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离经叛道 “博士,这样的文章一旦面世会引发什么样的状况你知道吗?” 看着陈彬嘚瑟的背影,沈寒心里很有些不爽,这老家伙有什么意图呢,就算自己写出了这样的文章来,那也是自己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他能得到什么? 而且,得到的好处跟需要冒的风险比起来简直太大了,可以说是太不划算! “九斗,你想多了,能有什么状况?” 陈彬脚下一顿,转头看着沈寒,“你不过是个有点才华的寒门庶子而已,你觉得你这“明句读”的说法,会有多少人去跟着做?” “这可不好说。” 沈寒笑了,“博士,你若是想了解的话,可以去买一套《西厢记》来看,那里面就已经说得很明确了,甚至都已经标注明白了。” “哦,九斗已经自己在践行了?” 陈彬哈哈一笑,“果然不出我所料,《西厢记》是你所写,所谓的江左野狐也是独占天下九斗才的沈三郎啊!” 说罢,转身大笑而去。 沈寒傻眼了,抬手就给了自己一巴掌,争什么争呀,标点符号最早使用是在宋代,这个时候提出使用标点符号就显得太早了。 就好像诗歌出现得很早,但是直到唐代才开始盛行,文学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自己这不是拔苗助长么? 罢了,罢了,谁让自己这只小蝴蝶突然出现了,而且,还不小心地扇动了一下小小的翅膀。 前世上大学的时候,沈寒的选修课就是古代文学,曾经就研究过标点符号的出现及使用等等,而且,写了篇论文还被老师推荐发表在一家国家级的期刊上。 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福利,沈寒的记忆力越来越好,哪怕是小学六年级写给同桌女生的信,内容都记得一清二楚。 所以,那篇论文现在沈寒也能够一字不漏地写出来。 当然了,那是大学时候的选修课论文,措辞造句都不适合在这个时代出现,肯定要仔细斟酌。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 沈寒又忙碌起来,忙着上课跟谢助教讨论儒经的释义,闲时就忙着写《三国演义》,当然了,《三国演义》里面,标点符号就用得更为规范啦。二期饿,沈寒还特意用了两页纸来说明书里面的标点符号的用途。 一直忙碌了有五天左右,沈寒已经写完了十卷,时间就来到了八月十五。 中秋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人们会摆上各种瓜果美食在月下祭拜月亮,祭拜过后就是饮酒赏月,享天伦之乐。 不过,隋朝的中秋节还没有形成氛围,饮酒赏月的只是士族豪门,毕竟,天下一统没多少年,老百姓的日子才刚刚能够吃饱穿暖呢,哪有闲钱来祭拜月神啊。 当然了,对于那些士族豪门来说,中秋也是一家人团聚的好日子。 尽管沈寒很想趁机回家一趟,把《三国演义》已经写出来的几万字做成雕版,为下一步《三国演义》的大卖做好准备,但是,学校不放假,他也只能郁闷地窝在宿舍内码字。 转眼间午休时间已过,沈寒收拾了刚刚写好的两千字的稿纸,就听见外面响起了一阵阵的喧嚣声。 不过,沈寒没有去看热闹的打算,自己都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那个闲情逸致去看热闹呢。 然而沈寒不去看热闹,却不表示热闹与他无关。 “九斗,九斗,快出来,宫里的旨意来了。” 就在这时候,杜如晦的大嗓门响了起来。 “宫里来了旨意?” 沈寒闻言一愣,愕然地抬起头看向门口,杜如晦大口喘息着,老脸涨得通红,事实上,杜如晦也只是比沈寒大三四岁而已。 “是的,快去接旨意吧。” 杜如晦的表情很兴奋,仿佛宫里传来的旨意是给他的一样。 “好,我马上过去。” 沈寒马上就想起今天是八月十五嘛,皇帝杨坚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中秋节自然要赏月赏花赏美人的。 皇帝要赏月赏花赏美人,身边怎么能没有一帮溜须拍马的弄臣来拍马屁呢,既然自己是皇帝很欣赏的人,如今还是名满京都的独占九斗才,自然要出现在弄臣之列。 既然如此,皇帝少不得要问一下《三国演义》的写作进度,所以,沈寒想了想就拿起了两卷《三国演义》。 只能是两卷,不能再多了。 接圣旨的过程很简单,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毕恭毕敬地跪在地上,那是在明朝以后才出现的状况。 “沈三郎,陛下让某给你捎句话,沈三郎,你那本《三国演义》写了多少了,是不是给朕送过来了?” 宣读完圣旨之后,传旨宦官又传了一句皇帝的口谕。 “写了两卷了,这就给皇帝送过去。” 沈寒立即从怀里掏出一叠厚厚的稿纸,心里不免有些肉疼,这可是自己手写的版本呀,如果杨坚不赏赐自己几百贯,那就真的亏大发了。 “好,好,那就走吧。” 宦官顿时就笑了。 大兴宫城,东宫。 “老婆,你觉得这《西厢记》读起来感觉如何?” 杨广放下手里的《西厢记》,抬起头看着他的太子妃,作为大隋太子,他每日里都要处理政务,今天是中秋节,他也难得地放松一下,然后想起太子妃和九娘说的《西厢记》的故事,就向太子妃要了这话本。 话本故事的确写得很好,很适合闺中小娘子们看,只不过,杨广发现了一个异常,就是这《西厢记》的行文很怪异,每一句话总是有不同的符号来隔开,尽管看起来很别扭,但是,根据这些个符号读下去的话,很容易看懂内容,都不需要动脑子。 而不是像其它的话本,看一眼还要考虑在哪里断句,一本书读下来很累人,《西厢记》就不一样了。 “太子,你也发现问题了?” 萧氏嫣然一笑,“这书读起来朗朗上口,甚至不都用费神思考哪里断句,只要遇到那样的符号就停下,总之,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明句读吧。” 话说到这里,她的神情一愣,马上就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太子的意思是,这书不是沈三郎写的?” “应该不会,我还从来没看到有人写出过这样的符号!” 杨广摇摇头,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这是要离经叛道啊!一旦这本《西厢记》被国子学的博子们看到了,那是要出事的啊!” \f\t\n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