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岁,我拿十年做什么?-这十年,你要让内心变得强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们,一代不如一代。这话当然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父母对独生子女无原则的溺爱,很多年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他们独立性不够,依赖性太强,归根到底,还是内心的力量不够强大。在二十岁之后,这一问题必须被你正视,因为以后的人生你不可能总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了。你必须尝试着自己独立地接触社会,面对一切不那么美好的境遇,让你的承受力越来越强。

    总会有人看你“不顺眼”

    我们也许都读过下面这个寓言故事:

    一位上了年纪的父亲和他的小儿子一起赶着他们的驴子,打算到市场上去卖。他们没走多远,遇见了一群人聚集在井边,谈笑风生。其中有一个人说:“瞧,你们看见过这种人吗,放着驴子不骑,却要走路。”父亲听到此话,立刻叫儿子骑上驴去。

    走了一会儿,他们遇到了一群正在争吵的老头,其中一个老头说:“看看,这正证明了我刚说的那些话。现在这种风气,根本谈不上什么尊敬老人。你们看看那懒惰的孩子骑在驴上,而他年迈的父亲却在下面行走。下来,你这小东西,还不让你年老的父亲歇歇他疲乏的腿!”父亲便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毛驴。

    他们没走多远,又遇到一群妇女,有一个妇女大喊道:“你这老头儿,你怎么可以骑在驴子上,而让那可怜的孩子跑得一点力气都没啦?”父亲立刻又叫他儿子来坐在他后面,两个人合骑着一头毛驴。

    过了一会儿,来到一座教堂前,一位牧师叫住了他们:“喂!喂!请等一下,那么弱小的驴子让两个人骑,驴子太可怜了。你们要去哪里呢?”

    “我们正要带这匹驴子去市场卖呀!”

    “哦!这更有问题。我看你们还没走进市场,驴子就先累死了,恐怕还卖不出去呢!”

    “那么,该怎么办呢?”

    “把驴子扛着去吧!”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父子俩立刻从驴背上跳下来,将驴子的腿捆在一起,用一根木棍将驴子抬上肩向前走。经过市场附近的一座桥时,很多人围过来看这种有趣的事,大家都取笑他们父子俩。吵闹声和这种奇怪的摆弄使驴子很不高兴,它用力挣断了绳索和棍子,掉到河里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看法。无论你怎样做,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所以,做事要有主见,如果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不要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要企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那位父亲想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结果谁都不满意,还把毛驴弄丢了。

    生活中,有的人会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别人不高兴,他就以为对他不满;人们在说悄悄话,他就感觉一定是在说他的坏话;对方的一声咳嗽,他就怀疑是对他的不敬;有人见到他点头微笑,他感到是别有含义;有时本来是互相开玩笑的话,这些人也会当成真事,反复琢磨半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鸡毛蒜皮的小事会让这些过分敏感的人想入非非,做出错误的判断,他们对恩恩怨怨最爱斤斤计较,总以想当然去观察世界,并自以为是,结果总有难以排解的心绪,更有甚者发展为心理上的病态。

    这种过分敏感的人,会在生活中处处设防,时时疑心,多愁善感;会活得很累,既要对付那些夸大了的矛盾,又要抚慰自己无中生有的痛苦,可谓劳心伤神。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处处设防,便会让人对他敬而远之,朋友就会越来越少,人际交往就会变得不和谐。

