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谁都想有个高智商的孩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和培养。只有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所以,家长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逐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适当地进行引导,才能够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孩子学会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兴趣出发,激发孩子的好学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孩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一旦孩子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促使孩子主动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个旅美华人,对孩子的作业大加感慨。

    他的儿子刚上小学六年级,但是有一次,当他查看孩子的作业时,却发现老师给儿子留了这样一份作业:

    “你认为谁应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

    “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结束战争?”

    “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这位父亲感到惊奇:“这哪是给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但是,这位父亲并没有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静下心来思考美国老师布置这项作业的道理。最后,他发现,美国老师正是在这一连串提问之中,引导孩子把视野拓宽,让孩子学习从高处思考和把握重大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些提问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实际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答案需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

    当这位父亲看着12岁的儿子为了完成这项伟大的作业而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时,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根本不用担心孩子做作业时会磨蹭,注意力会不集中,也不用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受累。因此,这位父亲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孩子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快乐地学习,孩子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会不用父母提醒也能专心于自己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他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是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是在游戏。

    兴趣是打开潜能的钥匙。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和一个有能力创造成就的人。兴趣能为孩子打开能力之门,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兴趣引领出孩子无限的潜能。

    尊重孩子的特殊兴趣

    李明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弹琴,而且在音乐方面也很有天赋,小小年纪就可以作简单的曲子,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父亲却坚决不允许李明学琴,非让他学画画不可。音乐老师开导李明父亲:“李明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好好培养会有所成,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李明父亲满不在乎地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懂什么,大人叫他学什么就学什么!只要刻苦训练,做什么都可以出成绩。”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然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很多家长并不将此当回事,认为孩子的生活道路应该由家长来安排。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不以兴趣为出发点,那他对什么事物都反应平淡,很难有所成就,而如果违背孩子的意愿,那更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即使孩子的这种兴趣爱好可能与父母的期望有差距,但只要是正当的嗜好,就应该尊重孩子。因为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的创造力和潜力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专注、认真、持之以恒的习惯和意志品质也可以得到锻炼,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给孩子的兴趣以引导和鼓励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并不是由于他们生来具有很高的天赋,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踩掉,并且得到了保护和顺利发展。”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兴趣后,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以引导、帮助和鼓励。

    一位爸爸,当他发现孩子在洁白的墙上随意画画时,并没有训斥孩子。反而,面对孩子画的太阳、树木和河流时,对她大加赞赏。之后又耐心地对她说,如果画在墙上的话,只能画一次,但是如果画在纸上的话,她就可以想画多少就画多少。为了激励孩子的兴趣,这位爸爸还特意做了一个张贴栏,只要她画好一张就往上面张贴一张。结果使这个孩子的兴趣大增。

    研究表明,孩子的天赋能否得到发展,决定性因素在于父母能否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作为孩子的指导者,父母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功能,一旦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就有很大的信心坚持下去,如果不鼓励孩子,甚至批评孩子,那么就会如昙花一现迅速枯萎。

    鼓励孩子的兴趣,父母不仅要花费时间、心思、金钱,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听取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困惑,多给孩子创造尝试和实践的机会。

    让孩子自由选择兴趣爱好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盲目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的孩子就在家长的逼迫下在心底埋下了“厌学”的种子,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有一对夫妇观看了一场由丹麦12岁的音乐“神童”演奏的钢琴音乐会,除了羡慕不已,他们还下定决心,也要将儿子培养成为一名钢琴“神童”。

    他们省吃俭用两年多,终于攒下一笔钱,为儿子抬回了一架钢琴。他们的儿子一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感兴趣,乐感也非常差,但是父母逼着他必须培养弹琴的兴趣。

    妈妈每周两次陪着儿子到钢琴教师家去学两个小时。为了对儿子练钢琴能起到监督作用,只有一点点简谱底子的父亲还去“加强班”进修了两个月的五线谱。

    然而,纵使父母费尽了心机,但一看到钢琴就头大的儿子练琴如上油锅。为了让儿子坐到钢琴凳上,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不打一顿,也得数落10分钟”。即使是这样,儿子对钢琴仍然没有丝毫的感情。他天天都在梦想和小伙伴们去绿茵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上一整天的足球。

    因此,对父母整日强迫着他学钢琴、练钢琴,儿子的逆反情绪越来越强烈。终于有一天,这种逆反的情绪像一座“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从厨房里拿出一把菜刀,“咣咣咣”将那架钢琴劈了个“伤痕累累”!

