荆门、公安一线站稳脚跟,与敌方对峙。李渊得知后勃然大怒,严斥李靖贻误战机,遂令峡州(今湖北宜昌)刺史许绍就地处斩,以正军法,恰又是许绍为李靖上书求情,

    才幸获赦免。经过两次波折后,李靖便谨慎起来,并决心施展才华,争取戴罪立功。后李靖率部收复开州、通州。

    不久又上书提出讨伐肖铣的十条计策,而使李渊喜不自胜,遂即新写诏书:“以前的过错朕早已置于脑后,将军不必介意,尽管专心致敌。”李靖见到圣谕,如释重负,决心继续立功报效。自此,李渊对朝臣说,他自己对使功不如使过的说法已深信不疑了。此后李靖在统一全国,以及征讨**厥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