    这样的人,常常会怨声载道:“我们单位的人际关系太复杂了,张三对我有成见,李四说我的坏话,王五看我不顺眼……每天都有生不完的气,烦死人了。”情况是否真的是这样,我们不敢妄下断言,但应该明白,有人对你看不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获得所有的好评,不要为徒劳无功的事伤神。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觉,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看待世界。请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对你满意,否则你将永远得不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有个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他把画好的画放在路边,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说明: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笔,请赐教,并在画中标上记号。晚上取回画时,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心中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他决定用另外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于是他又画了同样的一幅画拿到路边。这次他请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结果是一切曾被指责过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最后,画家无不感慨地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自己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足够了。因为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这个故事再次说明,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不能让所有的人觉得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和角度,为了取得别人的支持,你可以尽量迁就别人的要求,但是你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对你感到满意。不管你做任何事,你打算怎么做,总会有人对你表示失望。把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放在自己身上,只能造成一种失败。在仅仅涉及你自己追求的目标和做事方式等问题上,你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学会信任和相信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见类似的事情。当某人做了一件善事,引起别人的注意时,会听到各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张三说你做得好,大公无私;李四说你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上司赞你有爱心,值得表扬;下属则说你在做个人宣传……总之各种各样的议论,有的如同飞絮,有的好似利箭,一一迎面扑来。即便你是好心,即便你尽了全力,但你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所以说不能被别人的舌头压死,只要走自己的路,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好。成天忧心忡忡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任何时候,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面对自己的心灵了。而评价是人家的事情,只要是对的,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就已经够了,绝不要让某些人的闲言碎语牵住自己,更不要因别人的眼光而苦恼。记住:有人看你不顺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需为此伤神。

    失败之后,先看自己

    失败之后,你是怎样的反应呢?是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济,是指责他人不予帮助、坐看形势危急,还是自怨自艾、任失败的情势继续发展而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如果你想求得失败之后的再次崛起,那么请一定记住:失败之后,先看自己。

    失败之后,要学会先看自己。失败后的反思是一种智慧,也是你纠正错误的第一步。反思昨天为了明天;反思失败为了成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失败后没有反思自己而是一味埋怨,将会如何发展下去。在失败时反思,先看自己,将使我们更加清醒,也更加睿智,既能避免出现重复性的错误,也能为日后的发展理清脉络。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遭遇挫折或是失败后,第一反应却往往是指责他人,就像下面的寓言故事一样:

    有一艘渔船在大海上遇难,船上的人都落水,有一个幸存者被海水冲到了海岸边。他又累又困,于是在海滩上睡着了。不一会儿,这位幸存者醒了过来,他坐起来看着此时平静的大海,指责大海总是骗人,以平静、温和的外表引诱人们。当人们上当后,大海就变得异常凶残,最终把人们毁灭了。这时,海里传来一个动听的声音:“喂,朋友,你别责怪我,应该责怪风!我本是非常平静的,是风忽然猛刮过来,掀起了惊涛骇浪,使我变得残暴了。”在对大海抱怨了一通之后,这位渔夫继续前行,他经过长途跋涉后,再一次精疲力竭地倒在井边睡着了。当他差一点掉到井里时,幸运女神叫醒了他,说:“喂,朋友,你若掉到井里,一定会像责怪大海一般责怪我,绝不会怨自己的疏忽。”

    其实,我们许多人都有寓言中幸存渔夫那样的反应,在失败后,第一个反应是责备他人而不是反思自己,即使获得帮助后,也往往缺乏感恩之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把由于自己原因造成的不幸归之于他人,有些人总是不愿意检讨自己,他们习惯于找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然而如果没有反思,改正和超越便是空谈。因为没有认真总结自己的过去,自然无从评价自己失败的原因,更何谈在失败中重新振作和崛起呢?

    哈耶克是美国西部一个著名商学院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哈耶克的表现十分优秀,毕业后,他也顺利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但是最近他的工作让他十分郁闷。他觉得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当初的想象差别太大了,在工作中他连连遇到了挫折。于是他萌生了辞职的念头。这一天,哈耶克找到了经理:“经理,我感到这份工作和我当初的想法有些差距,这不是我希望的工作,我要辞职。”总经理问哈耶克:“哦?你当初怎么想的,现在又是在做些什么呢?”“我觉得,我的能力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仅仅是这些琐碎的日常工作,这埋没了我的才能。”哈耶克理直气壮地回答。

    总经理接着说:“嗯。不错,小伙子,你很有潜力,但你应该正视你的缺点。我来告诉你,昨天你给我的市场研究报告,总共有十二处错误,很多错误都是致命的。你知道这些错误是什么吗?”哈耶克十分惊异:“怎么可能?那可是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完成的!”

