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创业必读手册-进货有哪些讲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开店经营走到进货这个环节,也就说明前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进货是店铺经营活动的开始,也是搞好经营销售、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货事关整个经营活动的成败,因此,经营者应该特别重视这个环节,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比如怎么找货源、一次进多少、该怎么预防采购陷阱等,这些都是初经营者不熟悉的问题。那么,本章就将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进货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开业前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也不要急于进货,此时你需要静下心来了解一点关于进货的相关知识,多学习进货要遵循的原则、进货步骤、进货渠道等,你才能进到物美价廉的货物。

    进货看似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你有我需要的货,我有钱,我给你钱,你把我需要的货给我,不就成交了吗?”原理也就是这样,很简单,但理论跟实践是有很大距离的。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也只能是“瞎子摸象”。所以学点理论性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去实践。

    (1)进货原则

    俗话说“采购好商品等于卖出一半”,“只有错买,没有错卖”。零售企业如果想采购到适销对路、品质优良的商品,采购过程中就应遵循一定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原则一:勤进快销原则

    很多经营者在第一次进货的时候都把握不准进货的数量,进多了吧怕卖不出去,商品积压就会亏本;相反,如果进货太少,很可能造成缺货,失去更多赢利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勤进快销,一次少进点,根据销售情况决定下次进货的数量。

    勤进快销最大的优点就是加速了商品周转、资金周转,对于小本经营者来说是最可取的方式。另外,对于经营者来说也是最好的积累经验的方式。

    勤进快销的方法虽然好,但在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必须结合店铺规模以及顾客需求。保证购进的商品适合顾客的需要,能够尽快地销售出去,避免店铺盲目进货,促进商品销售。

    原则二:适时适当原则

    适时指进货既要赶在商品缺货前或者预期销售量将会增大之前。比如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就会迎来一轮消费高峰。作为店家就要考虑提前进货,做好应节的准备,以免错过了商机。

    适当主要是指根据流行趋势选取不同的货种。这就要求店主要有前瞻性,能把握住哪类商品将会在市场中旺销。

    原则三: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商无信则衰”,诚实守信对树立店铺形象、铸造店铺品牌有很大的作用。

    进货一般要与卖方签订商品买卖合同,遵守合同条款也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遵守合同,履行义务,你才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权利。

    以上简单谈了谈进货应遵循的最基本的三条原则,说是原则,其实也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再精明的人也有犯常识性错误的时候,重述三条原则,希望能引起经营者的注意。下面我们来谈商品采购的程序。

    (2)商品采购程序

    商品采购程序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在一个不复杂的问题上,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会犯错误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商品采购过程中有很多的细节店家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而没有引起重视。这些细节处理不慎就会出现误差、延误进货,最终影响商品销售。为了避免疏忽某一个细节,在商品采购时,经营者有必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采购流程表。

    ①制定需要采购的商品目录,列出商品种类、数量、型号。

    ②做市场调查,初步了解所要采购货物的单价。

    ③选择一家信誉好的供货商,洽谈商品供销事宜。

    ④查看样货,看样选购。

    ⑤比对商品价格。

    ⑥与供货商签订购货合同。

    ⑦审阅供货商的各种发票单据。

    ⑧收货及验货存库,并记录存档,制作卡片。

    (3)进货渠道

    商品采购渠道有许多种,这里介绍其中常见的几种:

    ①特种商品专卖部门:在我国,有一些商品是国家专卖的,比如烟、酒、盐等商品。采购这类商品必须要到当地的专卖局申请,然后到专卖局下属的公司去购买。

    ②生产厂家:直接到生产厂家进货最大的好处就是价格会很便宜。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但是到生产厂家进货也有不足,货物的运输费用会相对高一些。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能跟生产厂家建立良好的信誉,做厂家的产品专卖或区域代理,厂家为你的店铺直接供货,你也就没有必要再考虑运输费用的问题了。

    ③批发交易市场:很多经营者都会选择到批发市场批发货物,这里的商品品种全,折扣也低;缺点是质量难以保证。第一次在批发市场进货要注意哪些问题将在第三节作重点介绍。

    ④商品配送中心:这是近些年才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商品配送模式,即配送中心从供货商手中接受各种大批量的商品,再根据各订货商家的要求,将中心的商品进行分装、分类、配货、运送。因此配送中心实际上也是一个进行物流活动的场所。

    进货渠道主要有以上四种,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项目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

    (4)进货“五知”

