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第五节防人之心,时刻警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你别看人人都那样踏踏实实,其中有好大一部分貌似忠诚憨厚,内心却复复杂杂,时时计算着阴谋,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假阳行阴”术。唐朝“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来施行“假阳行阴”的计策。安禄山的“假阳”就是故意装出痴直、笃忠的样子,赢得唐玄宗百般信任,对他毫不防备。公元743年,安禄山已任平卢节度史,入朝时玄宗常常接见他,并对他特别优遇。他竟乘机上奏说:“去年营州一带昆虫大嚼庄稼,臣即焚香祝天:‘我如果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否则请赶快把虫驱散。’下臣祝告完毕,当即有大批大批的鸟儿从北下来,昆虫无不毙命。这件事说明只要为臣的效忠,老天必然保佑。应该把它写到史书上去。”多么荒唐可笑的话语,却让玄宗竟信以为真,并更加认为他憨直诚笃。安禄山是东北混血少数民族人,他常对玄宗说:“臣生长番戎,仰蒙皇恩,得极宠荣,自愧愚蠢,不足胜任,只有士为国家死,聊报皇恩。”玄宗甚喜。有一次正好皇太子在场,玄宗令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故意不拜。殿前侍监喝问:“禄山见殿下何故不拜?”安禄山佯惊道:“殿下何称?”玄宗微笑说:“殿下即皇太子。”安禄山复道:“臣不识朝廷礼仪,皇太子又是什么官?”玄宗大笑说:“朕百年后,当将帝位托付,故叫太子。”安禄山这才装作刚刚醒悟似地说:“愚臣只知有陛下,不知有皇太子,罪该万死。”并向太子补拜。唐玄宗就是被安禄山的这种“朴诚”迷惑住的,以至酿出其叛乱的恶果。公元747年的一天,玄宗设宴。安禄山自请为胡旋舞呈献。玄宗见其大腹便便竟能作舞,笑着问:“腹中有何东西,如此庞大?”安禄山随口答道:“只有赤心!”玄宗更高兴,命他与贵妃兄妹结为异姓兄弟。安禄山竟厚着脸皮请求做杨贵妃的儿子。从此安禄山出入宫禁如同皇帝家里人一般。杨贵妃与他打得火热,玄宗也更宠信他,竟把天下差不多四分之一的精兵交给了他掌管。安禄山的叛乱阴谋许多人都有察觉,一再向玄宗提出。但唐玄宗被安禄山“假阳行阴”之计所迷惑,将所有奏章看做是对安禄山的妒嫉,对安禄山不仅不防,反而予以同情和怜惜,不断施以恩宠,让他由平卢节度使再兼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及闲厩、群牧等节度使。安禄山见“假阳行阴”之计得手,唐玄宗对他已只有宠信毫不设防,便紧接着采取“乘疏击懈”的办法,搞突然袭击。他的战略部署是倾全力取道河北,直扑东西两京(即长安和洛阳)。这样,安禄山虽然只有十余万兵力,不及唐朝四分之一,但唐朝的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对安禄山毫不防备,广大内地包括两京只有八万人,河南河北更是兵稀将寡。且承平巳久,武备废弛,面对安禄山一路进兵,步骑精锐沿太行山东侧的河北平原直逼两京,自然是惊慌失措,毫无抵抗能力。因而,安禄山从北京起程到袭占洛阳只花了三十三天时间。唐朝毕竟比安禄山实力雄厚,惊恐之余的仓猝应变,也在潼关阻挡了叛军锋锐,又在河北一举切断了叛军与大本营的联系。然而无比宠幸的大臣竟突然反叛,唐玄宗既被“假阳行阴”之计所震怒,又被“乘疏击懈”之计的高速度剌伤自尊心,变得十分急躁。而孙子日:“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安禄山的计谋已足使唐玄宗失去了指挥战争所必需的客观冷静,又怒又急之中,忘记唐朝所需要的就是稳住阵脚,赢得时间以调精兵一举聚歼叛军之要义,草率地斩杀防守得当的封常青、高仙芝,并强令哥舒翰放弃潼关天险出击叛军,哪有不全军覆灭、一溃千里的呢?安军占领潼关后曾止军十日,进入长安后也不组织追击,使唐玄宗安然脱逃,也可见安禄山目光短浅,他只想巩固所占领的两京并接通河北老巢,消化所掠得的财富,好好享受大燕皇帝的滋味,并无彻底捣碎唐朝政权的雄图大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的无赖之徒,竟然把大唐皇帝打得溃退千里,足见“假阳行阴,乘疏击懈”计谋的效力了。因此,如果你居高位而不察觉安禄山的“假阳行阴”之小人,那不只是毁了你。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应该谨防你左右的,尤其是那些卑躬屈膝的职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