    “哈耶克,你现在的错误,可以由我来给你修改,如果我有错误的话,就会直接给公司带来损失。你知道咱俩换换职位会有什么结果么?手中的事情都做不好,怎能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哈耶克,我明白你的想法。但在遭受了挫折和失败之后,我觉得你更应该先反思自己,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你的辞职信暂时放在我这里,如果你在明天上午之前,还是坚持你的想法的话,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此时,哈耶克恍然大悟,告诉经理:“经理,对不起,我想我应该收回我的辞职信。”后来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哈耶克,回想起当年经理的一番话,仍然觉得受益匪浅,而“失败之后,反思自己”也成为了哈耶克的人生箴言。

    其实当你遭受挫折和失败之后,最明智的选择便是先看自己,进行失败的反思和总结。正如海涅所说的那样:“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失败后先看自己,也给了你在失败中再次崛起、重新出发的机会。古往今来,许多著名人物在跌倒后能够重新爬起,在失败后能够重获成功,往往也在于他们善于反思、善于总结。

    列夫·托尔斯泰的幼年,便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在列夫·托尔斯泰15岁轻狂少年时,他就于读大学文科班。然而他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强迫退学。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而是认真思索,对自己进行了反思。他把自己的各种缺点都仔仔细细地写在日记本上,以便他随时对照检查。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就立即改正。从此,托尔斯泰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中,他逐步成长为一位大文豪,并创作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享誉世界的名著。

    著名销售人员埃德温·科克斯也曾经挨家挨户地试着推销铝制厨具,但也连连遭受冷眼和挫折,厨具销售情况十分不佳。于是他开始在失败之后反思自己,思考自己到底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经过反思,埃德温·科克斯很快意识到由于清洗不便人们不愿意购买铝制厨具,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某天在家里做试验时,他把细钢丝绒和肥皂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百洁布。他继续开始上门推销,免费赠送百洁布。这一推销方式的改变,果真使科克斯的销售业绩节节攀升,并顺利拥有了百洁布这一专利。

    所以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先不要心慌,也不要急于责怪他人,先看自己,反思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才是关键。因为要控制自己,超越自己,就必须先学会在失败面前先看自己。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也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而不是随随便便地甘于命运的摆布或是认定他人的错误。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失败中进行修正、日臻完善。

    只要不放弃,就不是定局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人生的画卷尚未展开,所以往往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失败。也正因为太过于顺利,使得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往往很脆弱,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这样柔弱的状态,当然是十分危险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得承受失败带给你的种种压力。

    对于有信心的人来说,失败往往是把压力转为动力的源泉,他们不会说自己失败了,只会说:我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他会把所有的失败抛在脑后,认真地思考失败的缘由,努力地为下一次成功奠定基石。

    出身贫寒的松下,年轻时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体又瘦又小,觉得不理想,信口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来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不料两个月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于是松下幸之助这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打动了主管,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成为电器行业非凡的人物。

    松下的成功告诉我们,失败不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机会,它使你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轻言放弃,补上这一课,就成功了。

    古往今来,很多成功者都是“精神胜利”大师,愈是成大业者,其精神的力量愈是强大。因为人生旅途,失意难免,挫折难免。失败者在挫折面前会很快放弃而出局。而成功者不是没有低潮,但他们绝不会让自己在低潮中“呆”得太久。

    耐基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最大的商业巨子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史东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补贴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贩卖报纸了。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饭馆叫卖报纸,被赶了出来。他趁餐馆老板不备,又溜了进去卖报。气恼的餐馆老板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东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纸,又一次溜进餐馆。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终于劝主人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的报纸看。史东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面对困难不放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史东就是这样的孩子,后来也仍是那种人。

    我们可以看到,不放弃是一种韧性极强的力量。在很多情形下,不放弃的力量可能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只有在有希望的背景下,知识才能被更好地利用。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他不放弃,就可能拥有一切。而一个人即使拥有一切,却不拥有希望,那就可能丧失他已经拥有的一切。

