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争霸天下-第452章 说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两位大人,卑职最近几日,因为要忙着安顿乌骨力族人,确实脱不了身,此时已经作罢,若是无事,你们看是不是可以……”

    赵泽看清了这些人的嘴脸,按照他们的吩咐昨晚一切之后,就如趁早走人了。

    王朴哈哈笑着说道:“都知道赵将军公务繁忙,如此风雪将赵将军请来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这儿是没什么事了,只看刘公公是否有另外的吩咐。”

    刘安将十指微微伸向火盆,道:“这还别说,我和赵将军也算的上是有故交之人了,自京城一别,两人一直找不到有叙旧的机会,我呢这几日难得清闲,像请赵将军到大同最好的望山楼上去好好说说话。不知将军能否赏几分薄面。”

    赵泽道:“公公有意垂青,赵泽怎会如此不通人情,全凭公公做主。”

    刘安转过头去对王朴道:“王总兵要不也赏格薄面,一起去吃几分薄酒,一起图个热闹。”

    王朴也不傻,刚才话中说得很清楚,是要他们两人叙旧,很明白,自己只不过是碍眼在此,顺带着一起请了罢。王朴作为总兵哪里不能吃酒,他连忙笑着说道:“实不相瞒,王某这几日身子一直都不怎么舒服,大夫交待这几日要忌口,这酒我们就下次再聚了吧!”

    刘安会意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咱家也不强求,王大人您可要好好养病,身体好了咱家再请你吃顿酒,就当补上。”

    *******

    望山楼上,开窗望雪,,田地之间一片苍茫之色,居高临下,反倒有种无限的塞上风光。

    刘安请客,望山楼的掌柜哪敢怠慢,先行遣了一黄门通报了一身,望山楼的掌柜就吩咐他店里最好的厨子恭候着。等他们两人入内,掌柜的亲自接待,得到了刘安的指示之后,源源不断的佳肴就像变戏法一样,送上了桌前。

    饭菜上齐,刘安除了留下一个近侍的小黄门外,屏退了左右。蓦然间宽广的雅间中就只剩下了赵泽和刘安,还有哪个小黄门三人。

    小黄门会来事,眼见两人坐定,不须人吩咐就轻轻地给两人斟了一杯酒。

    刘安拿起酒杯殷勤地道:“此番邀请赵将军到此,一是为了我两人叙旧,二是还有一事要求于将军。”

    从这一开头的架势,赵泽就知道刘安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不过他们这些人精的花花肠子,赵泽也摸不透,真不知刘安究竟是为何事如此,只好稳坐一旁,忐忑不安的恭候着。

    赵泽忙问:“不知公公何事有求于我。”

    刘安微微一笑道:“生意上的事,钱源相信你也知道,他有意拉拢将军与他合作,可是将军一直模棱两可,所以他可是等不住了,特意托老身前来坐这个解铃人……”

    看来是庄荣和文昌他们已经行动了,钱源再也沉不住气来,既然连刘安也请了出来。只是让赵泽惊讶地是,钱源到底何许能耐,竟然能够请动刘安,而这个刘安到底是敌是友。作为圣上的身边的红人,大同的镇守太监,对他也是珍爱有加,他若是站在钱源那一边,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可以眼前他却在帮钱源说话。

    赵泽轻轻地放下了筷子说道:“钱源他们所作所为我相信公公有所不知,他之所以富可敌国,卑职怀疑都是他卖国资敌,向建奴鞑虏走私战略物资所积累的金银。他们的行为是在掏空我大明的墙角啊!卑职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实在是无法和这种人合作。”

    刘安微微一笑道:“咱家老了,这脑袋里也糊涂了,真不知道你们这些年轻的道,你说钱源资敌卖国,而钱源却跟我说,这样的事情赵大人也正在做。竟然你们都是在做这个买卖,何必要互伤,何不化干戈为玉帛,一起赚着开心钱。”

    赵泽冷冷一笑道:“公公此话差矣,他们说赵泽也干的和他们一样的事,纯粹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就算赵泽困于军需自费,打算这样做,卑职也有分寸,不会养虎为患。而反倒是公公行为让我不解,公公身为圣上信任之人,还将大同托付给公公,可公公为何开门揖盗,逼良为娼呢?若是公公不知道他们的勾当,自是无知者无怪,若是公公知道他们的勾当,公公你对得起圣上的隆隆眷恩呢?”

