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心理学-回归自我,审视内心,生命因你而精彩!(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约翰逊又说:“不论我是把一个球员当作一个胜利者看待,还是将整个球队看作一支冠军队,或者是将教练助理视为甲级队中最聪明、最勤奋的教练助理,关键是我树立起了球队的自信,这才是我们赢的真正动力。”

    相信自己能赢,就一定能赢!这就是约翰逊仅经过短短的4个赛季就把一支失魂落魄的橄榄球队塑造为全美超级杯冠军队的秘诀。

    人的本性就是追求目标,实现心愿。不论你的愿望是什么,只要你目标明确地想干成什么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就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驱使你自觉地甚至是无意识地向着追求目标、实现愿望的方向运动。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坚持心理上的积极的自我暗示,就会使自己变得自信主动,有生气、有活力、有创造性。

    心理学要点:

    找出心中那股神秘的力量,你会发现真实的自我。然后,你可能会做一盘更好的菜肴,写一本更好的书,或作一次更精彩的演讲。成功的坦途通往你的大门,世界会肯定你,而且奖励你。不论你原来是谁,不管你过去多么落魄,成功都会属于你。

    暗示的力量:有效引导自我暗示发挥其正面的作用

    在所有对自我心理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里,暗示、尤其是自我暗示有着强大的作用。

    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它通过使用语言、手势、表情等,把某种概念或结论输入一个人的大脑。使之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件事情。

    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是惟一能够接受暗示的动物;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的方式有很多种。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也可以是某些符号。比如,商场的橱窗里经常摆放着穿着时令服装的塑料模特,这是对我们的“符号暗示”,似乎在对我们说:“这件衣服多漂亮啊,快来买吧”;当我们看到一些人在商场里选买这些衣服,我们可能又获得一种“行为暗示”,就是“这衣服不错,挺受欢迎”;而某个人买完衣服后喜形于色,又会对我们形成“表情暗示”;有的人买完衣服后赞不绝口,说物美价廉,又会给我们传递“语言暗示”。这些暗不都使我们感觉到这些衣服不错。

    这些符号、行动、表情和语言,虽然没有直接“号召”我们去买衣服,却可能通过暗示,传递这种信息,达到这种目的。

    甚至咳嗽的声音也可以成为暗示。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当一个人烟瘾上来难以抑制时,如果拨打这个电话号码,会听到里面有令人难受的气喘和咳嗽声。这样,吸烟的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吸烟的厌恶和排斥,从而更乐意戒烟。这其实就是利用暗示效应,通过咳嗽和气喘的声音,使人们感觉到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从而使人们在心底产生对吸烟的厌恶和恐惧,帮助人们打消烟瘾,得以戒烟。

    那么,人在生活中,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暗示”呢?

    这是因为,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的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世界上没有任何万能、完美的“自我”。因此,“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人也不可能总是“有主见”的。而“自我”的这种不完美和缺陷,就给外来的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接受暗示,在本质上,就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暂时被别人的智能所代替。当然,它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识到,因为这些心理过程是发生在潜意识里,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之间。

    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均指出,一旦某种想法进入潜意识思维中,脑细胞就会获得信息,从而留下相应的痕迹;潜意识思维会根据你的一生当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想法进行工作,并产生相应的结果。有心理学家曾经对在催眠状态下的人进行试验,发现一旦人们接受了暗示,潜意识思维就会依据暗示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回应。比如,心理学家告诉一个正处于催眠状态的人,说他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或者说他是一只猫、一条狗的话,那么他的个性特征就会发生暂时性的改变——他相信自己是实验者所说的那个人或者动物。同样的道理,如果某个正处于催眠状态的人被告知说他后背上有条毛毛虫,或者说他鼻子正在流血,或者说他正在一个大冰窖里,那么,他的身体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却视而不见。

    在一艘行驶在茫茫大海中的航船上,你走近甲板上一个乘客,他看上去一脸紧张。如果这个时候,你对他说:“你看上去不大对头啊,你脸色苍白得可怕!我看你一定是晕船了。快回舱休息吧!”那位乘客听到你的话,脸色果然会变得苍白,甚至浑身发抖。显然,你的“晕船”这一暗示发挥了作用。乘客将这一暗示与他素有的恐慌与不祥之感联系了起来。他会接受你的提议,乖乖地回到卧舱里躺下来休息。

    当然对于同样的暗示,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因为各个人潜意识的状态有所不同。就像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如果你对一个正在甲板上站着的水手说:“嘿,老兄,你看起来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晕船了。”对于这样一个消极性的暗示,这位经验丰富的水手肯定会当你是在说笑话。你的暗示也根本不会起什么作用。因为,这个水手从来也没发生过“晕船”的现象。那么你的这个“晕船”的暗示,也就不会给他带来任何恐惧感。所以说,暗示能否真正起作用,全在于当事者的信心与想象程度。

    暗示从作用来看,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接受积极的暗示,可能会使我们朝好的方向转化;相反,接受消极的暗示,却可能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

    我们大概都记得那个著名的小品《卖拐》。在这个小品中,赵本山扮演的骗子反复告诉范伟:他的腿一长一短。结果使范伟受到了心理暗示,后来真的觉得自己的腿有毛病,从而受骗上当,买了赵本山的拐棍。实际上,心理暗示正是骗子们经常使用的伎俩。