    经营销售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出发点,而要依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位。了解自己的经营规模以及市场的整体需求,合理进货,才能够做到稳赚不赔。这要求经营者在进货时必须做到“五知”,即“知己”、“知彼”、“知货”、“知人”、“知时”。

    知己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知道自己店铺的销售现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化;二是要知道自己的店铺规模大小,比如库存量、顾客群体的大小等。

    知彼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是同行有时也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在进货的时候,先了解一下同行店铺的进货量对你也是有好处的。

    知货现在市场中的商品琳琅满目,鱼龙混杂,进回来一批假货、伪劣产品,最后受到损失的还是你。因此,在进货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商品知识,熟悉商品性能、质量、规格、花色、价格,知道生产和货源情况。

    知心主要是知消费者的心,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需求进货。

    知时开店经商要了解政治以及经济政策。某类产品现在很畅销,说不定政策一变就有可能不再销售了。

    以上这些也只不过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该怎么样进到物美价廉的货物,这需要经营者在实践中去摸索。

    2.进货技巧谈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窍门,这些窍门都是从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了解了这些窍门,你就会少走弯路,少受人骗。

    无论是富商巨贾,还是小摊小贩,赚取的无非是一买一卖之间的差价。用很低的价格买到物美的畅销品,你才能赚得多。而初做生意者,则常对“如何进货”两眼一抹黑,“什么货、何时进、何处进、如何进”,心里都没谱。下面我将对进货的技巧作具体的介绍。

    (1)要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

    当你决定到批发市场进货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去进。要先对这个市场作一个整体的了解。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了解这个市场中每天批发出去最多的货物种类,批发量越大的货物就越是有市场。了解这几类商品的批发量、型号、产地、批发价,做好记录。

    把这几类商品的产地以及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作重点了解,目的是为你以后到生产地直接进货作准备。

    其次,对于该市场中的同类产品要进行比对,学会辨别真货假货。同类商品在一个市场中的批发价如果相差太大,那就一定有问题。多向人请教,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预防自己进货的时候进到假货。

    最后,如果你想以后长期在这个批发市场进货,那就要想办法学会套话,从批发商嘴里套话。对于某类商品的生产、销售整个环节的信息,批发商是最清楚的。想办法跟他们交朋友,套出他们的底牌,以后有得你赚的。

    当你对这个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你就可以“拿货”了。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在这里我没有用“进货”两个字,而用了“拿货”,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就是你在市场中做调查的时候会发现同样的货,为什么有些人的进价要低,而有些人的进价就要高呢?

    批发商给“生手”的进价一定会高。这是“潜规则”。因为你是第一次来进货的,你对底价不了解,宰你一把是一把。批发商怎么确定你是不是生手?很简单,从你的语言中。

    “老板,这个多少钱一斤啊?”你绝对是第一次来进货的“棒槌”,不然怎么连价格都要问。

    “老板,这个给我拿100件。”你是行家,不问价,直接要件数,说明你知道底价。

    所以说,进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里面的学问多着呢。

    (2)进货过程的装扮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开店自己做老板总得整块劳力士、来个二两重的老板戒,得有点老板的派头啊。当然,如果你有20个员工,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你可以每天这样装扮自己。但如果老板是你,伙计是你,跑腿的还是你,你就不能穿戴得这么齐整去进货了。

    你这样去进货,不等你开口说话,批发商就知道你是“棒槌”了,在批发市场不宰“棒槌”宰谁呢。

    所以说,到批发市场去进货,怎么着装也是很关键的。尽量穿得普通点,哪怕稍脏点都不怕,一是让批发商摸不清你的底,二是便于你搬运货物,毕竟进货是个体力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进货时去的人越少越好。市场调查都做好了,专门用于进货的行头也弄好了,第二天一早邀了一大帮朋友跟你一起去。没戏了,你这次绝对进不了货。

    为什么呢?

    当你很专业地跟批发商说“老板,这个我要100件”的时候,朋友会问问底价,你说多少多少,朋友一般会说“怎么这么贵,我住的小区附近的批发市场卖得可比这便宜多了”。也许朋友并不了解真实情况,而是随口一说,你会怎么办?你开始犹豫了。一犹豫,这货还进得成吗?

