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第一百零九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109章

    皇宫, 一大早, 泰昌帝就脑壳疼, 原因无他, 因为虢国大长公主进宫了。

    老太太花白着头发, 精神抖擞着呢, 揪着皇帝就是一顿训, “那萧与和,该杀!好好的大高个儿郎不用,你非要去侏儒堆里挑人?多少老臣都还在呢, 你可不能寒了功臣们的心哪......”

    “皇姑姑,朕瞧着萧凡提的科举改制这建议不错啊,如果真做好了, 朕也就不必受制于世家了。在此之前, 参加京试的考生都是察举制来的,朕要用的人才, 全由他们把控选来, 没甚意思。”

    “他提的这个建议是好的, 但就是太揠苗助长了。咱们大梁还有多少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 大力发展教育, 读书育人,国库支撑得起吗?”

    “你真要动世家, 那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不能如此明火执仗地跟世家干起来。”如今皇室与世家尚处在蜜月期, 偶有摩擦, 皇帝真没必要现在就大动干戈。

    “而且真不用世家所出的人才,你能用谁?几乎无人可用。寒门之子,素质参差不齐,等你用的时候你会更闹心的。先皇在的时候,也提拔过一些寒门出身的能吏。但这些人,乍然握权,很难抵挡不满足自己的私欲。好家伙,还出来了一句千里当官只为财的俚语,世家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好歹底线还高一些。”

    “寒门子弟的私欲有时候比世家子弟还重。当然,我不否认寒门中也有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扰之辈,但毕竟是少数。况且他能守住气节,那他的家人呢?”

    “总而言之,察举制还不到完全取消的时候,没个十年八年的,想让寒门通过科举起来,不现实。”

    虢国大长公主一番话下来,泰昌帝只有默默聆听的份儿。

    “你身边就没个人规劝于你?”虢国大长公主皱眉,如果没有,她就要考虑一下清君侧了!

    泰昌帝连忙道,“有人劝过,说现在实施这个科举改制为时尚早。”

    “谁?”

    “是宫令箴,出身虞国公府。”

    “虞国公府历来忠心,此子可用。”

    ......

    泰昌帝好容易从他姑母的魔掌逃出,出来后与梁东海对视了一眼,宫爱卿说得对,还不是时候。

    泰昌帝倒不曾怀疑他姑母的用心,虢国大长公主早年随先皇征战,是一个很有才略的女子,不论是在带兵的方面还是在治国的方面。他父皇就曾玩笑似地说过,如果虢国大长公主不是女儿身的话,这大梁的开国皇帝的椅子谁来坐还不一定呢。可见先皇对他这位皇姑姑的评价之高。

    而且,他皇兄端圣太子意外逝世之后,他被立为太子。可他父皇也就是先帝已经精力不济,无力再教导于他,后将他交由虢国大长公主带。可以说虢国大长公主相当于他另一位父皇一般。

    后来他登基之后,虢国大长公主居京城虢国大长公主府中,终身未嫁。这样一位长辈,还能有啥私心啊。而且随着他渐能把握朝堂,他这皇姑姑连皇宫都少进了。这回破例进宫,怕是这科举改制是真的不合时宜了。

    长公主不知道,她口中该杀的人,此刻正被人套着麻袋胖揍。

    这些人一边揍还一边骂:

    “你自己都还出身世家,皇上还没嫌咱们世家累赘,你倒是给皇上递刀子了。”

    “你倒会上屋抽梯,自己察举制出身不知道吗?自己晋身了,就将其他世家子弟的路给断了,你个白眼狼!”

    一拳一脚的,萧凡不知道过了多久,等他躺在地上连挡都不想挡了的时候,终于听到有人说了一句,“行了,别揍了,出人命就不好了。”

    萧凡忍住疼痛起身,将麻袋取下,倚着墙壁喘着气。

    萧凡被揍的地方离谏议院很近,但离家却很远,身上的银子还被那群缺德的搜走了。

    他身上的官服都破了,脸肿得跟猪头似的,他只想回谏议院拿一套备用的常服换上再作计议。

    他在谏议院附近一再徘徊,确定不会遇到人之外,就往里快步走去。

    不料他刚冲到大门就被人看见了,司谏王凌瞧这人一身赃污褴褛,缩头缩脑鬼鬼祟祟的样子很是可疑,“喂,你是谁啊,这是谏议院,怎么乱闯呢?”