    这则失败的家教案例警示父母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压抑孩子真正的兴趣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其实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方向,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否则,非但不能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空间,反倒会让孩子遭到亲情的“摧残”。

    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最好途径。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阅读是人们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其父母文化底蕴深厚,在父母的早期教育下,他很早就开始读书。十四岁时已把家中的很多藏书都读过了,之后又到处借书读,青年时期就已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后来随父亲工作调动到福建、江苏、四川和京城等地,他又有机会读了很多书,他的学识也变得更加充实。二十四岁时他步入仕途,任东海(江苏)、宁国(安徽)、宛丘(河南)等县县令,政务之外仍勤奋读书不辍,三十三岁考中进士,三年后被聘为皇家昭文馆编校。这让他有机会读了更多的皇室藏书,学识更加渊博。他对文学、史学、军事、农事、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水利、医药、书法、音乐……都有很深造诣,是当时深受人们尊敬的学者。他一生著述有几十种,最著名的是《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而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引导孩子爱读书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孩子一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燃起求知的智慧之火,这样,你就为孩子的成功铺设了一条道路。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很注意培养他的阅读能力。

    母亲经常教巴金背诵古代诗词。“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母亲把这样文字优美、意境深刻的诗词,像念儿歌一样念给儿子听。小巴金也像学儿歌似的跟着母亲读,尽管还不明白这些诗词的意思,但他却十分用心地学。

    母亲似乎有永远也教不完的东西,她常常用一些白纸订成好几本小册子,每天从诗集中抄写一首诗词在小册子上,然后发给巴金和其他儿女。那一行行隽秀的文字,整齐地排列在小册子上面,让孩子们有了舒服的感觉。每天晚上,母亲都要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让他们站着排成一排,手里捧着小册子。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用温柔的声音给他们读着这些词句。母亲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然后,再把一整句诗词连起来教,并为孩子们讲解其中的含义。等他们全读懂后,母亲就拿出印泥让孩子们在学过的那首诗词上做标记。第二天晚上,母亲又会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温习前一天学过的诗词,然后再开始教新的诗词。这就是巴金最早接触到的文学,他至今还记得那白纸上一个个隽秀的小字。

    母亲的教育方法毫不死板,而且和颜悦色,很少发脾气。这使巴金从来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和苦楚,而是非常轻松愉快地和母亲共同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之中,从此以读书为乐,他说:“我们从来就没觉得读书是件苦的事情。”

    母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巴金,使得巴金从小就接受了文化的熏陶。也许正是童年时代的这种美好的读书经历,让巴金喜欢上了读书,渐渐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

    阅读,是一种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人父母者,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孩子由于受年龄、知识和生活环境所限,不论在阅读习惯、方法和材料等方面都会遇上很多困难。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成为孩子阅读的启蒙者。因此,父母要担负起阅读教育的职能,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任何事情,你都会主动去做。没有兴趣,想做好一件事情是很难的。培养孩子读书也是这样,只有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才能主动去读书,从丰富的书籍中去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歌德,在他幼年时,母亲就常常给他讲故事。每天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停住,之后的故事情节让歌德自己去想象。幼年的歌德为此做了各种猜想,有时还同他奶奶商量,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天,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孩子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讲。当歌德猜中的时候,他就高兴得叫起来。歌德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当然,歌德的读书兴趣因此也被调动起来了,这为他后来创作剧本和小说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引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化名著