    以上谈到的两点是关于初次进货要注意的问题和一些进货时的小窍门,下面谈谈补货的技巧。

    (3)补货的技巧

    第一次进货之后过不了多久你就要考虑补货了。但补货量小、品种少,批发商一般不爱答理你,跟他砍价也不好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你记住某一个批发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某个批发商记住你,却不是容易的事。补货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点做做文章。

    在补货的时候没有必要跟他说过多的客气话,直接跟他说我要什么货,要多少。让他明白你是经常来补货的,不是个生手。下一次去补货的时候,你还这么做,说不定对你就有点印象了。一回生,二回熟,老主顾上门,态度绝对会不一样。

    (4)巧打进货五张牌

    初经营者在进货的时候总要交点“学费”,不过这没有关系,交点就交点吧。下面的内容只是为了使你少交点“学费”。

    充当市场猎手

    充当市场猎手也就是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充分利用商品打折找到价格低廉的货源。

    例如在一些大的城市在某一个季节会刮一阵“流行风”,有些商品会卖得很火,有些商家为了抢季节赚一笔会进大量的货进行促销,但季节过后,总会有部分的库存。这部分的库存就会降价处理掉。但这阵“流行风”也许会刮到一些中等城市,对于那些中等城市的经营者来说,利用大城市降价处理的机会进货,不就能进到物美价廉的货物了吗?

    所以说,找货源要紧跟市场、观察市场、做市场猎手。

    外贸产品

    现在什么产品最好卖?外贸产品,特别是外贸服装。外贸产品因其质量、款式、面料、价格等优势,一直是销售的热门品种。很多在国外售价上百美元的名牌商品,在国内也就需要几百块钱。

    如果能找到熟识的外贸厂商,直接从工厂拿货。

    在外贸订单剩余产品中有不少好东西,这部分商品大多只有1~3件,款式常常是明年或现在最流行的,而折扣很低,很有市场。

    品牌积压库存

    有些品牌商品的库存积压很多,一些商家干脆把库存全部卖给尾货市场,到尾货市场进货,价格也会很便宜;也有些品牌产品积压在经销商或代理商手中,如果你认识这样的人,如果你有足够的砍价本领,能以低廉的价格把他们手中的库存吃下来,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找找废品收购站

    近几年,旧书生意可以说是异常火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定价几角钱的书就有可能卖到好几百,甚至上千,更不用说那些古籍善本了。

    但旧书该到哪里找货源呢?北京一般是去潘家园旧货市场。但水涨船高,如今潘家园的旧书也不便宜。

    如果能够找到潘家园旧书的源头,到源头进货就便宜多了。这个源头大致有四个: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书、各大图书馆的下架书、各大出版社的库存书、私人处理的个人藏书。

    网络货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网店。但是很多经营网店的店主是利用业余时间在经营,并不是专业的商人,缺乏专业的经营知识。看朋友开了一家网店,挺时尚的,自己一时兴起也开一家。说不定他天生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也不懂怎么进货、怎么营销,支撑不了两天,没有了当初的那份热情劲,就不想干了,但积压的产品怎么办呢?低价处理。如果我们的店主能关注到网络货源,也能够以很低的价格进到货。

    进货技巧就谈这么多,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3.一个老采购员的心声

    如果你急于求成,想一夜就能赚回所有的投资,那你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放远眼光,理性经营,巧妙地避开商业陷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你才能获取成功。

    如何选择货物来源是每个生意人极其关心的事。一般经营者都愿意到廉价供应货源的工厂或批发商处进货。但如果仅仅关心价格,而忽略了质量,也不会把生意做旺的,在关注价格与质量的同时,还需要经营者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从多家进货

    一般初经营者在进货的时候,关注商品价格要甚于关注商品质量。但问题是,无论你的进货价格多么低,但质量得不到保证,你进回来的货同样卖不出去。为了能进到质量有保证,而价格又便宜的货,在进货的时候最好选择两到三家生产厂家或批发商进货。货比三家,看看哪家的质量好,价格低。

    严格把好进货关,在进货的时候,要对进货厂家有个初步考察、了解,看看厂家是否为合法经营实体。

    考察厂商资质,可以从以下三步走。

    首先是亲自到生产厂家去看看,了解他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大的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会有保证。

    其次是考察圈内信誉度。只要你在行业里问一问,了解这家厂家产品的销售情况。一般畅销的产品质量也会有保证。

    再次是考察用户。直接找一些使用过该厂生产的产品的用户,了解用户是怎么评价这款产品的。

    在做完这些之后,你才能考虑是否和他签合同。

    (2)进畅销货

    什么样的产品会畅销,这问题还真的不好回答。春季畅销的产品一阵风刮了过去,到了冬季就有可能不畅销了;去年卖得很火的产品,今年也许就无人问津了。但是畅销产品利润空间又大,实在是很有诱惑力,不做又很可惜。怎么办?还是一句话,盯市场,盯消费者。当一阵流行风刮起来后,你就要迅猛地进货,然后“跟风销售”。

