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宋词篇(2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六丑蔷薇谢后作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1],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2]。钗钿堕处遗香泽[3],乱点桃蹊,轻翻柳陌[4]。多情为谁追惜[5]?但蜂媒蝶使[6],时叩窗槅[7]。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8]。静绕珍丛底[9],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10],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11]。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12],向人欹侧[13]。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14],何由见得?

    【注释】

    [1]如过翼:像鸟飞掠过去那么快。杜甫《夜二首》诗有“村墟过翼稀”。[2]葬:葬送,这里指蔷薇花被摧残,此用韩渥诗“夜来风雨葬西施”意。楚宫倾国:以楚王宫里的美人比喻蔷薇花。倾国,容华绝代的美人。语出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3]钗钿:首饰,此以美人遗落的钗钿比喻飘落的花瓣。[4]乱点、轻翻:形容落花飞散的样子。桃蹊、柳陌:桃树、柳树下面的路径。[5]为谁:谁为。

    [6]蜂媒蝶使:蜂蝶在花枝上飞来飞去,如花的媒人与使者。[7]窗槅:窗棱。[8]蒙笼暗碧:草木茂密,绿叶成荫,环境显得幽暗。[9]珍丛:指蔷薇花丛。[10]长条故惹行客:蔷薇有刺,会勾住人的衣服。惹,挑逗。

    [11]强簪巾帻:把残花勉强插在头巾上。[12]颤袅:摆动。[13]向人欹侧:悦人、媚人之意。[14]恐断红、尚有相思字:唐时卢渥应举,偶到御沟,拾到一片红叶,见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竟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云溪友议》)。

    【鉴赏】

    本首长调汲古阁本题为“蔷薇谢后作”。由写谢后的蔷薇,抒发伤春惜花之情,兼寓身世之感。上阕描述蔷薇谢后。开头先点出旅客的闲愁,感叹滞留他乡,光阴流逝,不胜寂寞惆怅之情。此两句虽与蔷薇花谢没有太大的关系,却在伤春惜人的基调上统摄全词。“愿春”三句一语一转,翻出“愿春暂留”、“流春不住”、“春去无迹”三层意思,被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为“千回百折,千锤百炼”,点出伤春惜人的主题。下面才写花谢景象。以“为问花何在”发问,接着以美人比喻落花,写花在备受摧残后凋落殆尽。花残是暮春的征象,作者敏感地捕捉到这一典型形象加以细腻的刻画。“为问”句也问得多情,暗示了作者在夜来风雨声中辗转难眠的惜花心情。“钗钿”三句进一步追寻落花踪迹。结尾三句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写蜂蝶犹恋落花之有情,反衬无人哀怜谢后蔷薇之无情,借花言人,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下阕真正写了惆怅之感。开头四句叙述东园悼花:暮春绿叶茂密,已没有了花,更没有了赏花的人。作者踯躅于蔷薇花丛下,独自叹息。“长条”三句借枝条的恋人写出对人的依恋,脱尽残红的柔条牵住人的衣襟,像要倾诉离别之情。此句被袁行霈先生断为“全词的警策”。在这时,作者发现枝头尚有一朵憔悴的残花,于是摘下来插在头巾上,可见作者对花之爱惜。可由于花太小,毕竟不如一朵鲜花插戴在美人钗边摇曳多姿。这里写人惜花,与上面花恋人相应,情感显得缠绵悱恻,词文也辗转多姿。结尾五句化用“红叶题诗”的故事,劝落红不要随流水俱去,因为断红上恐有相思字,若飘进大海,岂能让情人看见?极尽对谢后蔷薇的凭吊之情,深刻揭示伤春怀人的主题。此阕含蓄委婉,精深华妙。

    《蓼园词选》评曰:“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周济《宋四家词选》指出下阕的立意特征说:“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本篇紧密扣住谢后的蔷薇花,层层转折,前后照应,一气贯注:善于铺叙,结构谨严;善于描摹,曲尽微妙。