    经典文化名著是世界历代文人和学者的绝世之作,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果我们的孩子经常阅读这些经典名著,让孩子们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高起点、高标准地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读一点经典名著。

    为孩子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

    读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地读书。所以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有趣、轻松、自在的阅读环境。正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的氛围好。如果父母本身都有阅读习惯,言传身教,自然能给孩子良好的影响。

    美国第54届总统乔治·布什很喜欢读书,他小的时候,母亲便常在睡前读书给他听。

    为了鼓励布什读书,母亲还在家里摆放了许多图书,目的就是让书籍可以触手可及,当孩子想看书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到手。这些图书的种类很多,大都是母亲为小布什买来的,也有跟别的家庭交换各自已经读熟了的书。每逢节日或小布什生日的时候,母亲都不忘记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书。

    不仅如此,母亲还动员全家都来参加读书,组织“家庭朗读”活动。不同的人讲故事会使孩子有新鲜感,所以母亲动员小布什的父亲、爷爷、奶奶等人要读故事给他听,这样互动的交流让小布什受益匪浅。

    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给他学习知识的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指不依赖教师、家长,通过独立学习、钻研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获得广泛的知识,才能学得更灵活、更扎实。

    自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不具备自学意识,懒于自学,再加上父母也习惯于什么都教给孩子,孩子一有什么难题,就请教父母。长此以往,孩子不习惯于自己去寻找答案,导致孩子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惰性越来越大,越来越依赖父母和老师,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张芳是个初中一年纪的学生,她是个典型的乖乖女,一切都顺从妈妈的指令,妈妈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生活上如此,学习上更是如此。在家里,她严格按照妈妈给她制订的时间表来完成学习任务。

    有一次,妈妈生重病住院一个多月,没有办法再像往常一样时刻指导她的学习。离开了妈妈的点滴指导,张芳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也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比较差的科目。慢慢地,她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很大的退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说,只有学会自我学习,才能够学得好、学得多。

    纵观古今中外有作为的青年,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进过正规的学校,更没有上过大学,然而,他们却通过自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伟大的自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凭借自学,23岁就创立了解析几何。英国的道尔顿只在乡村学校读了几年书,全靠自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者、原子学说的创始人。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但他一生中却取得了一千多项发明的成功。我国的华罗庚,早年在杂货店当学徒时,数学底子并不好,他完全靠自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不仅能促使孩子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他胜任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也极有帮助。为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学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习惯,使孩子愿意学,并且会学,这是至关重要的。

    帮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阶段、心理素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了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同时,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因此,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年龄及学习特征,逐步培养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小丽是个初中生,她的自学能力非常强。她的爸爸一直很注重培养她基础的学习技巧,因为他认为孩子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才能真正学会自学。

    小丽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就指导她运用多感官学习法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小丽利用这种学习技巧学习起来特别轻松、愉快,她慢慢喜欢上了学习,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指导孩子使用工具书

    小强10岁的时候,妈妈给他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并认真地对他说:“以后,遇到没学过的字或者词,先在这本字典里找。如果找不到,再来问爸爸妈妈,知道吗?”

    小强点了点头。随后,妈妈又开始告诉他如何使用字典。

    妈妈翻开字典,说:“你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查找你需要的字,第一种是通过拼音,第二种就是通过部首检字表。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字怎么读,那么就可以用第二种方法;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字的含义而你已经知道了它的拼音,那么两种方法都可以用。”

    从那以后,小强再也没有拿着书本跑到厨房去问妈妈这样的问题:“这个字怎么组词啊?这个字怎么读啊?”显然,他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工具书是孩子学习的好帮手。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能帮助孩子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孩子学会查字典和词典的方法,并能独立运用,就等于掌握了一种自学的方法,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开阔知识视野,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

    陪孩子多去逛书店

    要提高孩子的自学意识,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家长多陪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还可以增进感情。孩子的自学意识是家长引导出来的,家长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孩子培养自学意识就可以了。