    “跟风销售”必须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是进货的时候不应一次进太多,要每次少进点,多进几次。这样可以加快资金周转,也可以预防“风”过后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二是当流行风已经刮得很猛了,有逐步减弱的趋势时,你要学会避风。为什么呢?因为最好的商机你已经错过了。

    (3)少拿一点,先试试

    第一次从一个陌生的厂家进货,最好别拿太多。一个是不知道质量如何、厂家服务如何,还有一个是不知道这货好不好销,能否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所以少拿来一点,回来试销。卖得好,下次多进点就行了。对于经常合作的厂家新开发的产品,第一次也要少拿一点,卖着试试,如果质量有保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你就可以考虑做这款产品的专卖了。

    (4)最好能找到新奇特别的商品

    社会进步了,人的思想也在逐步解放,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个性,吃的、喝的、穿的、玩的,总希望与别人不一样,这叫标新立异。你喜欢高档礼服,我就喜欢乞丐牛仔;你玩高雅,我玩颓废。

    不同的消费需求对经营者来说就是商机,提供能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产品,你就有钱赚。所以,做生意也不能中规中矩,进点新奇特别的商品照样能卖得出去,而其利润空间还会很大。

    (5)三思而后行

    第一次进货,经验又不足,如果你再遇到一个很能吹嘘的批发商,在你面前一番狂侃,你自己就失去了主意,进了一大批计划之外的商品或者是多进了。相信有很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其实这不奇怪。批发商推荐让你进的货不是卖不出去的,就是利润空间低。所以说,进货的时候要理智,要多思考,不要受到一时的蒙蔽。

    (6)初经营者进货的禁忌

    俗话说“无奸不商”,商人都很奸诈,总是想方设法为你挖个坑,希望你能掉进去。其实商业陷阱并不全是别人为你挖的,更多的是你自己为自己挖的。

    盲目相信别人

    有些经营者每次都到同一个批发市场进货,时间长了,跟一些批发商也熟悉了,而且相处得也不错,从此放松了警惕,进货的时候也不看样品,直接提货。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一次不骗你,并不代表他永远都不骗你。在财与利面前,朋友之间的那点感情是微不足道的。

    轻信他人,这就是你为自己挖的一个陷阱。你能保证你一辈子都不掉进去吗?我们谁也保证不了。

    贪小便宜

    有些经营者经验不足,又爱贪小便宜,在进货的时候,哪家的批发价低就进哪一家的。

    这就使一些不法批发商有机可乘了,故意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用很低的价格批发给你。其结果呢?我们还是看看下面这个案例吧。

    邓先生以很低的价格进了一批假冒皮鞋,因价格低廉,很快就销售出去了,赚了不少。于是,他又去进了一批,想大赚一笔。可是没过几天,他就被人检举揭发了,店也被工商局查封了。

    邓先生爱占小便宜,知假买假,受到了惩处,但有很多经营者是受到蒙蔽买了假货。

    有些不法批发商,为了诱惑你,先是给你一点甜头,然后再狠狠地宰你一把。这样的批发商一般会主动跟你拉关系,跟你称兄道弟,骗取你的信任,之后他就会将那些假冒伪劣商品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你。你想想,同类商品在一个批发市场的价格基本上是一样的,他肯自己赔本让你赚吗?所以说这个便宜不能占。

    发财心切

    有些进货者,看到别人买卖红火,便由衷羡慕。他希望自己也能发一笔大财,巴不得转眼间就成为百万富翁。于是不管货质好坏,也不管有无商业陷阱,就盲目进货。结果投入了大量资金,货却推销不出去,最终一败涂地。

    钱不是一天就能赚完的,事也不是一天就能做尽的,眼光要放长远点,心态平和,理性经营,才能稳赚不赔。

    4.最大限度地降低进货成本

    古语有云:赢利在本,意思是如果进货的成本能比其他同业者低的话,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否擅长进货,把进货成本控制低,关系着利润空间的大小。

    开店经商就是一个低买高卖从中赚取商品差价的过程,要想赚得多就必须保证进价要足够的低而销售价要尽可能的高,但是商品的进价只是进货成本中的一部分,要想赚得多,在控制进价的同时也要控制进货成本。

    (1)合理进货降成本

    选择不同的进货渠道,进货的成本也绝对是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过的中间环节越多,成本就越大,相对利润空间就越低。这就叫“水过地皮湿”,无论水往哪里流,只要是经过的地方,都会被吸收一部分,商品到谁的手里,人家多少要赚点儿。所以说,从进货的渠道上,要寻找一种最经济、最直接的办法,减少这些环节,降低进货成本,保证较大的利润空间。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是一个最有效的降低进货成本的办法,但不是唯一办法。