    另一方面,心理暗示也可以用在积极的方面。比如,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非常接近世界记录了,这时,他的教练在旁轻轻地对他暗示道:“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发挥出最高的水平,在比赛中真的得了世界冠军。这种暗示,也许你还来不及细想,但是直接的提示却如给你注入了强心针,使你认为自己很优秀,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其实,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不一定等待别人给予,因为我们自己就可以给予自己。许多成功学家都提到,人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善于自我激励,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自己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赋予自己更大的精神力量。比如,你可以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到!我能够成功!”这样就能调动起巨大的动力和能量,使你更容易获得成功。相反,如果你总是自我怀疑,觉得:“我能行吗?这件事这么难,恐怕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那么就容易给自己泄劲,即使真的有能力,可能也无法发挥出来。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我们最需要了解的与其说是“目前”的能力,不如说是“潜在”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把自己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更加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位刚刚出道的歌手,因被邀请参加某次大型演唱会而事先进行试唱。在这之前,她曾经接到过类似的邀请,但是她去试唱了三次。结果都是因为自己紧张,三次均被淘汰。尽管她的嗓音很出众。演唱水平不俗,长相也很好,但她总是担心等到她演唱时,评委会给她亮出最低分。因为她总是担心评委们不喜欢她,虽然自己尽力演唱,但是她总是有这种心理,于是她每次参加试唱的时候就心情焦虑。不知道如何是好。她的潜意识接受了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并对她的试唱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她屡次遭受挫败。

    后来,她听从朋友的意见,来到一家心理诊所,接受治疗。在医师的建议下,她开始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向恐惧感发起攻击。她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走到一个带扶手的椅子上,尽量放松心情。让自己的全身都感到很舒适,并慢慢的闭上双眼,均匀的呼吸,逐渐驱走脑中的杂念。这样,她的意识性思维变得驯服了,易于接受自我暗示。她对自己说:“其实,我唱得很好。我很有实力。我可以做到心平气和,非常自信。”按照医生的建议,她每天都重复做这样的练习。一周以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焦虑和恐惧,而是沉着和冷静。她不仅在以后的试唱中通过了评委的审查,而且演唱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利用暗示不仅能增强自信,同时也能调节性格,平衡我们的内心情绪。有个女孩子,平时总是爱发脾气,猜疑心重,家里人都很怕和她说话,稍不留心,可能就会惹来麻烦。这个女孩子很苦恼,她也知道爱发脾气,猜疑心重,不是好事,但是每次她都控制不住自己,事情过后又后悔。后来她接受了医生的建议,经常对自己说:“我的脾气其实很好。我每天都充满了快乐,我和我的家人相处得很好,我很爱他们,他们也喜欢我。我关心他们,体贴他们,我身边的人都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快乐。我良好的修养和高雅的气质,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一个月以后,奇迹终于出现了,她成了一个气质优雅,活泼热情的好姑娘。

    心理学要点:

    暗示从作用来看,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接受积极的暗示,可能会使我们朝好的方向转化;相反,接受消极的暗示,却可能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

    跳蚤现象:突破内心的藩篱,不要自我设限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然后科学家在跳蚤的头上罩了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以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

    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经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经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在一次次受到挫折之后,他们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

    最可悲之处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而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在潜意识里,罩在跳蚤的心灵上了,跳蚤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了。

    人们类似于跳蚤的这种心理现象就属于“自我设限”。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许多害怕做不到的事情,因而划地自限,使无限的潜能只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你可能一直认为你现在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实的一切不可超越。不管你持有此观点的时间多长,你都是错的。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理来改进自己的生活。

    人们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筑起界限,要么就生活在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局限里。这些局限有些是家人朋友强加的,有些是自己强加的。很多人给自己套上限制,认为在一生中不会超过父母,认为自己反应迟钝,认为缺乏别人拥有的潜能和精力,那么无疑就实现不了一些目标。

    有个农夫展出一个形同水瓶的南瓜,参观的人见了都啧啧称奇,追问是用什么方法种的。农夫解释说:“当南瓜在拇指般大小的时候,我便用水瓶罩着它,一旦它把瓶口的空间占满,便停止生长了。”

    人们大多像这样自我设限,就是把自己关在心中的樊笼里,就像水瓶罩住的南瓜一样,等于是放弃给自己成长的机会。成长当然有限。

    有这样一位男士,他与妻子相处存在许多问题,妻子经常抱怨他自私、不负责任,从来都没有关心过她。有人间他:“为什么你不好好跟妻子沟通?”他回答:“我的本性就是这样。没办法,我就是大男人。”这位男士对他行为的解释,是他的自我定义。这源自于过去他一直如此,其实他在说:“我在这方面已经定型了。我要继续成为长久以来的那个样子。”人生若保持这种心理。根本就是在扼杀可能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留下永远无可改变的问题。

    标定自己是何种人——“我一向都是这样,那就是我的本性”,这种心理会加强你的惰性,阻碍成长。因为我们容易把“自我描述”当作自己不求改变的辩护理由;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你固持一个荒谬的观念:如果做不好,就不要做。

    一旦你标定了自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是否认自我。一个人必须去遵守标签上的自我定义时,自我就不存在了。他们不去向这些借口以及其背后的自毁性想法挑战,却只是接受他们,承认自己一直是如此,终将带来自毁。

    我们不要做一个被“自我设限”困住的人,而要不断冲出自制的樊笼,找到真正的自我,让潜能焕发出来。

    心理学要点: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许多害怕做不到的事情,因而划地自限,使无限的潜能只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你可能一直认为你现在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实的一切不可超越。不管你持有此观点的时间多长,你都是错的。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理来改进自己的生活。

    自知之明:不要盲目自信,须知自信过了头,就变成了自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