    不要只用成绩单评判孩子的好坏

    现今社会,很多家长都走进了这样的误区——让分数成为衡量孩子成绩的唯一标准,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

    某家庭教育组织曾做过一项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当父母者“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前三项回答依人数比例的高低为:“学到知识”占82.6%,“良好行为习惯”占41.9%,“身体健康”占37.3%。又问及“您认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前三项回答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84.8%,“道德品质好”占38.2%,“身体好”占27.8%。这项调查表明,当今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其实,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一般来说,考试成绩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父母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但是,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把对孩子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对孩子的亲疏宠责都与考试分数挂钩,逼着孩子去为分数而学习,结果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位初二年级的学生萌萌说:“很小的时候,我第一次考了第一名,爸爸妈妈都很高兴,带我去了我很想去的儿童乐园。后来我懂得了只有好成绩才能换来父母的奖赏。再大一些,我做了班干部,成绩一直不错,我逐渐发现成绩能给父母带来最大的满足。”

    “后来有一次,我考砸了,拿着考得很差的试卷回到家里,父母看着试卷上的红叉叉没有了笑脸。”

    “又有一次,我拿着让父母一样失望的试卷问妈妈:‘你还喜欢我吗?’妈妈一脸怒气地给我一记重重的耳光。”

    “我终于发现,原来‘分数才是妈妈的最爱’,原来父母对自己的爱和笑都是依据自己分数而来的。从此,在父母面前,我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我变得越来越消沉。”

    父母对孩子不能简单地只是以一个硬邦邦的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否则就会让孩子受到伤害。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同样,成功的标准和渠道也是千条万条,学习成绩不再是判断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只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

    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所有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

    许多事实都证明,那些有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是那些考高分的人。也有不少人虽然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优异,长大以后却一事无成。因此,家长不应把目光停留在孩子的成绩单上,也不应该把成绩单作为衡量孩子以后能否成功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才。

    大发明家爱迪生出生的时候体质很差,脑袋却出奇的大,医生怀疑他患有先天性脑炎。爱迪生上学了,可是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总爱问“为什么1加1等于2呢”一类的问题。这些怪问题激怒了老师,以为他存心捣蛋,于是他被认为是坏学生。爱迪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由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不久,爱迪生考了倒数第一,终于被学校开除了。幸运的是,爱迪生的母亲没有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而生气,更没有丝毫责备儿子的意思。作为母亲,她决心挑起教育的重担。母子俩一起,边晒太阳边上课,从自然科学到政治历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实验深深吸引着这个被学校遗弃的孩子。爱迪生对什么都好奇,对于书本中关于科学实验的事例,他照着琢磨,亲手实验。12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在火车上卖报纸赚钱,并利用空余的时间做实验。没想到一次不慎失火,他被赶下了火车。但母亲依然理解和原谅他,这为爱迪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母子俩共同努力,建立了相对“安全”的实验室。正是因为有母亲的支持,爱迪生才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成为著名的发明家。

    可见,分数并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创造力、协调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考试成绩中无法体现出来的,而这些综合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考试第一名的孩子,综合能力并不一定是最强的。因此,家长切勿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分数

    考试成绩是对孩子某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测,当孩子分数差时,家长不妨以学习成绩为依据,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帮助孩子找到进步的方向,切不可整天埋怨和唠叨,更不可打骂孩子。如果孩子考得非常好,也要及时对孩子提出表扬和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好的愉悦,会更努力地学习。

    给孩子宽容和鼓励

    现在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大部分属于分数教育,而事实上,并非每个人都能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总有孩子会落在后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成绩时,他已经很难过了。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只顾自己撒气,而不顾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刺激孩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一定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