    在进货过程中,跟供应商或批发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也能够降低进货成本。因为毕竟是“老关系”、“老主顾”了。进货时不能“两天跑三家”,这样不仅信誉不好,而且人家供应商也会反感,想得到供应商的优惠,也就很难了。

    进货时也要避免去大型的批发市场或在不熟悉的批发商那里进货。因为商品通过层层流通加价以后,到这些超级市场的供应商那里,价格就相当高,没有多少利润了,这是其一。其二,一般超级市场中的商品,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如果你要到不熟悉的供应商那里进货,没准儿被人“坑”一回,你就赔大了。如果急于补货,也最好找熟人,找一家可靠的批发商,以保证商品的质量。但要记住一点,这类商品是应急商品,利润薄,能少进一点就少进一点,能够应急就行了。

    (2)盘活资金定位准

    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进货成本,除了在进货渠道上下工夫以外,还要兼顾进货的品牌。合理的品牌结构,是降低进货成本、有效盘活资金、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在进货过程中,做到“定位畅销,兼顾常销,不放新品”。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畅销商品永远是市场中的佼佼者。定位畅销就是对于一些畅销的商品,在进货时要多进,保证货源的充沛。正因为是“皇帝的女儿”,经营的人才多。这类商品是经营效益的最大源头,在经营中要占一半以上。在进货过程中,这类商品如果占比例少了,就会影响到销售,增加利润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销售畅销商品,必须要有充足的货源,一旦断档了,那损失就大了。所以,要多方拓展进货渠道,做到多头出击,才能有所成效。

    兼顾常销就是对于一些适销的商品在进货时也不能马虎。虽然常销商品没有那些畅销商品销路广,利润可观,但常销商品是市场中的主流,一般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虽然利润空间低,但薄利多销,照样有得赚。常销商品也不缺货源,但畅销商品就不一样了,一时畅销,并不代表永远都畅销。畅销商品大家都在抢,从哪儿找货源,这也是个问题。

    对于新开发的产品,在进货时也要适量地进一些,抱着卖卖看的心态进,但不能进多。销售新产品有一定的风险,主要原因是这款产品在市场中有没有竞争力,销售前景怎么样,发展潜力如何,当地的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价位如何等,谁也不知道。如果一次进得太多,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3)时令商品须谨慎

    时令商品在销售的过程中,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非常短暂。在销售旺季,形势一片大好,但过了季节,有的就成了无人问津的销售“累赘”。有些商家,虽然旺季赚了不少,但是季节一过,降价处理库存,到最后一算账,有时还得亏本。所以说,要想降低进货成本,时令商品在进货时须谨慎,做到稳中求进,才能把这个成本控制好,取得成效。

    对于这些季节性的、时令性的商品,要做到“前期备货,中期销售,后期消化库存”三步走,而且每步都要稳打稳扎。

    在节假日或销售旺季来临之前,要多进货,备足货源,不能临门一脚,这样不仅会影响销售,而且还能带来断档脱销的危险。而手里有了充实的货源,一方面“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另一方面也可以观察市场的销售变化。

    中期销售就是当进入了销售旺季,利用先期引进的库存商品进行销售活动。由于前期的货源充沛,解决了脱销断档这个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地抓销售。因为在这段时期,如果再到厂家进货,就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了,再说处于黄金销售时段的进货价格肯定高,进货成本加大了,赚取的利润也就小了。

    后期消化库存就是在一阵红火的销售过后,要抓住节日的“尾巴”把库存里的商品完全消化掉。在这个时候,同类货物就不要再进了,防止带来销售负担。因为这些时令性、季节性的商品市场一旦降温,销售就会成问题。所以说,把好进货关,才能有备无患,百战百胜。

    (4)就近进货降成本

    对于那些品牌商品,最好采用就近进货的方式来降低进货的成本。因为品牌商品的批发价在全国基本上差别不大,跨省或跨城市采购也没有必要,除非大批量采购折扣会低一点,但是跨区大批量采购后的运输费也高,还加上差旅费,成本也还是高。如果能就近进货,哪怕进价高一点,也还是有优势的。可以保证你店内商品不致断货,可以缩短进货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开店经商,成本是关键。零售客户只有想方设法把成本控制在最低,才能够赚取更大的利润。在日常的经营中,要做个有心人、小心人,精打细算,会算小账、细账,肚子里有本明白账,才能把店长久地经营下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