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粮正在跟李贵在正堂里包饺子,韭菜鸡蛋馅的。这是李有粮从游戏位面带回的韭菜,那边的时间正好是四月份,各地的青菜都已经返青生长了。
李有粮只带回来百五十斤韭菜,在腊月二十九这天,跟范家兄弟,驾着马车,周围每个村子的村长里长粮长都送了两斤,又去刘、曹、杨、石每家送了二十斤,最后剩了一点两家分了。
外面有小孩子放鞭炮的声音,大规模放,要到包完饺子,等到快午夜时分,开始煮饺子,守岁时候放。
“明年过年,家里就热闹了,不像现在就是咱爷俩,冷冷清清。”李贵一边包饺子,一边说道:
“嗯,到时就不用咱俩包了,只管坐炕上,喝着酒等着吃就行了。”李有粮接着说:
“胡说!”
“咱家没有过年老爷们做炕上喝酒,叫婆娘忙活的习惯。你娘走的时候,你还小,不记事。那时候过年,我擀皮,你娘和你姐就包,你就在边上捣乱。非要一块面,也跟着捏。那时候面稀罕,哪敢舍得让你祸害。不给,就坐地上哭。哈哈……”
“真的?!我都忘了,不记得了。”
“还是你姐,把自己的过年扯的红头绳,给你扎头上。才哄好的。”
“那时候的饺子,没啥好菜,不是泡的干菜,就是萝卜白菜,剁剁放点盐就是馅了。哪能想到啊,寒冬腊月的吃韭菜馅饺子。”
“条件好了,以后爷你想吃啥,就跟我说,孬好的给你弄回来。”
“吃啥好啊,填报肚子就行。别挑剔,挑剔了活不长,不好养活。”
“对!你老说的对。皮擀完了,你先包着,我去做点菜,等会喝点酒吃点干果守岁。”
“好,去忙吧,这些我一会儿就捏完了。”
简单炒了两个菜,清炒山药片和木耳炒肉,有装了一小筐红枣核桃栗子山楂等干果,又烫一壶米酒。
跟老爹坐在炕上,边喝边聊。
“木房子你准备建哪里?”
“就建木桥边上,过去木桥,把橡树伐出一片亩数地的空地,木头用来建房子,地上挖出地基,然后原地建房。”
“我还准备了一些石灰,桐油,到时候,把木头解开以后,用火烤干就刷上桐油。”
“地上全部是半尺木板铺地,绝对耐用。”
“行吧,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干,我给你打了一套桌椅。也没弄千工床,之前是弄不起,现在是时间不够,除非是买个别人做的现成的。。”
“不用千工床,受用不起。”
“咱家还不能铺张,新家业还没扎根,风一吹就倒了。”
“等你孙子娶亲时,再准备千工床吧。”
“哈哈……我倒是盼着早点抱孙子。”
“嗯,我一定努力,两个轮换来,一日不停。”
……
“有粮”
“嗯,”
“在外面下了籽,一定要把人带家来。”
“呃……好的,放心好了,不会在外面乱搞的。”
“东西准备的咋样了?”
“过完年,俺姐家村里铁匠铺开业着,去吧锅碗瓢盆还有工具带回来,已经跟俺姐说过了,那边东西已经准备了。”
“其他的都按照礼单上面准备妥当,用到时直接取来就行。”
“除了,礼单上的,还买了烧酒200坛,百十斤灯油红烛,芽茶两斤,叶茶10斤,白糖10斤,黑糖20斤,各色丝线,木炭500斤,调料50斤。”
“还买了两套凤冠霞帔,两匹红绸和金银丝,让你儿媳做嫁衣的。”
“那俩丫头,没准备嫁衣?”
“赵媒婆说,准备了。只是就一方红盖头,和一件红单衣。到时不太好看,有点寒酸。毕竟,其他大户也会来观礼。”
“花不少钱吧?”
“不多,几百两。这些东西买回来,也亏不了。放哪就是。都是真金白银。”
“有粮,六指家的大姑娘,当时你咋同意?我一直想问没敢问。”
“爷,二十二,二十三不是多大的年纪,好好养养,还能跟你生几个孙子。而且按照医术上的说法,这个年纪的女子正是生养的好时候。”
“还以为你不想要呢,毕竟,比你大7岁。”
“爷,大点好,我不会嫌弃她,大点也懂得伺候你,大丫年纪小,照顾人上欠缺点。我又经常不在家,多一个人照顾你我也放心。”
“哎!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将来秦家那边可少不了你帮衬。”
“咱去的时候,我看了,山势不是太差,山上栽点果木,等收获了,我帮忙给卖出去。还有,他那边的石头好像不是咱这边的青石,是更硬的石头,等开采出来,也有销路。挣了钱,将来日子会好起来的。”
“爷,还有一个事,西洼地那边,今年冬天存水很少,比前年少很多。如果,来年冬天还降低。能提前几年开出来,出产粮食。”
“真的!”
“嗯,真的,等化冻了,我就再买头水牛或者大黄牛,就开始耕地。稻种我都准备好了,耕完地就准备,今年种一茬水稻试试。”
“少种点,别不生长。”
“放心,我有数。”
“时候不早了,爷你先自己喝着,我去煮水饺。”
“什么时辰了?”
“我预计,快到子时了。”
系统里显示的现实位面时间是,年三十夜里子时一刻。
锅一直在灶上坐着,直接添柴烧大火,把水烧开就可以了。
煮熟水饺,把桌子摆在院子里,用刚出锅的饺子,祭祀天地。
小小的院子里,父子两人,点燃香烛,祭拜一番,又回到正堂,祭奠自家的祖先牌位。
忙活完了,拿出老李家的传统鞭炮,开始放火铳。
外面,其他人家也经开始放鞭炮了,有一个个放的,也有一串一串放的。
李贵拿着他爷爷传下的火铳,李有粮拿着他爷爷传下的三眼铳,爷俩装填好射药,用通条压实,没填铅子,用火绳引燃。
“砰!”
“砰!”
声音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他人过年放鞭炮是,噼里啪啦。
李家过年放铳,砰……砰……
连放七响
村里人一听,就知道是李家放的,辨识度很高。
放完鞭炮,回到正堂开始吃有点凉的饺子。
“爷,新年好!”
“好好!越来越好!”
“爷,好像是忘了碾蒜泥了。”
“一样吃,就着蒜瓣,蘸醋。吃饺子时,不要说话。”
“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