    有一次考试后,家长看到孩子低着头钻到自己的小房间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屋门口对话。当父亲的说:“今天咱们的孩子没考好,咱们今儿个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在屋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儿个别批评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这时妈妈说:“别看咱们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肯定能吸取教训,咱们孩子正在那儿偷偷下决心哪!”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咱们也有责任,要检查咱们俩得先做检查。”妈妈又说:“咱们孩子听话,他会努力的,他不会让咱们伤心……”孩子听到这儿眼泪不觉地流出来,冲出屋子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伤心……”

    有着较强专注力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专注力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每个家长都应该培养孩子较强的专注力,因为专注力可以帮助孩子的学习,使孩子更聪明伶俐。

    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实际上大多不是智力原因,而是孩子学习时不能专注,不能投入,总是在分心,因此精力分散,使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关专家做过调查,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差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却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投入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有两个学生拜奕秋为师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每次听课都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听奕秋讲解棋道;而另一个学生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极易被外界事物纷扰乱了心神。一次上课时,有一群天鹅从他们头上飞过,那位专心的学生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浑然不觉。而心不在焉的学生虽然看着好像也在那里听,但心里却想着拿了箭去射天鹅。若干年后,那位专心致志的学生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位呢,却一事无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一心二用。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决不能心猿意马。正如作家西塞罗所说:“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因此,专注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从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注重考察应聘者的专心致志的工作作风。通常在最后一关时,都由董事长亲自考核。现任经理要职的约翰逊在回忆当时应聘时的情景时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一个人如果没有专注工作的精神,那么他就无法抓住成功的机会。”

    那天面试时,公司董事长找出一篇文章给约翰逊说:“请你把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读一遍,最好能一刻不停地读完。”说完,董事长就走出了办公室。

    约翰逊想:不就读一遍文章吗?这太简单了。他深呼吸一口气,开始认真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漂亮的金发女郎走过来,“先生,休息一会吧,请用茶。”她把茶杯放在桌几上,冲着约翰逊微笑着。约翰逊好像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似的,还在不停地读。

    又过了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猫伏在了他的脚边,用舌头舔他的脚踝,他只是本能地移动了一下他的脚,丝毫没有影响他的阅读,他似乎也不知道有只小猫在他脚下。

    那位漂亮的金发女郎又飘然而至,要他帮她抱起小猫。约翰逊还在大声地读,根本没有理会金发女郎的话。

    终于读完了,约翰逊松了一口气。这时董事长走了进来问:“你注意到那位美丽的小姐和她的小猫了吗?”

    “没有,先生。”

    董事长又说道:“那位小姐可是我的秘书,她请求了你几次,你都没有理她。”

    约翰逊很认真地说:“你要我一刻不停地读完那篇文章,我只想如何集中精力去读好它,这是考试,关系到我的前途,我不能不专注,别的什么事我就不太清楚了。”

    董事长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小伙子,你表现不错,你被录取了!在你之前,已经有50人参加考试,可没有一个人及格。”他接着说:“现在,像你这样有专业技能的人很多,但像你这样专注工作的人太少了!你会很有前途的。”

    果然,约翰逊进入公司后,靠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很快就被董事长提拔为经理。

    可见,专注于你所做的事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十分注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让孩子自己独立专心完成,不能边学边玩,形成丢三落四的习惯。只有保证专心做一件事情,才能在专注中保证学习质量。

    小丽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她和妈妈在路上遇见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向妈妈抱怨小丽在上课时总不能和其他人一同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好像跟不上似的。妈妈回来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同爸爸一起,仔细地观察她的学习习惯,分析原因。最终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她的不专心。于是,妈妈非但没有强迫她学习,反而叫她放学后尽情去玩,作业等妈妈下班回家后再写,但条件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于要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她就必须专心致志。于是从那以后,她做功课不再东张西望,写字的速度也快了许多。而且直到现在,她在听课或者自习时都极少走神,做作业的效率也比较高。

    结合孩子的兴趣培养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小孩子在做某些事情时总是心不在焉,而在做另一些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因此,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帮助,并且直接作用于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常会因各样的刺激物的干扰而出现专注力分散的现象,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的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专注力。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专注做事的空间,给孩子独力做事的自由性。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去打断孩子,否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转移或受影响,注意力就会大大的分散。