    萧凡不说话,背对着那人推了推虚掩的门,门开了后,他脚刚踏进去手臂就被王凌拽住了,“我说你这人怎么说话不听的,这是谏议——”

    等王凌看到萧凡那张肿得跟猪头似的脸时,吃惊得张大了嘴,“萧——萧谏议大人......”

    萧凡扯了扯,挣脱他的钳制,“看够了吗?”

    外面的动静让里面又出来了两人,那两人一见萧凡的模样,就惊呼,“萧谏议这是被人套麻袋揍了?”

    宫令箴的脚步一顿。

    “宫...宫谏议大人...”

    王凌欲哭无泪,只觉得自己要完,他先是逮住了明显被人胖揍了一顿然后狼狈不已的右谏议大人,然后又好巧不巧地让宫谏议大人看到了这一幕。

    他怎么那么嘴贱外加手贱呢,不叫住萧大人一切不都好了吗?

    闻言,萧凡一僵,缓缓转身,果然看到宫令箴并他两位下属左右补阙一起,就站在他身后。

    看到自己,对方问了一句,“还好吗?”

    萧凡瞥了他一眼,又在转他的板指了。

    “还行。”

    萧凡摸了摸脸,已经肿起来了,微微一碰,都觉得疼人得紧,“我去一趟宣政殿。”

    他决定不换衣服了,就这样去求见皇上,反正脸都丢了,也不在乎了!

    看着他的背影,宫令箴的右手转动着左拇指上的板指。

    宫令箴的两位下属左右补阙对视一眼,宫谏议大人又在转动他的板指了。

    这板指绿莹莹的,套在拇指上甚是好看。

    这板指是之前林蔚然整理库房时,发现一枚婴儿拳头一般大小的不知名的玉石。

    这枚玉石好像是他一好友游历西南方时塞进节礼堆里送他的,那些东西都放库房了,如果不是小妻子整理出来,他都忘了有这东西了。

    不过小妻子倒是蛮喜欢那枚玉石的,还特意画了图样子,找了京城最有名气的银楼匠人打了几位首饰。这枚板指据说就是选了玉石水头种色最好的部位取的,

    除此之外,她还让人雕刻了一串佛头,并在皇觉寺供奉了好些日子,也是给他的。

    那样一串佛头,他戴着也不显娘气。这些日子他都瞧见了好些人也戴上了这样的配置,不过或许是玉石的品种不同,看起来感觉都没他的好。

    看着底下萧凡涕泪连连的惨样,泰昌帝头疼。他没想到那些世家会如此猖獗,萧凡好歹是正四品的朝廷命官,说揍就揍了。

    “皇上,你要给微臣主持公道啊.......他们这是藐视皇权!”

    “你先回去,此事朕会替你主持公道的,这些人太不像话了!怎能随意殴打朝中重臣呢,此歪风邪气不可长,一定要严惩!”

    听泰昌帝这么一说,萧凡那个感动啊,皇上果然比以往更重视自己这个臣子了。

    萧凡一脸感动地走了。

    他走之后,泰昌帝长吁短叹,“这些人尽挑老实人欺负!”

    梁东海暗暗回道,没办法,不挑老实人欺负,踏到铁板会被欺负回去的,就比如宫大人。

    日前,天牢

    狱卒头子站在方琰杨昶的跟前,“想清楚了吗?这是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不说的话呆会就要上夹子了。”

    方琰:“我们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你们这是屈打成招。”

    “皇上下令彻查此事,我们京兆府自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参与了科举舞弊的考生。林则然的京试名次飙升那么高,不可能是他的真实水平,只是他行事隐蔽,我们暂时没找到证据罢了。你们呢,就不要误人以及自误了,早点配合也不必废掉双手。”狱卒头子一个示意,就有人拿着夹板逼近杨昶。

    “大人,我,我招——”

    方琰脸色大变,“杨昶!”

    杨昶避开了方琰的视线。

    啪!方琰被甩了一鞭子,“多嘴多舌,妨碍公务!”

    接着,狱卒头子取了纸笔让杨昶写证词划押。

    杨昶取了笔,迟疑着。

    “杨昶,不要签,你听到没有?!”

    狱卒头子一个眼神,啪啪!方琰又被连甩了两鞭,但是他即使被鞭子抽打,还是没有停止劝阻,“你不能将则然牵连进来!”

    狱卒头子大喝,“多嘴,给我打!用点力,没吃饭吗?”

    喝斥完之后,他冲着杨昶道,“签吧!”