    西部“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同样充满坎坷,充满传奇。他的制胜“法宝”是:每当受到挫折,遭受打击时,绝不抱怨,并且非常兴奋地对自己说:“太棒了!这样的事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在追求成功的旅程中,如果我们真的遇到挫折、失意,乃至失败,那么就让我们像永远积极思维的“牛仔大王”李维斯一样,立即大声地对自己的潜意识说一句“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吧。

    世事充满了戏剧性,伟大和平庸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他们人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只不过成功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要少一次,而平庸者跌倒的次数只不过比爬起来的次数多了一次而已。最后一次爬起来的人,人们就把他们叫做“成功者”。最后一次爬不起来,或不愿爬起来,不敢爬起来的人,人们就把他们定义成“失败者”。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处于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的年龄,所以我们必须有一颗永不服输的心,有一种愈挫愈奋的意志。这样,内心就会升腾起一股勇往直前的勇气,从而也就不再抱怨上苍的不公。

    如果你能这样坚苦卓绝地去做了,虽然不一定都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不一定能够采撷到预想的果实,但这个心灵的激励,这个奋斗过程本身,就闪耀着无边无际的生命之美的光芒。

    成功需要多一点勇气

    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有句名言:“真正的伟人是像神一样无所畏惧的凡人。”坚忍不拔的勇气,是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也是开发抵御挫折潜能的必要条件。勇气与追求的紧密结合,便开发出了百折不挠的巨大力量。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最大的劣势是一无所有,但这同时也是最大的优势——没有什么需要在意的。满盘皆输又怎样?大不了从头再来,反正我年轻。只要你有勇气,就能够开创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位叫马维尔的法国记者抓住机会采访林肯。问道:“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经草拟出来了,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笑着回答说:“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马维尔还没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他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这句话的含义。一直到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马维尔在林肯的信中读到他幼年时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想要在西雅图买一处农场。这个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如此,父亲才得以以较低的价格买下。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于是大家再也没提过那件事。”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里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多一点的勇气,就能满载果实而归了。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马维尔已是76岁的老人,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下决心学汉语。3年后,他来到了广州旅行采访,以流利的中文和孙中山对话。

    勇气对于人的力量,就像一条逆流而上的鱼或一艘逆流而上的小船。它想要游到上游,到达目的地,它必须要有游上去的勇气,它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逆行瀑布,又穿过奔流的峡谷,它不停地前进,穿过山涧,游过峡谷,终于到达了上游,完成了自己的愿望。是的,它是成功者,因为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到达了上游,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是什么让它不停地前进呢?就是它的勇气。

    而那些让我们失去勇气,那些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如果你的世界消极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消极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想想你自己的人生经历。第一次拿起课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令人不寒而栗,但现在看来,原来是这么简单。

    第一次拿起绳子,心想这可怎么个跳法呀!于是犹豫再三不肯跳。其实也不难啊,你现在一定这么想。

    第一次学骑车,摔了两次便吓怕了,于是一直拖了好久还不会骑。而现在,却轻松自如地骑着车子到处跑。

    许多事情看似困难,实则不然。与其害怕观望不如尝试行动,这样你会发现它原来是那么简单。不要忘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无论什么样的事,不试试、不行动,怎么能知道它是不是真的难做呢?既使你发现它真的很难做,那么你不去做而惧怕它,又怎么能做好呢?

    其实,某些事真的不难。只是因为你觉得它太难,只是因为你不够相信自己。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只有勇敢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在困难面前软弱了,就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德彪西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愿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循规蹈矩、人云亦云。在音乐创作上,更是追求标新立异,超凡脱俗。

    1872年10月,10岁的德彪西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同时在马蒙泰尔的钢琴班和拉维尼克的理论班学习,后又随艾米·杜朗学习和声,随艾尼斯特·圭罗学习作曲。到1874年,德彪西已经能演奏肖邦F小调钢琴协奏曲并能像真正的艺术家那样对乐曲有了自己的诠释,与此同时,他也逐渐将他那天赋的叛逆素质表现在人们面前。在巴黎音乐学院,德彪西有幸聆听塞扎尔·弗朗克这位享誉当时乐坛的比利时作曲家的作曲课,但却与老师闹得不欢而散,中途退出,大有扰闹课堂、不敬师长之嫌。

