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金点子.-6.带闺蜜去相亲――比较优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导语: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令人尴尬的事情:某人请闺蜜陪同自己一起去相亲,结果对方没看上自己,却看上了陪同去相亲的闺蜜。那么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带自己的闺蜜去相亲呢?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疑惑,不妨先来听听经济学家的意见和建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令人尴尬的事情:某人请闺蜜陪同自己一起去相亲,结果对方没看上自己,却看上了陪同去相亲的闺蜜。那么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带自己的闺蜜去相亲呢?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疑惑,不妨先来听听经济学家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要看前提条件,这就是相关的各方的状况。我们暂且把相亲的人叫A,陪同相亲的人称作B。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把他们分为4种情况:A和B都漂亮;A漂亮,B不漂亮;A不漂亮,B漂亮;A和B都不漂亮。

    在经济学家看来,相亲是在有现场比较对象的环境下做出的,要么就是在没有现场比较对象的环境下做出的。行为经济学把这样的评价分别称为比较评价和单独评价。

    行为经济学家提出,如果你想要去购物,为了避免花冤枉钱,你就应当尽可能地寻找更多的商品,试着“货比三家”,这样你才能决定到底买哪一样东西。而如果你要去推销东西,那就应该根据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强弱关系来决定采取什么策略。如果是敌强我弱或敌强我也强的情形,应该尽量创造单独评价的环境让评价人判断;但如果是敌弱哉强或是敌弱我也弱的情形,则应尽量创造比较判断的环境让别人对你进行评价。

    相亲也是如此,我们知道相亲的主要目的是推销自己和让对方给自己一个比较高的评价。带闺蜜一同前去相亲,实际上就是带了一个现场比较对象。

    在A漂亮、B不漂亮的情形下,A应该带B去,因为在比较评价的过程中,A的优势比单独评价(即A一个人去)时更突出。在A不漂亮、B漂亮的情况下,A就不能带B去,免得在B面前相形见绌。但在A和B都漂亮或A和B都不漂亮的情况,问题就变得复杂多了,这个决定就不能那么轻易地作出结论了。但是针对这种情况,行为经济学家还是给出了建议:即在A和B都漂亮的情况下,A应该自己去;在A和B都不漂亮的情况下,A和B俩人应该一起去。

    行为经济学家发现,人们面对整体质量不相上下的两个选择,在单独评价和比较评价时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说来,在A和B都漂亮的情况下,A一个人去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见面时,对方只能对A进行现场单独评价,充其量只能把A和自己平常见过的其他人比较,这样一来,A就比较有优势。而如果同样漂亮的B也一起去相亲的话,对方做的就是比较评价,对方就会将A和B来进行比较,说不定对方就会觉得B比A更好,从而看上了B。而如果A和B都不漂亮,那么两个人就应该一起去,让对方在两个都不漂亮的人之间进行比较,从而能够看出A与B的相对优势,A说不定相对B还有很多优势,从而相亲成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相亲的过程中,外貌特征是比较容易评价的;而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学识水平则是难以评价的。一般来说,前来相亲的人,对对方的内在修养、学识水平等内在的东西也是很看重的。如果A和B在比较容易的特征和比较难以评价的特征方面有较大差异的话,那么该不该带B一同前去相亲则又另当别论了。

    如果A在外表上不如B,但A在气质、学识、谈吐等难以评价的特征明显优于B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带上B一起去。这样,在与对方见面谈话时,才能显示出A的才华和气质,虽然A在外貌上比B稍微差点,但这也是无关紧要的。但情况如果恰好相反,那就还是一个人去相亲比较好。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就会发现,显示生活中如此常见的、不起眼的事情上都还蕴含着如此深刻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这样经过层层剖析,相信曾经困惑的你也应该明白:我们要更加理性地选择自己的闺蜜去相亲,选择什么样的闺蜜去相亲,带不带闺蜜去相亲等一系列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