    正确的记忆方法能让学习变得简单而快乐

    对于孩子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莫过于记忆力差。其实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但为什么有些人记忆力好得出奇,而有些人却很差呢?那是因为记忆力好的人掌握了正确的记忆方法,正确的记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伍德沃斯曾进行过一项实验,他将记忆力相仿的人分成两组,第一组依靠简单的背诵方式完成一项记忆任务,而第二组先接受记忆方法的训练,再完成与第一组同样的记忆任务。结果,掌握正确记忆方法的一组,记忆效果远比另一组好得多。这个实验说明,人的记忆能力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记忆方法,好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人的能力。

    明朝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张涛。他小时候的学习是很不理想的,因为他的记忆力连一般的小孩子都不如,常常是过目即忘。

    有一天上课,先生叫张涛起来背诵文章。可张涛没能背下来,结果先生很气愤,就让他回去把文章抄十遍。

    张涛回到家后,就在书房里抄了起来。第二天先生又让他接着背昨天的文章。结果他一字不错地背了下来。后来,他想自己昨天并没有背书,可为什么就能脱口而出呢?难道是因为抄了十遍书的缘故?于是和昨天一样,他先把文章诵读一遍,然后再开始抄。当他抄到第七遍的时候,他不仅已经领略了文章的意思,而且还能够熟练地背诵了。这样,他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提高记忆力的办法。

    可见,学习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好的记忆方法能让学习变得简单而快乐。父母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会使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所以,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加以总结和归纳,找到最有效的记忆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记忆力辅助孩子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即在记忆时,发挥想象,根据材料的特点,形成记忆的组织。如:接近联想,即把时间、空间、状态、特点等比较接近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对比联想,即把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记忆。

    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和北京景山学校在小学低年级试验一种集中识字的方法,可使学生在两年内认字2500个,阅读一般书籍报纸。这种识字法就运用了类似联想记忆法的道理,把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联想的字编成一组一组的,像把“扬、肠、场、畅、汤”放在一起记,把“情、清、请、晴、睛”放在一起记。每组汉字的右边都是相同的,每组字的汉语拼音也有共性,前一组的汉语拼音的韵母都是“ang”,后一组的汉语拼音的韵母都是“ing”,这样就可以学得快、记得住。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利用谐音来帮助记忆的一种记忆方法。有意义的东西容易记忆,没有意义的东西不好记。从某种意义讲,谐音记忆法就是给没有意义的内容硬加上某些意义,越有趣的内容越容易记忆。

    有一先生,喜爱喝酒,常常为学生安排好学业,然后上山中寺庙饮酒,一日,先生又要上山饮酒,临走时布置学生背诵圆周率到小数点后22位即3.1415926535897932384626。学生们淘气惯了,哪里能静下心来,但知道若是背不下来,先生回来必借着酒醉严罚他们,于是灵机一动,联想到先生每天在山上喝酒的事,顺着数字的谐音,编写了一套顺口溜,大家觉得有趣,都背熟了。先生喝酒回来,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念到:“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先生听了,无可奈何,羞愧不已!

    分类记忆法

    若将必须记忆的内容按一定要求进行分类,那么,记忆就要容易得多。实际上,分类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具有记忆的功能,孩子一边在分类,一边在理解,一边就已经在记忆了。