    原因是老师弗朗克看过德彪西的作曲作业之后大为不满,对着德彪西大声喊道:“转调、要转调”,而德彪西此时也被激怒,用同样的声响回答:“我对这种调性安排完全满意,为什么非转调不可?”班上同学被他的举动吓得目瞪口呆,不知这是否就是那位平时沉默、冷淡的德彪西,而德彪西本人则怨气难消,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将弗朗克戏称为“转调机器”。

    在其他老师的课上,德彪西也依然是固执己见。艾尼斯特·圭罗老师的作曲课上,德彪西坐在钢琴面前悠然地弹出了一串奇妙的七和弦,并拒绝接受老师要他将此和弦解决的指令,为此,老师质问他这样胡闹的依据是什么?他的回答倒也坦率:“我高兴”。

    正是这种敢于坚持自己主张的精神,使得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渡过了数次难关,并获得了多方面的赏识,在赢得了几次奖赏之后,德彪西于1884年获得了当时音乐界的最高荣誉——“罗马大奖”。

    勇气就是这样,在绝境中创造希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它像一盏明灯,让你可以迎着心中的曙光,向它奋进;它是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有了既定的奋斗目标,你便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充满希望,不断以这个目标激励自己,爆发出一种无畏的拼搏精神;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没有了勇气就不知道该向什么方面努力,这样的人只会迷茫着,消沉着,因而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所以,二十多岁的你,丢了什么,也不能丢掉自己的勇气。血气方刚的你,要让自己勇敢些,再勇敢些!然后你的人生将因为你的勇敢而与众不同!

    用你的乐观战胜挫折

    命运总是那样的让人感触良多,它是无情的,让很多人向它屈服一生;它也是公正的,给了人们同样多的机会;它是强大的,使很多人向它低头;它是弱小的,曾被成百上千的人主宰;它是残酷异常的,肆意欺凌着弱小的生命;它是温柔无比的,常常给人以激励……在强者的眼里,命运是公正的、弱小的、温柔的、美好的;在弱者的眼里,命运是无情的、强大的、残酷的、可怕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碌碌无为,而是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任何的幸福总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只要你有一颗肯快乐的心,就一定能够感觉到幸福的存在。你必须掌控好自己的心舵,下达命令,来支配自己的命运,寻找自己的快乐。只有具备了淡然如云、微笑如花的人生态度,任何困难和不幸才能被变为航道上助力的风。

    美国总统罗斯福年幼的时候曾患上过小儿麻痹症,而且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很多人会因此而悲观,可是他却相反,最后以病残之躯当上了总统。他未当上总统之前,有一次家里被盗损失了很多财物。他的朋友安慰他,他写了一封信回复他的朋友,谈了三点:第一,这个小偷偷了东西,没有伤害人,是好事;第二,他只是偷了部分的东西,没有偷全部的东西,是第二件好事;第三,最重要的是,是他当小偷,不是我当小偷,这是更大的好事。

    也许,这就是罗斯福跟常人的不同之处吧。我们的心态不同,所过的生活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一部分人很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们始终在用一种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辛苦,他们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健康的身体和美满的家庭,他们大多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生活;而有的人则是一天到晚忙碌也只能维持生计。这两种人他们最大的区别在哪呢?