    兰陵王

    柳

    周邦彦

    柳阴直[1],烟里丝丝弄碧[2]。隋堤上[3]、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4],谁识京华倦客[5]。长亭路[6],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7]。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8]。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9],望人在天北[10]。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11],津堠岑寂[12],斜阳冉冉春无极[13]。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14]。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1]柳阴直:长堤上的柳树,行列整齐,柳树的阴影也连缀成一直线。[2]烟里丝丝弄碧:笼罩在烟气里的杨柳丝丝飞舞,在卖弄它嫩绿的姿色。[3]隋堤:指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这条堤是隋朝开的,故称隋堤。

    [4]故国:指故乡。[5]京华倦客:京华,京师。倦客,长久客居,感觉厌倦之人。[6]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以备行人休息,也是送别之地。[7]应折柔条过千尺:古人送行,多折柳赠别。这句说明作者经常送行。[8]梨花榆火催寒食: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因介之推抱木焚死,便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新火。唐宋时,朝廷于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谓之换新火。这句指明饯别的时令是寒食节前。[9]迢递:遥远貌。[10]望:回头看。人:指送行的人。[11]别浦萦回:船开走了,水波在回旋。[12]津堠:津指渡口,堠是古代探望敌情的堡垒。此指码头上守望、可供住宿的处所。[13]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无极:无边。[14]月榭、露桥:均指夜游的地方。

    【鉴赏】

    这首慢词是诗人的名作之一。这首词借咏柳抒写诗人的离别愁恨。第一叠以柳起兴,抒发感情。第一层专写柳,“柳阴直”表明柳树多且齐整,照应“隋堤”,暗示了时间和地点。“柳”“留”谐音,柳丝弄碧,描述了柳丝色彩和柳枝娇媚,丝丝缕缕满含惜别之情。隋堤上拂水飘动的垂柳,见过无数次送行离别(暗含倦客之恨),从而引出“京华倦客”的情怀。“登临”二句是第二层,是一篇之主。写诗人厌倦久居京城、思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惆怅凄凉心情。“长亭路”三句是第三层,用频繁折柳,频频送客,既写出了惜柳之情,又感叹了人世间离别之多。

    第二叠追寻当年离别时的状况。“闲寻”四句指船开后,回忆起当年在清明寒食节前,在离别的筵席上,在哀愁的琴瑟中饮酒作别的凄苦情形。“催”字便有岁月匆匆之感。后四句以虚写实。因眷恋旧情,对“一箭风快”反而愁苦。转眼之间,回望已相隔数驿站,送行者已远在天北。以夸张想象之辞,抒发了离别时无限惆怅与凄婉的伤痛之感。

    第三叠正面抒写别后离恨。“凄恻,恨堆积”一开始便感叹了深重的愁苦。船缓缓地远去,“津堠”已恢复宁静,看到了天边春色中的冉冉斜阳,更容易引起人的迟暮之哀的感叹。用“无极”表述“春”,给人以无限苍茫的时空感,引人遐思。梁启超赞:“‘斜阳’七字,绮丽中带悲壮,全首精神振起”(《艺蘅馆词选》)。“念月榭”二句回忆旧时旖旎情景,如今却好梦难再,不胜凄恻悲凉。以“沉思前事,像梦里,泪暗滴”作结,倍增迷茫之致,而轻微悠长。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

    本词在南宋初就广为流传,当时谓之“渭城三叠”。本篇章法井然,结构严谨,三叠情景交融,虚实相应,层次分明,艺术上很有特色。格调典雅,音律流美,造句工巧,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

    佳丽地[1],南朝盛事谁记[2]?山围故国绕清江[3]、髻鬟对起[4]。怒涛寂寞打孤城[5],风樯遥度天际[6]。断崖树[7],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8]?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9]。夜深月过女墙来[10],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11]?想依稀、王谢邻里[12]。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1]佳丽地:指金陵。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2]南朝:指建都于金陵的六个朝代,即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3]故国:指金陵,南朝故都。清江:长江。[4]髻鬟:古代妇女的发髻。[5]孤城:指金陵。以上数句化用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李城寂寞回。”

    [6]风樯:指帆船。樯,桅杆。[7]断崖:临水的山崖。

    [8]莫愁:传说南朝时的女子。古乐府《莫愁乐》:“艇子打两浆,催送莫愁来。”以上三句说莫愁系艇的古树,如今还横倒在陡峭的山崖上。[9]雾沉半垒:雾气遮盖了半边城的营垒。[10]女墙:城上的矮墙。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1]酒旗戏鼓:酒楼、戏馆,繁华的场所。[12]王谢:东晋时的两个世家大族王导与谢安,官居朝廷宰相、中书令等要职,住在金陵乌衣巷一带。