    就在这时,一名衙役快步走来,凑近了狱卒头子一阵耳语。

    狱卒头子听了一会,脸色大变,忍不住啐了一口,恨恨地道,“这林则然还真是好运。”

    两日之后,他们被放出去。

    走出牢房这一段路,方琰是忍着身体的剧痛自己走的,他受伤比杨昶重得多了。

    杨昶想来扶他,方琰根本就不让他碰,也不搭理他。

    杨昶跟在他身后,终于忍不住出声,“我知道你怪我意志不坚定,最后败在了酷刑之下。”

    “可方琰你知道吗?我也不想的,其他的刑罚我都能忍受,但这夹子一上,手指的经脉尽断,咱俩以后就没有前程可言了。”

    涉及进来这么大的案子,以为保住双手就还有前程吗?方琰嗤笑,笑他的天真。

    “而且你怎么知道林则然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都看了押题卷子呢?那狱卒头子都说了,他京试名次飙升那么高,不可能是他的真实水平,只是他行事隐蔽,我们所有人都没发现罢了。”

    方琰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上次你不也说了他进步很大么?有宫大人在没什么不可能的。”

    “当初在太原府时,你俩成绩并驾齐驱,府试时,你名次也比他高——”说白了,就是杨昶不相信他那第八的好成绩是凭他自己的能力考的。他们这些看了押题的,方琰考了第十二名,他考了第十五名。

    方琰直接揭穿他,“你这是臆测,也是为自己的行为狡辩。任何的借口都不是你将同窗拖下水的理由,你这是在为你的卑劣行径找借口,只为你的良心好过一些。”

    “方琰,你相信我,我当时会屈服,也是在为我们争取时间。如果则然被牵扯进来,虞国公府不会无动于衷,他们一定会尽力救他的。他有宫大人那么一个厉害的妹夫,也不会有事的。”只要国公府使劲救人,那他们就能顺势划水。

    “他有后台有人护着,那是他的事。”

    “但我们不是好朋友吗?我们借一下他的势又怎么样呢?”

    方琰生气地道,“杨昶,我真的看错你了,人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一个劲地为自己狡辩,不断地将犯错的责任推卸给别人,蒙蔽了良知。你这样,谁还敢将后背交给你?”

    “这事说白了就是你惹出来的,怎么可以再去牵连则然?杨昶,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方琰与杨昶出天牢,林则然作为好友,自然来接。

    林则然见了他们,自是一番嘘寒问暖。

    杨昶与林则然说着话,方琰抱胸冷眼旁观。

    杨昶也觉得没意思得很,于是便辞了他们,自己在家里派来的侍从的护送下先行一步离开了。

    当仅剩下林则然和方琰时,方琰也没提天牢的事,只道,“则然,以后少与杨昶来往吧,他已经不是当初的他了。”

    方琰叹息着。

    林则然默默地点头,也没问具体的原因,因为他了解方琰,他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他既这样说了,怕是杨昶身上真的有很不妥之处。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方琰苦笑,五年无法科考,人生的规划全然被打乱了。

    “我打算先回太原府。”

    “也好。”事情的经过他俱已知悉,方琰这次完全是无妄之灾。回家后先作休整,挺好的。

    方琰看他,“一个月的复考你好好考,日后搞不好我还得投奔你呢。”

    林则然只是笑笑。

    科举改制一事,在各方力量的相互牵制消弥之下,声势并不如林昭然想象中那么浩大。

    泰昌帝想着已经开了一道口子。科举改制,一时间也难出结果。况且世家根深叶茂,博弈的时间还很长,泰昌帝更为关心虞国公府那边的水稻生长状况。当得知两百亩地的水稻已经全部站住了,并长势喜人的时候,他不由得对那地的产量又更期待了一些。

    世家这边呢,在出了一口气之后,又看到皇帝软和下来的态度,也有意和稀泥。

    在双方的默许之下,大家都有意地将这一节揭过去。

    林昭然的心空落落的,她一直在关注科举改制的进展,但情况与她预料的大相径庭。

    与宫公箴改革科举时,得到千万寒门子弟的支持不同,他们这次提议的科举改制,就像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林昭然想不通,为何他们做的是同样的事,但所截获的成果不如预期?

    她不知道,宫令箴推科举改革的时候,当时皇帝与世家门阀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双方剑拔弩张的。

    以及大梁承平几十年,民智渐开,寒门子弟也迫切地想要争夺晋身的资源。

    而如今皇帝与世家们的关系还很缓和,尚未到迫切需要改制的时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