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隋末当反王-066 小风乍起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066小风乍起二    而且,阿郎还说过,三郎还懂得医理的,秦小莲抬起头看着沈寒,看着他那副惊喜若狂的模样,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三郎,阿娘有了你很高兴?”    “阿娘有了,有什么了?”    沈寒闻言一愣,愕然地抬起头看着阿娘,目光触及阿娘唇角的酸水残痕,马上就明白过来,阿娘这是怀孕了!    “阿娘有了我当然高兴了,以后能有个弟弟或者妹妹啊。”    沈寒哈哈一笑,“阿娘放心,有我这个阿兄在,我保证没有任何人敢欺负弟弟或妹妹的。”    “你阿爷说过,你也懂得医理的,那你帮阿娘把把脉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了?”    秦小莲嫣然一笑。    沈寒一愣,随后就想起来自己在跟崔平踏秋的时候,充当了一回医师的,难道这时候告诉阿娘,自己不懂医术?    罢了,就权且冒充一回吧,大不了回家之后让人把杜医师请来。    “阿娘,上个月的癸水是什么时候来的?”    沈寒一边装模作样地把脉,一边问道,“这个月的葵水还没来吧?”    “嗯,这个月的还没来。”    秦小莲红着脸摇摇头,“上个月是十八的,以往每个月差不多也是十八前后。”    那阿娘八九不离十是怀孕了,沈寒笑了,松开手,“阿娘,恭喜,恭喜,是喜脉呀,看来咱家要添丁进口啦。”    “当然了,回去之后还是请杜医师来给你把把脉吧。”    “嗯,回去之后我跟你阿爷说一下。”    秦小莲喜滋滋地点点头。    “阿娘,我有点累,眯一下。”    沈寒往马车壁上一靠,脑海里思索起做历史上第一家银行的事情来,说是做银行,其实就是做的仓储业务,只不过是帮助那些商贩们保存银钱,而且还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需要的就是一支强有力的安保队伍。    当然了,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业务肯定不能太单一,只做仓储业务那就是浪费精力,可以做银子和铜钱的兑换,抵押,借钱放贷,做银票等等,总之,银行既然办起来了,自然就要充分发掘出银行的所有作用。    不过,名字肯定不能叫银行,就叫钱庄,铜钱的庄园嘛,直白浅显易懂。    沈寒的银行家思路还没形成一个框架,马车就停了下来,到家了。    管家沈七打过招呼之后,有叮嘱了沈寒几句,“三郎,你可算回来啦,阿郎刚刚回来吩咐了,让三郎回来就马上去书房。”    “哦,怎么了?”    沈寒有些意外。    “不知道,不过,阿郎的脸色不怎么好看,三郎小心些。”    沈七摇摇头,尽管当家夫人要进京了,他也不敢给沈寒母子脸色看,这几个月沈三郎的才名传遍京都,沈家的家仆婢女出去也感觉到辈有面子,他还能意识不到三郎母子在家里的重要性?    至少在夫人抵达京都前,神奇不敢对三郎母子不敬。    “好,我知道了。”    沈寒点点头,大步走向书房,走了几步脚下一顿,“对了,管家去请杜医师来一趟,给阿娘把把脉。”    进了书房,沈寒就看见阿爷背着手站在窗台前,目光盯着窗外,气氛有些不对呀,脸上的笑容一敛,“阿爷,朝中出什么事了?”    “出事了,你知道出事了还要写什么狗屁文章?”    沈文怒了,转过身对着沈寒怒目而视,“儒经释义是经过一代一代的大儒们心口相传下来的,你以为随便在儒经上加上你所说的标点符号,就能让读书人更容易理解?”    听到这里,沈寒就明白过了,果然还是明句读的文章事发了。    不过,这会儿该怎么解释,难道说是被人逼迫写的?    那自己在《西厢记》,在《三国演义》中不也使用了这样的标点符号,而且,《三国演义》的开头还特意辟出一页纸用来说明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    “阿爷,凭良心说,你觉得加入标点符号之后,《论语》,《易经》等等书籍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    沈寒叹了口气,看着沈文,“要不然,我们就把管家叫过来,让他来读一读?”    “好,那我们来试一试。”    沈文咬了咬牙,“你去叫管家进来。”    片刻之后,管家沈七来了。    沈文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论语》扔在桌上,“三郎,这里是一本《论语》,你看怎么搞?”    “管家,你先读一遍吧。”    沈寒看着沈七,“然后说一下你的理解。”    沈七点点头,拿起书本读了起来,尽管字都认得,但是读起来也是磕磕绊绊的,很不顺畅。    随后,沈寒拿起笔,在另外沈七没读过的部分点了起来,然后告诉沈七,这些符号的用途,又让他读。    这一次,沈七读起来就顺畅得多,而且,意思也理解得差不多。    “好了,管家辛苦你了。”    沈寒把沈七打发走,看着沈文,“阿爷,你现在应该知道我这个明句读的意义了吧,至少对于那些没有大儒指点,读书人也不至于不明白儒经说的是什么了。”    说到这里,沈寒的声音一顿,脸上露出一丝灿烂的笑容,“当然了,《论语》的句读在哪里,自然要掌握在发现者的手里。”    听到这里,沈文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这一次朝廷的文官们反应这么大了,原来是他们担心自己在文坛没有了权威!    权威自然是在发明句读的三郎手里,这么一来,就等于三郎成了大隋文坛的最权威的存在!    这让国子学那些博士,大儒,朝廷的大儒子弟们情何以堪?    “阿爷,这么大的事情为何文坛没有任何动静,为何没有人向皇帝上书?”    沈寒冷笑一声,“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我发明的句读读书法,能把他们从文坛权威的位子上拉下来,一旦传开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如今该如何解读了,还要他们这些大儒作甚?”    “这等于是抢了他们的饭碗呢,他们能甘心嘛,所以,肯定要在暗中对付我啊。而且,他们就算向皇帝告状也没用,毕竟,天下读书人自然会分辨谁对谁错。”    “明白了,我明白了。”    沈文点点头,难怪呢,这么大的事儿却没听到有人给皇帝上奏折呢,就是御史台的御史们也一个个瞎了眼,聋了耳朵一样呢。    “阿爷,过两天我就搬去弘化里的宅子了。”    沈寒摸了摸下巴,趁着这个机会离开家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什么,你要分家另过?”    沈文一愣,愕然地瞪大了眼睛。\f\t\n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