    【鉴赏】这首词另一题为“金陵怀古”,怀古即是本篇中心。首叠以“佳丽地”为发端,赞叹了故国山河之雄伟壮丽。“佳丽地”三字点明地点,并表明金陵是一个历史上令人羡慕的地方,把它推上很高的地位。“南朝”句进入怀古,描述如今还有谁记得金陵昔日的繁华盛世呢?接着四句描述眼前所见景物:苍莽的群山,清清的江水围绕着昔日的都城,夹峙的山峰好像妇女头上的髻鬟,汹涌的怒涛扑打着寂寞的空城。有几艘船正扬帆驶向遥远的天边。句句写景,暗用刘禹锡《石头城》诗意,实已见出了今昔强烈对比,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无限苍凉之感。

    第二叠承上,进一步描述了历史遗迹。“断崖”两句写莫愁系艇的古树还横倒在陡峭的山崖上。当年万人争睹,如今断崖倒树,触目荒凉。接着写所有一切都是空余陈迹。孤寂的城垒已长满了葱茏的树木,在雾气笼罩里,只能看见一半。深夜的月光越过女墙洒在滔滔不止的秦淮河上。昔日繁华与今日之荒凉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苍凉之情油然而生。“伤心”二字点明了诗人情绪。

    第三叠转写眼前近景,由此抒发兴亡之感。起笔故作疑问,眼前酒旗飘摇、戏鼓喧闹的地方是哪里呢?接着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回答或许是与王谢比邻的乌衣巷吧。接着选取燕子意象,进行了详细节的描写:燕子不知朝代更迭,但已从王谢豪门大族堂前迁入邻里的寻常巷陌了,但它们也懂盛衰兴亡,在斜阳里相互呢喃着诉说兴亡之感。本是诗人抒发兴亡之叹,借燕子口说来,更增添无限苍凉悲壮之情,沧桑怀古之意。

    本首怀古词的特点在于通篇写景,把一切情语完全溶于景语当中。全篇意象浑成,疏密相间,尤善化用前人诗句,如同己出。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谓“读此词,可见词中三昧”。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1],更漏将残[2],轳辘牵金井[3]。唤起两眸清炯炯[4],泪花落枕红绵冷[5]。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6],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7],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释】

    [1]皎:洁白。栖不定:睡不安稳。[2]更漏:古代以铜壶滴水报时,一夜为五更,故称更漏。残:尽。[3]轳辘:一作“辘轳”,打水用的滑车。牵:拉起打水的吊桶。金井:雕饰的井栏。[4]炯炯:明亮的样子。潘岳《寡妇赋》:“目炯炯而不寝。”[5]红绵:指枕芯。[6]徊徨:彷徨不安的样子。[7]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斗柄:北斗星座当中的第五颗到第七颗,三颗星形如斗柄,故称。

    【鉴赏】

    本词又题为“早行”,是早起送别之写。描述一对恋人秋日清晨离别时凄婉缠绵的情景。黄蓼园在《蓼园词选》言其:“首一阕言未行前,闻乌惊漏残、辘轳响而惊醒泪落。次阕言别时情况凄楚,玉人远而惟鸡相应,更觉凄婉矣。”

    上阕所写的环境是室内,写将别未别之前的情景。前两句写明月惊动着乌鸦使它睡不安详,残夜将尽,井边已传来辘轳汲水的声音。“月皎”到“更漏将残”有一个时间推移的过程,皎月惊乌,更漏声,辘轳汲水声都是送行之人所见所闻,暗示了他在离别前夜睡不着。“唤起”二句写离人情意,抓住“清炯炯”、“红绵冷”两个细节,“清炯炯”实为不愿离别而彻夜不睡的情态。“红绵冷”表明泪落的时间长久,泪水流了很多。此两句笔触细腻,神态宛然。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评论,“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上阕从室外写到室内,通过时间推移和细节描述等,揭示人物缠绵悱恻,依依惜别之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