    只要你留心观察的话,那些“比别人过得好”的人总是能够保持更好的心态。他们很会苦中寻乐,他们也有烦恼、困难,但是他们能够自我调节,他们的乐观会影响周围的人,大家都保持着一份乐观的心态,都有积极的态度,成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而那些忙碌的人,他们也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们总认为他们的命运就是劳碌的,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所以总是为自己找借口,甚至怨声载道。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功呢?苦中寻乐是一种生活态度,他能够让你保持一份自信和希望,让你从痛苦、贫穷和难堪中走出来,乐观是生命保鲜的良药。

    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一位女作家在纽约街头看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又很虚弱,但是她脸上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为什么不呢?好运时不时地来到我的身边。”“你很能承担烦恼。”女作家又说,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好运之门就重新打开了。”卖花的老太太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

    “等待三天”,在这简单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多么朴实而又充满人生智慧的心啊。每个人的心,都好比一颗水晶球,晶莹闪烁。然而一旦遭遇不测,背叛生命的人,会在黑暗中渐渐消损;而忠实于生命的人,总是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快乐的心,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那么好运必定会重新来到你的身边。

    有一位印第安父亲打算对一对孪生兄弟做“性格改造”,因为他觉得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

    为了让他们学会感受生活的全部,这天,他买了许许多多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让乐观孩子去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爸爸,我们一起来找吧。”那孩子得意扬扬地向父亲宣称,“马粪堆里说不定还会有一匹小马藏着呢!”

    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的心态就好比两副截然不同的眼镜,他们两种人都戴着各自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悲观的人的特征是对于坏事情和坏消息极为敏感、有偏爱。他们会倾向于认为好运是暂时的,是因为自己偶然撞了大运,下次就不会这么幸运了,所以好运并不能使他们快乐,反而平添了忧虑。而一旦发生坏事后,他们认为都是自己的过错,发生的坏事一定会持续很久,并且会毁掉一切。

    而乐观的人刚好相反,他们对好事和好消息有偏爱、敏感,倾向于夸大好事和好消息的作用。他们倾向于认为好运常在,自己就是一个经常走运的人,命运之神偏爱自己,因此他们的好心情持续时间很长。当他们遇到厄运时,会认为失败是暂时的,且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坏运气或其他因素带来的后果。之后的行为方式往往也就在这里定下了基调。

    这就是不同心态的人对待好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也决定了一个能够时常发现周围的好运,并且得到更多的好运,而另一个只能越来越跟好运“绝缘”了。

    古希腊的先哲阿基米德曾信心十足地先人们宣布: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起地球!宣言中蕴涵着无穷的勇气,表现出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重塑了自我的乐观情绪和超越自我的追求。即使在面对罗马士兵长刃的时候,他依旧显得十分的平静——在追求数学的卓越面前,即使死亡也不会让这位先哲有丝毫的消极。

    诚然,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然而几千年来,人类正是凭着这种强烈的追求,这种坚定的信念,这种高昂的情绪,打破了与生俱来的限制,战胜了不足和弱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如果你想改变你平凡的人生,你想获得成功,成为命运的赢家,那么你需要矢志不渝地用心去做。需要怀着不畏艰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乐观信念,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积极进取,锲而不舍。

    只找方法,不找借口

    如果你去接近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都是经历过那么多的失败之后才成功的。面对失败时的两种选择,决定了你往后的成功与否:一种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去总结失败的教训与找出成功的方法;另一种是为自己失败找寻一大堆的借口与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为成功找方法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为失败找借口的人依然在失败。而那些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

    李嘉诚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能够做得那么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从打工的时候开始,他就是一个通过找方法去解决问题的高手。

    他先是在茶楼做跑堂的伙计,后来应聘到一家企业当推销员。做推销员首先要有好体力,这一点难不倒他,以前在茶楼成天跑前跑后,早已锻炼了他的体力,可最重要的,还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把产品推销出去。

    有一次,李嘉诚去写字楼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一连走了好几家都无人问津。一上午过去了,一点成绩都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那回去将无法向老板交代。

    尽管推销颇为艰难,他还是不停地给自己打气,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另一栋办公楼。他看到楼道上的灰尘很多,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去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将水洒在楼道里。十分神奇,经他这样一洒,原来脏兮兮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了许多。这一来,立即引起了主管办公楼的有关人员的兴趣,就这样一下午他就卖掉了十多台洒水器。

    在做推销员的整个过程中,李嘉诚十分重视分析问题和总结方法。这样一来,获得的收益自然要比别人多。

    同样在美国也有这样一个善于找方法的成功者。

    许多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也来到了采油区。但开始时,他只找到了一份简单枯燥的工作,他觉得很不平衡:我那么有思想,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

    没有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感觉:我不是很有思想吗?那么为何不能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想办法成功呢?