    面对赵泽的质问,刘安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酒杯,从袖中抽出一丝丝绸手帕,微微插了一下嘴唇上微沾的酒珠,说道:“赵将军还是太年轻不知江湖深浅,他们做的这些勾当世人皆知,但是他们就是不倒,将军难道没察觉有丝怪异吗?不说别的,,就说建奴那里产的东珠,人参,貂皮,海东青这些东西哪一个都不是达官贵人的必需之物,不说别的,你可知道宫中每年需要多少东珠,人参吗?这东珠乃珍珠之最,既可入药又可装饰,宫中女眷们可差此物不可,人参就不用说了,药中之王,难道你还得让宫中龙子神孙们,有个病灾还无良药可医吗?”

    这话说得赵泽反而无话可驳,禁边禁边,朝廷天天喊,不料皇宫深苑和这些士大夫,反而就是放水的源头,赵泽清晰地知道,此事牵着甚广,赵泽可以推测,钱源之所以能够认识这个深居宫中的大太监,定然是刘安有求于他,这些东西市面上都见不到,如果刘安能从一个稳定的渠道获取,很显然他在宫中的身价会与日俱增。刘安的这番话语,也充分地说明了禁边这种一刀切的办法,不切实际。

    中原王朝总以为自己地广物博,四方都是求着和他交易,一旦禁边四夷就会饿死,不得不就范,不说别的就说明朝海禁惹出了倭寇,边禁惹出了建奴寇边,和俺答汗互市却能保西北安宁几十年,商品是死的人是活,一旦他们不能从中原得到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就会从其他的地方寻找替代者,如果替代的成本高过于劫掠付出的代价,从利益上来考虑,他们绝对会来寇边。不卖给我们,我们就抢,这种强盗逻辑放在他们的身上却又非常的合适。

    赵泽冷冷说道:“此事公公无需多言,赵泽心中自有打算,在下看天色不早,我就先行告辞了。”

    一见赵泽话不投机就要走人,刘安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要咱家怎么说你,既然咱家说的话将军听不进去,我只想叮嘱将军一声,别人有别人的阳光道,你有你的独木桥,各走各的道自然是好处。可你千万别断了他人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您还年轻,这些人你惹不起,千万不要一步踏错终生误。”

    “公公肺腑之言,末将牢记在心,告辞了。”

    刘安的话让赵泽不知道到底是善意的劝导,还是故意恐吓,让他知难而退,反正这个人到底是敌是友,赵泽无法分辨,这里赵泽也不想再待下去。

    刘安淡然道:“你可先回去思考几日,再过几日等你冷静了,我再找人到这儿一约。”

    扔下这句话后,赵泽推门而出,冒着风雪一骑而逝。

    ********

    经过修改后的奏章,又到了温体仁的手中,作为内阁首辅,这个帝国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他相关。没想到垂垂老矣已入秋风的帝国,又发生了归化这种盛事。虽然这种小规模的归化不能和昔日相比,但是好在是一个完整的部落,对于这个帝国来说,他的象征意义是无限巨大的。

    暮气沉沉的帝国,在他这个首辅的治下,四夷归化,光凭这一点就够他以后到阴间去吹一辈子。当然他很清楚大明的实际,整个完整的部落归化,这种事情已经好多年没有发生了。凭大明的眼下的势力,也不可能有整个部落前来归化。但他的政治敏锐,深知这件事象征意义,同时他更懂得明哲保身之举,这件事如果事发被人告知子虚乌有之事,他也能将责任撇得干干净净,最多只不过是一个失察而已,圣上告诫几句就完了。

    真亦假是假亦真!

    温体仁在第二天朝会的时候,当着满朝文武宣告了这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整个朝堂上,顿时沸腾,仿佛又回到了太祖逐北,成祖北伐的那种盛世之中。崇祯也难得舒展一下眉颜。

    一座寒舍,一扇寒窗破纸迎风。

    “这雪连续下了好几日了,虽是瑞雪兆丰年,可是如此大雪怕是又有不少寒窑,被这大雪压垮,想到那些衣衫单薄之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我就夜不能寐。”

    钱谦益站在窗前,望着屋外的飘扬的大雪,愁眉不展的对着身边的侯恂说道。

    侯恂欠身道:“钱兄而今致仕在家,还忧天下苍生,实乃我辈之楷模啊!”

    钱谦益转过身,朝着屋内火盆而来,摆了摆手道:“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我辈读书人应做之事,何足挂齿。”

    侯恂也贴身过来,在火盆前的椅子上坐定,伸出了他饱含沧桑的双手,笑盈盈地道:“钱兄,今天约我到你家来,可不是为了邀请我来看此雪景的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