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鉴赏-杜荀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诗人名片

    杜荀鹤(846—904)

    字号: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朴实明畅,清新秀逸

    个人简介:出身寒微。曾屡次应考,不第还山。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向朱温献《时世行》十首,希望他减省徭役赋税,不合温意。后又上颂德诗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进士。次年,因时局动乱,复回山,田頵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有《唐风集》十卷,《全唐诗》收其诗三卷。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①,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②?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③,相忆采芙蓉。

    【注】

    ①婵娟:形容容貌美好。

    ②若为容:又叫我怎样妆扮容貌来取宠呢?

    ③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春宫怨

    古代写宫怨的诗一般都不带“春”字,即使有,也没有一首能象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紧密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娇媚。宫女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此刻,她正对着铜镜,看着自己,本想梳妆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懒得动手了。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沉重的叹息,后悔莫及;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承接,行如流水,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心里状态。“若为容”,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既然不能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皇宫里很黑暗。

    五、六句忽然开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和煦,鸟声轻盈,初阳高照,花枝弄影。这两句写景,乍看似乎与前面描写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又看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笔墨比较浓厚。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体现了繁盛的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日高”、“花影重”,绮丽而妙,既写出了春天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现在,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好像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着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有什么两样?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闻名诗坛,就全篇而论,无疑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佳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