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前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成立了四库全书馆,先后任命永瑢、刘统勋等为总裁官,纪昀、陆费墀等为总纂官,编纂人员360人,缮写人员3826人,进行《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

    此次编修堪称历史上官方组织的最大的一次征集和校勘古籍工作,前后历时15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

    《四库全书》不仅使许多古籍得以保存下来,而且为各科学者提供了较之以往各代更为丰富和准确的读本,为保存我国的文化遗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四库全书》的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又分为许多类,其中医书属子部医家类。底本有6个来源:(1)内府本,是宫中所收藏的;(2)《永乐大典》本,是从明代中《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3)敕撰本,是清廷官修书;(4)进书本,是各省搜求缴进的图书;(5)献书本,是私人藏书献出的;(6)通行本,是采购市面通行所得的。各种来源的书又分为应抄、应刻、应存三大类:应抄之书是被认为合格的着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被认为最好的着作,这些着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被认为不合格的,不能抄入《四库全书》,仅存其名,列入存目。《四库全书》的工作,仅就医籍校勘规模而言,也是以前各个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其考证之精,去取之严,分类之细,着录之富,都为历朝所仅见。

    《四库全书》编撰时,因政治原因,焚毁了部分古籍,对所收书籍有过篡改,这一点为后世学者所诟病,并由此而怀疑《四库全书》文献价值。然而在《四库全书》所收中医文献中,除间有帝王名讳避讳字外,并无证据表明对医学着作有过妄改。对四库版的中医经典进行点校的工作中,不仅未发现有四库馆臣妄改之处,反而在对校中常能发现其版本之长处。毕竟动员国家力量所征集的版本及所进行的校修,其质量真实不虚。医学着作或因未犯封建政治之禁而逃过一劫?

    运用文献学手段,专门对《四库全书》所收医书进行整理点校,有利于系统梳理中医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利于普及前人的学术成果和临床经验,有利于促进中医临床实践的发展。为此,我们专门挑选了中医学的四部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进行整理点校,以满足当前研读经典原着之需。

    《四库全书》当时抄录了七部,其中文渊阁本共计存书3459部,36078册,1948年10月被移往台湾,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83年台北商务印书馆据之影印。今即据文渊阁影印本点校,以简化字排印出版。点校原则为校缺误,不校异文。

    点校过程中,参考了多种相关着作的工作成果,并致谢忱。限于学术水平,我们的工作必有不足,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虞舜

    2007年10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