    例如,要记忆下列十种物品:猪、衣服、马、裤子、电视、鸭子、洗衣机、猫、鞋子和电冰箱。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让孩子把上述的十种物品先加以分类,比如:猪、马、鸭子、猫是动物,电视、洗衣机、电冰箱是家用电器,衣服、裤子、鞋子则是服装。把这些物品一一加以分类之后,就容易记忆了。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这样一个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的确发人深省。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假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到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长此以往,父母就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更谈不上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如果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善于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思考、分析找到答案,才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孩子长大后,因为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品质,他的视角会比别人宽广,思维也会更加缜密。因此,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遇,更容易拥有成功的生活和事业。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显露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停地思考。当母亲叫他吃饭时,盖茨置若罔闻,甚至整日躺在他的卧室里不出来。当母亲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比尔·盖茨总是说:“我正在思考!”有时他还责问家人:“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比尔·盖茨的头脑似乎时刻都在高速地运转着。直到现在,微软公司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和大多数人谈话就像从喷泉中饮水,而和盖茨谈话却像从救火的水龙头中饮水,让人根本应付不过来,他会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

    比尔·盖茨之所以有今天的巨大成就,与他从小养成的善于思考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独立思考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具有新颖性、创新性的特点。它是任何创作、发明、发现的源泉,要想有一番作为的人都离不开独立思考。所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每一位父母必须牢牢把握的家教关键,是诸多教子课题的“重中之重”。

    引导孩子自己寻求答案

    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在和儿子相处时,特别注意对儿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一天,邵康节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

    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

    儿子说:“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

    邵康节说:“不对。”接着,他启发道:“如果这个人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一会儿说:“哦,他可能是在找东西吧。”

    邵康节说:“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在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

    儿子回答:“是在找大东西。”

    邵康节接着问:“那么,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回,儿子坚定地回答:“他肯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满意地点头道:“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你要自己多动脑筋才是。”

    独立思考要求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对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多在“点拨”上下工夫,或教给他思考的方法,或在关键处适当地提醒一下,让孩子去观察和动手验证,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这样孩子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允许孩子异想天开

    标新立异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当孩子有新奇的想法时,父母不要否定孩子,更不要“泼冷水”、嘲笑和责备,要允许孩子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不仅如此,父母还应该为孩子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的“异想天开”架起一座通往现实的“桥梁”。

    史丰收速算法的发明人史丰收小时候最大的特点是爱“异想天开”。他曾把死兔子放在炕上,想把它烤热救活,他缠着大人问人死了为什么不能再活……上幼儿园时,老师教孩子们写“大小”二字,史丰收却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小”字写成“十”字。老师给他纠正,说他写得不对,但小丰收不服气地辩解说:“‘大’字两条腿向外伸得大大的,‘小’字两条腿应该向中间缩得小小的,所以小应该写成‘十’。”

    上小学学四则运算的时候,史丰收提出一个“离经叛道”的问题:“运算时能不能从高位算起呢?”老师一听他这个荒唐的问题,气得鼻子都歪了:“你简直是成心捣乱!”是啊,自古至今,中国外国,算术都是从低位算起,而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竟然想颠倒几千年来的传统算法,岂不是“异想天开”、“胡言乱语”呀?

    幸运的是史丰收的父母对儿子的“异想天开”没有报以嘲笑和否定,而是给予全力支持和鼓励,使史丰收能有一个自由驰骋其“异想天开”想法的独立而宽容的空间。这种“异想天开”创造了奇迹:史丰收创立了“快速计算法”,使小时候受到责备的“胡言乱语”变成了真理。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被允许表达意见,这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有些孩子往往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父母要鼓励这些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即使孩子说错了,家长也不要责怪孩子,要从另一个角度肯定孩子,然后给予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提示。

    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我们要先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孩子受到了鼓励,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了,这样也就达到了父母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目的。

    小倩的爸爸是个很民主的人,在家里,他允许小倩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她说得没有道理,爸爸也不会批评她。

    周末,爸爸带小倩去参观一个书画展,事先爸爸没有告诉小倩里面的画全部是一个人的作品。小倩在仔细地看完每幅画后,对爸爸说:“爸爸,这个画家的画真好。”

    爸爸觉得很纳闷,孩子怎么会知道这些是一个人的作品,他问小倩:“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啊?”小倩回答道:“这些画的颜色搭配很好看,笔法也很大胆。”爸爸听了孩子的话,满意地笑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