    于是他对自己的那份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一道工序,每次都要花39滴油,而实际上只需要38滴就够了。

    经过反复地试验,他发明了一种只需38滴油就可使用的机器,并将这一发明推荐给了公司。可别小看这1滴油,它给公司节省了成千上万的成本!

    你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吗?他就是洛克菲勒,美国最有名的石油大王。

    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只要你处处留心,注意找方法,那么人人都能成为成功者!处处都是成功的良机!

    成功者重视找方法,而那些失败者总是习惯找借口,好像所有的失败都与他们无关,都是外在条件和客观环境造成的结果。然而找借口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这句话: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用这句话来警示自己,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积极去想方法,一定能解决任何困难,也只有积极找方法的人,才能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得到更大的成功。

    有一位刚毕业的小伙子,因为学校是名牌,学的是新闻专业,形象也很不错,被北京一家很知名的报社录用了。但是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做事情不认真,遇到任何困难总是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

    一天,报社特别忙,突然有位热心读者打电话过来说在一个地方有特大新闻发生,请报社派记者前去采访,但是报社别的记者都出去了,只有他在,办公室领导只有派他独自前往采访。没多久他就回来了,领导问他采访的情况怎么样?他却说:“路上太堵了,等我赶到时事情都快结束了,并且已经有别的新闻单位在采访了,我看也没什么重要新闻价值了,所以就回来了。”

    领导很是生气地说:“北京的交通是很堵塞,但是你不知道想别的办法吗?那为什么别的记者能赶到呢?”

    小伙子急得红着脸争辩道:“路上交通真的是很堵,再说我对那里又不是特别熟悉,身上还背着这么多的采访器材……”

    领导心里更有气了,心想:我要你去采访,你不但没完成任务,还有这么多的借口,那以后怎么让你工作。于是说道:“既然这样,那你另谋高就好了,我不想看到公司员工不但没有完成公司交给他的任务,反过来却还有满嘴的借口和理由,尤其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接到任务后,不管任务有多么艰巨,都能够想方设法把任务完成,并且还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人。”

    就这样,小伙子失去了令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好工作。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像这位小伙子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四处找借口来推脱的人并不少见,但是他们这样做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仅损害了集体的利益,也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然而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只会为成功找方法,而拒绝寻找任何解释与借口。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以自己的信心、勇气及全部的努力向一切困难挑战,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样你最终能收获成功。

    在异样目光下坚持自我

    如果你曾经有过“离经叛道”之举,一定非常清楚,当你与众不同时,别人都会用“怪人奇葩”的目光全身上下扫视你。

    这时候你真的可以泰然自若吗?你真的能够承受众人异样的目光吗?在这种目光下你还能够坚持自我吗?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满足来自于别人目光折射回来的色彩基调。当世人投以羡慕的眼光时,我们便因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而倍加满足。可是当我们把“别人的目光”作为终极目标时,就会陷入一个怪圈。如同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它便再也无法脱下。我们疯狂地转动舞步,一刻不停,尽管内心充满疲惫和厌倦,但脸上依然还要挂着幸福的微笑。当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终于以一个优美的姿势为人生画上句号时,才发觉这一路的风光和掌声带来的竟然只是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在一切都可以模式化,都可以流水线的当代,在大众快餐文化已然占据主流文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持与众不同。与众不同不仅是一种个性,一种气质,更是一个人思想和原则的最佳体现。试想,若是所有的人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若是所有的人都与众相同,千人一面,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场景?

    只是,坚持自我是需要勇气的。你当然会遭遇到无数的阻力,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美国工商巨子保罗·盖蒂曾经说过:“真正成功的商人,在本质上是一个持异议的叛徒,也极少满足于维持现状。他不断去寻找成功的最佳方法,开拓最新的领域,因此创造了他的成功和财富。”保罗认为,那种柔弱的、人云亦云的、墨守成规的人很少能够在商业界获得成功。他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志我行我素。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多数人都疯狂地抛售股票,而保罗的信念则是“众卖我买”。他决定趁危机的机会大量收购某一大型综合石油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这家公司从而最终创建一家自己的石油企业的目的。然而,保罗的亲戚、朋友,更不用说保罗的竞争对手,都认为保罗一定是疯了。特别是在那个时候,买一家大型综合石油公司,那简直是不合情理,是“异端”,是违反商场上的规律和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

    但是,保罗就是保罗,他对这些肤浅之见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不仅先动用个人的资金来购买股票,还充分展开外交攻势,说服其父乔治·盖蒂公司的董事们也来购买,还克服了母亲的阻挠最终取得了成功。随着股票的复苏,保罗在30年代中期购买的股票成了保罗家族财富兴旺的基础。保罗家族的财富增长了好几倍。

    商业上是这样,人生也是如此。盲目跟随别人,那样将永远落后,永远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但是还是有无数人盲目追随在别人后面,不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因为人这种社会性的动物总是觉得有别人在的地方才安全。可是,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的人,永远跑不到前面。这样的人,终其一生都只会默默无闻。

    当然,跟着别人一起走很省力,看起来也没什么危险。前面有人开道,后面还有人继续,毫不费力就可以向前。可是你可曾用过脑子?保持自我的本色,用自我创造性去赢得一个新天地,才会让你的生命更有意义。

    你需要做的是展现出你的个性,你的特点,不要去管别人。他们是他们,你是你。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就要坚强到能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各色眼光。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个人的眼光都与自己相同,所以只要一心想着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效果即可,而不必过于顾虑来自周围各式的议论。等功到自然成的时候,议论自然也就止息了,而质疑的目光也会因此而改变。

    当年高查尔斯想兴修巴拿马运河,一时间人们对这个壮举议论纷纷,毁誉不一,有人夸奖他勇敢坚毅,有人骂他异想天开,但是他对于这些毁誉一概置之不理,只管埋头苦干,有人问他对于那些批评有何感想时,他回答得十分恰当,他说:“目前还是做我的工作要紧,至于那些批评,日后运河自会答复!”

    运河果然如期筑成了,一时又是人声鼎沸,但现在却是众口一词地争相夸奖他了。他自己如何呢?他会站在第一艘试新船上,在群众的欢呼声中,通过自己亲手完成的水闸吗?他没有那样做。

    一位前来参观揭幕典礼的英国外交官事后写信给朋友说:“高查尔斯并没有乘坐第一艘试新船,他只在克里司特北面看着船开过。后来,我们又在加东湖和米得尔看见他穿着衬衫站在水闸上,观察开关水闸的机器船过来时,约翰·贝勒特原想对他高呼万岁,但不等他喊到第二声,他已经走开了。”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去管身边那些喧闹的声音。他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只要你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

    在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有人徘徊,有人决绝,有人半途而废,也有人勇往直前。在抉择前,是坚持自己的方式,还是被扼杀在别人的目光下?我们可以参照别人的方式、方法、态度来确定自己的行动方略,但万不可生活在别人目光的阴影下。

    很多人太容易接受别人给自己的负面评价,而这几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对于许多白手起家的成功者来说,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们就是不相信那些贬低他们,而且是反复贬低他们的人。他们有远见、有勇气、有胆量地向老师、教授、业余批评家和教育测试中心所给出的评价进行挑战。他们有一种后天获得的挫败恶意批评者过激言论的能力。这种心理盔甲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锻造的。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具抵抗力。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成功人士,即使在他们后来,仍然不断地反抗各种批评者和权威人物的负面评价。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都应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如果为了取悦他人而一味地满足他人的价值观,那个真实的自己就会逐渐离我们远去。一个活在别人标准和眼光之中的人是痛苦而悲哀的,他们从来都不曾体会过由自己亲手设计命运的快乐。可以说,只有全面而真实地活出自我,才不会盲目和迷失,才不会被他人的目光一层一层缠绕窒息。不管那个他人有多强大,你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